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宣讲人才的整合

宣讲人才的整合

时间:2022-12-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向群众宣传、普及党的创新理论,努力使之为群众所掌握,并转化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离不开强大的宣讲人才队伍支撑。建设一支宏大的政治素质好、理论水平高、宣讲能力强、深受各界欢迎的马克思主义宣讲人才队伍,是答疑释惑、澄清是非、理顺情绪、启迪智慧、统一思想、凝聚人心、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百年大计。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要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向群众宣传、普及党的创新理论,努力使之为群众所掌握,并转化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离不开强大的宣讲人才队伍支撑。建设一支宏大的政治素质好、理论水平高、宣讲能力强、深受各界欢迎的马克思主义宣讲人才队伍,是答疑释惑、澄清是非、理顺情绪、启迪智慧、统一思想、凝聚人心、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百年大计。我国思想理论战线宣讲人才资源较为丰富,但受部门所限,现有宣讲人才资源利用的潜力和空间还非常大。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宣讲人才资源优势,必须打破过去各自为战的格局,有效地整合宣讲人才资源。

一、宣讲人才资源整合的意义

宣讲人才资源的整合旨在通过整合优化各方面宣讲力量,建设一支专兼结合、权威可信、素质过硬的优秀理论宣讲队伍,对于构建全党理论宣讲新格局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概括起来,就是“三个有利于”。

一是宣讲人才资源整合,有利于解决宣讲人才资源分布不均衡、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从而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

二是宣讲人才资源整合,有利于促进人才资源利用的最大化,从而实现宣讲人才资源的“节约化”和“集约化”。

三是宣讲人才资源整合,有利于激发各地区、各专业领域宣讲人才的竞争意识与合作意识,从而形成相互激励、相互促进、竞相发展的人才机制。

整合宣讲人才资源,推进宣讲工作科学发展的思路是:树立“大服务、大统筹、大发展”的理念,构建整合宣讲人才资源的有效机制,提高宣讲人才资源培育、配置、开发和利用的组织化、市场化、社会化水平,最大限度地增强宣讲人才资源的实力和活力,释放宣讲人才资源的能量和潜力,为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思想保证。

二、整合宣讲人才的方式

宣讲人才队伍包括各级党委讲师团系统的理论宣讲员、各级党校系统的理论教员、高等院校从事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以及社会各行各业、各专业领域能兼职承担宣讲任务的专家学者、实际工作者和其他宣讲员。

整合宣讲人才要从地区和部门的实际出发,不能千篇一律,其主要方式有以下几种。

第一,突出特点,整合专业宣讲人才。一个地区、一个系统、一个部门都有它自身的特点,党委讲师团要紧紧围绕本地区、本系统的突出特点,抓好自身建设,在人员配备上侧重于发挥专业宣讲人才特长,围绕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心开展宣讲活动。整合理论名家资源,聘请著名专家学者为党委讲师团客座教授和特约报告人,不断提高理论宣讲水平。

第二,发挥优势,整合区域宣讲人才。发挥宣讲人才的优势,就要打破省与省、市与市、县与县的界线,实现省际、市际、县际以及省、市、县的联动。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各地宣讲人才的优势,实现区域性宣讲人才资源共享。可以成立理论宣讲协作组织,建立联席会议制度,通报各省区宣讲人才情况,研究商定合作课题,建立区域宣讲人才网络合作平台,定期举办区域宣讲人才交流会,大力推进区域宣讲人才资源的共享。可以按照省市县层层组织宣讲团,宣讲团的每名宣讲员可以申报若干个宣讲专题,并把专题列成“菜单”,发放至各级机关、院校、企业、农村和社区。不受地区和单位所属的限制,宣讲团内的每位宣讲人才都可以在任何地区和单位宣讲,真正实现各级宣讲人才的互动和交流,极大地推进区域间宣讲人才的流动和资源的共享。

第三,优势互补,整合专兼职宣讲人才。面对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日益增多的理论需求,各地在充分发挥专职宣讲人才积极性的同时,应采取“兼、邀、聘”等多种形式,不断加强宣讲力量。可以聘请具有各类高级职称的专业人才、各级领导干部、具有专业特长和宣讲能力的人员等做兼职宣讲员,建设一支专兼结合、数量充足的宣讲人才队伍。丰富的宣讲人才资源,为推动党的科学理论更好地走进群众奠定了坚实基础。可以聘请政治素质好、理论水平高、宣讲能力强的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等组成“离退休宣讲团”,扩大理论教育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可以聘请组织、宣传、农业、信访等部门从事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法制建设和从事三农工作的领导、专家和实际工作者作为党委讲师团的客座教授,纳入宣讲人才队伍,填补某些学科的空白,增强宣讲队伍的实力。

