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封建社会时期的西部文化

封建社会时期的西部文化

时间:2022-03-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可见,封建社会时期的西部文化主要是西部时代创造的文明,还有与宋朝同时存在的西夏国的文明和大理国的文明,以及元朝时期蒙古人创造的蒙元文化。其次,秦文化具有昂扬奔放的马文化因素。代表性的文化主要有南部绿洲文化、北部草原游牧 文化、屯垦文化、伊斯兰文化等。
封建社会时期的西部文化_文化变革与西部经济发展

封建社会是分封制定义的一种社会制度。中国的封建社会从公元前403年开始,一直延续到1911年,历时两千多年。因此,封建社会 思想底蕴深厚。纵观波澜起伏的封建文明发展史,不难发现:若以宋为界,以国都所在地域为标志,可以将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分为西 部时代与东部时代。

西部时代以蜀道为轴线,以关中盆地和四川盆地为基地,背靠山东、江淮,尚武之风日盛,以“马”文化著称,充满阳刚之气;东部时代以大运河为轴心,以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为基地,背靠中国大陆二级阶地,尚文之风日炽,“船”文化兴起,颇具阴柔之美。在唐以前,曾有十三朝古都定都长安,使长安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是国内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而宋朝之后,国家的政治经济中心向开封、南京、北京转移。可见,封建社会时期的西部文化主要是西部时代创造的文明,还有与宋朝同时存在的西夏国的文明和大理国的文明,以及元朝时期蒙古人创造的蒙元文化。

1.西部时代文明

(1)西部时代文化的奠基——秦文化

秦文化产生于我国西部时代的奠基时期,有着极为强烈的西部情结。首先,秦文化具有明显的农牧二元经济结构。秦发源于西戎,有 着悠久的畜牧传统。自襄公立国起,秦国在疆域不断东扩的历史进程中,全面继承了周国发达的农业文化遗产,并逐渐形成了农牧二元 经济结构。再加上商鞅变法对农牧二元经济结构的巩固,秦国才在农牧二元经济的基础上统一了六国,此后也才有了气势恢宏的汉唐盛 世。其次,秦文化具有昂扬奔放的马文化因素。辽阔的西北地区是我国良马的主要产地,精湛的养马、驯马技术是秦国崛起的先决条件 。春秋战国时期,秦国就已经拥有大规模的骑兵,秦始皇时期的兵马俑就是秦马文化的壮美之“徽”。秦皇汉武、隋文唐宗开拓疆土, 崇尚武兵,马上功夫居多。他们大胆地吸纳了游牧民族的马文化,使得流光溢彩的秦汉隋唐文化增添了浓烈的“胡化”色彩。此外,西 部时代以马为题材的诗歌、画卷也不胜枚举。所以,马文化是西部时代的秦文化标识。最后,秦文化具有鲜明的功利主义价值观。秦人 发掘于戎狄,受游牧文化的深刻影响,重功利,轻伦理、宗法,惟大是求。商鞅变法进一步强化了秦人的功利主义,而制定的各种法令,又 逐渐使秦人风俗中的功利主义,上升为一种公认的社会价值观,形成了建功创业型的外倾文化类型。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宏伟事业正是这 一文化类型的成功实践,同时也开启了秦汉隋唐王朝蔑视礼法、求大求多、出将入相的西部时代。汉武帝的赫赫战功,张骞班超的执 著追求等,都表明汉朝是一个外向型的帝国。隋唐王朝更把这种建功创业型文化推向顶峰。所以,求大、求多、求功、求名、求利,不 仅仅是秦人普遍的价值观,更是秦汉隋唐帝国共同的人生价值追求;建功立业,开拓进取是西部时代的一个重要特征。

(2)西部时代的其他文明

西部时代在秦文化的基础之上,充满自信与活力,征服高山绝壑、大漠荒原,开拓陆上丝路繁荣,渴望了解异质文明和未知世界,民族 关系和谐,宗法观念淡薄,形成了建功创业型的、色调热烈的外倾文化。著名的主要有以丝路文化为主的西域文化、巴蜀地区的巴渝文 化和天府文化以及唐朝时期吐蕃政权创造的吐蕃文化。

西域文化汇聚了众多的民族文化、独特的地理文化和历史更迭的宗教文化,加之丝路文化的震荡和辐射,使其成为多种文化冲突的 焦点和融合的中介,在整体上呈现出多元性、开放性以及多元一体化的文化特质。代表性的文化主要有南部绿洲文化、北部草原游牧 文化、屯垦文化、伊斯兰文化等。

