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时间:2022-01-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文化力”业已成为中外学术界和各国政府广泛接受并日益重视的一个概念。如所周知,近年的中国文学艺术史研究也面临长盛后寻找新的生长点的挑战;从区域文化的精神环境角度来展开中国文学艺术史的研究是一个新的趋势。本项目是这一趋势的继续,但因所选择区域文化空间和时间的独特,又显示出对同类研究的超越。换言之,本项目研究将从一个全新角度来探究中国文学艺术史的变迁,不断逼近文学艺术史变迁的真相。

第一,发掘和弘扬优秀民族文化遗产,用优秀文化遗产参与当代民族精神建设。2006年9月发布的我国第一个文化发展规划——《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的灵魂,集中体现了国家和民族的品格”,“五千年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国脉传承的精神纽带,是中华民族面临严峻挑战以及各种复杂环境屹立不倒、历经劫难而百折不挠的力量源泉”,“在开创中华民族美好未来的历史进程中,文化既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要赢得国际竞争,不仅需要强大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和国防实力,同样需要强大的文化实力”。刚刚闭幕的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公报再次呼吁,“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环太湖区域的文化和文学艺术既是上述深刻历史变迁的精神结晶,还继承、吸收了吴文化、越文化、楚文化和中原文化的精华,还在明清之际和清末民初大量接受了西方文化和海洋文化的影响,因而成为民族文化遗产中极为独特的一份宝贵遗产。因而对此进行研究可以对这份宝贵文化遗产进行全面、深入的清理,将其精华贡献于当代全民族精神文明的建设之中。

第二,提升其中生生不息的文化生命力和人文精神,为长三角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强大精神支撑。著名文化学家丹尼尔·帕特里克·莫伊尼汉曾指出:“真理的中心在于,对一个社会的成功起决定作用的,是文化。”(2)中外诸多学者都曾向各国政府建言献策,“明确提出一个新的以文化为中心的发展范式或人类进步范式”(3)。正是在这一背景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8年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文化力量——文化政策促进发展”政府间会议,提出了《文化政策促进发展行动纲要》,指出“文化的创造性是人类进步的源泉。文化的多样性是人类最宝贵的财富,对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发展可以最终以文化概念来定义,文化的繁荣是发展的最高目标”,“文化政策和文化战略将是发展政策的基本组成部分”(4)。“文化力”业已成为中外学术界和各国政府广泛接受并日益重视的一个概念。经济社会发展的主体是人;人的素养决定了经济社会发展的速度和质量;人的素养决定于文化。长三角地区三十年来的发展得益于既往深厚的文化积淀;其未来同样离不开与本土环境水乳交融的文化力的渗透和作用。从事本项目研究,可以将环太湖区域五百年来的文化生命力和人文精神提升出来,通过为长三角经济社会发展的主体提供本土精神食粮,来推动长三角地区经济的健康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

第三,深入解读和还原环太湖区域文化发展的历史进程,为长三角经济发展直接提供文化产业建设素材和资源。有学者曾经提到,在词学历史上最具影响的南唐、格律、婉约、风雅、云间、花间、阳羡、浙西、常州和临桂等词派中,环太湖区域诞生的一大批词坛宗师占尽历史时期词坛流派一半之多;仅《中国词学大辞典》载录的环太湖区域词家,就有苏州九十九人、湖州七十二人、常州四十九人、嘉兴三十七人、无锡三十人、吴江二十六人、宜兴二十二人等,总计达数百人之多;故而提出了环太湖区域联手协作,开辟词家旅游风景圈,以传统优雅文学艺术文化来促进环太湖地区现代旅游业繁荣的建议。实际上,环太湖区域的文化具有非常明显的互动性、群体性特点,不仅词派众多,文派、诗派、曲派和文社联唱活动亦多而频繁,可以成为现代旅游文化产业开发题材的内容极为丰富。从事本项目研究,可以集中澄清有关近五百年来环太湖区域重大文学艺术流派、重大文学艺术活动的时间、地点、参与人员等等历史细节,从而为有针对性地从事文化产业开发提供充沛资源。

第四,为区域文化研究开辟新的路径。有关区域文化的研究从上个世纪吴越史地研究会以来,已走过七十年历程;最近二十多年更出现了全面兴盛的状况。但兴盛中暴露的问题亦十分明显。大多数区域文化研究时间、空间都拉得太长、太大,因而都比较空泛,表面上言之凿凿,实际结论都相差无几,说是特色,并无特色;个别研究空间范围又太小,很难让人相信在如此逼仄范围里得出的结论,到底又多少学术可靠性。环太湖区域文化研究在区域文化研究领域是一个新的尝试,打破江苏、浙江、上海的行政区划,也超越先秦吴文化与越文化的复杂关系,完全依据区域经济社会一体化变迁的历史实际来展开研究,这一选题的确立是独一无二的,可以说是区域文化研究的一个突破。

第五,为中国文学艺术史研究的深入提供新的视角。如所周知,近年的中国文学艺术史研究也面临长盛后寻找新的生长点的挑战;从区域文化的精神环境角度来展开中国文学艺术史的研究是一个新的趋势。本项目是这一趋势的继续,但因所选择区域文化空间和时间的独特,又显示出对同类研究的超越。换言之,本项目研究将从一个全新角度来探究中国文学艺术史的变迁,不断逼近文学艺术史变迁的真相。

 

【作者单位】绍兴文理学院越文化研究院

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

(1) [日]宫崎市定:《明代苏松地区的士大夫和民众》,《日本学者研究中国史论著选译》第六辑,中华书局1993年版,第261页。

(2) [美]塞缪尔·亨廷顿等主编、程克雄译:《文化的重要作用——价值观如何影响人类进步》,新华出版社2002年版,第3页。

(3) 刘敏中:《文化学学·文化学及文化观念》,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7页。

(4) 转引自张杰:《文化自觉、文化战争、文化立国——世界“现代性”进程中的文化三部曲》,《南京社会科学》2008年第2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