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圣人之自卫其生也

圣人之自卫其生也

时间:2022-01-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16年12月9日,青年时代的毛泽东在致黎锦熙的信中,就提到了这一点:昔者圣人之自卫其生也,鱼馁肉败则不食,《乡党》一篇载之详矣。毛泽东这段话是说,过去圣人(孔子)就懂得注意自己的饮食卫生及保养,不吃腐烂变质的鱼和肉,在《论语·乡党》篇中均有非常详细的记载。毛泽东对《论语》中记载的孔子的一番饮食之道虽然感兴趣,但他本人一生在饮食上并不强求,也不像孔子那样刻意讲究。

论语》一书,多数是论,是孔子及弟子的语录;少数是记,是孔子及弟子行事的记录。

《论语·乡党篇》第八章记孔子的饮食习惯和特点: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肉虽多,不使胜食气。唯酒无量,不及乱。沽酒市脯不食。不撤姜食,不多食。

米不嫌舂得精,鱼和肉不嫌切得细。饮食变味,鱼和肉腐烂了,都不吃。食物颜色不正不吃,气味臭恶不吃,烹调不当不吃。不合时令的东西不吃,不按正规方法割的肉不吃,没有调味的酱料不吃。席上肉虽然多,但不吃过量。唯酒不限量,但不喝醉。从市上买的酒和肉干不吃。食物里面要有姜,但不多吃。

本章记录了孔子的饮食,这在先秦诸子中是很突出的。孔子不但是个大儒,也可以称之为“美食家”。孔子在饮食方面是很讲究的。起码一点就是注意饮食卫生。

孔子对饮食很讲究,主张“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精”,精细,粗之反;脍,细切鱼和肉,反复用“不厌”二字,极言讲究之致。

孔子明确提出:“肉虽多,不使胜食气。”意即席上肉类食物虽多,但吃的数量不能超过饭量。这其实是说主辅食物要合理搭配。以主食为主,肉食适当,有利于新陈代谢和健康。现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大鱼大肉常食多食,结果吃出了“富贵病”。可见,孔子的饮食观点是科学的、有道理的。

在饮食卫生上,孔子讲究“十不食”,这些与现代饮食卫生学的观点是一致的。由于孔子对饮食有良好的习惯和严格的要求。他虽然幼时家贫,后来又周游列国,饥一顿,饱一顿,但能享有七十三岁高龄,这与当时人的平均寿命仅30—40岁相比,也算“高寿”了,应当说这与孔子的“十不食”有直接的关系。

对于孔子的“十不食”,毛泽东很感兴趣。

曾长期担任过毛泽东保健医生、原北京中国人民解放军三〇五医院院长徐涛教授,在《毛泽东的保健养生之道》一文中,就有这方面记载:

毛主席常跟我说:“我的生活里有四位药:吃饭、睡觉、喝茶、大小便。能睡、能吃、能喝、大小便顺利,比什么别的药都好。”

另一次他说:“孔老夫子吃饭很讲究,有十不吃:鱼和肉不新鲜不吃,食物变色变味不吃,烹调不合宜不吃,不到吃饭时间不吃,这些都很合乎卫生嘛!不过孔老夫子有病啊!”

“我没注意这个问题。”我说。

“你应该给他诊诊病,我看他有胃病。”

“你怎么看出来的?”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东西搞得那么精细不是消化不好吗?再说他常喜欢吃姜。你们西医研究不研究姜的作用?”

“中医研究的比较多!”我想是这样的,就回答了。

“姜性温,孔老夫子有胃寒,用姜去暖寒胃,老百姓不是喝姜糖水嘛,去寒发汗治感冒。我看他还有胃下垂。”

“你怎么又给诊断出一个病来了?”

“他胃不好,又忙着周游列国,吃了饭就坐车子颠簸,还不得胃下垂?”他不紧不慢笑着说。

“看来你是很注意饮食卫生的。”我也笑了。(《缅怀毛泽东》下,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608页)

毛泽东和他的保健医生谈孔子十不吃,多少有点戏说调侃的味道,它表现了生活中的毛泽东风趣幽默的一面。但同时也反映出毛泽东对孔子十不吃的欣赏和赞同,认为“这些都很合乎卫生”。

其实,《论语》中对孔子饮食的介绍和记录,对毛泽东的影响是很大的。1916年12月9日,青年时代的毛泽东在致黎锦熙的信中,就提到了这一点:

昔者圣人之自卫其生也,鱼馁肉败则不食,《乡党》一篇载之详矣。孟子曰:知命者不立夫岩之下。有身而不能自强,可以自强而故暴弃之,此食馁败而立岩墙也,可惜孰甚焉!(《毛泽东早期文稿》,湖南出版社1995年第2版,第60页)

毛泽东这段话是说,过去圣人(孔子)就懂得注意自己的饮食卫生及保养,不吃腐烂变质的鱼和肉,在《论语·乡党》篇中均有非常详细的记载。

1917年4月1日,毛泽东发表在《新青年》刊物上的《体育之研究》一文,也谈到了《论语》中讲的养生之道:

有圣人者出,于是乎有礼,饮食起居皆有节度。故“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食,鱼馁而肉败,不食”。(《毛泽东早期文稿》,湖南出版社1995年第2版,第66页)

毛泽东在他发表的《体育之研究》这篇文章中,引用《论语》中“食,鱼馁而肉败,不食”的话,表明圣人是很注意饮食卫生的。这里很显然,毛泽东是十分赞赏孔子的“饮食起居,皆有节度”的养生之道。

毛泽东对《论语》中记载的孔子的一番饮食之道虽然感兴趣,但他本人一生在饮食上并不强求,也不像孔子那样刻意讲究。毛泽东出身在湖南湘潭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他一生俭朴惯了,在日常饮食上保持着湖南人的习惯,对湖南家常菜情有独钟,特别喜欢辣椒、苦瓜之类的菜。他并不喜欢那些山珍海味,最多嗜好吃一碗红烧肉就心满意足了。

据保健医生徐涛回忆:毛泽东也有他自己的饮食特点:比如起床后几小时和入睡前几小时进餐,也大致有其规律,正餐两次,或一正餐、一次便餐都以不过饥不过饱为准。饮食内容是荤素搭配、素菜青菜较多、口味清淡、喜食粗米杂粮、食不过偏、杂食多样。二米饭有大米、小米,还可加点百合、红薯、芋头之类。菜以绿叶菜为多,多粗纤维。毛泽东本人对于保健医生制订菜谱素来并不满意,他喜欢随心所欲,顺其自然。保健医生也只能在尊重他的生活饮食习惯的基础上,掌握符合医学科学的保健原则,即健康管理,来保持他的营养均衡。

品读《论语·乡党篇》,毛泽东尊重孔子“十不吃”的饮食科学,但又不是刻意去讲究吃喝。他的饮食以素淡随意、保证营养、有利健康为原则,这也是他长寿妙法之一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