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资本统治下的异化消费

资本统治下的异化消费

时间:2022-12-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马克思看来,资本的统治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无处不在,它像一个巨大的幽灵,遍布于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不仅人们的生产活动要受到它的统治,而且人们通过消费活动对自身需要的满足,也受到它的统治。正是在此基础上,马克思展开了对资本主义社会消费的分析与批判。对于资本主义消费的异化性质,马克思是从消费对于生产的反作用这点出发,来剖析与揭示的。他指出,资本主义的消费,对于生产具有重要作用。

第三节 资本统治下的异化消费

在马克思看来,资本的统治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无处不在,它像一个巨大的幽灵,遍布于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不仅人们的生产活动要受到它的统治,而且人们通过消费活动对自身需要的满足,也受到它的统治。

正是在此基础上,马克思展开了对资本主义社会消费的分析与批判。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的消费是从属于资本生产的、为资本生产剩余价值获取利润服务的消费。

在《资本论》中,马克思通过对工人和资本家消费的分析和批判,对此进行了说明。他指出,工人的消费分为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生产消费,是在生产过程中,工人通过自己的劳动消费生产资料,并通过把生产资料转化为产品,来生产剩余价值的消费。生活消费是工人用他通过出卖劳动力而获得的货币,来购买生活资料的消费,是属于工人的个人消费。但在有些情况或场合下,工人常常被迫把自己的消费变成是生产过程中纯粹附带的事情。在这种条件下,工人给自己添加生活资料,是为了维持自己劳动力的运转。这就如同给蒸汽机添煤加水,给机轮上油一样。

所以,不论是在劳动地点以内或以外,还是在劳动过程以内或以外,工人所进行的个人消费,正像在劳动过程中或劳动过程的间歇阶段擦洗机器一样,都是资本生产和再生产的一个要素。虽然工人实现自己的消费,在主观上是为了自己而不是为了资本家,但在客观上或实质上,它只是生产过程的一个必要的要素。

资本家的消费也是从属于资本生产的。因为,资本家作为人格化的资本,他的消费动机,也就不是使用价值和享受,而是为了资本的增殖或剩余价值的获取了。在一定的发展阶段上,他的私人消费,已经习以为常地挥霍,作为炫耀富有从而取得信贷的手段,甚至成了资本家营业上的一种必要。奢侈被列入资本的交际费用。因此,在马克思看来,资本家的挥霍背后,总是隐藏着最肮脏的贪欲和最小心的盘算,他的财富挥霍和财富积累是统一的,成正比的,它们一同增加。

可见,资本主义社会中的消费,都是为了资本或资本的生产,都是为了资本获取剩余价值。对此,马克思还从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角度作出了分析。

马克思认为,对于资本来说,商品的消费本身不是最终目的,因为这种消费属于生产过程,它本身表现为生产的要素,表现为交换价值实现的手段。也就是说,资本虽然生产和创造满足人的需要的使用价值,但这是由交换价值来决定的使用价值,即消费要受到资本生产的支配和限制,受到交换价值的统治。资本的增殖或剩余价值的获取,正是以交换价值的生产和实现为基础的。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交换价值是包括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在内的一切生产的原则和目标,商品的使用价值彻底从属于交换价值,使用价值——符合人需要的产品从属于资本扩张和积累的要求,从属于资本无限制地追求剩余价值的本性。不论使用价值与人的需要是否一致,只有这种使用价值符合自我扩张的资本的要求,它才能够存在。

这与资本主义社会存在以前的生产与需要的关系,形成了完全不同的鲜明对比。因为在那时,生产的目的是人,是为了满足人的需要,因而生产自身是以使用价值为取向的。这是古代的生产特征与指导原则。因此,马克思指出,古代的观点与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相比,就显得崇高得多。根据古代的观点,人不管是处在怎样狭隘的民族的、宗教的、政治的规定上,总是表现为生产的目的,而在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中,生产表现为人的目的,而财富则表现为生产的目的。

资本主义社会的资本生产把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相分离,并且把使用价值置于交换价值的支配之下,使财富的生产成为人的目的。人的需要,完全从属于为了实现资本增殖的交换价值的再生产。资本对“用途”和“需要”丝毫不感兴趣,只对资本的增殖或获取剩余价值感兴趣。由此,以交换价值的生产和扩大再生产为目的的资本生产,打破了需求的既定界限,在很大的程度上走在了现存需要的前面,并成为对后者的强大刺激。生产的目的不是为了使人拥有和使用产品,而仅是为了使产品被人购买,即实现商品的销售从而得到剩余价值。所以,资本主义的消费从某种程度来说具有异化性质。

对于资本主义消费的异化性质,马克思是从消费对于生产的反作用这点出发,来剖析与揭示的。他指出,资本主义的消费,对于生产具有重要作用。因为消费本身虽然不生产剩余价值,但却是实现剩余价值的条件。消费是通过消费掉商品,产生出剩余价值。资本主义的生产,一开始就包括了生产消费和个人消费。资本的运动过程自然也包括消费,因为商品,即产品,必须出售。

