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对虾选育群体不同世代的微卫星分析

中国对虾选育群体不同世代的微卫星分析

时间:2022-02-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近年来,中国对虾的自然资源迅速衰减,尤其是自1993年虾病爆发以来,中国对虾养殖业受到重挫,虾病的流行使抗病品系选育成为必要和需要解决的问题。自1997年起,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开始进行中国对虾人工选育计划。但是伴随人工选育过程,有可能增加近交机率、有效群体数不断减少等情况发生,进而导致遗传变异程度降低和遗传多样性相应减少。人工选育的基础群体来自山东日照市近海海域采捕的野生中国对虾。

近年来,中国对虾的自然资源迅速衰减,尤其是自1993年虾病爆发以来,中国对虾养殖业受到重挫,虾病的流行使抗病品系选育成为必要和需要解决的问题。自1997年起,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开始进行中国对虾人工选育计划。为了获得高健康中国对虾幼体,对中国对虾快速生长性状和抗病性进行了人工选育(李健等,2000),到2002年年底,经筛选的对虾种群已繁育了6代,显示了良好的生长优势和抗逆能力,现已经在山东省日照、胶南和即墨等地进行了养殖示范。但是伴随人工选育过程,有可能增加近交机率、有效群体数不断减少等情况发生,进而导致遗传变异程度降低和遗传多样性相应减少。因此,有必要对其遗传变异进行检测,了解其遗传结构的变化,以制订相应的科学措施保证育种工作顺利进行。

有关中国对虾群体遗传变异的同工酶分析(李健等,2003;王伟继等,2001;张子平等,1994)、RAPD分析(刘萍等,2000)和线粒体DNA序列分析(邱高峰等,2000)等已有研究,张天时等(2005)利用SSR技术分析对中国对虾“黄海1号”选育群体的5个世代跟踪其遗传变异的变化,分析选育过程对其遗传结构的影响,为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实验用亲虾分别来自中国对虾“黄海1号”第3~6代群体(CP3、CP4、CP5和CP6),具体选育方法见李健等(2000)。人工选育的基础群体(FP)来自山东日照市近海海域采捕的野生中国对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