第四,立足长远,建立宣讲人才信息库。建立宣讲人才信息库,掌握宣讲人才情况,是着眼于长远、着眼于未来的一项重要工程。依托各级党委讲师团和党政机关,可以定期对宣讲人才情况进行调查统计,收集、汇总、储存宣讲人才信息。同时可以采取基层推荐、组织选拔、动态管理等方法及时吸纳优秀宣讲人才进入信息库,逐步建立起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宣讲人才队伍。通过建立宣讲人才信息库,旨在全面、准确地掌握宣讲人才的资源总量、结构、专业、分布等方面的情况,培养和储备一批宣讲人才,全面整合宣讲人才资源,建设涵盖广泛、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相互衔接、动态更新的宣讲人才信息管理系统,切实加强对宣讲人才队伍的有效管理。

三、建立健全宣讲人才整合机制

为了使宣传思想工作再上新台阶、理论武装工作更卓有成效,整合宣讲人才已成为思想理论战线上的一项重要工作。而做好宣讲人才的整合工作,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建立健全宣讲人才整合机制。

第一,领导机制。党管人才是党中央的一个重大战略,宣讲人才整合工作要顺利实施,必须坚持党管人才这一原则,必须建立科学的整合人才领导机制。首先要抓住宏观。要切实加强党对整合人才工作的领导,重点应把握宣讲人才整合工作的方向,制定人才整合规划,建立和完善整合人才政策体系,加强对宣讲人才整合工作的宏观指导。其次要搞好协调。整合宣讲人才资源,使之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各级党委宣传部门应发挥其提倡、推动、组织、协调、激励、引导作用。要建立相应领导机构和专门的组织协调机构。要建立省与各市、各县(市)、乡镇(街道)、村屯(社区)联动对接机制,要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日常事务需要相应的组织协调机构去经办。最后要灵活管理。要促进宣讲人才的合理流动、合理配置、合理使用。

第二,使用机制。建立科学的人才使用机制对于我国宣讲人才队伍建设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建立科学的人才使用机制,能够充分利用人、岗两种资源,把最合适的人才用到最适合的岗位,实现“适才适用”。人岗相适的人才使用方式,可以优化配置岗位和人才资源,使每一个宣讲人才都能找到发挥其特长的岗位,充分实现人才自身的价值。紧紧抓住吸引、培养、用好人才三个环节,敢于打破学历、资历、身份等界限,实行“公开选拔、择优录用”的人才选拔机制,积极引进各种类型的宣讲人才。坚持“五看、五不看、四打破”的用人原则。“五看”:即看能力、看品德、看思想、看作风、看业绩;“五不看”:即不看关系、不看身份、不看表面、不看过程、不仅仅看学历和年龄;“四打破”:即打破身份界限用人、打破专业界限用人、打破资格界限用人、打破“铁饭碗”用人。要打破宣讲人才使用中论资排辈的做法,对业绩突出,听众认可的优秀年轻宣讲员要大胆使用。

要建立科学的宣讲人才考核评价体系,从而形成正确的用人导向。要重实绩、重贡献,对于宣讲人才特别是高素质的宣讲人才要给予精神和物质的鼓励,对于做出突出贡献的宣讲人才要给予重奖,保证一流的人才做出一流的贡献并享受一流的待遇。另一方面,要实事求是地改革用人机制。要建立动态管理的选拔机制,根据宣讲人才的知识积累、实践的深度及广度,用人所长,人岗匹配,人适其事、位得其人、才尽其用,不断优化人岗组合,使宣讲人才始终处于最佳创新状态。

第三,培训机制。完善宣讲人才培训机制,精心培养,促进宣讲人才健康成长,是一项长期的重要工作。建立宣讲人才能力建设指标体系,对已进入宣讲人才库的人选,作为重点培养对象,将其纳入宣讲工作的总体规划,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对其进行培训。不断改革宣讲人才培训内容和方式,坚持学习与实践相结合、培养与使用相结合,促进宣讲人才素质与能力提升,真正有效地提高其思想政治素质和政策理论水平,促进宣讲人才全面发展。要健全党委、政府、社会、用人单位和宣讲人才个人多元投入机制,拓展宣讲人才培训投入渠道,扩大宣讲人才培训投入规模。可采取联合办学习班的形式,或送到党校、高等院校学习深造,也可创造条件,为其多提供锻炼的机会。同时,要坚持经常性教育。一方面,建立健全联系制度,加强对他们的教育培养;另一方面,要定期召开座谈会,听取他们的工作、学习、思想汇报,适时进行关心、帮助和教育,及时指出他们工作中的成绩和不足,使其明确前进方向,健康成长。

