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书法禅悦对弈闲

书法禅悦对弈闲

时间:2022-01-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闲情是生活,又是一种观念。闲情活动可以散漫随意,又可以是悉心而积极的玩赏,满足寄闲托悠的需要,优雅风致,使精神升华。在许多玩赏的“游戏”中,禅味特厚又是中国古人特有的两种是书法和对弈。“戏”是无欲无争、悠然自得的心态。书法是美的写字,它的起源大约始于第一个用符号记事的人。当时有一位名为程邈的小县官,做错了事被监禁起来。汉代末年出现大批书法名家,奠定书法艺术千秋万载的根基。

戏玩清闲

闲情是生活,又是一种观念。中国古人除了担负起利己利人的责任和功业之外,同时注重轻捷散放的闲暇,栖情物外,悠然淡适而玩赏清遣。这样的人生才有意义,方值得“到此一行”。

快乐有多种,禅闲的快乐出于欣赏和钟爱生命,征服时间,给“用世”的忙碌设立一个停泊的港湾。高濂说:“四时游治,一岁韶华,毋令过眼成空。当自偷闲寻乐,已矣乎?”闲情活动可以散漫随意,又可以是悉心而积极的玩赏,满足寄闲托悠的需要,优雅风致,使精神升华。正所谓闲中求乐,玩趣高雅。

在许多玩赏的“游戏”中,禅味特厚又是中国古人特有的两种是书法和对弈。宋朝的书画家米芾把他的专长活动说为“墨戏”和“清玩”,很有意思。

“戏”是无欲无争、悠然自得的心态。“玩”是无求畅快而自由的活动。一个人身心处于戏玩之中,精神可以畅游,神采任意飞扬,思绪可以飘逸,悠悠闲情飞花落叶,散落回归原始自然的心灵之乡。

书法长河

书法是美的写字,它的起源大约始于第一个用符号记事的人。在西方,希腊文大约始于公元前3000年,罗马字母大约是公元前200年。在中国,上万年前的陶器,早有近似文字的符号刻于其上。但是,最早的文字,却是刻在化石上的甲骨文,共四千多字,刻工十分精美,字的结构和笔画都表达出艺术美的精神面貌。

甲骨文被发现的故事颇为有趣。1899年,北京有一位患着疟疾的病人王懿荣服食中药,看见药里有一味“龙骨”,上面刻有文字,于是便与朋友研究起来,给予一个甲骨文的名字。追寻下去,他们发现这东西来自河南省北部的小屯村,属于安阳县,是殷代的遗址。后来,人们陆续发现有文字的甲骨有十多万片,抢先收集。收集者包括加拿大安大略省的传教士怀履光(Bishop White)。他把约二万片的刻文甲骨带回安大略博物馆,收藏至今。

据研究所得,甲骨多数是龟壳和牛骨,刻的是当时的卜辞,记载着人们知道及预卜的各种天文地理及人事。这就是汉字的最早的艺术表现,笔画优美多样,形式不一,气象万千。我们今天看一些甲骨文的拓本,感叹古人运用铜刀或石刀刻出文字,竟然那么精致美丽,近似神奇,却是事实。

由甲骨文演变为金文、大篆、小篆、汉隶、章草草书、楷书和行书,几千年的社会变迁,各个时期书家根据社会需要及个人对字的艺术创造,给今天中国人和世界艺坛,留下形象及风格各有特点的中文书法(Chinese Calligraphy)。我们回顾历史,同时参看千奇百样的书法,赏心悦目,神入各朝的书法家的杰作,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素养,又是一种闲情的享受。假如加上个人习字,不论写出怎样的作品,则更添一种个人情趣,抒发艺术创造,健康身体,提升精神。可以说,世上没有哪一个民族,可以享受中文书法的文化及精神滋养。

朝鲜人和日本人也酷爱书法艺术,由中国传入后得到新的发展。

式样的创造

原始人写字,本来运用符号记载或表达事物和意思,笔画简洁。即使如是,创造就是艺术。况且,我们今天观察远古人在山穴中画下的记号,无论象形或构图,都是美丽而气派的。

汉字是象形文字,早期的许多字都像画画一样,例如马字像马,鸟字像鸟。在数万甲骨文片上,专家读出意义以后,悟见字的结构和笔画的分布,都十分美而表现出某种气派,让人看了深感古人的艺术造工。

