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胁迫对中国对虾“黄海号”免疫相关酶的影响

高胁迫对中国对虾“黄海号”免疫相关酶的影响

时间:2022-02-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针对中国对虾养殖业存在的种质退化、疾病发生严重等问题,采用经典育种技术与现代生物技术相结合,对中国对虾进行了连续多年的遗传改良,获得了中国对虾快速生长新品种“黄海1号”,到2007年年底已完成第11代的选育。

针对中国对虾养殖业存在的种质退化、疾病发生严重等问题,采用经典育种技术与现代生物技术相结合,对中国对虾进行了连续多年的遗传改良,获得了中国对虾快速生长新品种“黄海1号”,到2007年年底已完成第11代的选育(王清印等,2005)。该新品种具有明显的生长优势,受到养殖业户的普遍欢迎。自“黄海1号”进行人工选育的研究工作开展以来,已分别从形态特征(李朝霞等,2006)、同工酶(李健等,2003),分子标记如RAPD(何玉英等,2004)、SSR(张天时等,2005)、AFLP(李朝霞等,2006)等方面对黄海1号的遗传结构进行了检测,但对于其抵抗不良环境的能力尚未做系统的研究。

水体pH值升高会直接影响对虾的生长与繁殖。哈承旭等(2009)采用常规急性实验方法,以野生群体为对照,对中国对虾“黄海1号”人工选育群体进行不同pH梯度的影响试验,在高pH胁迫72 h后对两种群体对虾的成活率、血清中的溶菌酶LSZ、酚氧化酶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碱性磷酸酶(AKP)及酸性磷酸酶(ACP)的活力变化进行测定,从而比较分析选育新品种“黄海1号”对高pH的抗逆能力,为育种工作的进一步深入开展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