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灵州兴唐苑和谐宝鼎基座铭文

灵州兴唐苑和谐宝鼎基座铭文

时间:2022-01-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09年9月22日晨到市委,市委主要领导指示,决定在灵州兴唐苑建筑和谐宝鼎工程,命我撰写“灵州兴唐苑和谐宝鼎铭文”。9月29日,市委召集市四套班子领导及灵武文化、建设等社会各界人士,审阅铭文讨论稿,审阅会后,根据与会者的建议,吾将此文删减修饰,后篆刻于灵州兴唐苑和谐宝鼎四面基座。灵武兴唐苑自2007年2月动工扩建,历时三年完工,为祈福百姓,打造和谐灵武,牢记扩建之不易,邑人年高铭文记事。

灵州兴唐苑和谐宝鼎基座铭文

2009年9月22日晨到市委,市委主要领导指示,决定在灵州兴唐苑建筑和谐宝鼎工程,命我撰写“灵州兴唐苑和谐宝鼎铭文”。晚间翻检志书,撰写铭文。时值秋风时节,秋寅热浪,汗水频滴,窗棂透过晨曦时搁笔。9月29日,市委召集市四套班子领导及灵武文化、建设等社会各界人士,审阅铭文讨论稿,审阅会后,根据与会者的建议,吾将此文删减修饰,后篆刻于灵州兴唐苑和谐宝鼎四面基座。

神韵古灵州(基座正面铭文)灵武,灵州,古时并称。东依莽莽青山,西濒滔滔黄河,聚天地之灵气,凝山河之形胜,扼山川之险要,踞地脉之毓秀。人杰地灵,风光旖旎。

三万年前,华夏先民薪火相传、繁衍生息,留下水洞沟遗址。新石器时代,文明光华闪烁,三道沟留下大量岩画遗迹。周宣王五年(公元前833年),大将南仲于此筑城戍守,田陌成型。秦始皇扫六合归一统,太子扶苏、大将蒙恬率军在此戍边屯垦,肇塞北农耕文化之先河。汉惠帝四年(公元前191年)设县,以“洲在水中,随水高下,未尝沦没”之灵而得“灵洲”名。三国时,灵洲县属雍州所辖。东晋十六国时,灵洲先为前赵、后赵所属,后为前秦、后秦大夏之地。大夏、凤翔年间,赫连勃勃驭铁骑、高筑城、植果木,改薄骨律城。北魏太延二年(公元436年),魏太武帝置薄骨律镇,定贺兰、控黄河使此地为北疆大军镇。北魏孝昌二年(公元526年),将薄骨律镇改置灵州。北周宣政元年(公元578年),灵州百姓勤耕劳作,谷稼丰稔,始有“塞北江南”之美称。后周又于灵州治所,置回乐县。隋大业三年(公元607年),筑长城,捍郡民,改灵州为灵武郡。唐武德元年(公元618年)改灵武郡为灵州,并置总管府。贞观二十年(公元645年),唐太宗亲赴灵州,大会回纥、铁勒诸部,赋诗勒石。景龙二年(公元708年),灵州又领三受降城,故有“受降城”之称。唐开元九年(公元721年),灵武为朔方节度使治所,统七军府。天宝十五年(公元756年),安史之乱爆发,太子李亨在裴冕、杜鸿渐等臣拥戴下,即位于灵武城,史称唐肃宗。灵武府升为大都督府,辖州五十一个,府十五个。肃宗号令天下兵马鼎力平叛,平幽燕,归中原,复三秦,中兴大唐基业,勋著青史。宋代,党项族首领李继迁率部攻占灵州,改灵州为西平府。明朝,灵州设宁御千户所,修长城,建马市,辖四城、十三屯堡。清雍正三年(公元1725年),灵州改为灵州直隶州。康熙三十六年(公元1697年),噶尔丹发生叛乱,康熙皇帝由灵武境内渡河莅宁,闻六骏嘶鸣,展英豪大略,平定准噶尔丹叛乱。民国二年(1913年),灵州改为县,属宁夏省。

1949年9月,灵武解放,古城新生。半个世纪以来,党和政府领导人民奋发图强,自强不息,治理山河,疗贫治瘠,古老的城乡焕发勃勃生机,以崭新的面貌雄踞于黄河东岸。

活力新灵武(基座背面铭文)。公元1949年9月,杨得志、李志民率中国人民解放军19兵团解放宁夏,自此宁夏大地焕发新颜,党领导回汉各族人民革故鼎新,疗贫治瘠治理山河,物润时雨,万物复苏,事业勃兴。

