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人与自然和谐同步

人与自然和谐同步

时间:2022-01-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黄帝内经》指出,养生要与自然环境的自然变化相适应,如四时养生。顺应四时,就是指按照一年四季气候阴阳变化的规律和特点进行调养,从而达到养生和延年益寿的目的,这是《黄帝内经》的一个特点。《黄帝内经》原文: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

1.自然养生是《黄帝内经》的重要原则

《黄帝内经》所说的“法于阴阳,调于四时”和“因时之序”都表达了自然养生的思想。

生物的生存,有赖于与自身基因相适应的自然环境。这种适应是生物长期生活在特定自然环境中,与环境相互影响形成的。

任何生物都必须在一定的、适宜的自然环境下生存。生物对所需环境都有一定适应范围;不适应就会造成损伤,甚至死亡。“适者生存”,任何生物的生存,都必须以与环境相适应为前提,不适应就不能生存。

人虽然具有改变和适应环境的能力,但有一定限度;超过这个限度,就会出现不适应。如有些人发生“中暑”、“水土不服”等现象,就是对所处环境不适应的一种反应。各人的适应能力有很大差异,而老年人的适应能力都较差,容易受到不适应反应的伤害。顺应自然是养生的重要原则。

《黄帝内经》指出,养生要与自然环境的自然变化相适应,如四时养生。现代人则更要特别注意人为环境变化的适应问题。

2.科技的发展使人们离自然远了

1)远离自然产生众多现代疾病 现代人的生存环境与古代人已有很大不同。现代科技给人们带来舒适的生活和医疗服务,但也使人们离自然越来越远,因而产生了许多不适。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的衣、食、住、行都有大的变化。如许多所谓的天然食品,实际上已偏离开了自然的本色;空气和水受到污染等。

许多环境污染物对人体造成的不适和伤害是慢性的,只有当污染积累到一定时间和程度后,它对人体的伤害影响才会表现出来。

一般造成环境污染的因素有3种:化学因素、物理因素和生物因素。

(1)化学因素:某些化学元素或其化合物进入环境,经接触后对人体产生毒害。如铝、砷、汞、氦、酚、苯和各种农药等。

(2)物理因素:如粉尘、塑料、放射物质、静电臭氧和噪音等。

(3)生物因素:如病毒、细菌等。

以上3种因素形成的污染源和污染物,可直接或间污染环境,对人体造成危害。

医学专家指出,现代环境还影响人体的磁含量。地球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磁场,人类世世代代生活在这样一个环境中,相应形成了人体的自身磁场。现代社会高厦林立,汽车如梭,电线如网,扰乱了大自然的磁场,也干扰了人体中正常的磁力,从而导致神经功能失调,影响血液流动,加速了人体细胞的衰老。

钟南山院士担心食品安全,他说,由于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突出,现在男性的精子浓度比40年前下降了近一半。

现在,有些二三十岁的人就已经出现骨质增生、颈椎病。小学生患上近视的比率也逐年增加。有些咳喘患者因空气污染而久治不愈。近年来的研究资料统计显示,大约有90%的癌症发病与环境因素有关。

2)出路在于返璞归真,回归自然 美国肿瘤专家雷博说:“有些病的治疗方法其实很简单,只要有新鲜的空气、良好的水质、无污染的蔬果,加上心情愉快、开朗,疾病可以自然消失,不需额外治疗。因为,疾病是由污染引起的,把污染排除,身体自然能康复。”他还创办自然养生中心,提出让人们重新享有清新的空气、纯净的水源、甜美安全的鲜果蔬菜,使人们在生活中回归自然。

调查发现,长寿者所处的地域多有美丽、清新的自然环境,而且生存在自然生态环境优美地方的人的寿命都比较长。

现代人要注意多接触自然,少接触污染。要多接触地表和有生命的物体、多呼吸新鲜洁净的空气。要尽量减少与有毒有害物质的接触,如防止农药入口、不穿化纤内衣、少吃反季食品和有添加剂的食品、戒烟、限酒、慎用药品等。

要做好基础保健,增强体质,完善肝肾的解毒、排毒功能,畅通排毒、排废管道。人体有一套完整的排毒、排废管道系统,如血管、气管、淋巴管、消化管、泌尿道、汗腺等。在生理功能正常的情况下,机体通过大大小小的排毒、排废管道,将毒素和废物排出体外;在生理功能不正常的情况下,可能使部分排毒、排废管道受阻,造成某些毒素和废物的蓄积。要采取措施使这些排毒、排废管道保持畅通。

医学专家指出,对于疾病的诊治,也要考虑环境因素;环境因素引发的疾病,需要通过改善环境来解决。

3.《黄帝内经》的四时养生

《黄帝内经》指出:“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又说:“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始终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

