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宣传部部长周文彰

宣传部部长周文彰

时间:2022-04-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以创造力踏出“海南步调”——访海南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周文彰齐骥让我们回顾这样一幅气势恢弘、令人荡气回肠的历史画卷:在地域辽阔、文化和经济结构复杂的中国,从上个世纪80年代末开始成为中国最大经济特区的海南省,逐渐迎来新的发展生机,20年之后,一个相对完善的区域经济格局雏形已经基本显现。周文彰对于中国文化产业的认识,一直是超前的。

以创造力踏出“海南步调”——访海南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周文彰

齐骥

让我们回顾这样一幅气势恢弘、令人荡气回肠的历史画卷:在地域辽阔、文化经济结构复杂的中国,从上个世纪80年代末开始成为中国最大经济特区的海南省,逐渐迎来新的发展生机,20年之后,一个相对完善的区域经济格局雏形已经基本显现。

让我们把目光进一步聚焦:近年来,海南省在文化艺术、广播电视、新闻出版业和会展业等方面取得历史性突破,文化事业不断发展,文化产业基础得到培育,涌现出许多像“文明生态村”这样的亮点。这个特区的文化发展,正在踏出富有力度的“海南步调”。

一、将理性思考变为执行力

早在1997年,周文彰还在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工作时,就已经对“强化特区政策体系”有了系统的、全局性的思考。十年以来,周文彰相继发表了《关于强化经济特区政策体系的思考》、《中国经济特区经验与展望》、《经济特区向何处去》和《论特区投资环境》等十余篇学术文章,这些文章视角广阔,研究深入,分析透彻,更重要的是,透过文章可以清楚地看到,在发展布局上,海南所实践的从政策吸引到环境吸引的发展路径,已经不自觉地扮演了中国特区经济版图上不可忽略的角色。在这之中,周文彰倾注了许多心血。多年之后,再来反观这些观念的时候,笔者不由得对周文彰肃然起敬。在这些真真切切的关于“特区发展”思考的文字背后,是周文彰对于特区海南深厚的感情。

周文彰对于事业的热爱,还体现在他的报告集中。《周文彰宣传文化工作讲演报告集》至今已经出了5部,每年1部。这些都是他任职海南省委宣传部部长期间思想的精华。翻阅这些集子,犹如一份沉甸甸的文化发展报告,从这些报告中可以找到海南文化逐渐繁荣、区域不断发展的步调变化。

《报告集》涵盖了关于文化遗产、民俗文化的深刻认识,对于“文明生态村”概念的创建与理念的推广,以及对文化发展战略的解读和剖析,亦涵盖了文化管理、文化设施建设和公共文化服务等海南省文化发展的重要内容。除此之外,若在学术期刊网上检索,可以发现周文彰每年都会写出许多新文章,提出许多新思想和新观点。这些思想观点宏观与微观结合,理论与案例交织,亦评亦述,思路十分清晰,折射出一位宣传部长的理性思考。这些思考并不像其他理论著述那样枯燥。周文彰以研究者的开阔视野以及决策者的大众语言,增强了理论的可读性。而他对海南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全局性的驾驭,前瞻性的预见,为特区文化战略注入了一针强心剂。在周文彰务实的工作中,海南文化产业的发展步伐不断加快。同时我们也清晰地看到在周文彰的决策理念中“文化是经济”的强大辐射力,在创新驱动下,“海南步调”正在有力地踏出。

正是以理性的思维模式,直面问题的坦诚和果断务实的执行力,周文彰引领着整个海南省的文化发展。对文化产业的前瞻性思考,对“创意中国”的理性构想,对“文化价值观”的深入阐发和应用以及在“文明生态村”建设上取得的可喜成果,构成了周文彰宣传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对于“创意中国”的思考

周文彰的睿智,除了体现在他是一个思想深刻、观念现代、颇具实干精神的特区问题专家和领导外,还体现在他对于“创意中国”充满思辨的思考上。创意经济是这个时代最活跃的经济形态,对“创意中国”的思考和拓展成为周文彰的思想新亮点。

世界走进一个战略制胜时代。在全球化背景下风起云涌的区域经济竞合中,需要更多的智慧与谋略,还需要更多的理解和包容,更需要建立与外部紧密的关联。谁能够拥有更多的和谐与创意的关联,文化与经济的关联,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关联,谁就有更多的机会走向共赢。在周文彰的决策理念中,他早就做到了。

《谈谈文化价值观》是周文彰去年精心推出的一篇文章,这篇万余字的文章凝结了周文彰对于文化价值观的新认识。周文彰说,“文化”与“价值观”并不是简单地相加,当两者放在一起,就有了新的阐释、新的意义和新的理念。文化价值观的提出,正是基于一种思辨的视野、整合的视野和开放的视野。

