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道”哲学蕴涵人与自然的和谐

“道”哲学蕴涵人与自然的和谐

时间:2022-08-2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2.“道”X哲学蕴涵人与自然的和谐“道”X哲学在人与自然的关系层面从根本上强调主客融通、“天人合一”的和谐。最终达到人与自然和谐一致的理想境界。“天人合一”讲的是人与自然、生存环境的契合无间、共生共长的原始天然的和谐状态。庄子与老子一样,也非常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目前,人类招致的报复的恶果已相当严重。

2.“道”X哲学蕴涵人与自然的和谐

“道”X哲学在人与自然的关系层面从根本上强调主客融通、“天人合一”的和谐。

“道”在天人本原一气、物质统一的观念上阐释天道与人心的统一,即“人与天地参”。在《道德经》中有如下表述:“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天地相合,以降甘霖,人莫之令,而自均也。”(同上,第五十一章、第三十二章。)在《庄子》中有如下表述:“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知天之所为,知人之所为者,至矣”。所以“无以人灭天,无以故灭命”。(《老子·庄子》,上册第156、206、346页,时代文艺出版社,2002年版。)人只有从大自然那里获得基本的生活资料,种族才能得以延续。但人类要想发展、壮大自己,就必须与休养生息于其间的大自然和谐共处。人类既要依赖自然,又要保护自然。最终达到人与自然和谐一致的理想境界。广为学人所知的《易经》所载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天生神物,圣人则之,天地变化,圣人效之”(转引自httP://baike.baidu.com/view/322S251.htm.)等箴言,也是天道人心和谐统一思想的具体描述。

“天人合一”讲的是人与自然、生存环境的契合无间、共生共长的原始天然的和谐状态。天和人是一个相互平等的统一世界,天道与人心合一,人不是凌驾于自然界之上的主宰者,不是以“自我”为中心、以自然为“非我”、以征服自然为目的的知性主体,而是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为目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张载语)的仁德主体。“天人合一”所表达的这种“与天地合其德”的精神,是“道”乃至古代全部中国哲学的最高境界,这是一种整体的、全面的、和谐完美的境界。

人与自然虽然有各自的独立性,各有其独特的发展规律,但两者的统一和同一却是主要的和根本的。“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即人来自自然,是自然界的产物;生活在自然之中,是自然界的一个组成部分,人类与自然须臾不可分离。

人类与自然实质上是一荣俱荣、一谐俱谐的平等、和合、融洽、共生的关系。而人出于自身的生存、发展、享受的需要去“征服自然”、“统治自然”、“人定胜天”,把自然置于敌对的位置,看成奴役的对象,牺牲自然,贪婪索取,则是不符合自然发展规律的,也是不符合人类发展规律的,其结果是人类与自然一损俱损、一毁俱毁。人类损毁自然在前,自然报复、损毁人类在后;人类损毁自然是直接的,人类损毁自身是间接的;人类损毁自然的最终结局是自己损毁自己。

因此,人类为避免这种损毁,就既要利用自然,又要保护自然。保护自然就要“常因自然”,“返璞归真”,就要“钓而不网,弋不射宿”,就要“草木荣华滋硕之时,则斧斤不入山林,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鼋鼍鱼鳖鳅鳝孕别之时,网罟毒药不入泽,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转引自httP://www.cngr.cn/artic1e/61/3SS/2006/2006071944199_2.shtm1网页《先秦保护环境的思想》一文。)

道家(学)的重要代表人物庄子在历史上对于弘扬道学发挥了重要作用,庄子本人也在巧妙阐释道学的过程中进一步优化完善、普及发展了道学,奠定了自己的哲学地位,史上素有“老之有庄,犹孔之有孟”一说。庄子与老子一样,也非常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庄子认为,人与自然能够和谐共处,是因为人类生存于原始纯朴的自然环境之中,人类能从大自然中获得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人与自然的和谐状态,也是事物协调完满、充满生命力的最佳状态。和谐得以保持,世界就充满生机,就兴旺进步;和谐受到破坏,事物就向相反方向转化,无论是生态、世态还是身心状态,就会失调、失序、失衡,影响其发展和进步。

庄子的和谐观中蕴含的“天人合一”思想不失为一条标本兼治的有效途径。庄子认为,天与人原本就是自然合一的,不管人主观上喜好还是不喜好,“其好之也一,其弗好之也一。其一也一,其不一也一。其一与天为徒,其不一与人为徒。天与人不相胜也,是之谓真人”。(《老子·庄子》,上册第20S页,时代文艺出版社,2002年版。)

