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湖南人才辈出的历史为何远去

湖南人才辈出的历史为何远去

时间:2022-01-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总的来说,在这种不同观点的碰撞与交锋中,老师们的才气和风度也可略见一斑;同时,我对湖湘文化与湖南人的精神从不关心到较关注,从不了解到有了一定认识。要宣传湖湘文化及湖南人的精神,在考虑全国各省或地区的共同的优良传统与品质之外,更要重点把握湖南的个性。总之,研究湖湘文化及湖南人的精神,有利于激励湖南人民勇往直前,有利于丰富中国文化。

湖南人才辈出的历史为何远去?——“湖湘文化与湖南人的精神”论坛随感

晚上,周老师准备给我们讲关于“中国文化史”的专题。我们在教室里等了好几分钟之后,周老师风尘仆仆地赶来。他双脚还没有跨进教室,声音就从外面扑面而来:“今天晚上同我一起参加双周论坛,主题是‘湖湘文化与湖南人的精神’。”

论坛举办地点离教室很近,几分钟就走到了。与会者挺多,大部分是哲史文化学院的研究生。虽然会议推迟,但主持人王立新老师凭着口若悬河的表达能力,很快俘虏了听众的心。这位来自黑龙江、操着流利普通话的老师,的确有着巨大的魅力:引经据典,娴熟自如,切中要害,有条有理,几十分钟侃侃而谈,不拖泥带水。

接下来便是研究生处处长王继平教授讲话。他像阐述历史一样讲了湖南人的精神发展过程。他说:“湖南自从曾国藩创建湘军之后,一直人才辈出。到毛泽东晚年达到高峰。为什么中国近代史上湖南人才响彻全国甚至世界,但是,到现代湖南却萎靡不振?”王处长抛出了这个问题,由我们来讨论;同时,他还讲了湖南人的几点精神,特别强调了“敢为天下先”的精神。

随后,几位老师都发了言。周老师通过援引一个两人相向过桥的故事,指出湖南人的精神在“挺”字上;他还认为湖南人聪明的另一根源在于湖南人大都是“杂种”。当年,张献忠率兵攻入四川,杀了许多人。后来,湖南人一批批迁入四川。与此同时,江西人却大量迁入湖南。这样,江西人和湖南人长久一起生活并相互通婚,形成了一代一代的“杂交人”。从生物遗传学来说,“杂种”是优良品种。

有一位老师反驳了他的观点,并阐明自己的观点,大致有二:一是自然环境决定说,许多湖南伟大人物都生在有山有水的地方;二是文化熏陶,湖南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文化氛围很浓的地方,岳麓书院就是一个历史见证。

总的来说,在这种不同观点的碰撞与交锋中,老师们的才气和风度也可略见一斑;同时,我对湖湘文化与湖南人的精神从不关心到较关注,从不了解到有了一定认识。受多位老师和同学的启发,我有以下感想:

探讨这个话题,必须把握共性与个性的关系。要宣传湖湘文化及湖南人的精神,在考虑全国各省或地区的共同的优良传统与品质之外,更要重点把握湖南的个性。

1.“敢为天下先”不是湖南个性

如果仅从某几个杰出人物来看某个民族或者地区的一种精神,这是不太正确的。一个人要获得较大成功,尤其是近代以来,不吸收广域空间和漫长时间的知识和智慧,是难以想象的。事实上,在受传统文化影响颇深的湖南,湖南人同其他许多省份的人一样,一直墨守“修身养性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教规,忠实于封建制度的国家主义教育,在接受教育后寄望中央的垂青,甚至视“敢为天下先”为异端。曾国藩创建湘军,受命于皇朝,正因为他的忠君思想,他才在万难之中接受创建军队之命,才在厄运中“挺”过来,才在权倾朝野后自剪羽翼。这些是他“敢”的精神吗?不是,反而是他“不敢”的深刻根源。一代领袖毛泽东的确是湖南尤其是湘潭的骄傲。从民主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他表现了超人的智慧和胆略,这不无家庭及湖湘文化的影响。但是,起决定作用的是他将自己置身于大千世界之中,通过长期的学习和磨砺,踏遍了大江南北,成为了今朝的风流人物。总之,毛泽东思想是在长期的历史斗争中形成的,是在全国许多区域文化的共同锤炼中成长起来的,是当时社会现实和个人不断进取的结果,是当时一代人的思想结晶。在中国近代史上,敢为天下先的名人在全国遍地开花,孙中山和李大钊则是典型代表。