199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灵武撤县设市,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亲切关怀下,灵武人民秉改革之雄风,承煤炭资源之殷腴,托河东机场之崇廓,踔厉奋发,乘时借势,启牖布新,摧陷廓清。使灵武荒滩碱壁均为史,人文醇厚滋古州。进入新世纪以来,2000年6月15日和2007年4月13日江泽民胡锦涛分别来灵武视察,古灵州熠熠生辉,百姓欢欣鼓舞。全市人民谋科学发展之大略,擎构建和谐社会之大旗,2003年6月9日,自治区党委、政府决定举全区之力兴建宁夏第一号工程。自此,灵武宁东,华夏瞩目成为宁夏和沿海城市缩小差别的重要节点。一时间,昔日荒漠,成为国家级的煤炭基地,化工基地,西电东送火电基地,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区。灵武古州,立体大写在中国能源战略的版图上。依托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大力培育煤电化支柱产业。以羊绒工业园区为平台,大力发展羊绒特色产业。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精心做好长红枣产业,加快草畜产业平台建设。建广场,扩西湖,拆旧宅,筑新居,展唐风古韵,做大做靓做美城区,切实提升城市化建设水平。生态建设重投入,见效益,山峦烟树葱茏。校宇相接,科教文卫事业发展千帆竞发。文脉流徽,文学艺术之花竞相怒放,唐韵、绒都、枣乡、生态建设一路东风,步阔喜人。银燕翱翔,铁龙穿漠,乌金输出,白绒精梳,盛会节庆商贾云集,高速公路快捷畅通,社区和谐其乐融融,新风古韵融为一统。

灵武发展之巨变,承党和政府组织领导,各族群众同舟共济。为启迪后人,激励众志,诉诸来者,爰勒斯铭。

灵州兴唐苑记(基座东面铭文)。灵武西湖历史悠久。万历五年(公元1577年),黄河水暴涨,河岸坍塌。灵武人民浚河排涝,固城护墙,使灵州城幸存。黄河水退,于城四野留下水泊若干,城内百姓安居乐业,植芦苇、养鱼虾,数百年来,芦荡成围,禽鸟栖息,竟成古城一景。因湖位于城西,习称“西湖”。

然西湖自唐宋以来,命蹇途舛,蓁莽荒秽,水浊鸟空,残苇败柳。解放后,党和人民政府,荡弊布新,重塑逝水,西湖恢复昔日之秀美。碧波荡漾,鱼翔浅底,西湖成为人民休闲娱乐之地。2007年春,灵武市委、市政府为打造灵武品牌,逸兴寄湖畔,高怀拟绿意,煦和惠民,决定改造陈旧西湖,建设灵武兴唐苑。苑内规划建设力求古为今用,传承文明。历史文化与现代气息融为一体。先后13次易稿,完成灵武兴唐苑规划设计,建筑按大唐风格定位,凸现唐风古韵。是年开工兴建。全市人民荡湫隘嚣尘,除阻碍积弊。拆迁旧房5500平方米,征地450亩,各方筹集资金2.0亿元。为兴修兴唐苑,打造美好家园奠定了良好基础。

兴唐苑建设占地780亩,水域面积为468亩,绿化面积226亩,其他用地86亩,苑内设唐太宗李世民灵州会盟楼、勒石碑亭、唐肃宗李亨灵武登基台、文昌阁等建筑,新风古韵融为一统,成为灵武一道崭新靓丽的风景。

放眼灵武兴唐苑,拥古城衔宝塔,润四野添秀气。魅力灵武风韵展于塞上。抚今追昔,此功归于党和政府,归于灵武各族人民鼎力营造。

灵武兴唐苑自2007年2月动工扩建,历时三年完工,为祈福百姓,打造和谐灵武,牢记扩建之不易,邑人年高铭文记事。

灵武和谐宝鼎记(基座西面铭文)。灵武得黄河灌溉之利,蕴脉丰厚,沃土膏腴。谷稼殷积,道路通衢,风朴民淳,商埠兴隆。唐高宗永徽二年(公元651年),回族先民进入中国,在广州、泉州、西安等地定居,融入中华民族行列,和睦相处,共同发展。公元756年,唐肃宗至德元年,大食与回纥、安西军共平“安史之乱”,中兴大唐。使中华疆土统一,黎民百姓不受涂炭,宏业积厚流光,勋著青史。