庄子的“天人合一”思想其要义是循天之道、顺物之性。循天之道,则“无誉无訾,一龙一蛇,与时俱化,而无肯专为;一上一下,以和为量,浮游乎万物之祖;物物而不物于物,则胡可得而累也”。(同上,下册,第3S4页。)因时而变,顺势而为,游心万物,以和为本,就可达到天人合一,天地和谐,人就能轻松自然地主宰万物。顺物之性,则要知道物本来就是离开人而独立自在的,“生非汝有,是天地之委和也;性命非汝有,是天地之委顺也;孙子非汝有,是天地之委蜕也”。“物之生也,若骤若驰,无动而不变,无时而不移。何为乎,何不为乎?夫固将自化。”(同上,下册第421、344页。)顺物之性就要使万物率性自为、自然生长。

做到循天之道和顺物之性,就能“处物而不伤物。不伤物者,物亦不能伤也。唯无所伤者,为能与人相将迎。”(同上,下册第433页。)能与外物和平共处,互不伤害,才能达成人与自然以及人与人和谐的境界。“天人不相胜”是庄子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重要原则,而“处物而不伤物”正是“天人不相胜”的具体表现。

人是自然界的具有认知和能动性的组成部分,人的自然属性是先天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的认知和能动的社会属性是后天的,是在自然属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人无法脱离自然界,不能将人与自然界分割开来,更不能使两者对立起来,使人凌驾于自然之上,颠倒两者之间的关系。自然界中自从有了人,人与自然界之间便存在着统一性,便有了人对于自然界的无条件的绝对依赖,人离开自然界或把自然界破坏到一定程度,人便不能生存,遑论发展与享受?自然界就是这样简单直接,人对它友好,它就对人友好,人与它敌对,它就与人敌对。恩格斯早于百年之前所阐明的人类对于自然界的破坏必遭自然界报复的思想一再为历史事实所证明。

目前,人类招致的报复的恶果已相当严重。且不说原本地球上第一自然的灾害会断送人类,如超级火山大喷发、大地震、大海啸等,就是人类创造的第二自然及其活动过程带来的隐患也会要了人类自己的命。(有关第一自然和第二自然的内容,请参见本书上编第三篇《X与宇宙》的相关内容。)如温室气体排放失控,臭氧空洞,更多的太阳紫外线和宇宙有害的辐射粒子直接射入地球,气候变暖,南北极冰冠融化加速,马尔代夫等岛国陆沉,环境污染、生态恶化、资源枯竭、能源短缺,等等。这些自然界的报复恶果,已经酿成或正在酿成的问题和危机日益尖锐,且治理艰难;人类生活环境日趋恶化,且前景堪忧。就是超级火山大喷发、大地震、大海啸本身有的也与人类肆无忌惮、贪婪索取的第二自然的创造活动不无关系。人类如果执迷不悟、一意孤行,那么迟早是要应了“上帝要让你灭亡,首先让你疯狂”这样的谶语,亡于自己毫无节制的疯狂欲望。

与人类自我灭亡密切相关的还有,人类的战争武库存放成千上万的原子弹、氢弹等超级杀人武器干啥?这是悬于人类头顶的“达摩克利斯”利剑,着实令人觉不安枕、食不甘味。要知道,一切杀人武器都是从自然界索取来的,如果这些武器最终不幸毁灭了人类,某种意义上也是自然对人类的报复。

鉴于人类真的已经动用过两颗原子弹,残忍地毁灭过几十万生灵的史实;鉴于一些拥核国家包括不对外宣布但实际拥核的国家各自私下打着如意算盘,并未像中国一样坦然大度公开声明决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事实;鉴于有的历史上曾是侵略成性、丧心病狂、残暴无度的发达国家,眼下虽然未拥核但凭借发达的科技和充裕的财力在极短的时间内即可拥核重新成为张牙舞爪的恐怖强盗国家的可能,以及鉴于有的拥核国家之间由于历史夙仇和新的冲突而虎视眈眈、互为仇雠的现实,没有任何人有绝对把握敢于担保人类不会在特定的极端情况下再次使用核武。

如果由偶然事件触发,人类失去理智,不幸爆发核战,届时不用外在的什么力量,例如地球本身的或外太空带来的自然灾难,以及邪恶的外星人毁灭性的攻击(对于这一点,继爱因斯坦之后伟大的物理学家霍金甚至已经提出了不要主动招惹外星人的忠告),人类自己就把自己给毁灭了。

要问人类是聪明的还是愚蠢的,就从历史上一路走来互相敌对、忙于制造从冷兵器到热兵器的各类自相残杀、自我毁灭的军火产品这一点来看,人类无疑是地球上(可能的话也包括外太空)所有动物中最愚蠢的动物之一。有文字记载的人类的文明史几乎就是一部战争史,数千年来人类互相之间发生过的大大小小各种类型的战争不知凡几,为战争付出的沉重的财产和生命代价难以计数。人类的真正敌人其实就是人类自己,人类亡于自己愚蠢的可能性在各种可能性当中的概率是相当大的。

包括核子武器、庞大军队在内的世界各国的军费开支总和每年高达十几万亿美元,这么多的钱倘若用于科技开发、经济发展、人民生活那该有多好啊,世界该有多和谐呵,人类怎么死活开不了这个窍、解不开这个结呢?

