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对虾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

中国对虾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

时间:2022-02-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已开展中国对虾的遗传育种工作,在1986~1992年期间,无论在对虾的苗种繁育及养殖方面,中国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中国水产科学院黄海水产研究所自1997年率先实施中国对虾人工选育计划,进行了中国对虾优良性状人工选育研究。李健等利用RAPD、SSR和AFLP三种分子标记方法,初步构建了中国对虾遗传连锁图谱,为构建高密度中国对虾遗传连锁图谱,定位重要经济性状基因和进行标记辅助选育奠定了基础。

中国对虾是我国重要的水产养殖品种,主要分布于渤海、黄海、东海及南方的部分海域。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已开展中国对虾的遗传育种工作,在1986~1992年期间,无论在对虾的苗种繁育及养殖方面,中国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但自从1993年对虾病毒病爆发以来,中国对虾养殖产量急剧下降,养殖业受到重挫,开始陷入低谷。其主要原因是养殖用苗种基本上都没有经过系统的人工定向选育,其遗传基础还是野生型的,经过累代养殖,出现了遗传力减弱、抗逆性差,性状退化严重等问题,已成为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刘萍等,1999)。中国水产科学院黄海水产研究所自1997年率先实施中国对虾人工选育计划(李健等,2003),进行了中国对虾优良性状人工选育研究。2003年,选育后的中国对虾快速生长新品种“黄海1号”已通过全国水产原良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成为我国第一个人工选育而成的海水养殖动物新品种(李健等,2005)。至2004年,快速生长中国对虾群体已进行了8代人工选育,其生长速度明显加快,这不仅促进了良种产业化的发展,也为进一步的研究工作提供了材料。

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是基因组研究中的重要环节,是基因定位与克隆乃至基因组结构与功能研究的基础,其最主要的应用是数量性状位点(QTL)的定位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MAS)。近年来,许多重要水产养殖动物的遗传连锁图谱相继报道,包括斑马鱼(Danio rerio)(Postlethwait et al,1994;Kelly et al,2000),虹鳟(Onchorhynchusmykiss)(Young et al,1998),大西洋鲑(Salmo MtZar)(Lundin et al,1999;Norris et al,2000;Moen et al,2004),罗 非 鱼(Oreoc/iromii niloticus)(Kocher et al,1998;Agresti et al,2000),日本青鳉(Oryzias Iatipes)(Naruse et al,2000),鲶(Clariasmacrocephalus)(Liu et al,1999;Waldbieser et al,2001;Poompuang et al,2004),牙 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Coimbra et al,2003),牡蛎(Crassotrea virginica)(Yu et al,2003;Li et al,2004),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e),鲱(Seriola quinqueradiaM and Seriola)(Ohara et al,2005)等。至于对虾属,部分品种的遗传连锁图谱已经构建,如日本囊对虾(Marsupenaeus japonicus)(Moore et al,1999;Li et al,2003),斑节对虾(Penaeusmonodon)(Wilson et al,2002),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mwwwnei)(Pérez et al,2004)等,中国对虾遗传连锁图谱的研究进展较慢,其主要限制因素是由于中国对虾难以建立家系。李健等(2008)利用RAPD、SSR和AFLP三种分子标记方法,初步构建了中国对虾遗传连锁图谱,为构建高密度中国对虾遗传连锁图谱,定位重要经济性状基因和进行标记辅助选育奠定了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