自唐代后,回汉各族人民共居灵武,耕其田圃。繁衍生息,人和物阜安居乐业。自古和可安居乐业,社会政治稳定,言而有信,则相信任,灵武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和谐相处。尤以改革开放后,回汉各族人民团结奋进,锐意进取。鼓黄河雄风,弄时代巨潮,激情跨越,铸造辉煌,灵武大地枣红禾绿,桂馥兰芳,人气鼎盛,祥瑞康宁。

为高举民族大团结旗帜,筑牢维护民族团结奋斗共同发展之繁荣局面,歌颂回汉人民团结国家富强之盛况,今铸和谐宝鼎祝福回汉各族人民幸福安康,团结和睦,事业勃兴,和萼之花永盛,欣逢灵武建县2200周年,为启迪后人,激励众志铸和谐宝鼎铭之。

修改后的灵州兴唐苑和谐宝鼎基座铭文是:古灵州灵武,古称灵州。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据考证,一亿六千万年前,蜥脚类食草恐龙在南磁湾(今宁东镇磁窑堡煤矿南)栖息。三万年前旧石器时代,古人类在水洞沟(今临河镇境内)繁衍生息。周宣王五年(公元前833年),大将南仲于此筑城戍守。秦太子扶苏、大将蒙恬率军在此屯垦戍边。西汉惠帝四年(公元前191年)设县,以“在河之洲,随水高下,未尝沦没”而得“灵洲”名,是历代西北地区重要政治枢纽、军事重镇和文化中心,兵家必争之地。北魏孝昌二年(公元526年),改置灵州。隋大业三年(公元607年),灵州改为灵武郡。唐贞观二十年(公元645年),唐太宗灵州会盟铁勒诸部;天宝十五年(公元756年),太子李亨灵武即位称帝,平定安史之乱。宋咸平五年(公元1002年),党项族占灵州,设西平府。明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年),置灵州守御千户所。清康熙三十六年(公元1697年),康熙皇帝由灵武渡黄河,平定噶尔丹叛乱;雍正三年(公元1725年),设直隶州。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改灵武县。

新中国成立前,灵武为军阀所据,兵祸连年,民不聊生。为牢记历史,诉诸来者,铭文纪事。

新灵武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19兵团一九二师解放灵武。1972年属银南地区(今吴忠市)。1996年5月20日撤县设市。2002年10月划归银川市代管。2003年6月,自治区决策在灵武建设宁东能源化工基地。2000年~2009年,江泽民、胡锦涛、吴邦国、温家宝、贾庆林、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分别莅临灵武视察。进入新世纪,灵武人民创新苦干、激情跨越,精品羊绒蜚声海外,灵武长枣享誉全国,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拔地而起,空港陆运铁路枢纽四通八达,防沙治沙生态建设成绩斐然,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族和睦。2006年,进入中国西部百强县。2008年末,全市总人口23.4万,行政区划面积4639平方公里,辖6镇2乡,城市规划区面积913平方公里;同年,县域经济综合实力居宁夏第1位、西部第29位、全国第217位。今日灵武,“唐韵、绒都、枣乡、生态”新形象魅力彰显;“繁荣、文明、和谐、宜居”新目标催人奋进,在争创全国百强县道路上阔步前进。

灵武发展之巨变,承中国共产党领导和各族人民艰苦奋斗。为激励众志,启迪后人,爰勒斯铭。

灵州兴唐苑记大唐时期,唐太宗李世民灵州会盟铁勒九大部落,赋诗勒石“雪耻酬百王,除凶报千古”;唐肃宗李亨灵武即位,平定“安史之乱”。2007年,灵武市委、政府为挖掘地方历史底蕴、打造城市建筑特色,得人民群众所愿,决定开发建设原西湖,工程占地825亩,水域503亩,拆迁10万平方米,主要建筑有会盟楼、和谐宝鼎、文昌阁、怀恩清真寺、会议中心、宾馆等。2008年,时任自治区党委书记陈建国将该建筑群落定名为“灵州兴唐苑”,并题字。历时三年竣工,逢灵武建县2200年,铭文记事。

灵武和谐宝鼎记自古以来,灵武各族人民团结和睦、亲如一家。新中国成立后,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回汉等21个民族共同谱写建设新灵武壮丽篇章。“和谐宝鼎”为四足方鼎,高3.9米,长5.05米、重4.2吨。鼎身阔沿、鼓腹,镌刻二龙戏珠,中置篆体“和谐”二字;鼎足饰兽面饕餮纹、弦纹;花岗岩基座高1.19米。置鼎灵州兴唐苑,取意“民族团结,和谐发展”,祈愿灵武开创经济繁荣、人民富裕、社会和谐、民族团结新纪元。逢新中国成立60华诞、灵武建县2200年,铸鼎纪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