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道”哲学涵盖宇宙天地的自然和谐

“道”哲学涵盖宇宙天地的自然和谐

时间:2022-08-2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1.“道”X哲学涵盖宇宙天地的自然和谐“道”X在本体论层面的和谐意蕴涵盖宇宙天地,自然万物肇始蕃衍的过程充满和谐。水与“道”的和谐旨归认同以两者在宇宙本体论上的相似性为基础。水接近“道”X的自我完善、无生无灭的和谐至境。

1.“道”X哲学涵盖宇宙天地的自然和谐

“道”X在本体论层面的和谐意蕴涵盖宇宙天地,自然万物肇始蕃衍的过程充满和谐。

老子在论述宇宙及其产生发展过程时认为:“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德经》,第二十五章。)宇宙天地的缘起及其发展过程是最为玄奥复杂的人类思维的终极问题,自古及今,包括老子在内的众多睿智哲人已对之进行过无数的探索研究,却都没有形成一个确定的答案。即使是在自然科学有了一定长足发展的当代,科学家们和哲学家们也没有寻找到一个能令人满意的结论,在可预见的将来,情形或许会一将如此。

虽然,老子关于宇宙的观点模糊不清、语焉不详,带有明显猜测臆想的成分,但却明确表述了宇宙浑然一体、和谐统一的思想。按照老子的说法,在宇宙产生之前,有一个东西混然而成,已经存在了。这个东西听不到其声音,也看不见其形体,它寂静而空虚,不依靠任何外力而独立长存永不停息,循环运行永不衰竭,可以作为万物的根本。老子用“有物混成”一语,说明“道”是浑朴自在、圆满和谐的整体,并非源自他物、由不同因素组合而成。由于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同上,第二十一章。)这样的“道”玄之又玄、神之又神,广大无边而运行不息,运行不息而伸展遥远,伸展遥远而又返回本原。所以说道大、天大、地大、人也大。宇宙间有四大,而人居其中之一。人取法地,地取法天,天取法道,而道纯任自然。从老子论述的由“道”肇始的宇宙的衍生及运行过程,自始至终充满了和谐,而且落脚点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同上,第一章。)人、地、天、道,这四者循循相依、圆通和谐。

老子眼中“道”所终极皈依的“自然”,并非寻常意义上的自然界,而是自在自为、和谐完美的最高境界。“自然”一词中的“自”便是自在本身,“然”便是当然如此。“自然”即指道本身就是绝对性的,根本不需要效法什么,道是自然如是,元本如是,自然便是道,便是自我圆满的和谐。

可以说,老子的猜测和人们肉眼的观察感受,以及天文科学的探索研究在表象上是完全一致的。日月经天、井然有序,星斗漫天、错落有致,苍穹浩瀚、圆满瑰伟,宇宙的存在、运行、发展和变化状况确实给作为认知主体的人展现了一幅生动和谐的完美景象。

老子还进一步描述了自然万物缘起生成的和谐过程:“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同上,第四十二章。)“道生一”是和谐导致自我圆满,“一生二”是厘定阴阳,“二生三”是阴阳互动媾成的和合状态,和则生物,所以“三生万物”。在老子有关万物化生的经典表述中,“三”通常被解释为“和”,“三生万物”即是“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和气聚而生万物也”。万物既因阴阳和合而生,当然兼备阴阳两者的属性,故称“负阴而抱阳”,本身的阴阳二气又会互相媾合产生新的和气,滋育万物、生生不息。

曾经不辞辛劳,专程拜访,向老子探求“道”的孔子,对“道”情有独钟,从“朝闻道,夕死可矣”的感叹可看出,孔子确实是倾心向“道”的。孔子把“道”的本体论X涵义融入“仁”,通过“仁”在宏观上体现宇宙的和谐法则。在孔子看来,“四时行焉,万物生焉”。日月阴晴、星转斗移、春花秋实、夏雨冬雪、四时交递、万物蕃衍和通行仁义法则的人类社会一样都有其自身秩序和内在规律,宇宙万物是客观的理性的和谐的。“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天地各得其位,万物自然发育,水则归之于水,山则归之于山,各司其职,安然和谐。

“道”的和谐意蕴还集中通过水这一自然万物中美好和谐的典范体现出来。

老子认为,作为天下万物本原的和谐存在,应当是生育万物而不据为己有,养成万物而不夸功自诩,容纳万物而不妄加拒斥。水与至上的“道”可以相互为喻,和“道”的和谐精神两相契合。水与“道”的和谐旨归认同以两者在宇宙本体论上的相似性为基础。从原型的角度看,水也具有生命和创造本原的意义。水像“道”一样浑然一体,无处不流,无所不在,是万物的本原、生命的依据。水的突出特征也在于循环往复的自然和谐运动,体现了自然物质的普遍和谐。水既往低处流,也蒸发上腾,高居云霓,能上能下,与万物相谐。水接近“道”X的自我完善、无生无灭的和谐至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