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新闻追踪是赢得读者的杀手锏

新闻追踪是赢得读者的杀手锏

时间:2022-01-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随着版面的增多,《广州日报》的服务意识增强,其新闻追踪的意识和力度前所未有。次日,《广州日报》又对该事件进行追踪,报道了有关部门及社会各界人士资助黄婆婆的情况,新闻追踪延续了4天。以上诸例都是对发生在当地的新闻事件的追踪报道,这类报道在《广州日报》每天的新闻中所占比例最多,是记者、编辑们最为关注和着力的。正因为如此,《广州日报》在编辑实践中,加大了新闻言论追踪的力度。

新闻追踪切合读者的阅读心理

中国是文明古国,在文明传承中,人们形成了一定的阅读习惯,继而形成一定的阅读心理,“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这是中国读者阅读心理的真实反映,《红楼梦》、《三国演义》和其他章回小说,在章末的吊人胃口之语,可以说是这些名著赢得读者的“雕虫小技”之一。读者的“后知欲”和作者的“下回分解”,是“心理”与“小技”的关系。掌握了这般“小技”,作者就能牵着读者走。

以上所言是文学,其实报纸新闻也一样,都绕不开阅读心理,既然如此,在新闻制作供应中搞“下回分解”,乃是赢得读者之举。章回小说中的“下回分解”,对应于报纸新闻,便是“新闻追踪”。随着版面的增多,《广州日报》的服务意识增强,其新闻追踪的意识和力度前所未有。以2009年11月 25日《广州日报》为例,A8版的头条《新兴矿难18矿工家属签补偿协议》,这篇稿属于新闻追踪,A15评论版的三篇稿《应为遇难矿工开追悼会》、社评《规避留学风险要把好三道关》、专论《糊里糊涂的校长实名推荐制》也是新闻追踪,报纸所追踪的新闻事件,是读者所欲了解的事件及其新的进展,当一则追踪新闻呈现在读者眼前时,报纸便完成了对读者心理的契合。按照心理活动的规律,再追踪、再契合就有可能反复进行下去了。

新闻追踪的几个断面

新闻追踪的涵盖面越广,报纸读者的涵盖面就越广,《广州日报》的新闻追踪,在时间衔接上是日日不间断,在内容安排上广及各种追踪类别,在版面安排上不拘于要闻版、都市版、评论版、专版,而且追踪的势头各不相让,以下是新闻追踪的几个断面:

1.本地新闻追踪。这是新闻追踪的重头戏,地方党报追踪本地新闻是理所当然的,是对读者负责的表现,也是吸引读者的必然要求。2009年11月4日,《广州日报》头版头条刊出《105岁残疾婆婆晚景堪忧,儿孙有心力薄谁来帮一帮》的新闻,大篇幅介绍了黄婆婆的身体状况、连遭不幸的经过、家人的情况等,配发照片及制画,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次日,《广州日报》又对该事件进行追踪,报道了有关部门及社会各界人士资助黄婆婆的情况,新闻追踪延续了4天。

2009年11月12日A19版边栏头条《醉驾警官或丢饭碗,“白衬衫”身份未明》,是对11月9日A17版头条《酒后驾O牌车撒野,叫嚣我是“公务员”》一稿的追踪。12月4日都市调查版头条推出《黑中介承包太平间,趁你断气“宰一刀”》,对广州殡葬黑中介进行曝光,引起良好反响,12月7日A15版又对该新闻进行追踪,推出《一医院职工向本报揭殡葬中介承包医院太平间黑幕,黑太平间不买寿衣就扣遗体》报道,引起了读者的阅读兴趣。接着,报社又获得读者的举报线索,12月8日A20版头条推出《三甲医院太平间老职工“曝家丑”,殡葬黑中介四宗罪,一个死亡信息100元》。这组追踪报道将殡葬黑中介及太平间里的黑幕层层揭出,把这个行业的利益链展现在读者面前,报纸的影响力在不怒而威的行动中产生。

以上诸例都是对发生在当地的新闻事件的追踪报道,这类报道在《广州日报》每天的新闻中所占比例最多,是记者、编辑们最为关注和着力的。

2.国内重大突发事件追踪。国内重大突发事件是读者很想了解的新闻点,谁能及时报道突发事件发生的经过,及时给读者解答事件的原因,谁就能赢得读者,《广州日报》对国内重大突发事件的关注和追踪,可谓反应敏捷而又“斩获多多”。2009年11月12日,山东威海发生旅游车坠海事故。《广州日报》于次日刊出《天雨路滑旅游大巴坠桥入海 广东游客6人生还13人遇难》的新华社通稿后,当天即派出记者前往威海采访,先后刊发了《落水何姨临渊不惧协救3人》等5篇追踪报道,将广东游客的遇难、获救经过以及善后事项一一给读者告明。仅隔10日左右,11月21日凌晨黑龙江发生鹤岗煤矿瓦斯爆炸事故,《广州日报》11月22日刊发了综合稿,即日派出记者前往事故现场,于12月23日至26日,刊发了4篇追踪报道。对这两个突发事件的追踪报道,反映了该报的一个出发点:广州人关注的(接近性)要报,国人关注的也要报,不能只关心接近性,而让关心国内大事的读者失望。这还是一般的国内重大突发事件追踪,像汶川大地震这样的突发事件,《广州日报》的追踪,时至今日还在进行,不但在新闻报道上见功,还在募捐救灾上出了大力。

