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农事生活诗及其来源

农事生活诗及其来源

时间:2022-01-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文体演变角度观察,《诗经》农事诗中叙述农事生活的一类来源于远古时期的农事歌谣、农谚。《七月》每章中紧接在“引语”后面的句子都是相应时间里的农事活动和祭祀活动。王泓涧认为其中源自周前农谚句子有:以上11句即使是从《七月》整首诗中独立出来看,在意义和结构上也有相对的完整性。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七月》一类农事生活诗的诗体,是以先周的农事谣谚和歌谣为主体构成的。看来《七月》一诗是由先周时的歌诗集约而成。

一、农事生活诗及其来源

从文体演变角度观察,《诗经》农事诗中叙述农事生活的一类来源于远古时期的农事歌谣、农谚。如《七月》一诗,内中包含许多农谚歌谣,清牛运震《诗志·七月》:“此诗以编纪月令为章法,以蚕衣农食为节目,以豫备储蓄为筋骨,以上下交互忠爱为血脉,以男女室家之情为渲染,以谷蔬虫鸟之属为点缀,平平常常,痴痴钝钝,自然,充悦,和厚,典则,古雅,此一诗而备五体,又一诗中而藏无数小诗,真绝大结构也。”从诗歌文本生成的普遍意义上说,“语言的指涉性使文本像许多引文的镶嵌品,任何文本都是其他文本的吸收和转化。”[15]《七月》诗体的形成也是如此。程俊英认为:“这样一篇规模宏大的农事诗,决不是哪一个天才所能成就。其中有古代的农谣,有豳地的民歌,应是集腋成裘的作品。而且决非一朝一夕所能成就,必然有一个积年累月的流传过程。”[16]这个看法是非常中肯的。王泓涧指出:《七月》每章中以“月”指事的语句皆有规训和时令特指的特点,并且与后面的记事存在提领和顺延时序的关系,可以看出这些以月作为时间信息符号的诗句皆为引语,这些引语即是周以前的农事谚语。它们在诗章中起着过渡、连接的作用。《七月》每章中紧接在“引语”后面的句子都是相应时间里的农事活动和祭祀活动。王泓涧认为其中源自周前农谚句子有: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二章)

七月流火,八月萑苇。(三章)

七月鸣鵙,八月载绩。(三章)

四月秀葽,五月鸣蜩。(四章)

八月其获,十月陨萚。(四章)

五月斯螽动股,六月莎鸡振羽。(五章)

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五章)

月食郁及薁,七月亨葵及菽。八月剥枣,十月获稻。(六章)

七月食瓜,八月断壶,九月叔苴。(六章)

九月筑场圃,十月纳禾稼。(七章)

九月肃霜,十月涤场。(八章)[17]

以上11句即使是从《七月》整首诗中独立出来看,在意义和结构上也有相对的完整性。但抽掉它们,《七月》则显得特别零乱。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七月》一类农事生活诗的诗体,是以先周的农事谣谚和歌谣为主体构成的。

其次,上述论点也可以从《七月》与三代农事谣谚基础上编成的《夏小正》、《月令》之间的相似关系中得到印证[18]。看来《七月》一诗是由先周时的歌诗集约而成。其中一些片段当产生在商代初年。《国语·鲁语上》云:“夏之兴也,周弃继之,故祀以为稷。”《礼记·祭法》述此事,作“夏之衰”,因夏人所祀后稷为柱,以弃为后稷为夏商间事,则“兴”当为“衰”字之误。以此推算,公刘当是商代初年之人,其历法仍承夏制。从《七月》本文所反映的历法杂有夏时看,也残存着夏代文化的痕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