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民族传统节日的新发明

民族传统节日的新发明

时间:2022-01-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除国家统一规定的法定节假日之外,目前全国约有38个少数民族节日由当地政府或人大做出了放假规定。云南省民委出台的《云南省少数民族传统节日放假规定》从2010年1月1日起施行,明确规定:“少数民族的主要传统节日放假2天,习惯过两个主要传统节日的,每个节日放假1天。”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被地方自治条例纳入法定假日,有利于传承民族节日的象征符号与文化内涵,这其实也就是政府对各少数民族尊重的符号表达。

虽然城镇化和市场化导致了传统节日萎缩及村寨文化认同感弱化,但是以政府主办或社会力量承办的活动场面宏大、参与者众多、影响范围广的舞台类民族节日呈现出“振兴”气象。当然,“振兴”的少数民族节日与其说是“恢复传统”,毋宁说是“传统的发明”。村寨集体文化的式微,个体消费文化的张扬,国家文化的强化,意味着固守传统、保护传统都是不可能的。“传统如果到了需要保护的地步,也就僵化了,也就意味着其生命力的丧失,也就不再是传统。因为那可能只是过去的某种存在,而绝不再是现实的传统。因为,传统就是过去在今天的显现,是今天在过去基础上的创造与建构。”[73]传统是一个建构与发明的过程,传统的生命力就在于它能为现实的民族发展提供动力。传统节日需要适应新的历史条件,调适节日的文化功能与社会作用,凸显其整合本民族社会日常生活的作用,以其与众不同的民族特质,促进节日复兴与民族认同。

如果要复兴民族节日或“发明”节日舞台,那么,就不应拘泥于发掘传统节日的精神与内涵,更重要的是创新传统节日的要素和形式。要求保持传统节日的原初形态和内容,追求所谓的本真性只是一种理想型的追求。以大理“三月街”为例,它既体现了白族人民早期的寺院佛事活动,又体现了物资展销活动,而且关联到展演民族歌舞和呈现民族文化。“千年赶一街,一街赶千年”的“三月街节”,千百年来不断地更替着节日内容,也融合了其他民族的节庆文化元素。这表明继承少数民族传统节日需要因时制宜、因地制宜,突出节日文化的时代元素,创新节日的现代形式,凸显节日的精深文化意蕴,调动人们参与节日活动的积极性,强化节日的个性化、人情味、娱乐性。随着文化经济浪潮与文化消费市场的发展,传统节日的文化符号、生活习俗、民族元素等逐渐突破地域限制和身份区隔,无论振兴,还是式微,都在悄无声息地发生着改变。

传统节日的传承主体既有民间文化传承人,又有重视文化战略意义的政府部门。民族节日的发扬光大需要象征舞台的场域,其中政府是重建传统节日文化符号体系和对传统文化再发明的重要力量,并且是以国家的名义推动了民族节日的“日日新”和“新又新”。其中民族节日的法定化和假日化是复兴传统节日文化的一种新策略和新舞台。农事节日中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以及公历的元旦、三八妇女节、五一劳动节、七一建党节、八一建军节、教师节、十一国庆节等都实现了法制化和假日化。除国家统一规定的法定节假日之外,目前全国约有38个少数民族节日由当地政府或人大做出了放假规定。传统节日法定化与符号化的有机结合,定将有效地传承民族文化的精神内涵和意义内核。传统节日被设置为法定假日,少数民族传统节日由村寨民众自发性欢度被转变为国家或政府主导性庆祝,以农业社会的“阴历”时间被设置为以工业社会为基点的“公历”时间序列,这种转型具有一定的民众基础,即把民间群体的民族节日改造为公共的时间资源,体现了国家权力对少数民族群体的接纳和尊重,也意味着国家对传统节日的建构与发明,重振人们的历史记忆和共同情感,创新节日想象力,增强传统节日吸引力,促进民众的认可和自觉参与。节日营造、发扬、洗练、合规的重要目的在于祈福除祸,除恶扬善,免灾救福,普度众生,憧憬未来,和谐共处。