第四,流动机制。社会创新存在模式的多样化,人才流动机制应建立不同的流动方式,归纳起来主要有四种形式。

聘任流动制。包括两种方式,即长期聘任制与短期聘任制。长期聘任制指合作中高校、科研院所、党政机关的理论宣讲人才在不改变与其所在单位隶属关系的前提下,以聘书的形式规定一段较长的时间,兼职从事宣讲工作,实现其知识效用的最大化。而短期聘任制,是指高校、科研院所、党政机关的宣讲人才利用节假日等休息时间,到机关、企事业单位进行专业性理论宣讲工作的形式。这样既为宣讲工作带去了先进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又架起了一座与社会各界同行沟通交流的桥梁,同时也极大地体现了优势互补的初衷。可以说,聘任制打破了知名专家的部门所有制,实现了“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杰出人才的资源共享,为促进宣讲工作创新提供了有力的人才资源保障。

科研课题合作制。是指在不改变与原单位隶属关系的前提下,通过开展课题研究,以签订合同、契约等书面文件的形式,约定双方的权责和义务等内容,完成科研课题的一种人才流动制。它使宣讲各主体人才在互借互补中实现人才的交流,并在交流中加速知识流动,加速知识创新的频率,提高知识创新的效率,达到宣讲工作创新的目的,从而形成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的交流格局。

学术交流制。是指通过举行学术交流会邀请专家以培训、学术讲座、交流会、茶话会等形式实现宣讲人才资源整合的一种人才流动方式。具体来说,就是根据发展需求,拟定其人员培训计划,或者通过定期举行交流会、讲座等交流知识,这样的交流进一步密切了合作的关系,加强了沟通,为宣讲工作创新搭建了宽阔的平台。除此以外,通过交流,更加丰富理论和实践知识,为宣讲工作更广泛、更深层次地创新打下坚实的基础。

借调流动制。是一种人才优势互补的良性流动机制,即对人才加以合理配置,以达到充分发挥人才使用效率、体现人才最大使用价值的目的。将优秀的宣讲人才推荐借调给急需单位,真正实现“予人方便、人才成长”的全新用才理念,摒弃狭隘的“人才唯我独享”思想,视人才为可共享资源,化人才个体优势为整体优势,是各方用人的明智之举,也符合理论宣讲工作合理使用人才的理念。

第五,共享机制。建立健全宣讲人才的信息网络服务体系。人才资源稀缺使人才资源共享成为必然趋势,宣讲人才资源管理不但要求进行单位、组织内部甚至全省范围内的人才资源整合,而且必须将宣讲人才管理延伸至全国范围内进行人才资源的整合,以便最大限度地挖掘和利用人力资源。宣讲人才的管理可以利用现代网络先进技术,在建立宣讲人才信息库的基础上,将所需的信息以及宣讲人才的简历、研究成果等内容输入到计算机中,打破信息封闭和沟通不畅的局面,实现高校、科研院所、党政机关人才资源信息的互通和共享,为寻求优秀的宣讲人才提供便利。

第六,保障机制。按照党提出的“创新人才工作体制机制,激发各类人才创造活力和创业热情,开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新局面”的要求,我们要在更好地实施人才强国战略过程中,进一步理顺宣讲人才资源开发中的各种关系,革除体制机制障碍,实现宣讲人才资源开发的体制机制创新。

进一步完善党管人才的工作运行机制。全面贯彻落实党管人才原则,创新宣讲人才工作管理机制,努力形成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宣讲人才工作新格局。整合力量,建立统分结合、协调高效的工作机制,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增强人才工作的合力。在坚持党管人才原则的同时,要正确处理党管人才与宣讲人才成长规律的关系。

各地区、各部门要优化吸引宣讲人才的“大环境”。进一步强化政策的导向作用,完善引进宣讲人才的各项政策,制定宣讲人才引进规划和措施,为引进国内外优秀宣讲人才建立良好的政策环境。要激发宣讲人才和思想理论工作者的创新活力和创业精神,对做出突出贡献的宣讲人才,要给予适当的物质和精神的奖励。

总之,宣讲人才资源的整合是一项系统工程,按照我们党人才培养和使用的要求,一个崭新的宣讲人才队伍就会建立起来并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