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我不是生而知之的圣人

我不是生而知之的圣人

时间:2022-01-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带着这个问题,郑洞国打开了《毛泽东选集》,以求得到答案。这还是他去哈尔滨参观的途中,无意中得到的一本早年东北版的《毛泽东选集》。毛泽东深入浅出地分析了当时的局势,特别指出了国民党与人民之间的尖锐对立和不得不败的重要原因。对此,郑洞国受到极大震动。郑洞国被毛泽东邀请到中南海做客,才解开心中的疑团。

1954年的一天,国防委员郑洞国应毛泽东的邀请到中南海做客。

第一次进中南海,郑洞国刚开始有些拘谨,渐渐越说越随便,不知怎的,他突然向毛泽东提出了一个问题:“主席,你的马列主义为什么学得这样好?”

好像毛泽东也感到郑洞国问得太突然,先是怔了一下,然后爽朗地笑了起来,回答说:

“我当年接受马列主义之后,总认为自己已经是个革命者了。哪知道一去煤矿,和工人打交道,工人不买账。因为我还是那么一副‘学生脸’‘先生样’,也不知道怎样做工人的工作。那时我成天在铁道上转来转去,心想这样下去怎么行呢?想了很长时间,才有些明白,自己的思想立场还没有真正转变过来嘛!”

毛泽东又加重语气说:“我也不是生而知之的‘圣人’,而是在向社会学习、向群众学习的过程中,逐步走上革命道路的。”(吴晓梅编著:《倾听毛泽东》,广东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87页)

毛泽东好像是在总结自己,又好像是在说给郑洞国听:“一个人的思想总是发展的,立场是可以转变的。只要立场转变了,自觉地放下架子,拜人民为师,这就灵了,学马列主义也就容易学好了。”

郑洞国,字桂庭,湖南石门县人。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辽沈战役时任国民党东北“剿总”副司令兼一兵团司令。因长春被我军久围,内无粮草,外无援兵,率余部投诚。

郑洞国被迫放下武器,然而,虽然他内心感到十分惭愧,但并不服气。率部退出长春时,解放军围城兵团的司令员肖劲光和政委萧华设便宴招待他。平素郑洞国就沉默寡言,何况“败军之将不言勇”,在宴席上,说话更少了。肖劲光和萧华二位将军见郑洞国不愉快,并不介意,还是热情地给他斟酒夹菜,非常和气,待他如上宾。饭后,他们问郑洞国有什么打算,并热情地希望他能为人民做点事。郑洞国回答说:他只想当一个老百姓

两位将军仍不介意,婉言提出:“你不愿工作,可以休息一段时间,或者学习一段时间,请你任意选择。”

郑洞国答道:“学习,让我学习一段时间!”就这样郑洞国住在军区招待所,开始了他的学习。

共产党何以有如此大的能量,能由弱变强,打败强大的国民党军队,并夺取国家政权?带着这个问题,郑洞国打开了《毛泽东选集》,以求得到答案。这还是他去哈尔滨参观的途中,无意中得到的一本早年东北版的《毛泽东选集》。开始他读不进去,读不懂。但翻阅注释和人名,却引起了兴趣。因为其中提及的一些人,郑洞国非常熟悉。毛泽东深入浅出地分析了当时的局势,特别指出了国民党与人民之间的尖锐对立和不得不败的重要原因。对此,郑洞国受到极大震动。他开始冷静地思索起许多过去似乎不成问题的问题。比如,他追随蒋介石多年,为何“救国救民”的初衷越来越与现实抵触,最后竟一败涂地?

在痛苦的思索后,他不得不承认,国民党的失败并不是偶然的,也不单纯是所谓军事上的失策。最根本的原因是国民党违背了民意,失去了民心。通过阅读毛泽东的著作,他逐渐领悟到了国民党不能不输掉这场战争的真谛。

闲暇时,《毛泽东选集》依然是郑洞国时常读的书籍。他多次慨叹:毛泽东何以有这么高的学问?

郑洞国被毛泽东邀请到中南海做客,才解开心中的疑团。毛泽东解释道:我也不是生而知之的“圣人”,而是在向社会学习、向群众学习的过程中,逐步走上革命道路的。

毛泽东还告诉他:一个人的思想总是发展的,立场是可以转变的。只要立场转变了,自觉地放下架子,拜人民为师,这就灵了,学马列主义也就容易学好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