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孟子之“圣人复起”

孟子之“圣人复起”

时间:2022-01-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圣人通达天地,明贯过去现在未来,洞悉三界现象,如孔子之“百世可知”,孟子之“圣人复起,不易吾言”。论圣人,毛泽东举了儒家两位先师的例子:如孔子之“百世可知”,孟子之“圣人复起”等。《孟子·公孙丑上》第二章的原话是:“圣人复起,必从吾言矣。”毛泽东在信中引用孟子的“圣人复起,不易吾言”之语,表明青年毛泽东那时仍在期盼有孔孟式的圣人出来拯救乱世,振兴国家。

(引用之十二)

“圣人复起,必从吾言矣”,见《孟子·公孙丑上》第二章。原文为:

(公孙丑曰):“何谓知言?”

(孟子)曰:“诐辞知其所蔽,淫辞知其所陷,邪辞知其所离,遁辞知其所穷。生于其心,害于其政;发于其政,害于其事。圣人复起,必从吾言矣。”

这是孟子与他弟子公孙丑的对话。公孙丑对孟子说:请问先生的长处是什么?孟子回答,说他懂得辨析言辞。

公孙丑又问:“怎样才算懂得辨析言辞?”

孟子明白地回答说:“对于不全面的言辞我知道它的片面性,过分的言辞我知道它失足的所在;不合正道的言辞我知道它与正道分歧的所在;躲闪的言辞我知道它理屈的所在。这四种言辞,从思想中产生出来,必然会导致在政治上的危害,如果把它体现于政治设施,一定会危害国家的各种具体工作。如果圣人再出现,也一定会承认我的话是对的。”

孟子回答弟子公孙丑,说他自己的长处在于善于分析别人的言辞。并列举了偏颇的、过分的、邪僻的、搪塞的等四种言辞,说自己善于辨别各种不同的言辞,并懂得如何去分析它们的含义。就是圣人复生,也一定会赞同他的话。

人称孟子“好辨”,孟子自谓“知言”,即善于分析别人的言辞。《孟子》一书论战性强,感情充沛,言辞机敏,气势雄健。“知言”之智,绝非一般。

学生时代的毛泽东曾经将“知言”作为孟子“得大本者”的标志。1917年8月23日,毛泽东在给老师兼朋友的黎锦熙的信中写道:

圣人,既得大本者也;贤人,略得大本者也;愚人,不得大本者也。圣人通达天地,明贯过去现在未来,洞悉三界现象,如孔子之“百世可知”,孟子之“圣人复起,不易吾言”。孔孟对答弟子之问,曾不能难,愚者或震之为神奇,不知并无谬巧,惟在得一大本而已。(《毛泽东早期文稿》,湖南出版社1995年第2版,第87页)

黎锦熙,字劭西,湖南湘潭人。著名语言文字学家,教育家。毛泽东在湖南一师读书时的老师,只比毛泽东大几岁。学识渊博,而且品行笃正,堪为人师。毛泽东经常到黎锦熙住处请教,黎总是循循善诱耐心教导。

1915年,黎锦熙应教育部之聘,到北京任职。与毛泽东书信来往较多。毛泽东在致黎锦熙信中,称黎“弘通广大”,“可与商量学问,言天下国家之大计”的良师挚友。黎锦熙则记“得润之书,大有见地,非庸碌者”,给予极高评价。

1917年,毛泽东在致黎锦熙的信中,以是否“得大本”(事物的根本道理,引申到政治上就是治国治世的根本之道)为准绳,谈了自己对“圣人”“贤人”“愚人”的不同理解。论圣人,毛泽东举了儒家两位先师的例子:如孔子之“百世可知”,孟子之“圣人复起”等。

《孟子·公孙丑上》第二章的原话是:“圣人复起,必从吾言矣。”毛泽东在信中的引语是“圣人复起,不易吾言”。异文可能是毛泽东未核实原文凭记忆意引促成。“必从吾言”是一定会赞同我的话之意,“不易吾言”是不能改变我的话之意。表达的思想观点大致相近相同。体现出孟子很有理论自信、学术自信和语言自信。毛泽东认为凭借此点,孟子是高居愚人、贤人之上,跨入圣人之列的“得大本者”!

什么是“得大本”的圣人?青年毛泽东概括出理想中的“圣人”应当是通达天地,明贯过去现在未来,洞悉三界现象的人。也就是视野宽阔,胸襟广阔,看问题有历史穿透力,治世能抓住根本,善于审时度势,引导国家民族走向富强之人。

毛泽东从青年起就不做虚空之论,他这样说自有针对性。本年,北京政府正式向德意志帝国和奥匈帝国宣战;段祺瑞辞职出走天津,府院之争愈演愈烈。湘南宣告独立,组成护法军。至此以南北对峙为主要形式的护法战争拉开了战幕。孙中山偕朱执信等人开始护法活动。各地农民不断聚众起事。时中国社会正处于动荡时期。毛泽东在信中引用孟子的“圣人复起,不易吾言”之语,表明青年毛泽东那时仍在期盼有孔孟式的圣人出来拯救乱世,振兴国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