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理论宣讲员的业务能力

理论宣讲员的业务能力

时间:2022-12-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理论宣讲工作的性质要求理论宣讲员要具备整合资料的能力、表达能力、素材储备能力、调查研究能力等。理论宣讲员要充分利用互联网提供的便利,为理论宣讲收集丰富的信息资源并有效地整理、综合。在理论宣讲工作中,理论宣讲员收集的资料、数据常常是杂乱无章的,因此,要求理论宣讲员首先对原始数据进行定量分析,再通过定性分析来解释变量之间的关系,揭示逻辑分析结果的意义,阐述理论主题的实际含义。

理论宣讲工作的性质要求理论宣讲员要具备整合资料的能力、表达能力、素材储备能力、调查研究能力等。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要不断地学习锻炼与提高,不断增强业务能力,不断提高宣讲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一、整合资料能力

理论宣讲需要充足的素材。宣讲效果的优劣首先取决于宣讲素材的收集和整合。没有对大量宣讲素材的收集、积累和整合,就不可能使听众理解和接受宣讲的内容。因此,收集、积累、整合宣讲资料,丰富宣讲内容,是理论宣讲员必须具备的能力。当前,信息化的迅猛发展为理论宣讲员整合资料提供了条件。

充分运用网络手段,拓展资料收集渠道。宣讲资料的收集是整合资料的基础工作。在宣讲主题确定之后,首要的工作就是收集宣讲主题相关的资料并加以整合。资料的收集工作有较强的技术性,需要具备较高的资料鉴别力。传统的资料收集工作主要是依靠书籍、报刊等平面资料和录音、录像等音像资料,工作量大、效率低。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发展,大大拓展了资料收集的渠道和范围,足不出户就可以及时了解和掌握世界上新发生的各种新闻信息和理论上的新进展。互联网技术是当今发展最快的技术。网络信息内容的广泛性与多元性、传播的开放性与快捷性、交往的互动性和隐蔽性等特点,改变了世界,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理论宣讲员要充分利用互联网提供的便利,为理论宣讲收集丰富的信息资源并有效地整理、综合。

依托网络,宣讲资料的获取主要有数字图书馆、报刊数据库、网络视频三种方式。

数字图书馆是用数字技术处理和存储各种文献的图书馆,实质上是一种多媒体制作的分布式信息系统。它把各种不同载体、不同地理位置的信息资源用数字技术存贮,涉及信息资源加工、存储、检索、传输和利用的全过程。通俗地说,数字图书馆就是虚拟的、没有围墙的图书馆,是基于网络环境下共建共享的、可扩展的知识网络系统,是超大规模的、分布式的、便于使用的、没有时空限制的、可以实现跨库无缝链接与智能检索的知识中心。现在较为成熟的理论资料中文数字图书馆有:中国国家数字图书馆、超星数字图书馆、书生之家、读秀电子图书数据库、各省级数字图书馆,以及分学科数字图书馆等。

报刊数据库是按照数据结构来组织、存储和管理数据的仓库,它产生于50年前。随着信息技术和市场的发展,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数据管理不再仅仅局限于存储和管理数据,而转变成对用户所需要的各种数据进行管理。报刊数据库有很多种类型,从最简单的存储有各种数据的表格,到能够进行海量数据存储的大型数据库系统在各个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现在较为成熟的理论资料中文报刊数据库有: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中文科技期刊、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全文数据库等。

网络视频是指视频网站提供的在线视频播放服务,主要利用流媒体格式的视频文件。众多的流媒体格式中,flv格式由于文件小、占用客户端资源少等优点成为网络视频所依靠的主要文件格式。现在较为成熟的理论宣讲视频资源有:北京市委讲师团宣讲家网站、优酷网、酷六网等。

探索科学理论方法,提高分析资料能力。面对大量的理论资料,如何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围绕宣讲主题选择与主题联系紧密且有价值的资料,需要一套科学的方法。资料分析是一种综合能力,在通过调查研究、收集掌握了大量事实材料的基础上,根据宣讲主题的需要,对构成宣讲主题的各种素材分别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研究,从而找出与宣讲主题相关联的、主要的、本质的东西。从一般意义上说,理论资料在分析的基础上,需要在思维中再把宣讲主题各个本质的方面按其内在联系有机地结合为统一的整体,从而把握对象整个面貌,也就是要对理性分析的结果做系统化的综合,这种能力是理论资料的综合能力。要全面提高理论资料的分析综合能力,关键是掌握科学的分析方法,从不同角度去研究分析,站在不同层次去总结综合。科学的分析方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法:

