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对虾生长快选育群体的微卫星指纹图谱

中国对虾生长快选育群体的微卫星指纹图谱

时间:2022-02-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图17分别表示了中国对虾人工选育的生长快群体4个连续世代在RS0683位点的扩增图谱。7对引物产生清晰可辨的条带,在生长快选育群体4个连续世代中大部分的扩增片段在4代群体中出现的频率相近,但是有一些扩增片段,在4代群体中的频率呈现规律性的递增或递减。本实验中,7个在4代群体中表现差异的等位基因频率发生了显著变化,这是否为中国对虾人工定向选育的结果也有待结合其他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进一步的综合研究。

本研究对中国对虾人工选育的生长快群体4个连续世代进行了7个微卫星位点扩增。图17分别表示了中国对虾人工选育的生长快群体4个连续世代在RS0683位点的扩增图谱。7对引物产生清晰可辨的条带,在生长快选育群体4个连续世代中大部分的扩增片段在4代群体中出现的频率相近,但是有一些扩增片段,在4代群体中的频率呈现规律性的递增或递减。发现有7个等位基因频率在4代群体中表现出差异(表31)。RS1101-1、EN0033-11标记的基因频率在4个连续世代中呈现递增的趋势;RS0683-2、RS0622-2和EN0018-3标记的基因频率在4个连续世代中前3个世代呈现递增的趋势,到CP6时基因频率出现下降;RS0683-5标记的基因频率在世代间出现从低到高的反复交错,而RS0622-5标记的基因频率则与之相反,出现由高到低的反复交错。

表31 表现差异的等位基因频率在生长快选育群体4个连续世代中等位基因频率的变化

图17 中国对虾在位点RS0683的SSR电泳

作物中大多数重要的农艺性状和经济性状如产量、品质、生育期、抗逆性等都是数量性状。与质量性状不同,数量性状受多基因控制,遗传基础复杂,且易受环境影响,表现为连续变异,表现型与基因型之间没有明确的对应关系。因此,对数量性状的遗传研究十分困难。长期以来,只能借助于数理统计的手段,将控制数量性状的多基因系统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用平均值和方差来反映数量性状的遗传操作特征,无法了解单个基因的位置和效应。这种状况制约了人们在育种中对数量性状的遗传操纵能力(方宣钧等,2001)。分子标记技术的出现,为深入研究数量性状的遗传基础提供了可能。

通常寻找与某一性状相连锁的分子标记的方法是通过分子标记结合分群分离分析法或近等基因系分析法。由于对虾的一年生生物学特性,无法进行回交,并且中国对虾目前所建的连锁图饱和程度较低,因此利用BSA法是进行快速获得预目标基因连锁的分子标记的有效方法。本书以人工连续选育的生长快的群体为材料,通过利用BSA法以及分析位点的基因频率的变化来判断它与生长性状的关系。本实验中,大部分表现差异的微卫星位点的等位基因频率在4代选育群体中相当,但是也有一些位点,它们的等位基因频率在4代群体中呈现规律性的变化。根据群体遗传学理论,选择会使受选择压力的基因型频率发生变化。对于定向选择,选择压力主要作用于与目标性状相关联的位点,因此,这些变化有可能是由于人工选择所造成的,因而与生长性状密切相关,类似的研究在鲇鱼及牡蛎上也有报道。Liu等(1998)在分析鲇鱼的F2群体及回交群体中发现,大多数的AFLP标记符合孟德尔分离比,但是有两个位点E8-b9和E8-b2,它们的出现频率远远低于预期值,因为实验群体是进行快速生长性状选育的群体,所以推断这两个片段可能是与生长速度负相关的分子标记。English(2001)通过同工酶分析了针对重量性状选育两代与3代的牡蛎,发现虽然选育群体与对照群体的遗传结构未发生明显变化,但是一些位点的频率却发生了显著变化,指出这些位点的变化是由于人工选择造成的。本实验中,7个在4代群体中表现差异的等位基因频率发生了显著变化,这是否为中国对虾人工定向选育的结果也有待结合其他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进一步的综合研究。

分群分离分析法只能对目标基因进行分子标记,但还不能确定目标基因与分子标记间连锁的紧密程度及其在遗传连锁图上的位置,而这些信息对估计该连锁标记在标记辅助选择和图位克隆中的应用价值是十分必需的。因此,笔者将结合其他分子生物学方法在获得与目标基因连锁的分子标记后,进一步利用作图群体将目标基因定位于分子连锁图上,以使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发挥最大的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