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远去的猪粪味

远去的猪粪味

时间:2022-01-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深刻感受过猪牛粪的气味儿,这是来源于早些年地地道道的农家生活。浓烈的猪粪味,加上一家人大小便是利用简易的木制敞开式粪桶,散发出的臭气弥漫在整个屋子,这种“混合气味”特别在夏天的日子更是可想而知了。原本可以从前方进出的通道,被外侧隔壁的一户人家给堵了,迫不得已而走此“后门”。前面有路走不通,后门外的场地又是后户人家的,最后还是得到后户人家的同情,让了一条路给我们走。

我的家乡被国内称为是最美丽的乡村,我作为生活在其中的一员尤感高兴。回顾以往的岁月,让人感慨万千。几十年弹指一挥间,如今的家乡已是改天换地了。怎么也没有想到,我的居家已很难见到猪栏、牛棚了,特别是那种浓浓的、充斥鼻孔的猪牛粪味也很难闻得到了,遗憾吗?这肯定是一件难能可贵的事啊!

有时想,现在城市的农贸菜市场每天不知道有多少猪肉牛肉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这些源源不断的肉类不知从哪个星球而来?前些年,家乡有一座引进的大型奶牛场,由于其环境保护措施不到位,虫蝇肆虐,臭气熏天,百姓上告甚急,见后来仍然达不到环保的要求,这家起先由政府想方设法引进的奶牛场,后来也只得再被政府主动驱逐了,因为治污重在治源头,百姓对政府的这一举止还是有口皆碑的。近年来,家乡又引进了一个特大型的养猪场,据说这个养猪场似封闭式的工厂、花园式的景区,不会有一点异味向空中散发弥漫,听了又特别高兴,我有机会也很想邀些朋友去见识见识。但又担心,不知能否让你走得进?

这样的“变天”,环境确实变美了,空气也净化了,但再也闻不到那种熟悉、久违的猪牛粪的气味,心底好像又缺少了什么似的。这种怀旧的心境,不知是好事还是偏颇与固执?因循守旧拟或老了?但能触动一下内心世界,让人思索,自觉改变一下心境,我还是觉得应该的。只有通过渐进的生活方式、事物的变化这样一种对比,人们心中就有了新向往新追求,才能坚定地往美好的前程迈进。

我深刻感受过猪牛粪的气味儿,这是来源于早些年地地道道的农家生活。这样的体验,又是每个农家所摆脱不了的处境。就是说,你想不闻这种味道也是做不到的,因为这种味儿会时刻围绕着你。以往,农家还没有住上现在这般豪华气派的别墅洋房的时候,家家户户的主屋山头下准会搭起一个斜坡屋,或在主屋的附近建个简易小平屋,里面一定会圈养着几头生猪,夜间还会“入住”一些白天在房前屋后放养的鸡鸭鹅之类的家禽与它们为伴的。

农家主人或农妇或亲戚朋友串门走动,第一个扯开话题的地方往往就在那个猪棚场所。他们闻惯了这种猪粪味儿,没有这种味儿反而感到缺少了什么呢。在那里还会引出许多家长里短、说不完的一系列话题。诸如你家饲养的生猪肥瘦、猪的品种是“两头乌”好还是“长白山”好、猪的身子骨架大小能长膘、到年底出栏会达到多少重量、还有能还上日常向代销店赊欠的款项、年初购猪崽子所欠下的债务等等。这样的话题总会让谈论的双方有滔滔不绝之感,双方都有自己的真经实招,都有自己的深切体会。这可能也是那个年代农家互相交流、沟通、探讨的一种心境吧。每当此时,双方的脸上眉间总会洋溢出对这个年份的收益、希望与期盼,心底里就会显得乐滋滋的。因为那个年代家庭创收的途径毕竟有限,人们一门心思从家畜家禽里寻找“钱道”。一些头脑活络的农民,有的贩卖起芍药等药材,一不小心还被扣上了“投机倒把”的不安分帽子;有的学上了一门木匠之类的手艺活搞起副业,贴补家里开销,还会受到一些不公正的“待遇”。所以,农家总是在猪棚里开心的交流,开心的探讨,有了如此一番的话题“铺底”,回到居住的正屋里就会自然扯到了家里小孩的读书、家庭成员的身体健康状况,包括子女到了谈婚论嫁,找一家能门当户对,生活会幸福美满,以后会出人头地等等。似乎不聊上这样的话题,太阳就不会落山一样。

现在家乡居住的别墅、排屋乃至小高层,就根本绝迹了当年这种“浓乡味”的情景,好像“老死不相往来”才是显得身价百倍。有的居住小区是农居合院,住户很少往来,门庭面对面的住户碰到脸儿也十分陌生。或许认识的也当作不认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若要是能聊天说话,寒暄一番更是难能可贵了。如果你主动去搭讪、笑脸相迎,弄得不好还会被对方认为你的额头“发热”,落个“巴结”之嫌疑呢。农家摇身一变入住了现代化的新型社区,一下子缩小了城乡差别,随着户籍政策的改革,实际上也没有了往年那种居民、农民的“森严壁垒”。朴素、传统的农民像当年陈奂生进城一样,当然,陈奂生当年还是有口粮田的,到城里不过是摸摸“商道”。现在成了城里居民的人们,变成了真正的失地农民。他们的生活条件在变,行为习惯在变,讲话方式在变,变得从口无遮拦到谨慎有加,这或许就是人类的一种进步。