一是辩证分析方法。唯物辩证法是分析资料的根本方法。首先,在对资料的分析中要坚持唯物主义。要坚持物质决定精神、存在决定意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等一系列唯物主义基本原则。尤其在分析有关社会历史现象的资料时,要分析这些现象赖以产生和存在的经济基础,以抓住事物的本质。其次,辩证分析资料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所谓具体的分析,就是必须从客观的实际运动所包含的具体的条件,去看这些现象中的具体矛盾、矛盾各方面的具体地位以及矛盾具体的相互联系。这就要求我们在分析有关资料时,必须把它放在具体的背景之下进行考察。分析资料要注意条件,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是唯物辩证法区别于形而上学之所在。最后,要全面地看问题、要抓事物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要透过现象看本质、要注意数量和质量的分析。我们在分析资料时,既要善于抓重点、抓主要方面,又要注意全面性;既要注重数量的积累和分析,又要抓好质量和事物由量转化为质的度;既要注意分析的广泛性,采取正面、反面、侧面等多种角度、多种层次的分析,又要重视分析的深刻性,善于透过现象分析本质。

二是逻辑分析方法。逻辑分析方法是分析理论资料的最基本的方法,它包括综合、分析、比较等方面。针对不同的资料,可采取不同的分析方法,也可以运用多种方法同时分析。逻辑分析具有以下两个特点:一方面,逻辑分析是建立在描述基础上的。用于逻辑分析的资料,通常是描述性的理论资料。面对大量的、丰富的描述性资料,理论宣讲员往往要通过逻辑分析的方法,从大量的资料中归纳出其中的规律,从而形成抽象的结论。这种结论的形成方式是自下而上的,是从大量理论资料中总结、归纳出来的;另一方面,逻辑分析侧重于解释定量分析结果的意义。在理论宣讲工作中,理论宣讲员收集的资料、数据常常是杂乱无章的,因此,要求理论宣讲员首先对原始数据进行定量分析,再通过定性分析来解释变量之间的关系,揭示逻辑分析结果的意义,阐述理论主题的实际含义。

三是学科分析方法。逻辑分析方法和辩证分析方法属于哲学层次的分析方法,具有方法论的意义。除此而外,大量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的分析方法也可用于分析资料。由于学科间的密切联系,许多现代分析方法可同时适用于多种学科。如比较分析方法、系统分析方法、计量分析方法、社会学方法等,可用来分析许多资料。但是,每个方法都有其自身的独特性。如历史分析方法与逻辑分析方法的统一是历史学中用于分析史料的独特方法。其他学科也是如此。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的发展,旧的学科分析方法将不断完善,新的学科分析方法也会不断涌现。这必将促进人类分析问题水平的提高,促进人类认识的深入。

以上三种类型的分析方法并非相互排斥,而是相互联系的。我们要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综合运用辩证分析方法、逻辑分析方法、学科分析方法等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分析方法,对理论资料加以全面深入的分析,形成有说服力的宣讲材料。

提高信息利用水平,灵活处理服务主题。理论资料在经过收集整理、分析综合之后,要与理论宣讲主题紧密结合,才能发挥资料的最大价值,并能够突出主题、服务主题。理论宣讲的显著特征是科学性和动员性,它的论断是建立在大量的可靠资料的基础上的。论证宣讲主题必须应用理论和现实资料,但不是收集分析后的所有资料都可用于理论宣讲。资料必须经过严格选择,资料的运用必须坚持一定的原则。

一是准确性的原则。理论宣讲所需的大量资料可分为事实资料和理论资料。事实资料应是真实的,理论资料必须是正确的。只有这样,这些资料在论证宣讲主题时才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事实胜于雄辩。事实资料对于理论宣讲的意义重大。事实资料所反映的事实应是符合客观实际情况的,这就需要我们对事实资料做出分析、鉴别和考证。每位理论宣讲员要根据真实的资料阐明观点。科学的论断有赖于真实的资料,虚假的资料只能得出错误的结论。

