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对虾生长性状的遗传力和遗传相关估计

中国对虾生长性状的遗传力和遗传相关估计

时间:2022-02-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目前在我国沿海北自辽宁,南至海南沿海均开展了中国对虾的养殖生产,养殖产量大大超过自然海域的捕捞量。何玉英等通过人工授精技术和完全双列杂交模式建立全同胞家系,采用全同胞组内相关法,利用两因素系统分组的方差和协方差分析,估计出相应的单性状方差组分和性状间的协方差组分,对中国对虾生长性状的遗传力和遗传相关进行估计,为中国对虾的选择育种提供必要的基础依据和技术参数。

中国对虾是我国特有的对虾品种,自20世纪70年代末突破人工育苗技术后,解决了人工养殖对虾的苗种问题,到20世纪80年代养殖面积不断扩大。目前在我国沿海北自辽宁,南至海南沿海均开展了中国对虾的养殖生产,养殖产量大大超过自然海域的捕捞量。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对虾养殖大国。随着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虾苗质量在整个养殖周期的重要性已经超过了饲料、药物、养殖技术等因素,日益受到养殖业者的重视。

目前许多养殖厂家主要依靠捕获野生对虾群体进行养殖。但这一方面会耗尽当地的野生对虾资源,另一方面由于野生对虾本身可能带有病毒,会给对虾工厂化养殖带来潜在的危险。在世界范围的对虾养殖业中,由于对虾病毒病造成的经济损失,部分原因是由于使用了野生受病毒感染的对虾虾苗,而经过选育的对虾能够较好地适应人工设计的养殖环境,且能够提高对虾的某些经济性状,如生长和抗病力(Gjedrem et al,1995)。目前养殖对虾的选育育种落后于其他产业,但Benzie等(1998)认为,许多养殖对虾具有适合性状选择的特点,例如世代间隔短、繁殖力高等。

何玉英等(2011)通过人工授精技术和完全双列杂交模式建立全同胞家系,采用全同胞组内相关法,利用两因素系统分组的方差和协方差分析,估计出相应的单性状方差组分和性状间的协方差组分,对中国对虾生长性状的遗传力和遗传相关进行估计,为中国对虾的选择育种提供必要的基础依据和技术参数。

在实验过程中分别搜集了3个不同地理群体养殖的中国对虾“黄海1号”,即昌邑群体(CY)、河北群体(HB)和文登群体(WD),以及1个野生群体,即日照近海群体建立家系(RZ)。从上述群体中分别选择个体大、发育好、健康无病的个体,采用完全双列杂交模式和人工授精技术建立家系。待雌虾卵巢发育至Ⅳ期时,进行人工授精,每尾雄虾配1~3尾雌虾,构建了51个全同胞家系(包括35个父系半同胞)。雌虾人工授精后放入200 L聚乙烯桶中加水100 L暂养,水温控制在14~16 ℃,期间投喂沙蚕,待其产卵。

亲虾产卵后移出,受精卵孵化,水温控制在20~24 ℃。孵化后从每一个全同胞家系中随机取出约10 000个无节幼体进行单独培育,统一管理。开口饵料为小球藻、金藻,后逐渐投喂轮虫和卤虫。待发育到仔虾第十期(PL10)时,每个家系随机取1000尾放苗到室外土池相互隔离的围格中进行养殖,整个养殖过程中进行相同的管理,前期投喂大卤虫,中后期投喂人工饲料,并配合投喂小杂鱼和蓝蛤等鲜活饵料。

在中国对虾各家系生长日龄平均达150 d时,每个全同胞家系分别随机捞取20~30尾个体进行生长性状的测量,测量的性状包括体长(BL)、头胸甲长(CL)、腹节长(AL)和体重(BW)4个生长性状,共测量中国对虾1 351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