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窦性心律患者性别

窦性心律患者性别

时间:2022-02-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传统正常窦性心率在60~100/min,>100/min为心动过速,<60/min为窦性心动过缓,但Spodick等通过500例50~80岁中老年人研究,以均数加2个标准差计算,提出正常窦性心率为50~90/min,且与年龄无关。心房颤动患者由于比窦性节律时心率变异更大,应予特殊考虑。虽然心房颤动时症状性心动过缓较常见,约13%患者需置入起搏器,但无症状的较长心室停搏也较常见。因此,他们提出心房颤动患者白天停搏2.8s、夜间停搏4.0s应该考虑为正常范围。

窦房结位于上腔静脉和右房连接处界沟的末端,由窦房结动脉供血,65%患者的窦房结动脉来自右冠状动脉的近端,25%来自回旋支,10%来自两支动脉。房室结接收起源于后降支近端的房室结动脉的血供,80%患者的这支动脉来自右冠状动脉,10%来源于回旋支,其余10%起源于两条动脉。心脏传导系统严格的受交感和副交感神经支配,副交感神经张力降低窦房结的自律性和减慢房室结的传导。即使在健康者,强力的迷走刺激如呕吐,可短暂的抑制窦房结的自主活性或阻滞房室结传导。交感兴奋可增加自主活性和加速传导。患者的基础心率和传导是决定于交感和副交感神经传出之间的平衡。当自律性完全被阻滞后,固有心率在85~105/min,且与年龄呈负相关。在成年人该心率比正常静息时心率要高,表明在基础情况下,副交感神经张力占优势。此外,一天当中心率变化很大,但最慢心率在夜间。

传统正常窦性心率在60~100/min,>100/min为心动过速,<60/min为窦性心动过缓,但Spodick等通过500例50~80岁中老年人研究,以均数加2个标准差计算,提出正常窦性心率为50~90/min,且与年龄无关。笔者认为Spodick这一观点比传统的正常窦性心率范围更符合生理和临床现象,因为很多人平静时心率在50~60/min并无不适;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希望把心率降至50~60/min,仍在正常窦性心率范围内。下午“正常”心率范围在男性为46~93/min,女性为51~95/min,夜间心率减慢,成年人睡眠时平均约减少24/min,80岁以上老年人约减少14/min。Holter发现夜间睡眠时最小心率在30~35/min、窦性停搏≤2.5s、一度或二度Ⅰ型房室结传导阻滞,这些都可见到,可认为是正常变异。训练有素的运动员更倾向于心动过缓,静息时心率可慢到40/min以下。一组观察发现运动员睡眠时37%有2~3s的窦性停搏。鉴于这些发现,ACC/AHA在无症状窦性心动过缓植入起搏器现代指南中建议:24h最慢心率低到30/min、窦性停搏3.0s、房室结文氏传导阻滞考虑为正常范围,因为24h中最慢心率多在凌晨1∶00~4∶00,正是睡眠最深的时候。临床上常常有的医师看见24h动态心电图上最慢心率为35/min,既无窦性停搏也无窦房阻滞,就要求患者安装永久性起搏器,这是不正确的。中老年人Holter上最慢心率可低到30/min仍应考虑为正常范围。即使更显著的心动过缓存在,能找到可逆的原因,如显著的心动过缓常发生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的低氧血症患者,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经治疗后,心动过缓也可以改善。

心房颤动患者由于比窦性节律时心率变异更大,应予特殊考虑。虽然心房颤动时症状性心动过缓较常见,约13%患者需置入起搏器,但无症状的较长心室停搏也较常见。Pitcher等报道66例无症状慢性心房颤动患者发现2/3有长于2.0s的停搏,30%停搏>3.0s。因此,他们提出心房颤动患者白天停搏2.8s、夜间停搏4.0s应该考虑为正常范围。

随着运动增加能适当的增加心率是心率的另一特征。假如运动时不能增加心率称为“变时不全”(chronotropic incompetence)。但目前尚未被普遍接受这一名称。推荐的定义有:运动高峰时心率不能达到年龄预测最大值(220—年龄)的85%;心率不能达到100/min或最大心率低于对照人群的2个SD以上。

鉴于上述一些研究和观察,当心率<50/min,有的认为<40/min时才诊为窦性心动过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