二是创新性的原则。理论宣讲中运用的资料应具有创新性。所谓资料的创新性,是指理论宣讲中运用的资料是最新出现,或基本没有被运用,或作者对旧有资料有了新的解释的资料。新的资料为人们的新认识提供了依据。理论宣讲员应当运用这些新的资料来阐明自己的观点。对于大家已经熟悉或已多次提到的资料要尽量少用,对于前人很少运用而对于宣讲主题又很贴切的资料要尽可能多用。宣讲不仅要给听众提供新的思想、新的信息,而且要给听众提供新的可靠资料。如果理论宣讲员对旧有的资料有了新的理解,那么对于要宣讲的主题来说,旧资料便转化为新资料了。研究者正是在对旧资料有了新认识的基础上,把原有问题的研究推向深入。学术界对同一问题的各家争鸣,往往是由于对同一资料的不同理解造成的。总之,为了提高宣讲的质量,宣讲中必须尽可能多的使用新素材。

三是典型性的原则。理论宣讲需要大量的资料,但在宣讲中只能精选运用那些最重要、最精彩、最有说服力、最能说明问题、最能突出主题的资料。资料所反映出来的问题或观点具有代表性,要体现广泛性与深刻性统一、一般与特殊统一、本质与现象统一、全面与个别统一。这样,宣讲中所运用的资料便应具有典型性。当然,宣讲材料的选择并非越多越好,更不是为了炫耀自己博学。宣讲资料的典型性还体现在要紧紧围绕宣讲主题的论点和具体要点上。与宣讲主题关系密切的典型资料是我们所需要的,而与宣讲主题疏远的资料即使与同类其他资料相比很典型,但对宣讲员来说仍无关紧要,对所要论证的观点来说仍不是典型的。某一条资料的典型性只是针对某一主题相对而言的。这是宣讲员选择运用典型资料所应注意的。

四是适当性的原则。宣讲中运用的资料要简要精当。宣讲员要根据宣讲主题的需要,对资料加以认真精心的截取。截取资料要简要精当,要把那些和宣讲主题尤为密切的资料截取出来,运用在宣讲中。但是,截取资料要完整,一定要忠实于资料的原文原意,一定要照顾到原资料所在整体的全局,切忌断章取义。引用资料(即引文)的简要精当性原则是以有利于说明主题为前提的,它与理论宣讲中某些大段资料的引用并不矛盾。只要引用的大段资料有利于阐明论点,并且其中并未夹杂大量的水分,那么,它的引用就是合理的,资料的截取也是简要精当的。

以上是我们在运用资料时应注意的一些主要原则。如果在运用资料进行理论宣讲的过程中发现某些资料仍显欠缺,我们就应继续补查一些资料,坚持用事实说话,切忌穿凿附会和粗制滥造。

二、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表达能力是理论宣讲员最基本、最主要的能力之一。它包括口头表达和文字表达两方面。要想成功地说服人、教育人、感染人,就必须具备能言善辩的口才和才思敏捷的文笔。良好的语言表达应当是语句流畅、逻辑严谨、条理清楚、中心突出、论证有力,做到准确性、生动性和严密性的有机统一。相反,如果语言表达逻辑混乱、条理不清、语句不通、思想空洞,就很难收到预期的效果。只有既会写文章、又能会演讲的理论宣讲员,才能突破语言在空间上的障碍和时间上的局限,在更广阔的范围内和更长久的时间内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更好地做好理论宣讲工作。

理论宣讲员可以根据理论宣讲工作的需要,既要会慢条斯理地循循善诱,又要会铿锵有力地旁征博引;既要会妙语连珠地宣传鼓动,又要会慷慨陈词地雄辩论证;既要会写讲课的教案,又要会写学术论文和调查报告。所以,对理论宣讲员语言表达能力的要求是全面的、综合的、客观的。每一位理论宣讲员要在语言表达能力上下苦功,啃硬骨头,不能仅仅满足于过得去,而是要在提高上做文章,时刻有增强表达能力的欲望和意识,在不断的实践中提高。

