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涵意蕴

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涵意蕴

时间:2022-12-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中国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如果没有党的领导,是很难推进的,因为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既需要各部门、社会组织和个人的积极参与,也需要党的顶层设计和统筹谋划,才能从战略高度上整体推进。

“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的关于治国理政的新概念,它是在全球治理出现危机、中国治理出现困境的情势下,自觉调试治理方式,建构和完善治理体系,顺应时代发展和人民期待的战略思考。这种战略思考无疑突破了传统的认识阈限,在理论上实现了创新和超越。

国家治理能力就是“运用国家制度管理社会各方面事务的能力,包括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方面”[1]。概括来说,国家治理能力至少包括三个方面的能力:其一是国家管理机构的履职能力;其二是人民群众依法管理国家事务、经济社会文化事务、自身事务的能力;其三是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效治理国家的能力。[2]从中外国家治理的实践来看,“软”能力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往往成为一些国家治理成败的极为重要的因素。现代化则是在科技推动下社会所经历的文化与社会变迁的全球性的过程,它是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所具有的典型特征的转变。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就是通过国家制度体系的构建、不断完善运作程序,体现公平正义、倡导协商民主、实现多元共治,让以人为本、公平正义、民主法治、国家昌明、社会和谐等基本理念渗透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以及党的建设等领域并引起整个社会在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组织程序等方面的深刻变化,从而实现由传统国家统治或管理向现代国家治理转变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包含了思想观念、体制机制和行为方式在内的动态的运动。从这里来看,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所要回答的就是国家治理的本领与治理效能的问题。

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一个不断提高、持续推进的过程。在这个推进的过程中,存在着对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误解或误读,概括有三。其一,政府权力越大,越有利于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这是一种典型的传统国家治理的思想,这在历史上曾经有过这样的时期,但却遭受诟病,表现出不可持续性。现代国家治理则是政府放权,厘定政府的权力边界,做有限政府和服务型政府,这样才能真正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其二,政府部门领导人权力越大,越有利于国家治理能力的提高。政府部门实质上就是权力部门,领导人拥有一定的行政权力有利于治理能力的提高,但这些权力一定要在制度的框架下运行,并接受部门和人民群众的监督,权力膨胀,没有监督,就容易产生权力异化,导致权力寻租,官员腐败堕落。其三,没有党的领导,也能实现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这种认识的要害是割裂了党与现代国家治理的内在关联,实际上是不了解中国的国情。在中国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如果没有党的领导,是很难推进的,因为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既需要各部门、社会组织和个人的积极参与,也需要党的顶层设计和统筹谋划,才能从战略高度上整体推进。因此,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要加强党领导下的制度化权力建构,实现从传统国家治理向现代国家治理的转型,重构社会各主体之间的权力关系,开展广泛的社会协商,方能有序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