《谈谈文化价值观》提出了“文化是政治”、“文化是形象”、“文化是环境”、“文化是经济”和“文化是生活”等鲜活的论断。在文化创意产业方兴未艾之际,周文彰关于“文化是经济”的论述,充满了冲击力。

周文彰对于中国文化产业的认识,一直是超前的。在主政一方宣传文化工作的同时,周文彰对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文化体制改革都进行了深入探索。为了让更多的人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使文化产业能够健康发展,周文彰专门嘱咐工作人员为到会的每一位代表准备了《谈谈文化价值观》这份稿件,用心良苦,令人感动。这篇文章可以说是周文彰构想“创意中国”概念的前奏。

“对于创意中国来说,自然科学和哲学社会科学同等重要;行政后勤和教育科研同等重要;软环境和硬环境同等重要。因此,我们作为领导者、组织者,不可有任何偏废。不可偏重这一个方面,而轻视另外一个方面。”周文彰的发言总是给人以启发,而正是从这样一种关联的、辩证的视角去洞察,我们可以比较清楚地认识到:“创意中国”本来就是国家战略的一个历史延伸和具体实施,它确实具有积极推进“中国创造”和“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全局意义,从国家文化发展规划、文化产业布局的完善与要素支持等层面得到应有的认同也在情理之中。

对于“创意”的理解,无不闪现着周文彰的思想亮点。“在内涵上暂且把创意理解为创新;在外延上把创意扩张为包括文化创意在内的各个方面的创新”,周文彰说,十七大报告自始至终洋溢着创新精神,它本身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篇章,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要义,即解放思想、改革开放、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对于“创意中国”的诠释,彰显着活力,彰显着睿智。

三、用哲学眼光谋篇布局

20年前,周文彰写过一篇文章,《让哲学从学术圈走向决策圈》。在这篇文风犀利的手稿中,周文彰指出,“我所遐想的智慧的光环一旦笼罩领导决策圈之后,就会转换成社会的福音,人民希望的情景”。后来,周文彰成了自己观点的身体力行者。

在“创意中国·和谐世界”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国际论坛的现场,有人提问周文彰,哲学背景给他的工作带来了什么,周文彰的回答朴实、诚恳,同时流露着执著。他说:“哲学本质上是一种思维方法,是一种思维模式,所以在我的工作当中,我深深感觉到哲学给我带来的益处,并且终身受用,就是看问题比较能够按照哲学思维的原则和方法去观察、去思考。我确实从工作当中感到它是世界观、方法论。”

作为哲学博士,周文彰既有《理由与求知》、《康德》等译著,又有《狡黠的心灵》、《从历史走向现实》等原创性著作,更为可贵的是他能够把哲学的思考与现实的生活联系起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写下了《绿岛傻想》、《并非傻想》等著作,体现了他在社会改革与发展中的创新观点。

在现实生活中,周文彰同样把这种源自心底的哲学气质释放出来。周文彰身上的责任是重大的。全省的文化宣传工作任务繁重,而对于特区海南,通过文化宣传走向世界,已然是一种途径,一扇窗口。除了在日常工作中不断深入地进行理论的推导、演绎或“傻想”,周文彰更注重的是深入实地调查研究,创造性地运用哲学、社会学、文化人类学等科学方法,逐一解剖各文化现象的结构、内容和特点,它们的历史沿革和现实状况,它们在物质层面、行为层面和精神层面的具体表现。

周文彰在与海南近20年的情缘中,见证着特区的成长,并用自己独特的决策方式,关注着特区的“软”环境建设。多年以前,周文彰提出,海南应采取“以软取胜”的战略,努力创造一流的投资环境,增强对海内外投资者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感召力,在今天看来,周文彰对“软”环境的极大重视至今仍有其现实意义,这一韬略的时代性和创新性,这种对海南现实的确切把握体现了哲学的眼光。对社会现实无尽的思考,以及卓尔不群的创新能力,使得周文彰成为琼岛“特区意识”、“开放意识”和“二次创业意识”的开风气之先者和强烈呼吁者。

“哲学、科学理论一俟融入领导决策者的精神世界,就会结晶为高屋建瓴的气度、深邃敏锐的目光、灵活清醒的大脑、驾驭全局的能力。”1988年的周文彰,还是一个年轻的学者,一个充满创新精神和洞见能力的博士,他所提出的“让哲学从学术圈走向决策圈”却有一种超越年龄的成熟。后来,周文彰将创新精神和洞见能力作为一种品质保留了下来,而他自身,也真诚实践着“现代化建设迫切需要的那种哲学向社会主义事业领导者、决策圈的渗透、复归”。

