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读者是哪个出版社出版

读者是哪个出版社出版

时间:2022-01-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记者了解到,自办发行的金盾出版社重版书占每年出版图书的68%左右,且大部分新书的印数都在5万册以上,他们的办法是发行人深入基层、送书上门。说到开通“绿色渠道”,找准书籍出版的“主攻对象”是不容忽视的一个环节,金盾出版社的三条经验不妨学一学:一是出版优质图书;二是为基层书店提供优质服务,尽量为书店分忧;三是实行优惠政策,做到物美价廉,坚持薄利多销。

近日,某报进行了一次图书流通渠道的公众调查,结果表明:图书流通仍缺乏畅通的渠道,47.6%的读者认为通常无法买到自己想要的书;46%的读者知道某书已经出版,可在书店仍然买不到;80.9%的读者认为,推销员上门推销图书,不仅给购买图书带来方便,也是一种双方互通信息的机会。

为此记者走访了几位有关人士。记者向现代出版社打听怎样买最近出版的《天涯历险》一书,该出版社的张小姐回答说:“这书暂时还不能上市,可能要再等一个月吧。”一个月时间过去了,这本书在各家新华书店同时上市了。然而,读者的购买欲望被另一部最新隆重推出的《廊桥遗梦》取而代之,这是出版社忽略了群众文化消费的时间及心态的因素所造成的后果。说到读者常买不到自己想要的书,北京大趋势读者俱乐部的经理赵猛说:“确实是众口难调,特别是北京,读者的层次参差不齐,买什么样书的人都有,可我们这儿只管经销文化类书,无形中就有许多读者被关在门外。现在多数书店的图书经销面不甚宽,也难免会令有多种需求的读者不满意。”

出版了的书买不着,令许多痴情的读者犯急,经销单位便不由自主地想出些更先进的购书招儿:推销员送货上门。以为渴求买到一本《诗歌美学辞典》的业余诗歌创作者高先生对记者说:“我找这本书都两年了,跑过二十几家书店,最后我打电话到一家办理邮购图书的文化公司,才终于如愿以偿。”

说到这本难买的书,又让记者想起了不久前得知的令人心忧的现象:作家成了卖书郎。目前,出版社要出一本书,先向书店发征订单,一般作家的著作能够征订到500本已经是上上大吉。这种情况产生的不良后果是极为明显的,一些学术著作因订数实在太少,书店不肯卖,出版社怕亏本,以那句“订货太少不能开印”的老话儿一言蔽之。

难道图书流通渠道就真的那样令人一筹莫展么?记者了解到,自办发行的金盾出版社重版书占每年出版图书的68%左右,且大部分新书的印数都在5万册以上,他们的办法是发行人深入基层、送书上门。在今日这“各路诸侯争天下”的图书市场,全国近500家出版社,图书的平均订数都在呈下滑趋势,而金盾却“风景这边独好”,这之中有些什么样的经营窍门?据金盾出版社前社长谢德元介绍,当销购形式从征订包销改为征订经销时,订货数字下降是不可避免的,但我们曾订有六条可行的规定:一是直接面向图书的销货店,建立起一条独立畅销的渠道;二是改变重生产、轻流通的观念,建立起强大的发行队伍;三是勤于送货上门;四是先发货、后结账,销不掉的书可退货;五是重视宣传;六是有比较充足的备货,书店填订单多数不落空,读者个人邮购能满足。仅此六点,就使他们有很强的竞争力。

说到开通“绿色渠道”,找准书籍出版的“主攻对象”是不容忽视的一个环节,金盾出版社的三条经验不妨学一学:一是出版优质图书;二是为基层书店提供优质服务,尽量为书店分忧;三是实行优惠政策,做到物美价廉,坚持薄利多销

“金盾”这种自办发行的路子及经营方略,如果有更多的出版社大胆尝试,并找准自己的主攻点,去身体力行地了解自己出版的图书市场,那我们的读者、我们的作者还会有那么多的忧怨吗?

(原载《中国市场经济报》1996年6月1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