第一,表达的准确性。表达的准确性是理论宣讲的根本。语言的准确表达是对理论宣讲员最基本的要求。只有言语达意,才能做到正确地阐述理论,达到宣讲的效果和目的。首先,表达的准确性表现在能够使用通顺标准的普通话。普通话是现代汉语共通的交际口语与书面语。普通话基于现代北方汉语的语法和北京话语音,并作为我国官方、教学、媒体等标准语,是人际交往的基础性技能。理论宣讲员无论是书面表达还是口头表达,都要求能够流畅、准确、通俗、完整地将思想通过语言表达出来,使听众明白宣讲的意图,懂得宣讲员的表述。其次,表达的准确性体现在言语的科学性、正确性上。理论宣讲是做人的思想工作,有着较强的目标指向。通过语言的表达,要能够说服听众,使听众了解、理解并接受理论宣讲员所宣讲的思想和认识。因此,理论宣讲员要对宣讲内容负责,要严格把握宣讲内容的科学性、正确性。在理论宣讲过程中,需要准确地语言表达。

第二,表达的逻辑性。表达的逻辑性是宣讲的灵魂。语言表达需要符合逻辑。只有语言表达具有逻辑性,听众才能接受宣讲所传递的信息。逻辑是在形象思维和直觉顿悟思维基础上对客观世界的进一步抽象。所谓抽象是认识客观世界时舍弃个别的、非本质的属性,抽出共同的、本质的属性的过程,是形成概念的必要手段。掌握好逻辑思维,有助于正确认识客观世界,准确地表达思想。逻辑思维是一种思维方式。逻辑思维对宣讲具有特殊意义。宣讲的语言表达是思维的外露和物化。如果语言表达没有逻辑性,即便宣讲员口若悬河、滔滔不绝,也会使受众思维混乱,不知所云何物。优秀的理论宣讲员必须思路清晰、层次分明,不仅要有广博的学识积累、精辟的理性抽象、良好的道德修养以及娴熟运用语言的能力,而且必须具有较高的逻辑修养。优秀的宣讲之所以能够成功,重要的因素就在于宣讲员能把宣讲的逻辑性与宣讲的信息内容有机地融为一体,产生较强的说服力和吸引力。逻辑性对于语言的表达具有重要的作用。

第一,逻辑建构表达的体系。理论宣讲的结构和内容是宣讲的骨架。理论宣讲的内容包括深刻的主题、深厚的情感以及为表达宣讲主题和情感所运用的丰富材料。这些材料不能是随意地、散乱地堆积的,而是要按照一定的内在逻辑规律组合成一个有机整体。这个内在的逻辑构成了宣讲的结构,是联系宣讲内容的纽带,是构成宣讲整体美的主要因素。理论宣讲要获得成功,必然需要与内容相符合的内在逻辑要求,必须要谋篇布论。事实上,理论宣讲的结构形式正是由逻辑结构和篇章结构这两方面的内容辩证统一而组成的。整个理论宣讲内容的总体要有逻辑性,每一个主题的论证要顺畅,观点之间的衔接要合理。逻辑串联了宣讲的整体,对于达到理论宣讲的整体效果起到至关全局的作用。

第二,逻辑增强表达的力量。语言与思维的联系密不可分,思维离不开语言材料,并依靠语言材料。思维只有在语言材料的基础上才能产生和存在。语言是思维的产物,是思维成果的载体,语言能促进思维的抽象度和思维的灵活度。使用语言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变信息为思想、变思想为信息的中间变换过程。可以说,掌握语言,实际上就是最早的思维和思维方式的训练。理论宣讲靠语言来表达思想,而表达思想离不开运用概念、判断、推理。所谓语言准确,实质上就是做到概念明确,判断恰当,推理合乎逻辑。有力的宣讲语言总包含着无懈可击的逻辑性。所以,理论宣讲员掌握逻辑方法,有助于准确地表达思想,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第三,表达的亲和力。理论宣讲工作主要是教育人、引导人、说服人的工作,往往需要面对听众,阐明自己的观点,并用此说服听众、引导听众。理论宣讲员与教育对象的亲和沟通,是理论宣讲取得实效的保证。它不仅可以使理论宣讲员及时了解教育对象的心理状况、思想观点、存在问题以及信息反馈等,而且可以通过亲和的心理沟通增进理解、消除误解、改善人际关系。表达的亲和力主要可以通过微笑、耐心、谦虚、求大同四个方面体现。

