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对虾“黄海号”与抗逆性状相关标记的筛选

中国对虾“黄海号”与抗逆性状相关标记的筛选

时间:2022-02-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陈华增等利用SRAP技术结合分群分析法对中国对虾“黄海1号”抗高氨氮和抗高pH性状进行分析,以期筛选出与中国对虾抗逆性状相关的分子遗传标记,为进一步的遗传连锁图谱构建、基因定位以及种质资源保护和最终的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技术支撑和理论参考。用110对SRAP引物对耐受池和敏感池进行PCR扩增,PCR产物经8%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中国已经或正在开发养殖的海水动植物种类已达到上百种,但由于缺乏良种,海水养殖的绝大部分种类的苗种繁育需要依赖野生亲体。随着养殖世代的增加,海洋生物成活率普遍降低,虽然病害发生是重要原因,但是缺乏经过遗传改良的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优良品种也是重要因素之一。

SRAP(sequence-related amplified polymor phism,序列相关扩增多态性)技术是美国加州大学植物系的Li和Quiros于2001年研究芸薹(Brassicaceae)属植物时开发的新型分子标记技术(Li et al,2001)。目前主要应用于遗传多样性分析(Uzun et al,2009;Liu et al,2008)、遗传图谱构建(Gao et al,2008;Sun et al,2007)、杂种优势预测(Jiang et al,2009;Riaz et al,2001)、重要性状标记及基因定位(Jin et al,2007)等研究,具有简便、稳定、产率高、信息量丰富和便于克隆等特点。

大多数经济动物的重要经济性状(如生长性状、抗病性等)受许多数量基因位点以及环境因素的共同影响而表现出数量性状的遗传学特点,传统的经典遗传育种研究手段基本上无法析别一个重要性状的产生究竟是由哪个具体的基因控制。因此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筛选和建立有效的遗传分子标记,将分子标记技术与传统选育方法相结合,以期实现遗传改良的目的,并已取得一系列的进展(Carr et al,1994;Wyban et al,1995)。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自1997年开始进行中国对虾快速生长养殖新品种的选育研究,至2003年成功培育出中国对虾“黄海1号”新品种,其具有明显的生长速度快、抗逆性强等优点,显示出良好的发展前景(李健等,2005)。陈华增等(2011)利用SRAP技术结合分群分析法(BSA)对中国对虾“黄海1号”抗高氨氮和抗高pH性状进行分析,以期筛选出与中国对虾抗逆性状相关的分子遗传标记,为进一步的遗传连锁图谱构建、基因定位以及种质资源保护和最终的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技术支撑和理论参考。

首先构建了高氨氮和高pH胁迫后的耐受池和敏感池。用110对SRAP引物对耐受池和敏感池进行PCR扩增,PCR产物经8%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通过110对引物的筛选,其中有77对引物在氨氮敏感组和耐受组出现差异条带,102对引物在pH敏感组和耐受组中出现差异条带,或者在产物量上存在不同量的特异条带。条带大小自100~1.5.0 bp不等,主要在1.0.0 bp大小内。

图22 部分SRAP引物的BSA分析扩增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