2.湖南不能算作儒家文化的重心

儒家文化是从北方发展的,在南宋以前,北方一直是中国的文化和经济重心,一千多年的文化熏染使北方的儒家正统思想根深蒂固。即便后来少数民族入主中原,我们先进的文化也在一定程度上汉化和影响了他们的文化。到了清朝末年,政府一直以儒家思想统治中国。事实上,作为中央机构的长期所在地,其儒家正统思想绝不会亚于中国其他任何一个地方。就连今天的北方人,他们与南方人相比,更关注政治和文化,思想相对也没有南方人那么开放,这可从“北京人”和“深圳人”的比较中明显得知。同时,我认为,经济与文化也有不一致性。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迁,但文化中心还在北方,尤其是元明清长时期的统一局面,使得正统思想在北方得到更进一步的巩固与加强。另外,南宋以后,南方政治经济及“携带”文化的重心在东南沿海一带,位于中南地区的湖南,在吸收文化方面远远比不上交通更便利的江西。就拿千年学府岳麓书院来说,当时的影响并不太大,其今天的历史地位是后人不断传承和时间推移造就的。总之,湖南像中国其他许多省份一样,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但它绝不是儒家的核心基地。

3.“无湘不成军”是一种独特的地域文化现象

如果要确定湖湘文化和湖南人精神的个性,我觉得要拿其他地方与湖南相比较才能捕获,否则,靠断章取义的只言片语及从个别名人出发来讲这个问题,是把握不住实质的,只能当作茶余饭后的消遣。另外,如果把湖南同几个邻省结合起来研究,我觉得可能更有收获。

但是,为什么近代史上,湖南人才辈出,而现在却人才凋零呢?尤其为何湖南的经济一直没有得到较大发展?我觉得,这与“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现象不无关系。

自从曾国藩创建湘军之后,许多湖南仁人志士才在曾的麾下从平民百姓进而成为达官显贵。甚至可以说,没有曾的湘军,他手下的许多人可能永远不为人所知。曾封侯后,他手下的人自然也步步高升。还有一批出类拔萃的人踩着曾的肩膀青云直上。从这里看,是先有伯乐而后有千里马,而其他的地方,并非无千里马,只是没有伯乐而已。毛泽东时期,湖南出了一大批军事人才,他们主要以军事起家,当时的社会环境也就造就了一代名人。这也说明,湖南当时的环境下确实走出了一些打近代战争的杰出人才。当今是相对和平的环境,湖南的战争英雄也就难以大展身手。

总之,研究湖湘文化及湖南人的精神,有利于激励湖南人民勇往直前,有利于丰富中国文化。但是,我们必须以实事求是的精神找准它的共性和个性。如果一味地美化和粉饰,而不放眼全国、直面历史,则本身就是我们湖南人“儒”的体现,是清王朝后期“闭关锁国”“夜郎自大”的倒影。我们必须面向全国乃至世界,承认我们的不足,然后克服不足,用一种宽大的胸怀来吸收各种优秀文明,以推动我省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看一看我们四周的各省份,它们都悄悄地超过了我们,其经济实力都建立在全国颇具影响力的大型企业上,而湖南还以农业大省为牌。每一个湖南人,看看今天的境况,都应该感到汗颜和羞愧。

(1999年10月20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