顺应四时,就是指按照一年四季气候阴阳变化的规律和特点进行调养,从而达到养生和延年益寿的目的,这是《黄帝内经》的一个特点。

《黄帝内经》认为,人体以五脏为中心,五脏保养是养生的重要环节,而且一年四季有各自的重点。

1)春季养生

(1)《黄帝内经》原文: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行,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

(2)译文:春季的3个月,是推陈出新、生命萌发的季节。天地自然都富有生气,万物显得欣欣向荣。这个时候,人们应该入夜就睡,早些起床,披散开头发,解开衣带,使形体舒缓,放宽步子,在院子中漫步,使精神愉快,胸怀舒畅。不要滥行杀伐,多施予,少敛夺,少惩罚,这就是适应春季的时令,保养生发之气的方法。如果违逆了春生之气,便会损伤肝脏,使提供给夏长之气的条件不足,到了夏季就会发生寒性病变。

(3)解析:《黄帝内经》认为,春季是万物萌生的季节,人的新陈代谢也日趋旺盛,肝脏是人体新陈代谢的枢纽,负担也加重,春天要注意养肝。

春季饮食

春季饮食要注意养阳。在饮食方面,春天要遵照《黄帝内经》里提出的“春夏补阳”的原则,宜多吃些温补阳气的食物,以使人体阳气充实,增强人体抵抗力,抵御风邪为主的邪气对人体的侵袭。因此,在饮食上应多吃点培补肾阳的食物,葱、姜、蒜、韭菜等都是养阳的佳品。

2)夏季养生

(1)《黄帝内经》原文: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

(2)译文:夏季的3个月,是自然界万物繁茂秀美的季节。这个时候,天气下降,地气上腾,天地之气相交,植物开花结果,长势旺盛。人们应该在晚些睡觉,早早起床,不要厌恶天气长,心情应保持愉快,不要发怒,要使精神之英华适应夏气,使气机宣畅,通泄自如,精神外向,对外界的事物有浓厚的兴趣。这是适应夏季的气候,保护长养之气的方法。如果违逆了夏长之气,就会损伤心脏,提供给秋收之气的条件就会不足,秋天容易发生疟疾,冬天再次发生疾病。

(3)解析:《黄帝内经》认为,脾脏喜燥而恶湿,在长夏季节湿邪最易伤害人体脾脏,夏季要注意保养脾胃。盛夏炎热,“暑易入心”,为了散热,周围血管扩张,血量增加,心脏负荷也加重,夏季要加强对心脏的保养。

夏季饮食

适宜夏季吃的食物包括以下几种。

绿豆:古称“食中要物”、“济世良谷”,富含蛋白质、淀粉、维生素、矿物质等,有退暑火、解百毒的功效。夏日常喝绿豆汤,可防治伤暑、眼结膜充血、痱子、疖疮等疾病。

西瓜:古誉“天然白虎汤”,对清胃火、涤暑热有神效。富含碳水化合物、维生素C、钾等养分,适量吃可防治中暑、口疮、喉炎、尿道炎等。

苦瓜: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苦瓜可食亦可药。苦瓜富含维生素B、维生素C、胡萝卜素及蛋白质等,具有清热、开胃、解毒、降糖及抗癌等功效,可防治伤暑、疖疮、眼结膜充血、糖尿病及癌症等。

猪血、鸭血:富含蛋白质、铁等,适当多吃能涤肠排污、补血养颜。

鳗鱼:富含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A及矿物质等。烹汤清口,食性平和,夏日常吃能补虚、祛风、除湿、明目及开胃。

木耳:富含蛋白质、铁、维生素等,还含腺苷、多糖类物质。夏日常吃可排污、补血、降脂和防癌。

生姜:古人云:“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大夫开药方。”生姜含姜辣素等物,具有除腥、开胃、解毒、袪风、散寒及止呕等功效。夏日饮食常以姜调味,可预防食物中毒、肠炎、痢疾等夏季多发病。

醋:含2%~5%乙酸,既能开胃又杀菌。夏日饮食常以醋调味,可预防食物中毒、肠炎等。

3)秋季养生

(1)《黄帝内经》原文: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

(2)译文:秋季的3个月,自然景象因万物成熟而平定收敛。这个时候,天高风急,地气清肃,人应该早睡早起,要与鸡的活动时间相仿。保持神志的安宁,减缓秋季肃杀之气对人体的影响;收敛神气,以适应秋季容平的特征,不要使神志外驰,以保持肺气的清肃功能,这就是适应秋令的特点而保养人体收敛之气的方法。如果违逆了秋收之气,就会伤及肺脏,使提供给冬藏之气的条件不足,冬天就要发生消化不良等泄泻病。

