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对虾与生长性状相关遗传标记的筛选与克隆

中国对虾与生长性状相关遗传标记的筛选与克隆

时间:2022-02-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刘萍等曾报道利用RAPD技术筛选了中国对虾18个与抗病相关特异性遗传标记。孟宪红等也曾对中国对虾抗WSSV的遗传标记进行了筛选,并对5个相关标记进行了克隆和测序。刘萍等从选育中国对虾“黄海1号”快速生长的第6代群体中,选择同一养殖池中生长性状发生分离的群体建立中国对虾体长的正态分布图。通过采用RAPD技术对上述3个群体进行生长相关分子标记的筛选,以期为数量性状基因座位定位奠定基础。

我国北方地区是最早进行中国对虾养殖的地区之一,曾是我国对虾养殖面积最大和产量最高的地区,但也是遭受对虾病害损失最严重的地区。针对目前中国对虾在养殖过程中出现的苗种抗逆性较差、性状退化严重、苗种培育不稳定,以及中国对虾在养殖过程中生态环境包括养殖池的建造与管理、水质和水温的调控、投喂的饵料以及养殖过程中疾病的防治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从1997年开始进行中国对虾良种选育研究工作,到2004年已培育出生长快、抗逆能力强的中国对虾选育新品种“黄海1号”。中国对虾新品种选育的成功为我国对虾养殖业起到了示范和带动作用,这对加快我国对虾养殖业的第2次创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由于大多数经济动物的重要经济性状(如生长、抗病等)受许多数量基因座位和环境因子的共同作用而表现出数量性状的遗传特点,经典的遗传育种研究方法往往无法区别一个重要性状的产生是由哪一个具体的基因控制的。为了达到遗传改良的目的,越来越多的科学家把目光投向筛选和建立有效的遗传标记上,并取得了有意义的进展(Carr et al,1994;Pruder et al,1995;Wyban et al,1995)。刘萍等(2002)曾报道利用RAPD技术筛选了中国对虾18个与抗病相关特异性遗传标记。孟宪红等(2005)也曾对中国对虾抗WSSV的遗传标记进行了筛选,并对5个相关标记进行了克隆和测序。刘萍等(2007)从选育中国对虾“黄海1号”快速生长的第6代群体(CP6)中,选择同一养殖池中生长性状发生分离的群体建立中国对虾体长的正态分布图。淘汰90 %大多数中间类型,将生长高值和低值两种极端表型的个体区分开来,分成两组。其中体长15 cm以上的个体为CP-a组;体长11 cm以下的个体为CP-b组。海捕的中国对虾群体(MCP)为对照组,平均体长为16.4 cm。通过采用RAPD技术对上述3个群体进行生长相关分子标记的筛选,以期为数量性状基因座位(QTL)定位奠定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