中国历史在三千多年前开始了延续800年的周朝,在科技和艺术上是青铜时代。我们今天到博物馆看到的青铜器,稍动心智和感情,即会惊奇古人怎样制成那样完美的鼎器,用来敬祖祭天,不计较世俗价值。

最为大众熟悉的,大概是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毛公鼎”,上铸铭文497字,和见于上海博物馆的“大盂鼎”。后者鼎高3尺,上有19区的291字,记述当时一位名盂武将巡狩国土的故事。细看文字,我们可见有些字是纯图,有些是字,全面展现的金文有肥笔和瘦笔的,有雅拙的,有整饬的,有大有小,都排列整齐。但是,我们退步隔空细看,整篇文章的书法流畅锋利,强韧雄健,怎样看都是一件精美的艺术作品,即金文书法。

我们大步跨越历史时空,到达秦始皇的时代,公元前221年,秦皇打败他周围的国家,统一中国之后即统一文字,把中文规范化,创下“小篆”,即今天通称的“篆书”。为此,他7次出巡各地,每次刻下一块大碑石,由他的大臣李斯书写。

这些大碑石已经多数不存了。我于1986年游泰山,却在山下的岱庙里,见到一个大玻璃柜内装着两方石块,细看原来是秦皇在泰山留下的大碑石的残余,并有相当模糊的字印。查看史记,李斯的书法有这些评价:

《书后品》说:“斯小篆之精,古今妙绝……犹夫千钧强弩,万石洪钟。”

《述书赋》说:“斯之法也,驰妙思而变古,立后学之宗祖。”

《书断》说:“画如铁石,字若飞动。”

这样看,李斯不但是中国历史上的名臣,而且也是中国的第一代书家。

汉朝是一个历经四百多年的大时代,由西到东,其时的中国文字出现过多种不同的式样,到了东汉时期,出现了成熟的“隶书”。我们今天列举中文书写的发展,概而言之,说为“从篆到隶”。

说起来轻松,文化的发展却是历久艰辛而波折重重的。这些都可以从书法发展史的记述详细看见。

为什么有隶书这个名字呢?隶是隶属的意思,“隶人”就是皇帝或者权势者的从属。像秦皇刻石,由李斯写字。后来,三国时代的刘备造鼎,由诸葛亮写铭文。不过隶书的创始人却没那么光彩。

据历史记载,秦皇统一的篆书虽然标准化了,但是十分复杂,不易书写,社会要求有一种较为方便书写的字体。当时有一位名为程邈的小县官,做错了事被监禁起来。他闲来无事,便用时间和心思琢磨,在十年的漫长岁月中简化大小篆的线画和结构,写成三千个较为简易又美观的新字体。秦始皇看了很是赞赏,即时放他出狱。

不过,程邈所创的隶,现已失传。它得到社会采用以后,经过约二百年的民间改善,完成的隶书留在东汉的多个“汉碑”之上,把中文的书法艺术推上高峰,至今仍为许多人钟爱。

书家辈出

汉碑的《夏承碑》的书者没曾留有记载。他把隶书图案化,多用圆笔、圆形和弧形结构,横画直画都力求变化,或略倾斜,或略成弧形,并把字的上、下、左、右对称起来,形成活泼多姿的趣味。今天学写字的人,多以此碑为范,然后产生自己的独特妙趣。所以,有人说,《夏承碑》逸致翩翩,是汉碑的入门又是终极,人们学写隶书,皆爱不释手。

汉代末年出现大批书法名家,奠定书法艺术千秋万载的根基。从此开始,书家讲究笔法了。最突出的一个人物是蔡邕。他博学多才,当政敢言,而且精通音律和书丹刻碑。

传说蔡邕得到神人的指点,又在嵩山苦学书法的玄妙,后来总结心得,写成《笔论》和《九势》,收在宋朝陈思的《书苑菁华》中,至今受习字者重用。有故事说,钟繇见过蔡邕的书法秘籍,苦求不得,竟拍胸呕血,幸得曹操在场,用五灵丹救他一命。后来,蔡邕死了,钟繇竟不惜盗墓求书,依秘籍学习成为书家。不论故事是真是假,古人追求艺术的苦心,也许就是故事的缔造者要说明的。