因此,消费虽然由生产决定、受生产支配,但生产对消费反过来也同样具有依赖性。因为没有需要,没有消费,也就没有生产,而消费则把需要再生产出来,使生产具有目的性。因而消费创造出生产的动力,创造出在生产中作为决定目的的东西而发挥作用的对象。

随着生产能力的提高,资本不断地扩张并且不断地生产出新的消费,这就要求在流通领域内扩大消费范围。第一,要求在量上扩大现有的消费;第二,要求把现有的消费推广到更大的范围来造成新的需要;第三,要求生产出新的需要,发现和创造出新的使用价值。

由于交换价值以使用价值为载体,所以,它只有通过使用价值的不断更新,才能保存自己。使用价值只有不断更新,不断再生产,才能长久保持资本价值增殖的目的。因此使用价值必须在一定时间内变换它们旧的使用形式,以便在一种新的使用形式上继续存在。而使用价值以商品形式出售,由此进入生产消费或个人消费,是它们的再生产不断更新的条件。并且,因为商品作为使用价值的存在,如果在一定时期内没有进入消费领域即没有被售出,它们就会变坏,丧失掉自己的使用价值,同时交换价值也就无法被实现,进而剩余价值也就无法被获得。一种商品越容易变坏,就越要在生产出来后就赶快消费掉,也就是赶快卖掉。这就要求资本要在量上扩大现有的消费,要求资本要不断地寻找到消费者。

马克思还指出,资本家为了把现有的消费推广到更大范围,来造成新的需要和生产出新的需要,发现和创造出新的使用价值,资本就要探索整个自然界,以便发现物的新的有用属性。资本家会普遍地交换各种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产品;采用新的方式(人工的)加工自然物,以便赋予它们新的使用价值;资本家要从一切方面去探索地球,以便发现新的有用物体和原有物体的新的使用属性,等等。一句话,资本家为了使资本增殖或获取剩余价值,他们会尽可能地研制新的产品,创造并满足人的多种多样的需要,以促进人对于产品的购买欲,从而促进产品的销售。

例如,资本家会不顾一切地寻求各种办法,来刺激工人的消费,使自己的商品具有新的诱惑力,强迫工人有新的需求。这是因为,人数众多的工人以消费者的身份出现将会从根本上扩张市场,提升商品的销售数量。因此,每个资本家虽然要求他自己的工人节约(这样他可以少支付一些工资),但却绝不要求其余对他来说是消费者的一切工人的节约。每一个资本家都希望其他资本家的工人,能够成为自己商品的尽可能大的消费者。于是资本家产生了这样的想法:即除了自己的工人以外,其余的整个工人阶级对他来说都不是工人,而是消费者和交换者,是货币的所有者和支出者。他们用货币来换取资本家的商品,从而使资本的交换价值得以保存和实现。

显然,每一个资本家都想在其他资本家的工人身上为自己创造出消费者。对于他们来说,在消费领域内,工人是通过消费实现资本生产和剩余价值的非常重要的因素。所以每一个资本家都会把原本不属于人的真正需要的东西强加于工人——当然也会强加于其他资本家,这就使消费具有了异化性质。

关于这一点,早在《188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就已经以大段的文字阐述过了。他说道,在私有制范围内,每个人都千方百计在别人身上唤起某种新的需求,并使他追求新的享受方式。每一个新产品都是相互欺骗和相互掠夺的新的潜在力量。产品和需要的范围的扩大,成为非人的、过分精致的、非自然的和臆想出来的欲望。私有制不能把粗陋的需要变为人的需要。它的理想主义不过是幻想、任意的奇想、突发的怪想。工业的宦官即生产者厚颜无耻地用更卑鄙的手段来骗取货币,从自己按照基督教教义去爱的邻人的口袋里诱取黄金鸟。即每一种产品都是人们想用来诱骗他人货币的诱饵;每一个现实的可能的需要都是使苍蝇飞进涂胶杆的弱点;每一项急需都是一个机会。也就是说,工业的宦官顺从他人的最下流的念头,充当他和他的需要之间的牵线人,激起他病态的欲望,默默盯着他的每一个弱点,然后要求对这种殷勤服务付酬金。

可见,为实现剩余价值的无限制地获取,资本不断地以人为创造出来的需要,有些甚至是“虚假的需要”,而不是消费者实际需要的商品,让其去购买和使用,从而通过交换实现价值并获得剩余价值。这意味着商品只要交换成功、其交换价值只要得到实现即可。而后商品是否被使用和怎样被使用,资本对此是漠不关心的——因为商品的交换价值丝毫不会因为它们的使用价值得到某种更有效的利用而有所增加。资本的增殖就是在这种不仅是满足真实的需要,而且是通过创造幻想的和人为的欲望来完成的。由此消费已不再以人的真实的感性需要为本位,而是完全以资本的增殖为本位,完全为资本服务。从这个角度来说,资本主义的消费实质上就是一种异化消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