微笑是理论宣讲员体现亲和的气度修养。理论宣讲要拉近与听众的距离,走进听众的心里,必须从表情神态入手。要交换意见,让受众接受理论宣讲员,是理论宣讲工作的基础。微笑可以消除彼此的陌生感,使理论宣讲对象对理论宣讲员有良好的印象,有利于增进感情,进行长期合作。耐心是理论宣讲员体现亲和的心态。理论宣讲工作不能一蹴而就,对听众要有耐性。耐心地关注听众,细心地体恤听众,是理论宣讲员的风格。理论宣讲员要通过耐心的宣讲,缓解听众的忌讳心理,消除听众的感情隔阂,使理论宣讲工作深入、扎实、有效地开展。谦虚是理论宣讲员体现亲和的方式,反映宣讲员的素质品性。理论宣讲员要注意倾听听众的呼声,了解听众的疾苦,询问听众的难处,请教听众的看法,采纳听众的好建议,才能更好地走进群众,与大家成为朋友。求大同是理论宣讲员体现亲和的手段,体现理论宣讲员的智慧。理论宣讲工作要求大同,就是不避讳矛盾,从宏观的角度或听众的层面找到工作的切入点,从小处着手,寻找与听众的共识,坚定对美好前景的信心,探讨对生活幸福的追求,在大方向上引导民众与党和政府保持一致,形成双方的心理共融和心理共鸣,达到晓之以情、动之以悟、导之以行的目的。

第四,表达的其他技巧。充满激情和哲理、富有感染力和号召力的语言,能够动人心魄,给人启迪。一个优秀的理论宣讲员,必然是一个杰出的演说家、鼓动家、宣传家。应当善于用思想深刻、观点新颖、逻辑严谨、内容丰富、生动形象、妙语连珠、铿锵有力的宣讲赢得群众。20世纪80年代李燕杰、曲啸的报告之所以能打动人心,激励了一代年轻人为实现中国的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振兴而刻苦学习、发愤工作,就是因为他们的报告不是空洞的说教、乏味的陈词和令人生厌的口号,而是富有哲理、促人思考、催人奋进的人生感悟。他们出色的口才对取得良好教育效果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也给人留下了难以忘怀的印象。

理论宣讲员要学会沟通和倾听。理论宣讲员要善于与理论宣讲对象通过一定的渠道交流思想、倾听意见,从而与理论宣讲对象增进理解、消除误解、增加了解、增进感情、改善人际关系,进而为理论宣讲对象接受理论宣讲教育创造良好的心理条件。因此,理论宣讲员具备较强的心理沟通能力十分重要。有了这种能力,就能够缩短与教育对象的心理距离,走进对方的内心世界。

真诚的态度对理论宣讲的效果十分重要,要给人以亲切感、实在感,消除教育对象的心理顾虑和对立情绪,在双方之间建立起平等、信任、尊重、理解的良好关系,这样才有可能通过交流使双方在感情上产生共鸣,思想上得到沟通,认识上形成共识。

第五,要善于把握宣讲的火候。这一方面指要把握宣讲的时机。有些问题讲早了条件不成熟,可能达不到预期的目的,讲晚了就会时过境迁,失去意义。另一方面指要掌握宣讲的深浅程度,既不要隔靴搔痒、回避问题的实质,也不要操之过急,欲速则不达。要根据人的心理发展规律和个性心理特征,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准确把握宣讲的“火候”,使宣讲取得最佳效果。

三、素材储备能力

理论宣讲员的素材储备能力是一种学习的能力、学习的习惯。理论宣讲工作是一门党性、科学性、综合性、实践性于一体的工作,如果没有广博的知识,不懂得专业理论,没有长期的储备积累,就很难胜任这项工作。素材储备能力不是要求理论宣讲员什么都懂、样样精通,但“学有专长”而又“博采群芳”是必不可少的,这就需要理论宣讲员正确处理好“博学”与“精专”的关系。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这些思想政治方面的专业理论和强大的思想武器要下功夫,达到“精专”程度。“博采”可以根据工作的具体需要和个人兴趣等不同情况,有选择、有目的地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面。通过关注时事政治、关注社会动态,培养敏锐的学习意识;通过刻苦钻研、勤奋思考、善于分析、养成良好的终身学习习惯;通过虚心求教、常于归纳总结,提高对理论宣讲工作的悟性;通过注重方法、对具体问题举一反三,优化对知识的长效积累。这样才能不断完善和提高自己的知识素质,增强素材储备的能力。