历代的著名书家不限于文人或小吏,帝皇将相之辈亦多有名家。我读中学的时候经常觉得无聊,看了许多小说,有一年给《三国演义》迷了,因为那些人实在潇洒了得。曹操不但是杰出的政治家和诗人,而且也是书法家。我20年前有缘去汉中石门旅游,一半为了实地欣赏斜谷褒河的气势。它经过石门往南急泻,浪激乱石,溅玉飞雪。站在滚滚洪流的岸边,我忆起曹操打败张鲁经过这里,为眼前的景色着迷,毅然写下横书的“衮雪”二字,刻在石上做纪念。他不知道,这两个字后来成为汉魏众多书家所留存至今的仅有字迹,而这个地方也因为被称为“石门滚雪”而驰名迩远。

这两个字是隶书,结构方正扁平,老老实实的。但是,衮字最后一笔就出了方格,像一个人踢脚抒情,跌宕有致,叫人看了认识曹操“顽皮”。后来,清朝书评家罗秀书在《褒谷古迹辑略》里说:“昔人比魏武为狮子,言其性之好动,今见其书,如见其人矣。”从此,“书如其人”的观念,便成为中国书法的一个特征,是世界其他民族的书法所没有的。

也许曹操观景生情,心想大自然无拘无束地奔流狂泻,生出奇景,无意中写下两个又工整又活动的大字,刻在一块高67厘米,宽147厘米的大石上,匹配大自然的万顷波涛,起伏生辉。也许,后人看了这两个字的生动势态,创出巧妙的草书?

《三国演义》的潇洒人物当然还有诸葛亮。作者罗贯中用了几回书的篇幅写他七擒孟获,叫读者书不释手。孔明是中国百姓的英雄人物,不但料事如神,而且为人忠诚率直,他把中原文化带入四川,深入少数民族地区,广收俊杰,成为蜀汉魏国的骨干,发展多元文化。在长期战乱的局面中,人们书写自由,创出了形似楷书和行书的风格,留在多个魏碑之上,包括了影响迩远的《爨宝子碑》,由龙骧将军书成,和吴国的《天发神谶碑》以及《封禅国山碑》等。

楷书和行书

楷书是承接篆体和隶体而成的,孕育了晋朝王氏家族的几位大书法家的创作权能,把书法推上峰巅。晋朝百多年的局面,在富庶的江南地区发展文化,其中王、谢、郗、庾四大家族都表现得光芒四射。四族中早有竹林七贤之一的王戎,东坡说他的书法“超然如群鹤耸翅,欲飞而未起”。还有清谈家王衍以及后来民间家喻户晓的书圣王羲之。七世之后,更有释智永和尚这位大艺术家和书法家。真是“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五百年”。

王羲之的字“如阴阳四时,寒暑调畅”(李嗣真),“如孟子言性,庄周谈自然,纵说横说,无不如意”(黄山谷),“爽爽有一种风气”(袁昂),他的《兰亭序》成为中国书法史的里程碑,后人们研究书法的焦点。

中国历史自三国、两晋、南北朝,有二百多年的分裂。隋朝重新统一,但又因暴政引起烽烟四起,社会动乱。直到唐朝建立,中国才有一个统一繁荣开放的新局面,发展文化。

唐太宗李世民领导一个进步繁荣的国家,对书法亦十分热忱,写得一手好行书。他的名臣也有好几人是大书法家,以欧阳询的影响最大。他的《九成宫》具典范性,书体平正,竖长形,每一笔怎样起,怎样运行,怎样转折和收笔,都有妥帖的示范。另一位名臣褚遂良写的《大字阴符经》,则被誉为“肌肤丰润,十分妩媚”,书法的艺术风貌,真是无奇不有。

唐朝以后的书法发展趋于平稳,突破性的创作不多。颜真卿和柳公权都是今天习字大家范样,各有特色。

颜体宽润包容,使人觉得雄伟、刚劲、古朴、熙和亲切。颜的书法传去日本,被认为“有如堂堂的武士精神”,说他的“忠义之气贯透书迹”。后来的评赏家却一致认为,颜书“即之也温,貌厉而意和”,都是以精神意境描述艺术作用的。

中国文化传入日本以后,早就流行举国上下,并给武士道注入精神食粮。到了唐朝,日本派出一批“遣唐使”到中国学习文化和艺术,书法成为一个被广面吸收的焦点。今天,日本人自豪地说,东方人比西方人多着“一美”,就是书法。

