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对虾“黄海号”不同选育群体的遗传分化指数

中国对虾“黄海号”不同选育群体的遗传分化指数

时间:2022-02-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试验结果表明,中国对虾经过七代的选育,遗传结构发生了改变,随着选育世代的增加,多态位点比例及遗传多样性均有所下降。本书对中国对虾选育群体遗传分化的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选育世代的增加,相邻群体之间的遗传分化系数呈减小趋势,且群体内个体间的遗传距离也逐渐减小,表明经多年的选育,中国对虾选育群体的遗传结构趋于稳定,逐渐形成一个品系。

几个选育世代群体之间的遗传分化系数均较小( , 0.05),但选育世代相隔越远的群体,其遗传分化系数越大。选育的年代越长,相邻群体之间的遗传分化系数呈减小趋势,说明经多年选育,选育群体的遗传结构趋于稳定。

表15 不同群体之间的遗传分化系数

图4 扩增位点数在不同显性基因型频率区间内的分布

图5 51个显性AFLP位点在三个群体中的等位基因频率比较

中国对虾主要分布于中国黄海、渤海以及朝鲜半岛沿海,是我国北方重要的渔业对象及海水养殖虾类。对选育群体和野生种群的遗传变异进行分析研究,检测遗传变异水平,分析人工累代养殖对遗传多样性的影响,可以为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养殖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本试验采用AFLP技术对中国对虾选育群体的遗传结构及其分化进行了分析,发现AFLP具有较高的多态位点检测效率(38.12%~43.01%),是群体遗传结构分析中十分有效的工具。试验结果表明,中国对虾经过七代的选育,遗传结构发生了改变,随着选育世代的增加,多态位点比例及遗传多样性均有所下降。这与中国对虾进行人工定向选育过程中,注重经济性状(生长速度快和抗逆性)的选育有关。选育世代较多的群体,其1%~9%的低频位点明显少于选育世代较少的群体,而隐性纯合位点则明显高于后者。这说明,由于选育群体在定向选育过程中亲本数量的限制,遗传漂变的结果导致后代中一些稀有位点的丢失,低频位点数减少,隐性纯合位点数增加,使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有所降低。Wolfus G(1997)等利用微卫星技术分析了对虾育种过程中的遗传结构变化,得出了相似的结论。本研究结果也与其他学者在其他生物中的研究结果相吻合(张全启等,2004)。

根据Wright(1951)对遗传分化系数的大小与分化程度的关系的规定,分化系数在0.05~0.15之间,表示群体之间出现中等分化。本书对中国对虾选育群体遗传分化的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选育世代的增加,相邻群体之间的遗传分化系数呈减小趋势,且群体内个体间的遗传距离也逐渐减小,表明经多年的选育,中国对虾选育群体的遗传结构趋于稳定,逐渐形成一个品系。中国对虾经连续多代的选育之后,尽管可能丢失了一部分低频位点,这是人工选育的必然结果,但是经选育后的群体,部分位点的等位基因频率呈递增趋势,这部分位点有可能就是与选育性状相关的分子标记,这有待于作进一步的研究。

安丽等(2008)同样采用AFLP技术对中国对虾野生群体和中国对虾“黄海1号”2个世代(第9和第10世代)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分别命名为Wp、Sp9和Sp10。每个世代各取30尾,共计90个个体进行研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