3.国际国内热点新闻追踪。突发事件读者关注,国际国内热点新闻人们也是很关注的,对此,《广州日报》亦不惜力。2009年9月4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去北京三十五中听课,9月7日《广州日报》采用了新华社通稿《温家宝在北京三十五中调研时强调,重视不重视教育首先要看教师地位,保证教师工资不低于公务员》,还配发了听课图片。对于这样的热点新闻,采编人员没有轻易放过,而是反复研读,又从新华社发的照片中发现了新闻。9月8日,《广州日报》推出追踪报道《“温总理与学生一起上课”图片中只有总理坐姿端正引热议(副)学生仔坐不直危害健康,成年人坐不正怎当表率(主)》,这个追踪将学生坐姿与成年人考试坐姿进行对比报道,有说服力,影响力极大。

2009年12月14日,意大利总理贝卢斯科尼在集会演说时遭袭,12月15日,《广州日报》在A3版头条位置刊发《意大利总理贝卢斯科尼遭突袭鼻折牙飞,一醒来就要看报》一稿,整个报道占据半个版面,信息量很丰富,十分吸引读者。12月16日,又在A10版以头条刊发《袭击者向老贝道歉,称为自己“浅薄、怯懦、轻率的行为”感到后悔》。这两篇报道环环相扣,使人手不释报。

2009年11月上旬,举世关注的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的预告消息发出后,这个会议即成为国内外媒体关注的热点。从那时开始,《广州日报》就对该话题进行追踪,先后推出“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特别报道”、“即将消失的版图”等系列报道,这一次跨国采访,凸显了《广州日报》的独特影响力。

4.新闻言论追踪。推出消息、通讯是报纸客观向读者提供新闻的活动,而新闻言论则是报社影响读者,对新闻事件发表看法,从而形成报纸影响力的活动。两者互相呼应,可以增强读者对“新闻报道”的关注度。正因为如此,《广州日报》在编辑实践中,加大了新闻言论追踪的力度。2009年11月23日和29日,在对黑龙江鹤岗矿难进行追踪报道的同时,该报发表了两篇新闻评论《治理矿难需要整体性的省思》、《“国企安全论”也是一种安全隐患》,言辞犀利,让安全生产管理者闻之警醒。12月9日A3版对湖南湘乡育才学校踩踏事件进行报道之后,12月10日A7版发表社评《从踩踏事件反思安全教育》,新闻和言论一前一后紧紧抓住读者。12月10日,该报对农民工甲流弃儿进行首次报道,之后连续追踪,并于12月11日配发快评《政府救助不能等弱者上门》(A3),12月12日配发评论《甲流男童被遗弃背后之痛》(A11版)、《是什么让父母选择了放弃》。这些评论分析了事件的根源,也对政府如何应对此类事件提出了建议。言论追踪既是对消息、通讯追踪的补白,又是对消息、通讯报道的深化,它既可以灵活地为报纸牵住读者,又能满足读者的阅读需要,言论追踪如今成了吸引读者的手法之一。

新闻追踪的运作模式

整个报社如何运作新闻追踪?从广州日报社的实践来看,主要是循着如下轨迹:

1.决策层有明确、高端的战略定位。根据《广州日报》所处的激烈的竞争环境,报社提出了《广州日报》人的追求:“有人类生活的地方,就有我们的目光;有重大新闻的地方,就有我们在现场;有众说纷纭的事件,就有我们的观点。”要实现这个高端的战略追求,没有新闻追踪是无法完成的。换言之,新闻追踪是实现报社战略要求的必然选择。

2.操作层面有切实可行的采编战术原则。为实现上述战略要求,《广州日报》采编部门推出了“新闻专题化,报眉独立化,报道系列化”的采编原则,其中报道系列化就是要求进行新闻追踪,对人们关注的新闻事件进行延伸报道,从而调动读者的阅读兴趣,使读者每天关注报纸。

3.“一日两会”落实新闻追踪。有了高端的战略定位和独特的战术原则,关键还要抓落实。报社坚持每日中午的采前会和下午的编前会制度,在这两个会上,“发现”和“追踪”是主题。所谓“发现”就是解决“今天发生了什么新闻事件”这个问题,所谓“追踪”,就是解决“昨天的报道今天做何延伸”的问题。会议对记者的一个个报题进行“会诊”,新闻追踪最终得以落实。

4.落实奖励制度助推新闻追踪。《广州日报》的评稿制度,明确规定了各等级稿件的奖励额度,每周三次评稿会评定整个周的好稿。此外,部门还根据实际情况对记者进行奖励,今年9月,《广州日报》政文部对“听课照片只有总理坐姿正”报题者和写稿记者进行了奖励。

新闻追踪出影响力和竞争力

报纸的影响力决定报纸的生命。《广州日报》在提升报纸影响力的努力中,举措颇多,但是通过新闻追踪扩大影响力,是诸多举措中作用最大的。

2008年《全球次贷风暴大扫描》系列报道获得广东新闻奖一等奖,“寻找最可爱大兵”系列中的《“最可爱大兵”找到了》获通讯类一等奖,一年内两个追踪报道获一等奖。2009年9月8日《“温总理与学生一起上课”图片中只有总理坐姿端正引热议》见报,次日国内重要新闻网站立即转载。11月4日,105岁残疾婆晚景堪忧一稿见报,次日有关部门和市民就给婆婆送上了2万多元的慰问金;12月16日《旧楼整饰一次,我家窗烂6扇》见报,第二天广州市海珠区建设和市政局局长即做出回应,称所有被砸烂玻璃均可登记更换,报道中所涉的关女士一家当天就换上新玻璃。新闻追踪大大增强了《广州日报》的影响力。

原载山东《青年记者》2010年第22期,获2010年度中国地市报新闻论文奖二等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