柳公权八岁习字,长大以后自成一体,讲究用笔在中锋,悬肘挥毫。他的字不同颜体,比较方正,瘦而挺直有力。他仕途平稳,人忠心耿直。穆宗皇帝喜欢招他一同讨论书法艺术的问题。有一次,皇帝问他“笔何尽善?”他答曰:“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明显借写字方法劝谏皇帝不要荒淫无度。历来,柳公权帖成为幼童学字所必须临摹的正统启蒙模楷。

书法艺术化

写字是中国人日常生活中的必需活动。把写字变为纯艺术创作的,则是由草书为开始的。张旭是草书的先行者。他用写字来寄托性情,淋漓尽致,更在饮酒以后,发癫狂舞并“以头濡墨而书。”唐代的文宗皇帝热心艺术,把李白的诗、斐旻的舞剑和张旭的草书合称为“三绝”。确实,张旭是看了当时的剑术名家公孙大娘的舞剑而生出灵感的,把字写得出神入化。杜甫有诗写二者的技艺,赞张旭的草书:“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其气势可见。

怀素是张旭的后学,是僧人,是三藏玄奘法师的弟子,在佛学上著有《四分律开宗记》,自成一派。他写字甚勤,对写萎了的毛笔也爱惜如命,把它们收集起来郑重埋在地下,成为“笔冢”。他为了寻找创作的新意,时常观看夏天起伏聚散、时刻变幻的云,得到领悟。他又观赏从石中生长出来的藤,悟出“坼壁之路”,用干笔写出中空的线条。

怀素追求艺术境界,孜孜不倦。茶圣陆羽记录一段他向颜真卿请教的故事。颜问他是否有“自得”。他说:“吾观夏云多奇峰,辄常师之,其痛快处如飞鸟出林,惊蛇入草。又遇坼壁之路,一一自然。”颜听了给他提出建议:“何如屋漏痕?”怀素即时得悟。他日后写《千字文》,充分表现“屋漏痕的笔法,平淡从容自在。”

怀素一日九醉,醉后写字忘神定气,徐起而视,执笔挥写即所向无前,进入一种禅定的状态之中。有一次,他写成一列屏风,友人韩偓看了以后题诗曰:

何处一屏风,分明怀素踪。

虽多尘色染,犹见墨痕浓。

怪石奔秋涧,寒藤挂古松。

若教临水照,字字恐成龙。

到了宋朝,书法又进一步,最大名气的是四大名家,顺次列为苏(轼)、黄(庭坚)、米(芾)和蔡(襄)。

有趣的是苏东坡不识执笔。他用大指和食指执笔,手腕枕在纸上,转动笔锋的自由很受限制。黄庭坚批评过他的毛病以后,又说:“笔圆而韵胜,挟以文章妙天下,忠义贯日月之气,本朝善书自当推为第一。”明代的董其昌更是苏的十足“粉丝”,说他:“所书赤壁赋,庶几所谓欲透纸背者,乃全用正峰,是坡公之兰亭也。”我们从这些评语见到,艺术家虽然要借助工具和方法创作,同样看重的是“内容”。一幅艺术作品虽然讲究形态(appearance),更重要的是它所表达的意境能否震撼人心。

书法与个性

黄庭坚毕生研究历朝的书法和书法家,甚有心得。加上他自己又是书家,追求完美,他的作品达到“心手和调,笔墨又如人意”的境地(范成大语)。我们今天去北京故宫博物院,可以看到他的草书《诸上座帖》,雄放而飘摇隽逸,又可见《文益禅师语录》写法和布局都以禅智为依归,使人看了仿佛身在其中,听见禅声及见到禅师的容貌精神。到此,书法的创作和欣赏,都伴着禅智和禅境,用一种充满人生哲理的“气象”感染人心。值得一提的是,苏轼和黄庭坚的禅诗都是一流的。

宋朝的大书法家还有米芾和徽宗皇帝,前者专长有规约的草书却被称为“米颠”。后者创立瘦金体,却丢了江山。写字写得这样投入,不能说书法枯燥乏味。

元朝时,蒙古人积极学习汉文化,出了数名书法家。在新朝的环境中,赵孟頫的书画同有高度水平。他复古,楷书和行书都很美。我喜欢他的字,却限于它属于“交准功课”一类,不俗气,也不十分清雅,一种无奈的美。