和周文彰对话是极其愉快的,整个过程始终洋溢着他思想的泉涌。在这个颇具才华和实干精神的哲学博士眼中,“和谐”似乎变得通融起来。而作为一个领导者,周文彰很自然地将哲学进行了一次大气的升华。“尝试一条以哲学的目光和思维研究社会现实,提供社会需要的哲学思考的路子”,是周文彰最热衷的探索。于是,哲学从“学术圈”走向“决策圈”,周文彰成为自己观点的身体力行者。

四、以创新驱动带动文化繁荣

周文彰的言辞简洁、极具逻辑,有时会激昂,但意味深长。他时刻让人感觉到,“创新精神”已经融入到这个总能给人以观念启迪的宣传部长的血液里。创新是文化的本质特征。文艺作品的魅力在于创新,文艺事业的生命力也在于创新。

在周文彰看来,“创新”是一种态度。这种时刻充满创造活力的生活态度,早已融入到了他的思维体系中了。2008年是海南省建省办经济特区20周年。周文彰与这个岛屿的情结也日益浓厚。从1989年他第一次来到这个充满着发展诱惑力的“绿岛”开始,周文彰便开始用创新精神来展开他的工作了。

周文彰欣赏的是那些大胆突破传统,无论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富于创造、富有创意,实现了题材多样化、形式多样化、风格多样化、手法多样化的文艺作品。创造力成为文艺作品彰显灵魂的重要因素。《记者甘远志》是以“新时期新闻记者的杰出代表”——《海南日报》记者甘远志为原型,由海南省委宣传部牵头,省电影电视剧制作中心拍摄的一部电影。作为电影的总策划、总监制,周文彰为影片倾注了很多。除了多次对影片的修改提出具体意见,周文彰还创作了电影主题歌歌词《坚守记者的魂》。周文彰对于文艺作品的创作如同珍视他的事业一样,总是充满了感情。作为献给第八个记者节的礼物,影片2007年11月8号在全国公映,赢得满堂喝彩。

周文彰说,他喜欢反映现实生活的艺术作品。电影《记者甘远志》的创作如斯,在现实生活中他的兴趣点亦如斯。在参观北京798艺术区时,他常常对那些生活气息浓郁的作品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众多的艺术家工作室让周文彰眼前一亮。周文彰对于艺术园区的理解透彻、厚重而又大气。这种大气,早在若干年前海南发展的亮点——“文明生态村”的建设和发展中就体现出来了。

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了“生态文明”的概念,而海南很早就在实践中对文明生态村的建设进行了探索。由此可以看出,十七大报告来源于我国发展的实际,又在现实基础上进行了科学的升华和提炼。海南省的“文明生态村”是在2000年提出来的,从概念的提出到实体的建成,充分说明了创新驱动的重要作用。周文彰把文明生态村概括为三个方面,即优美的生态环境、发达的生态经济、丰富的生态文化。从建设文明生态村切入,海南找到了解决“三农”问题的“抓手”和农村三个文明建设的新载体。二十年来,充满创新精神的特区海南,秉承着创新驱动带动文化繁荣的风格,用大生态带动大旅游,大旅游带动大开放,大开放带动大发展,找到了一条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并行不悖的路径,存量开始盘活,增量开始涌入。每每提及“文明生态村”,周文彰总是难以掩饰自豪感,毕竟,对于“文明生态村”的选择,是海南多年来不懈探索的发展亮点,在发展方向的选择上也体现了一个特区博大的胸襟。

在关于创造力的解析中,周文彰辩证地认为,“只有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完美地结合,才会有创新行动、创新过程和创新成果。徒有创新精神,而没有创新能力,也就无所谓创新,正像即使具有创新能力而没有创新精神,同样也谈不上任何创新”。这也正揭示出了海南“文明生态村”星星之火何以燎原的原因。与周文彰谈话的过程,常常充满了惊喜。那些鲜活的概念,超前的理念,理性的思考,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周文彰的北京之行是短暂的,但却将许多文化观点留在了这个城市,将许多的墨迹也留给了这个城市。周文彰为本次论坛认真地题了词,“创意中国·和谐世界”那八个苍劲有力的行书字,愈发让人觉得震撼,唯一的遗憾是,习惯于泼墨的他这次并没有将笔墨带在身边。回到海南后,周文彰又激情挥毫,连夜赶制了一份新的书法作品赠与论坛——“激发全民族创造活力,实现创意中国”。他的真诚,令人感动。

本文截稿时,周文彰部长正在前往五指山市宣讲学习十七大精神报告会的路上,一向繁忙的周文彰在海南省文化发展方面的新提法、新举措、新思路,将一如既往地与这个特区的发展一起,踏出坚实有力的“海南步调”。

img18

陈冬: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作为文化创意产业界的学者型官员,陈冬一直致力于推进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并在工作实践中进行理论的总结。他认为,文化创意产业是新时期文化建设的新形态和文化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