云南省民委出台的《云南省少数民族传统节日放假规定》从2010年1月1日起施行,明确规定:“少数民族的主要传统节日放假2天,习惯过两个主要传统节日的,每个节日放假1天。”云南省世居少数民族放假的主要传统节日包括彝族火把节、白族三月街节、哈尼族十月年节、哈尼族苦扎扎节、壮族三月三节、傣族泼水节、苗族花山节、回族开斋节、回族古尔邦节傈僳族阔时节、拉祜族葫芦节、佤族新米节、纳西族三朵节、摩梭人朝山节、瑶族盘王节、景颇族目瑙纵歌节、藏族藏历新年、布朗族桑衎新年节、布依族六月六节、昌族阿露窝罗节、普米族吾昔节、蒙古族那达慕节、怒族乃仍节(仙女节)、怒族如密期节、基诺族特懋克节、德昂族浇花节、水族三月三、满族颁金节、独龙族开昌哇节(卡雀哇节)等。《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自治条例》和《大理白族自治州自治条例》等少数民族自治州和自治县的自治条例和条文都规定“各民族的传统节日都应当受到尊重”。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被地方自治条例纳入法定假日,有利于传承民族节日的象征符号与文化内涵,这其实也就是政府对各少数民族尊重的符号表达。当地政府部门总会在众多的民族节日中选取一个最为重要的少数民族节日作为表达民族平等的文化符号。

在云南部分民族节日法定化或假日化的情况下,地方政府部门既为了保持亲民形象,又为了发展地方经济,也积极主办或承办民族节日。尽管这样的节日中很少有民间宗教人士或其他神职人员的参与,更多地表现为地方居民与外来游客之间的共谋和合作,表现为商贸交流和歌舞晚会,表现为祭祀仪式和领导讲话的先后登场,表现为各个民族间的大联欢和大团结。于是,节日成为各族人民文化展演的舞台,成为民间社会和政府部门同心同德同喜同贺的象征符号,也成为一种民族平等与民族团结意愿的现代政治表达。红河州元阳县政府在近20年中对于县域内的民族节日给予了许多的资金支持。元阳县政府2009年制定的“民族文化体育行动计划”,明确规定该县哈尼族的昂玛突、彝族的火把节、傣族的泼水节[74]是法定的节日,并重点支持俄扎乡哈尼族“昂玛突”长街宴、新街镇彝族火把节和南沙镇傣族泼水节等三大节日活动,每个节日每年支持5万元。

云南地州政府所举办的节庆活动,因其民族特色浓厚,民众受益也多,便成了强化民族认同的重要方式。2016年2月22日由云南省委宣传部、云南省文产办、云南省文化厅等部门主办,由楚雄州委宣传部、永仁县委、永仁县政府等承办的“七彩云南(国际)民族赛装文化节(季)暨中国·永仁2016直苴彝族赛装节”系列活动,在楚雄彝族自治州永仁县中和镇直苴村赛装场举行。彝族赛装节由地方村民组织的节庆活动升级为政府部门主办、承办的盛大节日活动,节日参与人员由乡镇居民扩大到全省各地乃至国内外游客,节日内容由彝族少女竞相展示服装扩展到赛装、赛歌、赛舞、赛美。于是,几年前名不见经传的彝族赛装节,在地方政府引导和支持下,其知名度与美誉度大大提升,成为楚雄彝族民众引以为豪的节日,成为彝族文化认同的新符号。在傈僳族刀杆节的现场常常出现巨大的红布标:“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为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新农村而努力”,这是政府部门以传统节日为媒介传递和强化国家认同的一种方式。传统节庆活动被建构为文化商品,并以外来游客的经济支付为诉求目的,既开阔了少数民族的视野,也增加了人们对异文化的理解和认同。东道主与外来游客之间的人际交往和文化交流,促使少数民族节庆在碰撞、交融的过程中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承、包容、开放。