明朝也有四大名家,各有个性。宋克的章草,祝允明的狂草,文徵明和董其昌的行草,都是十分优美洒脱的,备受今天人们所爱。

清朝八国联军入侵以后,从中国抢走大批文物。今天,我们去伦敦看大英博物馆,书法就只有刘墉的一张小条幅。我十分喜欢刘墉的字,因为它老实又深藏机智,字如其人,使人看了觉得好玩,容易欣赏。有故事载刘墉当吏部尚书的时候,批文用一个“十”字为签名。有时候,他的下属取巧,代他签了,他一眼就看出了,说:“吾划不可伪也。”可见愈是简单的艺术之笔,愈难假造。

我家大厅长期挂着一幅康有为的横匾,内书“功满人间”四个大字。清朝时,满洲人对于中华文化又怕又爱,为了政治,不鼓励人们有所创作,无形中扼杀了人民的创造动力。康有为排众而出,高呼大家要勇于超越时代的闷局。他邀同道者扫清当时的翰苑体的纤弱书风,力主摩勒北碑而大胆创新。他的书法革新影响日本至深。清末杨守敬旅日四年,与黄遵宪等同志倡导古典研究,帮日本人掀起一场书道革命,产生现代日本书法的新的造型美的世界。如今,日本人尊称杨为“日本书道现代化之父”。黄写中日书法交流过程,更留有“一千余岁墨犹香”的诗句。康氏总结清朝三百多年的发展,在《广艺舟双辑》中总结时势说:“乾隆之世,已厌旧学,冬心、板桥,参用隶笔……道光之后,碑学中兴,盖事势推迁,不能自已也。”我喜欢他的字,笔底深有北魏那种雄强的气魄。

书法的禅悦

记得1962年,我在多伦多教育局的研究部做研究,主任麦金农(A. MacKinnon)博士的办公室挂着一张横书,很是醒目。我问他是什么,他说是日本书法,被异化成抽象的线条,没有意思,却笔走龙蛇,颇为美观。追问之下,原来他出身哈佛大学,当时波士顿一带的高级知识分子崇尚日本禅和书法,像那样的笔画东西十分流行,叫人看了宁静幽美、意境无穷。

我当时年轻又初出茅庐,觉得羡慕,心底又执着认为,没有内容的涂画,不论线条多美,都很难生出美的意境。麦金农博士是一位英文专家,博学多才。他后来当过哈佛教育学院院长,温哥华的西蒙菲莎大学的副校长及加拿大国际外援部的部长,是一位十足苏格兰君子,教识我很多学问。

我至今不能确知他对禅及日本书法有感悟性的认识,但是他让我认识到西方人对这些东西的驰骛。在中国传统里,精妙的草书由文字的内容而生意境,由意境的神情而安排字的笔势和行气,所以,书法家写“一笔书”,时常跨越字与字之间的空间,甚至变更一个字的组件和笔顺,达到擒纵变化的效果,让人看了拍手叫绝。怀素的草书点画线条变化含蓄,笔画像枯藤又像铁条。他行笔一笔而下,连写数字,叫人乐于辨认字相,追寻句的意韵,在好奇中心生喜悦。

喜悦往往从好奇和寻索活动中得来的,这种喜悦又是一个人趋向成熟和心灵丰满的推动力。故事说王羲之7岁开始学习写字,12岁发现他父亲王旷的枕底藏有一卷笔论,常常偷偷去看。他父亲发现他的行为,告诉他看了也恐怕不懂要领,并答应他说:“待子成人,吾当授汝”。王羲之也拜答:“愿早授之,使得成人。”

怎么学写字要领会加速成人呢?历来书评家猜度王旷枕下的藏卷究竟是什么,多数认为是蔡邕所作的《笔论》,其部分内容如下:

“书者,散也。欲书先散怀抱,任情恣性,然后书之。”

“夫书,先默坐静思,随意所适,言不出口,气不盈息,沉密神采,如对至尊,则无不善矣。”

“为书之体,须入其形,若坐若行,若飞若动,若往若来,若卧若起,若愁若喜,若虫食木叶,若利剑长戈,若强弓硬矢,若水火,若云雾,若日月,纵横有可象者,方得谓之书矣。”

