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三疣梭子蟹微卫星标记与生长相关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三疣梭子蟹微卫星标记与生长相关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时间:2022-02-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进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首先要实现标记和性状的连锁分析或QTL定位。本实验选择35个微卫星标记,探讨这些标记与三疣梭子蟹生长相关性状之间的相关性,试图找到与这些性状有关的标记位点,为QTL定位和MAS提供数据支持。参照Botstein等的方法计算多态性信息含量:用SAS 9.1软件中的一般线性模型对三疣梭子蟹生长相关性状与35个微卫星标记相关性进行分析。

遗传改良的快速方法是找到控制经济性状的主效基因或遗传标记,进而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Marker-Assisted Selection,MAS)缩短世代间隔,提高新品种选择的效率和准确性。进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首先要实现标记和性状的连锁分析或QTL定位。微卫星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分子标记,在水产动物的研究中应用广泛(Chistiakovet al,2008;Guyomardet al,2006),鱼类育种中借助微卫星进行性状连锁分析或QTL定位已有报道(Cnaani et al,2003;Rodriguez et al,2004;孙新等,2008;李建林等,2009)。目前,已有微卫星标记应用于三疣梭子蟹遗传多样性分析(李晓萍等,2010)、家系鉴定(刘磊等,2010)、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罗云等,2010)等方面,但未实现QTL定位和连锁分析。本实验选择35个微卫星标记,探讨这些标记与三疣梭子蟹生长相关性状(全甲宽、甲宽、甲长、体高、体重、第Ⅱ侧齿间距、第Ⅰ步足长节长、大螯长节长)之间的相关性,试图找到与这些性状有关的标记位点,为QTL定位和MAS提供数据支持。

2007年从三疣梭子蟹海州湾野生群体中挑选个体大,发育良好的30只未交尾雌蟹,10只未交尾雄蟹,进行雌雄比3:1交配。2008年4月培育出F1代家系。2009年8月从F1代家系中挑选符合上述条件的雌、雄蟹。按照雌雄比3:1的方式进行家系内交配,越冬后于2010年4月培育出F2代家系,家系父母本保存。同年7月上旬,当F2代幼蟹长至100日龄时(平均体质量5.100.6 0.5 g),采用地笼捕获法,随机取一个家系的110个个体,生长性状测量完毕后编号,取新鲜大螯部肌肉,样品收集后保存于280 ℃超低温冰箱中。

提取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微卫星引物序列见表13),产物在SDS-PAGE中分离,银染法显色,定影。凝胶干燥后扫描仪扫描记录凝胶图像。利用POPGENE(Version 3.2)软件进行数据处理、遗传多样性分析,计算等位基因数(Numbers of the alleles,Na),有效等位基因数(Numbers of the effective alleles,Ne),Hardy-Weinberg平衡检验(P值),期望杂合度(Expected heterozygosity,He)及观测杂合度(Observed heterozygosity,Ho)。参照Botstein等(1980)的方法计算多态性信息含量(Polymorphism Information Content,PIC):

式中,Pi、Pj分别为群体中第i和第j个等位基因频率,n为等位基因数。

表13三疣梭子蟹微卫星引物信息

续表

续表

用SAS 9.1软件中的一般线性模型(GLM)对三疣梭子蟹生长相关性状与35个微卫星标记相关性进行分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