(3)解析:《黄帝内经》认为,肺喜润恶燥,秋季干燥,要注意护肺。

秋季饮食

秋季饮食调养应遵循“养阴防燥”的原则。宜进食养阴、滋润多汁的食物,如银耳、甘蔗、梨、芝麻、藕、菠菜、鳖肉、乌骨鸡、猪肺、豆浆、饴糖、鸭蛋、蜂蜜、龟肉、橄榄等。多食芝麻、核桃、糯米、蜂蜜、甘蔗等,可以起到滋阴、润肺、养血的作用。少吃辛辣食物,如葱、姜等,避免发散泻肺。此外,秋季主养收,可适当喝些鸡汤、骨头汤等。

秋宜食粥。初秋时节,天气仍较热,空气潮湿,闷热蒸人,且秋季瓜果成熟,人们易贪食过度,这些均会伤损脾胃,所以秋天早晨多吃些粥,既可健脾养胃,又可带来一日清爽。秋天常食的粥有:山楂粳米粥、鸭梨粳米粥、兔肉粳米粥、白萝卜粳米粥、杏仁粳米粥、橘皮粳米粥及柿饼粳米粥等。

秋宜喝汤。每日中、晚餐喝些健身汤,一方面可以渗湿健脾、滋阴防燥,另一方面还可以进补营养、强身健体。秋季常食的汤有:百合冬瓜汤、猪皮番茄汤、山楂排骨汤、鲤鱼山楂汤、鲢鱼头汤,鳝鱼汤、赤豆鲫鱼汤、鸭架豆腐汤、枸杞叶豆腐汤、平菇豆腐汤、平菇鸡蛋汤及冬菇紫菜汤等。

4)冬季养生

(1)《黄帝内经》原文: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袪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2)译文:冬天的3个月,是生机潜伏,万物蛰藏的时候。这个时候,水寒成冰,大地龟裂,人们应该早睡晚起,待日光照耀的时候起床才好,不要轻易地扰动阳气,妄事操劳,要使神志深藏于内,安静自若,就好像有个人的隐秘,严守而不外泄,又像得到了渴望得到的东西,把它密藏起来一样;要躲避寒冷,求取温暖,不要使皮肤干泄而令阳气不断地损失,这是适应冬季的气候而保养人体闭藏机能的方法。违逆了冬天的闭藏之气,就要损伤肾脏,提供给春生之气的条件就会不足,春天就会发生四肢无力、手脚冰凉等症。

(3)解析:《黄帝内经》认为,冬季要注意护肾。肾脏一年四季都要保养,而冬季尤其要重视。冬季是万物闭藏的季节。人与天地相应,人体阳气也须潜藏于内。由于阳气潜藏,人体新陈代谢水平相应较低,因而要依靠生命原动力——肾——来发挥作用,保证生命活动适应自然界变化。肾脏的功能正常,就可调节机体适应严冬的变化,否则,新陈代谢失调,即会引发多种疾病。

冬季饮食

冬季膳食的特点是,要摄取充足的、与人体所处寒冷环境和活动程度相适应的热量。营养素的比例,以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分别占15%~23%、25%~35%、60%~70%为宜。矿物质的摄取量也应较平时略高一些。维生素的摄取,应特别注意增加维生素C的摄取量。摄入足够的动物性食品和大豆,以满足机体对优质蛋白质的需求,适当增加油脂,其中植物油最好达到一半以上。此外,蔬菜、水果和奶类的摄取量也应充足。

冬季食补:在冬季膳食原则中应多吃温性、热性,特别是温补肾阳的食物进行调理,以提高人体的耐寒能力。应选用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易于消化的食物。可选食糙米、玉米、小麦黑豆、豌豆等榖豆类;生姜、韭菜、大蒜、萝卜、花椰菜、木耳等蔬菜;羊肉、牛肉、鸡肉、猪肾及鳝鱼、鲤鱼、鲢鱼、带鱼、虾等肉食;核桃、桂圆、栗子、芝麻等果品。体质虚弱的老年人,冬季可常吃炖母鸡、瘦肉、蹄筋,常喝牛奶、豆浆等,可增强体质。

除四季气候变化外,自然界中还有其他各种复杂气候变化。天气影响血压、激素的分泌、免疫力、肝肾功能等一系列人体功能。

《黄帝内经》四季养生思想的核心是:人体生命活动要适应所处环境的自然状况及其变化规律。要注意规避不适应人体的“虚邪贼风”,要时刻关注外界自然环境变化对人体的影响,特别是在气温骤变的阶段,要及时采取相应措施使人体适应变化了的环境,重点护养不同自然环境下容易受损的脏器,以防止伤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