上述问题和危机已经制约着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并对人类的整体健康和生存构成了严重而致命的威胁。所以,人类破坏第一自然必然会招致“报复”,最后只能自食其果。在太阳之后才诞生的地球,目前虽时值壮年,但却已疲惫不堪、病体难支,已越来越变得难以承载约七十亿人口,以及数量更为庞大的其他各类动物的生存蕃衍的压力。地球以及人类自身远比我们想象的要脆弱得多,2011年3月日本的大地震、大海啸无疑又一次向人类猛然敲响了警钟。如果在可预见的将来情况得不到根本的改观,地球势必会变得根本不再适合人类居住。届时,人类真的要像英国科学家霍金所劝戒的那样,未雨绸缪,绝处求生,准备放弃地球,迁徙其他行星。据有的科学家研究推测,当年火星居民或许就是因为火星环境不再适合居住而移民地球的。

其实,人类就是宇宙间的脆弱而又渺小的匆匆过客,而地球就是人类过客不花一分钱租用来的宇宙航行器。对这个航行器不加爱惜,不妥善维修、保养,很可能就会出现这样的被动情况,即人类还没有能力移民其他天体之前,地球就已经完全不适合居住了,届时人类只能在地球上坐等末日、束手待毙,这难道不是最大的悲剧吗?要使终极灾难的担忧不变成现实,人类必须幡然猛醒,确立哲学本体X的忧患意识和长远眼光。人无远虑,便会既有近忧,更有远忧。

因此,人类只有既依赖自然、又保护自然,创造“天人合一”的和谐有序的自然环境,才能够世代相继、生生不息。

诚然,人与自然既有统一性同一性又有矛盾性,统一性同一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天人合一”原则,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矛盾性则要求我们必须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人类生产活动,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实现人类与自然共同的可持续发展。竭泽而渔、寅吃卯粮,过度耗费自然资源,破坏自然生态系统的完整和稳定,就会危及人类现在和子孙后代的生存,因此,人类面对自然的实践活动必须限定在不危及自然生态系统的限度之内,保证自然界的生态平衡和谐,从而也保证人类自身的生存发展。

近代西方哲学由本体论转型为认识论之后,人作为认知主体与认知客体形成鲜明对照,人的主体性日益脱离和排斥客体性,笛卡儿著名的“我思故我在”这一认识论命题更是赋予了认知主体的“我”决定性的地位和作用,使得西方社会强调个性独立、自我中心的价值观进一步得到固化和凸显。近代西方科技文化就是在哲学引领的“主客二分”、“天人对立”思维模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种“主客二分”的思维模式把人和客观世界分别作为主体和客体分置开来,把自然界作为客体放在了主体人的对立面。建立在这种思维模式基础上的近代科技文化,在认识上片面强调人与自然的主客二元关系,忘记了两者的同一性前提。对人的主体性地位的片面强调把人从自然界超拔出来,放在了自然界之外、之上;而自然万物从此只是作为科学认知和技术改造的对象,只是作为主体的利用资源在与主体的对峙中显出自己的地位和作用。在实践中,近代科技文化致力于对自然界的开发、利用、征服和占有,致力于让自然界服从于人的生存、发展、享受的需要,从而展开了对自然界的疯狂无度的掠夺和攫取。

其实,人类在原始社会这一文明发展的早期是符合“人性”的,是符合“道”哲学所描述的“天人合一”和谐状态的。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和人类对自然的无知,人类处在自然界神秘力量的控制之下,惊异于自然,臣服于自然,对自然界充满着崇拜和敬畏,在保持着自身的“人性”的同时,与自然界维持着原始的和谐。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这种关系发生了根本的改变,人的本质异化了,“人性”丧失了。带来这种改变的,是近代西方科技文化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到,现代社会在推进现代化进程的同时,把为人的自然变成了人为的自然,把和谐的自然变成了错忤的自然,把友好的自然变成了敌对的自然。

