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对虾与生长性状相关微卫星分子标记的初步研究

中国对虾与生长性状相关微卫星分子标记的初步研究

时间:2022-02-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分子标记技术的出现,为深入研究数量性状的遗传基础提供了可能。对于尚无连锁图或连锁图饱和程度较低的植物,该方法也是进行快速获得与目标基因连锁的分子标记的有效方法。张天时等利用微卫星技术对中国对虾第6代养殖群体进行研究,采用微卫星引物和所对应的微卫星核心序列以及核心序列见刘萍等和张天时等,以期找到生长相关的分子标记,为中国对虾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奠定基础。

近年来,由于过度捕捞、栖息地生态环境污染等因素,中国对虾的自然资源在迅速衰减(邓景耀等,2001),其重要的原因之一是养殖所用苗种基本上都没有经过系统的人工定向选育,其遗传基础还是野生型的,生长速度、抗病能力乃至品质质量还未达到良种化的程度,良种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对虾养殖业稳定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因此,培育优质高产抗逆的品种,是对虾养殖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分子标记技术的出现,为深入研究数量性状的遗传基础提供了可能。而微卫星分子标记技术,由于具有技术简便、快速、稳定性好(徐莉等,2002)、检测获得的多态性位点多和遗传变异信息量大等特点,在海洋生物中被广泛应用于群体遗传结构调查、种质鉴定、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和基因差异表达等领域(Ricardo et al,1999;Maureen et al,1998;Xu et al,1999)。

分群分离分析法(Bulked Segregation Analysis,BSA)(Michelmore et al,1991)是从近等基因系(Near Isogenic Line,NIL)分析法演化而来的,它克服了许多作物没有或难以创建相应的近等基因系分析法的限制,在自交和异交物种中均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对于尚无连锁图或连锁图饱和程度较低的植物,该方法也是进行快速获得与目标基因连锁的分子标记的有效方法。利用BSA法已标记和定位了许多重要的质量性状基因,如莴苣抗霜霉病基因(Michelmore et al,1991)、水稻抗瘿蠓基因(Mohan et al,1994)以及水稻抗稻瘟病基因(朱立煌等,1994)等。张天时等(2006)利用微卫星技术对中国对虾第6代养殖群体(CP6)进行研究,采用微卫星引物和所对应的微卫星核心序列以及核心序列见刘萍等(2004)和张天时等(2005),以期找到生长相关的分子标记,为中国对虾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奠定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