首页 理论教育 “十三五”科技创新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十三五”科技创新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时间:2022-02-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科研与技术开发机构近800家,较“十一五”期间增长40%。组建各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82家,其中省级以上10家。“十二五”期间,全市发明专利申请合计135 281件,发明专利授权12 600件,累计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励48项,省科学技术奖励379项。制定青岛“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必须充分考虑这些趋势和要求,按照新的形势、新的需求科学进行战略谋划。因此,面对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重大机遇和挑战,面对经济发展

(一)青岛市科技创新发展现状分析

“十二五”以来,青岛市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推动创新布局从“小科技”向“大科技”、创新主体从“小众”向“大众”和创新资源配置从“小投入”向“大投入”转变,创新生态不断优化,创新能级迅速攀升,科技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进一步增强,为“十三五”科技创新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创新要素加速集聚

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国家深海潜水器基地、国家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等重大平台建成投入运行。与中科院开展战略合作,形成“2所、7基地、1中心、1园区”[1]发展格局。山东大学青岛校区、哈尔滨工程大学青岛船舶科技园、天津大学青岛海洋技术研究院、中海油青岛重质油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船重工青岛海洋装备研究院等一批高校、央企研发园区启动建设。惠普、日东电工株式会社等国际知名公司在青岛设立产业基地及研发中心。目前,全市现有普通高校22所,国家级驻青科研院所22家,省属科研机构6家。科研与技术开发机构近800家,较“十一五”期间增长40%。全市人才资源总量达到160万人,比2010年增加40万人。共有两院院士27人、外聘院士33人,全社会研发活动人员总数46 171人年。

2.技术创新取得突破

高速列车、新型显示、智能家电等一批产业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拥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9家、省部级重点实验室91家、市级重点实验室66家,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2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76家。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33家。组建各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82家,其中省级以上10家。高新技术企业964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7 309家,“千帆计划”入库企业1 573家。“十二五”期间,全市发明专利申请合计135 281件,发明专利授权12 600件,累计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励48项,省科学技术奖励379项。

3.投入体系日趋完善

建立了科技投入与社会资金搭配机制和市场选择项目机制,调整财政科技资金投入方向和创新投入方式,撬动各类社会资本支持创新创业。2014年全市研发经费投入244.29亿元,占GDP比重达到2.81%,分别较2010年增加了120亿元和0.61个百分点。获批国家科技金融试点城市,创业投资日趋活跃,科技金融被赋予新内涵,全国首创专利权质押保证保险贷款“青岛模式”,组建11支天使投资引导基金,累计为42家初创型企业投资2.47亿元。建立13个风险补偿金池,准备金池和高创科技担保公司为223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累计74 930万元信贷支持,拉动银行组合贷款295 057万元。

4.新兴产业快速发展

着眼于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海洋等新兴产业。201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3 490.2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20.1%;高新技术产业产值7 113.42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41.0%。获批海洋装备、海洋新材料、机器人等6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石墨烯、海洋生物医药等4个国家火炬特色产业基地。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累计推广新能源汽车10 000辆,建成充换电站点百余个,充电终端9 000个,有效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集聚与发展。

5.科技服务卓有成效

科技服务业总体发展势头良好,不断涌现科技服务新模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科技服务业体系。目前,全市科技服务业增加值突破200亿元,科技服务业总规模达到450亿元。全市范围各类科技服务机构总数超过1 500家。2015年技术合同交易额89.54亿元,是2010年的5.5倍。全市孵化器建设面积达1 153.2万平方米,投用使用622.7万平方米,市级孵化器32家,入驻企业5 178家,累计毕业企业546家,集聚创新创业人才近万人。获批国家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示范城市,数字家电、橡胶轮胎、交通科技服务业行业试点、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智慧城市”技术和标准试点城市,设立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济南代办处青岛分理处。