回过头来再说当年的猪粪味,可以说不知有多少代的农民与它“朝夕相处”,如果不与猪粪儿打交道,就称不上合格的农民。我家是当年下放农村为数不多的人家,我是跟随父母来到乡村的,来到农村后更是困难重重。首先是居无定所,开头是寄人篱下靠热情善良的农户让出几间简易房屋给我们居住,后来筹措了一百来块钱,买下了一间半上下两层的徽派建筑的老房子,总算是心里踏实、圆了自己家有房子的梦了。其次父母是从粮食系统工作岗位上下放到农村,虽然知道稻麦之类的名称,也见到过农田里的栽培作物,但对于播种栽培的实际操作是一窍不通的,只有从头再来。后来,父亲在农事上还成了行家里手,不仅会财务管理,还懂得四季播种、稻苗育秧、品种选优、统筹安排、病虫防治等等。虽然一家人有了自己的“一砖半瓦”,但居住地是老屋前后共有三进的中间的一部分,旁边没有一寸土地可以拓展利用,又享受不到一般农家居住的宽畅与阳光。一间半的老屋,二层是松木地板的居住房间,因为干燥还要兼容堆放稻谷之类的粮食作物;一层是日常居家活动的重要场所,泥土地面,坑坑洼洼,常年被踩得黑不溜秋,灶台、猪棚、厕所、就餐等统统聚在一起。浓烈的猪粪味,加上一家人大小便是利用简易的木制敞开式粪桶,散发出的臭气弥漫在整个屋子,这种“混合气味”特别在夏天的日子更是可想而知了。

自己一家习惯了这种气味的“熏陶”不说,还会影响到生产队里的社员们。我家进出之门是从后面而入的,此门原本就不大,两户人家同住,把大门也分割成各家一半,其实我家的一半还没有真正一半的宽度。原本可以从前方进出的通道,被外侧隔壁的一户人家给堵了,迫不得已而走此“后门”。这样的事也会发生在解放了几十年后的时候,周围的农民也有怨声:这样的事不该发生。我们也只有听听他们安慰之类的话,也没有去争论什么。前面有路走不通,后门外的场地又是后户人家的,最后还是得到后户人家的同情,让了一条路给我们走。这样的窘境,在生产队里的社员们到我家挑猪粪肥时,就遇到了大问题。社员挑着一二百斤重的猪粪肥,不能顺顺当当地从门里走出来,是用了更多的气力斜着把担子挤出来。

秋收冬种,播种大小麦或油菜,总是少不了猪粪肥的打底。用上它,庄稼显得特别有精神,长出的麦苗儿绿油油水灵灵的,难怪大城市里的人会把小麦当成了韭菜呢。用上了猪粪肥,老农的心里就会对来年充满希望,因为它是最会改善土壤的“氮磷钾”。老农说,用上这种肥,土壤结构会越来越好,种什么都会有好收成。播种大小麦的时令已值深秋,将麦种播撒在晚稻收割后板结的田地里,先用秧绳拉挺撒上些散石灰作为分割的线条,可用于开沟排水。人们将猪粪肥,用手均匀地铺在分割开的一畦畦麦田上。深秋风袭,双手捧着猪粪的感觉是暖暖的,散发出热气腾腾的味儿,此时的农民不会觉得猪粪有怎么样的脏臭,手里捧的是希望是甜蜜是丰收。夏收夏种,收割完了的早稻田块,在犁耕前同样少不了用猪粪肥打底,让插种下去的晚稻秧苗返青快,后力也足。社员们把一担担猪粪肥挑进稻田,又用双手把肥料铺撒在田面上,烈日下猪粪肥散发出的“香味”就更加浓烈了。农家土杂肥的利用,也应了那句“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的至理名言,当然,这种“肥”,不是后来工厂里生产出来的各类化肥。

现在,居住在县城里,从家里出来已根本看不见长着庄稼的田地了,到处是大厦林立,车水马龙。来到乡间,也很难找到成片的粮田,一幢幢小高楼取代了农作物,田地被大面积“蚕食”。农民由于征地拆迁,有情愿的,也有不情愿地被“赶鸭子上架”,限时搬进了这些高楼,猪棚牛棚当然不见了踪影。如果说,如今从哪个角落里还会飘逸出像猪粪肥之类的味儿,一定会让有些人觉得惊奇:我是城里人了,怎么还会闻到这种味儿?

我有时也会想,如果有那么一天,我们大众的“口粮”也保证不了了,担心那些“钢筋丛林”还会很容易地变成粮田吗?农民还会重操旧业圈养生猪吗?靠化肥“伺候”的土地还会有持久的地力吗?那种难闻的猪粪味儿还会回来吗?

心里对这种念想,好像还在期盼似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