巴渝文化源远流长,积淀沉厚,博大精深,丰富无比,既有独具特色的农副业生产和手工业生产,也有别具一格的生活习俗和文化习俗,还有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自己的宗教信仰。此外,巴渝文化也是码头文化,其中包含着两极性构成:草莽英雄的豪气干云和混世魔王的匪气冲天。

天府文化即指在以成都平原为中心的富庶之地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地域性文化。天府地区资源丰富,农业发达,山川俊美,风景宜人,文学繁茂,人才辈出,孕育出内涵丰富、独具一格的天府文化。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盆地农耕文化、饮食文化、酒文化、诗歌文化、宗教文化、自然景观文化等。

吐蕃是古代藏族在西藏历史上建立的第一个政权,其文化具体表现在民间文学、节日文化、婚姻习俗、民间舞蹈、服饰文化、宗教信仰、工艺美术、旅游景观、建筑饮食文化等多个方面。其中,高原环境和宗教信仰是吐蕃文化的两个主要脉络。

2.西夏文

西夏是由中国历史上的党项人于公元1038年至1227年间在西部建立的一个封建政权。西夏地处西凉地区,主要有畜牧业和狩猎业,经济并不发达,后来党项族人通过学习汉族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农业经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农业技术也达到了很高水平。在发展农业的同时,西夏统治者比较重视畜牧业生产。畜牧地区主要分布在横山以北和河西走廊地带,牧养的牲畜以羊、马、驼、牛为主,还有驴、骡、猪等。随着农牧业的发展,社会生产力迅速提高,西夏的手工业生产和商业贸易也随之迅速发展起来。在物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西夏人创造了灿烂的精神文明,主要有佛教艺术文化、西夏文字和西夏乐舞等。其中西夏的佛教文化主要体现在鄂托克旗的百眼窑石窟寺和敦煌莫高窟,以及西夏文佛经、释迦佛塔、彩塑观音像等。西夏文,又称蕃书,是西夏的官方语言文字。当时西夏与各国和地方政权的往来公文,都使用西夏文,且西夏学者用西夏文写作的文学、语言、法律、医学、佛经等方面的著作,都广为流传。另据历史记载,党项民族能歌善舞,西夏王国有过辉煌的乐舞。西夏乐舞具有豪放刚健之美,它曾伴随着党项人的建功立业,造就出自己的辉煌,成为华夏民族文化中的瑰宝。但随着西夏灭亡,西夏乐舞也随之消失。

3.大理文明

大理国是中国宋代以白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建立的少数民族国家,具体而言是公元937年由白蛮人段思平在云南周边地区建立的政权,并于1254年灭亡。由于这段历史资料的匮乏,大理国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但从其极少的历史资料仍可以看出,大理的社会经济文化取得了较大的成就。

大理与之前的南诏国相比,农业生产有了较大发展,畜牧业也颇为发达,手工业比较兴盛,冶铁业水平甚高。此外,大理国的交通比较便利,对外贸易发达,与缅甸、越南、马来西亚、印度、波斯等国家都有贸易往来。受汉文化的影响,大理国创造产生了自己的文字——白文,它是用汉字写白语,读白音的。今在昆明古幢公园内的石幢是大理时石雕的仅存硕果。大理的壁画和木刻艺术也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大理是少数民族建立的,自然有其土著的宗教信仰。但佛教传入云南后,其在大理国便成为主流的宗教信仰,并形成了儒释现象,即儒家的教条与佛教的道义融为一体,使得大理国成为一个以儒治国、以佛治心的“妙香古国”。

4.蒙元文化

元朝是由蒙古族建立的封建王朝,是中国历史上疆域最广阔的王朝。元朝的经济以农业为主,生产技术、垦田面积、粮食产量、水 利兴修等都超越了前代,而且手工业、商业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蒙古族主政者带领全国人民创造了灿烂的蒙元 文化。

蒙元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阶段和组成部分,它不仅具有鲜明的游牧特色,还广泛融入了中原农耕文化和西域文化的有益成分, 为中华传统文化注入了强劲的活力。蒙元文化的内容主要包括文学、艺术、宗教、建筑、服饰、史学、农学印刷术等。其中蒙古新 字是蒙元文化的集中体现。蒙古新字由八思巴受命创制,是元代官方通用的文字,其还可以拼写其他各民族的不同文字。此外,上都文 化也是蒙元文化的集中体现,是蒙古族文化的高度发展,是多种文化的有效融合。其主要是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融汇的产物,具有显著 的游牧文化特点和开放性、多元性的特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