人类应该改变自己的思维和行为,纯化人所固有的本质,找回丧失的“人性”,构建最合理最完美最和谐的理想大同社会,与作为外在的“我”(或人的本质的外化)的“第二自然”乃至“第一自然”友好相处,实现天、地、人的真正的和谐。这也正符合马克思所阐述的人类社会发展的理想归宿的思想:共产主义“是人向自身、向社会的即合乎人性的人复归”。(马克思:《1S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第S1页,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

当然,对上述问题的讨论还可以有另外的视角,即人和自然的矛盾是由于人的认知能力有限、科技水平落后引起的,解决这个矛盾也不必从遏制人的需求这一向度着眼下手。客观上说人是有需求的,满足需求必须消耗资源,然而面对需求与资源的矛盾,人们往往首先想到节衣缩食、勒紧裤带,遏制自己的需求,这是消极的缺乏哲学远见的下策。

人类如果仅局限于地球,资源就是有限的,但确立“宇宙思维”,把眼光投向地球以外的天体,则无论什么资源都可能是无限的。无限的宇宙蕴藏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满足人类一切需求的资源。只是限于现有的科技水平,人类暂时无法开采、利用地球以外其他天体的资源。离地球最近(3S万公里)的月球上的资源和太阳能(太阳从数亿公里之外用时S分多钟主动送到地球的光和热)人类目前也无法索取享用或无法充分索取享用,即使地球上很多现成的环境友好型的绿色能源至今也未能被开发利用或未能被充分开发利用,如地心热能、生物能、潮汐能、风能等。

人类不应该在遏制需求上做文章,而应在发展科技上动脑筋。人类的科技发达到了能充分利用地球和外太空资源的时候,人类的需求就能得到最大程度的满足,就再也没有必要遏制了,遏制人类需求的思想也就再也没有市场了。这就像在粮食生产不足的某些国家和地区,人类生存最基本的粮食需求也要受到遏制,而在科技发达、粮食能充分供给的国家则根本不存在这个问题一样。

科技发明的更多更新更妙的成果就能解决更多的人类需求和环境问题。从理论上说,任何东西都可以通过人脑智慧物化的科学技术创造出来,这毫不神奇,因为任何东西都不外乎是物质分子以不同的结构组成的。

人除了一般需求,还有特殊的奢侈需求,如对于黄金和钻石的需求,这种需求也能通过发达的科技予以满足。例如,列宁曾经说过,在社会主义阶段(科技不发达)要特别爱惜黄金(遏制黄金需求),而到了共产主义阶段(科技发达了),可以用黄金到大街上去修几个公共厕所(无须遏制黄金需求了)。又如,前不久,一个美英天文学家小组发现了一个距离地球1200光年的钻石行星,在这颗行星上,可能会看到由钻石构成的高山和大陆,钻石到处都是,沙子却是稀罕物。而且,这种钻石行星在已经发现的大量系外行星中并不罕见。(参见《新浪科技》,2010年12月10日。)其实,从科学的角度说,钻石一点也不神奇、不稀奇,是高压、高温条件下形成的碳元素单质晶体,称之为“同质多像变体”或“同素异形体”,其化学成分为碳(C),和制造铅笔芯的石墨一样,只不过两者碳原子的排列组合方式不同而已。等到科技发达到了可以前去这样的行星上开采钻石,或者可以在地球上利用近在眼前、取之不尽的物质基本粒子就能合成钻石(例如钻石工厂,输入原材料碳,出来产品就是钻石。以此类推,可以有粮食工厂、牛奶工厂等。如果有人反诘,认为是变戏法,这就说对了。自然生产钻石,土地生产粮食,奶牛生产牛奶等,也很神奇,也是变戏法。自然、土地、奶牛可以变戏法,人也照样可以变。这样戏法说穿了一点不稀奇,不就是改变物质基本粒子的结构和顺序吗,事实上人类已经拥有了许许多多变戏法的工厂),那么就无须遏制人们对于钻石的需求了,因为“物以多为贱”(其实,宇宙间的任何物质都是“多”的、无限的,因而都是“贱”的)“彼时”钻石非“此时”钻石,届时甚至也可以用钻石到大街上去修公共厕所了。当然也不一定修,这样说只是想表明,人类靠智慧、知识,通过发展科技可以满足人自身的一切需求,包括那些看似极为奢侈的需求,而且可以做到不污染环境,不破坏地球。

人类发展到了科技无限发达、钻石像沙子一样廉价、各种需求能充分满足的时代,会彻底改变自身愚蠢自私的劣根吗?(这种劣根似乎是由遗传基因携带的。)还会肆无忌惮地破坏自己赖以生存的地球吗?还会以邻为壑、虎视眈眈、自相残杀吗?但愿不会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