传承传统节日的“新发明”还在于跟随现代文化经济潮流,凸显传统节日符号的经济价值,使之转化为契合现代消费需求的文化产品,使传统文化符号焕发出新的活力,传播节日文化符号。因此,政府主导的节庆活动的参与者逐渐变成市民与游客。原生地节庆活动内容以文化旅游商品的形式展示于众,融入少数民族的生活习俗和庆典礼仪,从而使节日文化内涵得以展示,节日文化商品得以销售,形成品牌影响力。西双版纳哈尼族的嘎汤帕节、普洱拉祜族扩塔节、德宏陇川县目瑙纵歌节、文山苗族花山节、迪庆欢乐香巴拉(迎春民俗)、基诺族特懋克节、保山傈僳族刀杆节、彝族虎文化节、沧源佤族司岗里狂欢节、西双版纳泼水节、临沧耿马傣族水文化旅游节、哈尼族太阳节暨双胞胎旅游节、文山普者黑花脸节、怒江傈僳族阔时节等民族节日多数由政府出资或牵头举行。同时以经济价值和社会功能为主要诉求目的的昆明冬季花卉节、昆明狂欢节、云南罗平油菜花文化旅游节、玉溪米线节、佤族木鼓会、狮子山牡丹花会、鲁甸樱桃文化旅游节、瑞丽中缅胞波狂欢节、香格里拉文化旅游节、红河谷芒果节等节日成为节庆文化产业发展中的最近发明。

在文化旅游时代,传统节日符号以生产性保护与开发的形式被转化为文化产品,甚至离开本土而单独存在,成为文化市场化的重要内容,传统节日在国家、市场、社会、民族等框架中不断地演绎出新的篇章。“佤族司岗里摸你黑狂欢节”于每年的5月2日至4日在临沧市沧源佤族自治县举办,由政府部门统一定制具有防晒、美容护肤功效的黑色泥,以提供给进入县城广场的游客和本地居民使用。“摸你黑”被由神秘的传说演变为会展文化节日,最初的祈福仪式被拓展成以“憧憬未来、向往美好、追求幸福、祈求平安吉祥”为由头的狂欢。司岗里摸你黑狂欢节成了“肆意欢笑,恣情逍遥,幸福久远”的特定场域。传统节日以仪式符号和象征意义为内容,传递着人们的精神追求和社会心理,表达着民众的共同情感和信仰,重现各族人们的集体记忆和生活体验,成为各族人们团结一致的精神力量和“集结号”。

泼水节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傣族宗教文化、水文化、服饰文化、音乐文化、舞蹈文化、饮食文化等传统文化的展演舞台,也是传统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旅游产品、文化产品的创意生产平台。西双版纳州为了欢度2016年泼水节(傣历1378年新年节)决定在4月11日至17日放假调休共7天。泼水节系列活动是西双版纳州政府统一安排、指挥、组织的,统一要求的标语、彩旗、彩灯、民族服饰、民族音乐营造了泼水节欢快的氛围。泼水节系列活动包括了赕塔、浴佛仪式、浇花赕佛、奉佛巡游、高升比赛、斗鸡、传统水灯、赶摆、丢包、江边划龙舟、民俗展示等传统文化内容,还包括文艺演出、啤酒大赛、摩托车邀请赛、汽车品牌展、水军大战等节庆会展竞赛产品。不仅仅政府部门积极参与泼水节活动,还有以万达西双版纳国际度假区、告庄西双景、云南民族村为代表的民间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借助于泼水节衍生出以经济价值为直接诉求的文化活动。泼水节将“东道主”与游客心心相连和紧密关联,是各类文化产品生产的大展销,也是社会生产关系的大动员,还是凝聚各民族共同情感的大聚会,促使各族人们团结在一起,使泼水节的民族亲和力、文化生产力、社会影响力达到了新高度。

政府主办或承办民族传统节日,因地方政府的持久性存在、明确性责任、战略性眼光,促使其以法律化、假日化、市场化、舞台化等方式传承民族节日,形成了舞台节日,成为民族节日文化传承的国家发明。市场化促使节日文化产品化,吸引了文化游客,补充了城镇化导致的农民缺失,节日文化传承主体泛化为确定性的国家和当地政府,以及不确定性的“候鸟式农民”“游客”和“他者”,也造成了节日传承主体的持续性、非连续性并存,却也以国家发明的新形式丰富了传统节日传承主体。“舞台节日”已成为表达国家认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以及不同民族和谐相处、共同发展的文化符号。更加认真地汲取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赋予舞台节日以更加积极的意义,让更多的民众主动参与到舞台节日活动中来是其传承发展的必要条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