第一,关注社会,意识敏锐。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的。但是,人们往往纠缠于机会的垂青,不关注如何准备。诚然,准备并不是一定能得到机会,可不准备注定会让机会在身边溜走。其实,这里的“准备”强调的是一种意识,一种不懈努力的意识,一种学习进步的意识,一种生生不息的意识。政治的体制改革、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的稳定和谐、思想的多元激荡是我们要关注的,时代的物欲横流、社会的烦杂琐事、人们的不羁行为,同样是社会现象,同样是需要理论宣讲员捕捉的。这些现象的出现有其自身的合理性,有其深刻的背景原因。理论宣讲员要养成对社会现象敏锐的关注意识,将任何事件和现象都作为宣讲的素材储备积累下来,在头脑中留下印象。

对关注社会的途径和方式要有取舍。关注社会的所有方面对于理论宣讲员来说显然是不可能的。尽管依靠网络新媒体可以更多地了解时事动态、社会事件,可是,网络信息的真实性需要理论宣讲员进行准确的判断和及时的验证。书籍的阅读和增加阅历是较为传统且可行的方式。在阅读中摘选精辟的观点论断,在走街串巷中追寻社会热点,对人民群众的呼声有充分的了解,有助于对社会矛盾的认知。有时要有新闻记者一样的敏感,对事实真相有比较强烈的探寻欲望。形成这样敏锐的意识,是理论宣讲员的职业素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终身受用的。

第二,勤于思考,培养习惯。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所谓勤思考,就是要开动脑筋,懂得透过现象看本质,“不为浮云遮望眼”,不为缤纷繁杂的现象所迷惑、所困扰。要从现象分析入手,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理论宣讲员的思考是素材储备的消化环节,将所采纳的信息通过理性判断,分析其内在的原因。对于正确的现象、思想、作风和行为,要旗帜鲜明地支持和倡导,对于错误的现象、思想、作风和行为,要理直气壮地进行批判和斗争。深入实际,善于思考,对社会上存在的美与丑、善与恶、真与假、是与非等问题作出正确的分析判断,是理论宣讲员经常性的工作。积累感性素材,通过反复思考上升为理性认识,审慎而敏锐地明辨是非,对理论宣讲工作的开展是大有裨益的。

理论宣讲员的思考要有针对性,要有思考的方式。思考不是空想,是有实际内涵的思想活动,要有意识地思考。对工作中、生活中出现的各种情况要充分地判断和分析。这种判断是沉着稳定的,分析是周密细致的,从而构成思考的框架,形成系统性。这种系统性的思考久而久之,经过实践的检验会形成理论宣讲员自己的思维模式,有助于理论宣讲员培养思考的习惯。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会极大地充实宣讲素材的储备,将原有庞杂的信息资源形成有序的系统,这是培养学习型宣讲员的核心能力。

第三,善于总结,虚心求教。总结是把一定阶段内的有关情况进行分析综合,做出系统化、有指导性的结论。理论宣讲员在储备大量信息素材的基础上,对理论宣讲素材做系统化储备,这是理论宣讲员能力素质的集中体现。它不仅反映理论宣讲员的业务水平,更是理论宣讲员思维能力的全面检验。素材储备能力是理论宣讲员的学习能力。学习是通过钻研或体验获得知识、技术、态度或价值的过程。理论宣讲员在准备宣讲的过程中,要对已经储备的素材进行系统化分析,形成理论宣讲稿的框架和结构,进而不断充实完善宣讲稿。对任何工作的总结,都要建立在对大量感性材料和理性材料进行分析思考的基础上。总结在一定程度上是个人悟性的体现。总结的目的就是使简单的文字层面表述上升到思维层面、精神层面。理论宣讲员要定期对储备的理论素材进行系统性研究,以提高这种悟性。

