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名人也是人

名人也是人

时间:2022-03-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普通人心目中,名人与其说是人,倒不如说是自己的电脑桌面背景或者印在新买的洗发水瓶身上的图片。把名人塑造成近乎神的完美状态,是名人自己的虚荣心、名人所在的经纪公司、名人代言的产品以及名人的粉丝们的共同需要。对名人来说,扮演自己的“名人”形象成了一种职业。客观来说,“名人”这份职业换来的不只是钱,更重要的收获是个人价值的实现。其实有关名人的隐私权在各国都没有定论。
名人也是人_不会穿衣的教授:名利场生存法则

在普通人心目中,名人与其说是人,倒不如说是自己的电脑桌面背景或者印在新买的洗发水瓶身上的图片。他们的形象早被大银幕和小屏幕或者报纸、杂志上的形象取代——拥有奢华的物质生活,超人的工作能力,永不变老的容颜和从容优雅的气度。这是人吗?分明是旧年画上的活神仙或者新时代电脑游戏中的奇侠倩女。

名人之所以有号召力,要归功于某些媒体的放大镜功能。比如电视可以把一位只会烧番茄蛋汤的主持人塑造成顶级主厨,而且言辞幽默——现实中很多普通人会做好吃的菜,只是不那么会说话而已,而生活中的名人是不做菜的,因为没时间,至于他们到底会不会做菜,就没人搞得清楚了;报纸上会把名人写成工作狂,可以三天三夜不睡觉——其实上班族中也不乏这样的工作狂,只是没有名气而已;杂志上的名人则永葆青春,皮肤毛孔都已经被美编用电脑修补到完美状态——婚纱照为什么漂亮,道理是一样的。

把名人塑造成近乎神的完美状态,是名人自己的虚荣心、名人所在的经纪公司、名人代言的产品以及名人的粉丝们的共同需要。广大受众需要完美的偶像来仰慕与效仿,为自己的行为设置一个榜样;商家则需要名人完美的形象来传递产品的概念与特质。

在一定程度上,名人的这种“完美”,成了受众的梦想和寄托。这应该是他们的“名气”所负载的最大价值。盈利模式也显而易见。想和李嘉欣同样漂亮吗?你可以使用某某化妆品。而出现在受众面前的“李嘉欣”,其实是经过化妆与电脑修图的李嘉欣,与生活中的真人李嘉欣是有着不少差距的。

因为名人的形象承载了这么多的期望与利益,名人的真实一面可发挥的空间极小,或者说,出于各方利益的需要,真实的一面最好不要浮出海面。他们只能在至亲的亲人、少数几个工作同事、少数几个铁杆朋友那里才能够放下面具生活,其他任何时候,他们都没有作为真实的人出现在你面前,而是在扮演“名人”的角色,即处于工作状态——不管是在电视上接受主持人访问,还是在新闻发布会上签售唱片,抑或是去慈善机构献爱心。对名人来说,扮演自己的“名人”形象成了一种职业。他们用这份职业赚来的钱来支撑真实的自己过衣食无忧的生活。客观来说,“名人”这份职业换来的不只是钱,更重要的收获是个人价值的实现。对许多已经衣食无忧的名人来说,通过“名人”形象得来的收入已经不重要了,从中得来的欢呼与簇拥才是最重要的。

因为“名人形象”这份工作已经无所不包,真正留给真实的那个自己的时空已经小得不能再小了。用台湾著名综艺电视制作人王伟忠的话来说,艺人的生活其实就是家和演出场所两点一线。稍微想做一回普通人,和爱人牵个手上个街,就要被狗仔偷拍。连休息的状态,都成了娱乐产业链的信息产品。据说欧美已经可以批量生产无人机,只要几百美元就可以买到,这种飞机如今主要被用于明星八卦行业,通常这些无人机浑身载满针孔摄像头,专门在名人住宅周围盘旋,侦探他们的“真人秀”生活。因为在这样的“真人秀”中,名人和你我没什么不同,早上刚起床时也会有眼屎,啃西瓜时的吃相同样很难看……

这时候,有些名人就跳起来了,控告狗仔侵犯隐私。其实有关名人的隐私权在各国都没有定论。作为大众名人,你曾经利用自己的私生活去赚钱,比如对着镜头说自己用什么洗发水、沐浴露、避孕药之类的代言,为什么等到别人拿你的隐私出去卖钱的时候,比如狗仔队翻名人垃圾桶时,就开始投拆自己的隐私被侵犯了呢?难道仅仅因为钱被别人赚走了吗?

所以聪明的名人不会乱起诉——这样只会暴露更多“真实的人”的那一面,他们会更好地掩护自己真实的面目,小心翼翼不被拍到。当你坐在一位名人旁边,跟他谈论他的作品、代言以及他的爱好等,那个时候的他其实并不是活生生的人,只是在扮演“名人形象”而已;如果他跟你谈论的是昨晚在麻将桌上输了多少钱,那么你面对的才不是名人,而是“名人”面具下的那个活生生的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