6.创新环境不断优化

全面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成为全国唯一的国家技术创新工程和国家创新型城市“双试点”城市。推动科技创新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成立全市科技创新委员会和办公室,加强科技创新的统筹协调能力。先后出台《关于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的若干意见》 《关于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意见》 《关于实施“千帆计划”加快推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意见》等30多项科技政策,为优化创新环境提供了有力政策支撑。大力弘扬鼓励创新、宽容失败创新文化,全社会创新创业氛围日益浓厚。

(二)科技创新形势判断与需求分析

当前,国内外科技创新正在发生着巨大变革。制定青岛“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必须充分考虑这些趋势和要求,按照新的形势、新的需求科学进行战略谋划。

1.创新成为综合国力竞争战略制高点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孕育兴起,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广泛渗透,科技引领更加明显,科技创新链条更加灵巧,技术更新和成果转化更加快捷,科技创新与金融资本、商业模式融合更加紧密,产业更新换代不断加快,创新要素在全球范围的整合和配置趋势更加明显。各国都在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发达国家通过实施再工业化、工业4.0等创新战略,重塑竞争新优势。一些发展中国家也在积极参与全球产业再分工,拓展国际市场空间。全球产业竞争格局正在发生重大调整,我国在新一轮国际竞争中面临着巨大挑战。

2.我国处于经济新常态的转换关键期

深化改革、扩大内需和创新创业正在形成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已成为支撑转型升级的核心战略,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正在催生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和新产业等一大批新的增长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制度环境正逐步优化,全社会创新创业的良好氛围正逐步形成。为了抢占新一轮竞争制高点,“实施互联网+” “中国制造2025” “海洋强国”等战略,“一带一路” “京津冀一体化” “长江经济带”等区域战略已勾画出新时期国家开发开放的新格局。但一些制约创新活力迸发、影响创新能力提升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顽固,激励和保障创新创业的法律和制度体系仍不完善,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和市场需求的衔接还不充分,支撑和引领新常态发展的新引擎尚未全速开启。因此,面对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重大机遇和挑战,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趋势变化和特点,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将是我国面临的一项十分紧迫而艰巨的战略任务。

3.青岛处于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

“十二五”时期,青岛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环境,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宏观调控各项措施,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经济在新常态下保持平稳运行。2015年实现生产总值9 300.07亿元,增长8.1%。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总额937.3亿元,增长15.3%。固定资产投资6 555.7亿元,增长14.2%。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 885元,增长8.6%。2015年青岛人均生产总值突破1.6万美元,已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但经济社会发展仍面临着众多挑战。经济结构调整任务依然艰巨,经济发展的原有动力不足,新的动力尚未形成,摆脱传统发展模式、加快转型升级日益紧迫;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有待充分发挥,全面深化改革的任务艰巨繁重;民生品质提升需求紧迫,人口红利逐步减弱,环境与资源的双重压力不断加大。经济新常态下打造青岛经济升级版对科技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科技创新应主动适应引领经济新常态,着力解决制约青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培育和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支撑经济中高速发展和提质增效。

4.青岛进入建设创新之城的关键时期

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之城已成为青岛新的历史时期的核心战略任务。面对新的形势与需求,青岛科技创新还存在一些不适应、不协调的“短板”。科技对经济发展支撑引领作用不强,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现代服务业比例偏低,创新链和产业链相互协同不足,存在弱链、断链环节;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特别是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较弱;创新资源市场配置能力不足,技术、人才、资金等创新要素的保障机制不健全,社会资源协同程度偏低;科技体制同经济和科技发展不相适应,创新活力和创新潜能未能充分激发,创业精神和创新文化亟待强化等。因此,青岛科技创新发展要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推动创新立市、创新兴市、创新强市,不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激发各类创新主体活力,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打造经济转型升级新引擎,确立国家战略布局新定位,建设海洋强国战略新支点,开辟科技创新治理新格局,发挥好科技创新引领支撑新常态的核心作用,形成全市创新驱动发展新局面,将是“十三五”时期青岛科技创新发展的重要历史使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