总结还包括借鉴他人理论宣讲工作的方式、方法、技巧、手段,充实到自己的头脑中。要将静态的学习转变为动态的研究性学习,从生活和工作中总结大量经验材料,形成知识和能力的完整结构,指导宣讲工作。理论宣讲员要善于与领导、同事或有宣讲工作经验的同志沟通和交流,从不同的角度了解宣讲工作所需的材料和经验,推动自我学习、自我提高。

第四,勇于创新,优化方法。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科学发展的源泉,是知识经济的支柱,是未来社会的基础和核心。知识要创新,技术要创新,理论宣讲员素材储备方法也要不断创新。素材储备工作要做实,就要在勤奋认真学习的同时,不断改进工作方法。科学的方法来源于实践,科学的方法同样指导实践。方法不是一成不变的,方法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理论宣讲员做素材储备工作要有较强的方法意识,要肯动脑筋、花心思,开拓思路,勇于创新。

新时期的科技进步为人们工作和学习带来许多方便。理论宣讲员应在感受科技变化的基础上,创新和优化素材储备的方法。利用网络搜索、收集素材,运用电脑程序存储素材,使用办公软件编辑素材,通过网络学习分析素材,建立理论宣讲素材库,对素材进行分类储备。对于传统的素材储备方法,如文献摘要、读书笔记、随思随想等,理论宣讲员要根据实际工作条件和具体情况适当做以改进,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在实际工作中,理论宣讲员应努力将各种素材多样储备,对于数据类材料可表格式存储,观点类材料卡片式存储,案例类材料利用电脑文档存储,文献类材料文件夹式管理等。对于不同时期不同用途的素材,可结合现实情况灵活处理,举一反三,增强素材储备的机动性,提高素材储备的实用性,最大限度地满足理论宣讲工作的需要。

四、调查研究能力

江泽民曾经指出,调查是谋事之基,成事之本。社会调查是研究社会的根本方法。把社会调查方法引入思想领域,运用于理论宣讲工作,这是党的优良传统。理论宣讲工作不能仅做书斋文章,必须建立在对社会潮流和群众思想政治状况较为透彻了解的基础上,对相关的国际、国内社会发展状况也要清楚把握,才能形成有说服力的理论宣讲。理论宣讲工作所需要的社会调查内容广泛、手段多样,其本身也是一项系统工程。通过社会调查,了解民众的思想政治观念及其形成、发展规律和影响、制约因素;了解党和政府的工作与思想政治工作的逻辑关联;了解社会环境对理论宣讲工作的影响及其回应机制;同时还要了解理论宣讲工作者队伍的稳定、培养、加强的运作机制等。在社会调查手段和方法上,可采取问卷、访谈、实验等形式。调查对象和内容越广泛、越细致,就越能揭示理论宣讲工作的深层次内涵,越有利于理论宣讲工作理论研究的体系化和实用化。开展对理论宣讲工作的调查,其工作本身应遵循客观规律,不能想到什么专题就调查什么。理论宣讲的有效性与社会调查的系统性、科学性、针对性是密不可分的。

明确思路,开阔视野。理论宣讲员要深入社会调查研究,首先要找准出发点和突破口,打开视野。要运用自身的经验和阅历,进行有效的分析、总结、整理,形成正确的思路。思路,指思考问题的线索,调查研究的结论就是遵循着这个思路深入研究后得出的。这个线索大体上包括:主题是什么,怎样提出问题、论证问题,得出什么结论,结构怎样安排,以及每个部分的具体思路。这是社会调查问题的总设想和具体设计,它可以形成文字,也可以存在于头脑中。思路反映了人们对外界事物的思维能力和认识能力,它又对人们的思维能力和认识能力的培养提高起着重要的作用。理论宣讲员的社会调查研究要形成正确的思路,必须占有十分丰富、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在社会调查研究中,思路通过促进人们思维能力和认识能力的提高来保证调查任务开展和完成。