这不全是禅吗?“散怀抱”即排除杂念,然后才能“任情恣性”,自由自在地表达心中的意境。第三段说的既是书法结果表现的人间万象,又是写字时的身心作势。

禅的主旨是自由自在,培养虔诚的心态,与人和大自然和谐共相生息,最终达到丰足喜悦的境地而生命长久。历来有人刻意用写字来做禅修,使精神集中无求。我们今天一般都少写字了,包括我自己在内,但是,静坐欣赏书法同样可以达到禅修和禅悦的效果。试想,闲来泡一杯香茶或咖啡,慢慢展开一幅魏碑的拓本,欣赏每一个字的线条和结构,字里行间的空白变化,碑文的记事史实或诗意,可以清心专一,洗涤生活中的尘垢。时常这样做可以促进健康,高尚人格,何乐而不为。我在这里用最概括的笔尖,勾勒出中华文化五千年历史中的书法艺术的发展和审美情趣,希望有助读者增加欣赏书法的情趣。我于书写的过程中温习书法的要领,亦颇得禅悦,乐在其中。

博弈与观棋

围棋是周朝人发明的闲情玩意,有三千多年历史。如今,它是全世界人普遍喜爱的东西。中国以外,围棋比较受到追捧的,是日本和韩国。围棋的英文翻译是go,日文是igo,韩文是baduk。根据2008年的统计,全球有4000万人喜欢玩它。2012年,世界围棋联会有74个国家会员。大家公认,围棋是一种高雅的、有机的、逻辑性强的游戏。所以,有人推测,假如地球以外存在“星际人”的话,他们也在玩围棋消遣,因为它最容易使人忘记时间,在优悠的对弈中享受闲情与自由。

北宋的科学家沈括曾精密地计算,一个19行19列的棋盘里的黑子和白子对弈,棋局的变化是3的361次方的总和,所以古人有云“千古无同局”,变化无限。

我想,今天围棋的最大问题不在它所能提供的乐趣和禅智,而是它必须由两个人一起玩。我近年每去韩国,朋友们第一件事就是要我下棋,殷切之情近乎无理和无礼。所反映的就是棋伴难寻。

于是,我想,观棋可以由一人单独享受,而电脑摄存的棋局又容易寻着。事实是,观棋的乐趣和心理活动不低于两人博弈。所以,古人的最佳闲情玩意,我们今天同样享受得到。我每次坐长途飞机,即用观棋消遣,很能收效。

我居住的屋苑有一位邻居蔡伯,今年96岁。他于过去12年间,每天早晨8点步行到约一公里的庙街公园,看别人下象棋,到中午回家吃饭,没有空间。我时常与他聊天,问他观棋的乐趣。他说:“下棋是手谈,对弈双方都不能说话,旁观者亦不能说话,大家只用棋子的互动作沟通,各有心思和意图。这就好比禅的无言沟通,高明者胜,棋技低者心服而得悟,大家在结局时言欢而散,不是很好看吗?”

我问他,在公园下棋的是否以赌博者为多?

他答:“是的,但是赌注有限,轻者每盘20元,重者100元,一盘棋可以消磨一至二小时,观棋者则白白得到乐趣。”

我问:“你乐于观棋抑或观人?”

蔡伯:“两者都很有趣。棋局的进展反映棋道,其实旁观者也在默默地下棋,不过不发表意见。至于观人,那就很有意思了,可以看出不同人的性格和情绪变化。”

我无需追问观棋的好处,蔡伯的健康长寿也许有很多原因,他善于利用闲情观棋,可能是一个主因?

禅机在弈

围棋比象棋复杂。但是它的规矩和规则很简单。两人依法下棋,大家都运动一种平淡的战略围获最大的空间,经常以退为进,以守为攻,表现出中国人特有的禅机禅智。

有关围棋的故事和诗词多而有趣,最早又深入民间的要算南北朝(公元420至581年)时的《述异记》的一段,由任昉记述。故事说:

信安郡石室山,晋时樵者王质伐木入山,见二童子下棋,与质一物,如枣核,食之不觉饥。所以持斧置坐而观,局未终,童子指谓之曰,“汝斧烂柯矣!”质归故里,已及百岁,无复当时之人。

就是说,观棋是如此有趣,时间过了100年也不在意,而人可以在闲情中长寿百岁而健步归家。是为观棋的妙处也。这故事给围棋留下“烂柯”的别名,指谓下棋可以体现一种超脱空蒙的意境,养性灵,生智慧。

围棋技艺的高低分九段,以一段为开始,以九段得者为棋道的高手。南朝的萧衍皇帝在位48年,大力推广围棋。他的棋艺高明,被称为“棋登逸品”,是一个比九段还高的评价,他的著作有《围棋赋》和《围棋品》等。