进行社会调查研究要有科学的态度、开阔的视野,才能看得全面、深刻。进行社会调查研究一个极其重要的条件就是开阔的视野。视野就是看问题的角度,角度可以是很小的,小到一事、一人、一物,也可以是很大的,大到一个群体、一类事件、一定的区域。角度不同,看待调查对象的结果也不同,可以是调查对象的全部、整体,也可以是局部、部分。理论宣讲员看待事物、研究问题,要有自己的视野。时代的局限性和认识上的局限性是影响视野开阔的重要因素。一个时代对世界的认识达到什么境界,决定了人们的视野所能达到的境界。人们认识的世界范围,决定了视野开阔的程度。视野开阔,需要理论宣讲员不断充实提高,吸取各种新知识、新见解,使历史认识不断扩展、全面、深化和更新。在研究中碰到困难时,要有历史的逻辑的分析,形成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提出新见解。总之,只要理论宣讲员扎实地掌握有关材料,广泛吸收有关学科的新知识、新见解,就可以克服认识上的局限,开阔视野,形成社会调查研究的能力。

深入实际,贴近群众。社会调查研究要卓有成效,得到深刻的结论,就必须做到深入实际,贴近群众。坚持群众性原则,坚持相信和依靠群众,处理好与调查对象的关系,取得他们的信任和协助。调查的过程就是向社会学习、向群众学习的过程。坚持深入群众,需要有相信群众的力量和智慧,以不耻下问的诚恳态度虚心向群众学习、请教,对自己的调查对象要“三心二意”,即虚心、热心、耐心,诚意和好意。社会调查研究还必须有深入细致的敏锐眼光。如果粗枝大叶、走马观花、敷衍了事,势必会导致调查的粗疏和资料的失真,进而导致调查研究的事倍功半甚至失败。要做到深入实际,贴近群众,理论宣讲员必须在调查过程中做到“五勤”。

脚勤。要深入调查研究对象之中,多接触各种类型的调查对象。多跑才能收集到丰富、生动的动态信息。在一项调查进行到一定程度、已收集相当数量的资料时,尤其不能吝惜力气,只有在脚勤的基础上才能圆满地完成调查任务。

手勤。作好调查记录是调查过程中收集资料的必要手段。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不及时记录就很难保证资料的完整性和准确性。除了现场记录,调查过程中的其他资料诸如调查提纲、调查日志等也很重要。

嘴勤。即多开口、多问。调查是一个调查者与调查对象互动的过程,有很多现场因素,需要调查者很好地把握和引导。不断补充、修正调查方案的不足和调查问题的疏漏,需要调查者与调查对象多进行语言沟通,只有嘴勤才能获得详细、生动的资料。

眼勤。客观世界的绝大多数现象都是通过观察而被人们认识的。勤于观察、用心观察、长期观察,是全面、正确、细致认识客观事物的前提。

脑勤。社会调查研究是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因而边调查、边思考就十分有必要而且重要。只有在调查过程中认真思考,才会在研究过程中得出更有见地的结论。

讲究方法,获取信息。社会调查研究的方法,简单说是了解情况、认识社会、解决问题的方法。理论宣讲工作的调查方法是了解思想情况、获得思想信息、分析和解决思想问题的方法。调查思想情况,获取思想信息,是分析和解决思想问题的前提条件,是理论宣讲教育的首要环节。调查方法是获得思想信息的主要方法,离开对思想信息的科学调查,就会对真实的思想情况作出错误的分析,不仅不能正确解决思想问题,而且会导致思想混乱。因此,掌握科学的调查研究方法是理论宣讲工作者的职责所在。

科学的社会调查研究方法包含三个层面。一是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的基本原理。它包括课题的确定及其方法;调查研究的目的;研究类型;研究范式;分析单位;研究程序;研究方案设计;研究假设;研究的理论结构;社会测量;概念的操作等。二是资料收集的方法。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内容是确定调查对象的方法,诸如全面调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抽样调查、个案调查。另一方面内容是收集资料的具体方法,诸如问卷法、访谈法、观察法、文献法、试点法、会议法等。上述两个方面的内容,构成了社会调查研究的方法体系。三是资料的整理和分析。它包括资料的整理;资料的分析、调查报告的撰写等。其中资料收集的具体方法是调查研究的核心过程,理论宣讲员要根据客观环境和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富有弹性地将多种方法结合,以达到调查研究的目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