《围棋赋》文辞华美,论述精要,开篇即说明围棋受天文和地理的影响、棋盘和棋子的名贵以及棋术和棋品的意义。他说:“若局势已胜,不宜过轻,祸起于所忽,功堕于垂成……故君子以之游神,先达以之安思,尽有戏之要道,穷情理之奥秘。”“神游于局外”的心思即是道、释两家的“放开和超越现实的心态”。我想,也是观棋者的优势,可以静观棋局的变化而没有执着。

南唐后主李煜的词是香港一般中学生都识念的,咏叹的是遗憾和后悔莫及的心情。这位皇帝好文工画知音律,更爱好围棋。他的皇宫之内,每天都有棋局。《全唐诗》中录有李从谦的一首《观棋》诗曰:

竹林二君子,尽日竟沉吟。

相对终无语,争先各有心。

恃强斯有失,守分固无侵。

若算机筹处,沧沧海未深。

南唐两代皇帝都喜欢文艺而厌恶江山筹划,史家说他们昏庸无能,不一定公平。他们的生活和命运既不如意,精神空虚又无奈,棋道正是填补的好活动。

其实,用围棋解脱人的无奈之情,早在唐朝即已兴盛。白居易平素关心民情和国运,他面对国家藩镇割据的动乱时势,以棋自娱,写下《刘十九同宿》诗云:

红旗破贼非吾事,黄纸除书无我名。

唯共嵩阳刘处士,围棋赌酒到天明。

棋的哲理

唐宋两朝的政要和文人大都爱好围棋和象棋,像欧阳修、王安石、司马光、苏轼等,不胜枚举。他们留下的诗也体现出下棋的哲理和情趣,各有独到的见解。欧阳修写“醉翁之意不在酒”的做人哲理是大家知晓的。他自称为六一居士,其中六样重要的事之一,就是“我家有一局棋”。我爱他的一首《梦中作》,意境幽深致极。诗云:

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

棋罢不知人换世,酒阑无奈客思家。

我同样爱王安石的《对棋与道源至草堂》,写他爱好下棋,又想学陶侃弃棋江海的矛盾心理,说明这位宰相的做人态度。诗云:

北风吹人不可出,清坐且可与君棋。

明朝投局日未晚,从此亦复不吟诗。

据说,苏轼虽然才华盖世,却不解棋。他作《观棋》诗的序说自己“自尔欲学,然终不解也。”但是,他却经常下棋和观棋,而且写诗记之。像写他和闲山居士饮酒下棋:“一杯连坐两髯棋,数片深红入座飞。”他的《观棋》末句:“胜固欣然,败亦可喜。优哉游哉,聊复尔耳”,说明他对围棋的态度。

围棋在唐、宋、明、清四代普及民间到怎样的程度呢?我们没有统计数字可考。但是几本万人争读的名小说,如《金瓶梅》《红楼梦》《镜花缘》《儒林外史》,都载有围棋活动的描写,生动入微,诉说它在中国人心的调和作用,不分阶级。

《儒林外史》三写围棋,第八回写王太守和蘧公子的对话,突出清官与贪官的不同。清官乐于听吟诗声、下棋声和唱曲声;贪官喜欢听戥子声、算盘声和板子声。我们今天借这故事看中国社会,感到的是“似曾相识燕归来”的情意,惋惜又无奈。

心有余裕

古语云:“心无驰猎之劳,身无牵臂之役,避俗逃名,顺时安处,世称曰闲。”这样说,闲是身心都没有劳累的状况,也即安心泰若的状况。它不是一个人坐下来或躺在床上即会发生的,而需要“主动地闲”,而且利用情趣孕育闲心。《棋经十三篇》有一段话教我们这样做出主动:

“与其恋子以求生,不若弃之而取势;与其无事而强行,不若因之而自补。彼众我寡,先谋其生;我众彼寡,务张其势。善胜者不争,善阵者不战,善战者不败,善败者不乱。夫棋始以正合,终以奇胜,必也。”

这话虽然用了几个围棋的术语,如子、生、势、补、阵等,但是其意用于日常生活,亦足以教我们从养性养生之中,求得人生完美(胜)而安心快乐。

人生在世,不论古时今日,自然不免奋斗和遇到祸福。但是,在物质丰足的情况下,一个人若能做到心有余裕,即可栖情物外,悠然淡适而赏玩清遣。中国特有的书法和棋道,都可以促进这种享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