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青年学生的理论需求

青年学生的理论需求

时间:2022-12-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据有关调查表明,当代青年学生有着强烈的理想、信仰等精神需求,88.3%的学生认为“精神不是万能的,但没有精神是万万不能的”,80.3%的学生同意“人要有信仰”。有调查表明,青年学生的这种成才、成功的愿望更加强烈,表现得更加自觉。但是,青年学生对于思想理论的探求并不一定集中在对主导价值观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需求上,而是呈现出了多样化的特点。

青年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胡锦涛强调指出,要从赢得青年、赢得未来的高度,在广大青年中培养一大批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如何引导广大青年信仰和追求真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一个紧迫而重大的课题。青年学生是最敏感的社会群体,他们既接受系统的学校教育,拥有扎实的文化基础,领略人类文化繁荣的风景,又处于身心成熟期,充满了对自身价值实现的追求,有时会遇到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因此,我们应当对青年学生的理论需求予以高度关注。

一、青年学生的理论需求以社会化为目的

“人的社会化”指的是使一个自然人变成社会人。马克思主义认为,人在本质上是社会存在物,人的现实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但这并不意味着人一生下来就是一个社会的人、一个合格的社会成员,而是需要经历一个社会化的过程。特别是一个人只有以社会允许和接纳的方式行动,才能在社会中生存和发展,社会化赋予了个体发展自己、实现自身价值的起点。

青年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身在校园,心系天下。当前,八○后、九○后的学生主体意识不断增强,他们虽然生活阅历不深,与社会接触不多,缺乏社会政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锻炼,处于校园与社会的过渡地带,抗挫折的意识和能力偏弱,但他们进入社会、立足社会和服务社会的心理又极为迫切,他们的理想往往与现实有一定距离,因此,这就使他们成为社会化需要最强烈的群体。

青年学生要从自然人成长为社会人,从涉世不深到适应一定的社会文化、参与社会生活、履行一定的角色行为、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就必须学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学习社会规范,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和观念,取得社会生活资格,融入社会生活。要了解和掌握社会运行的规则和通行观念,可以通过媒体,甚至人的行为、社会风俗习惯等途径获得。但是,有理性自觉的青年学生,由于其社会实践范围的有限,更渴望获得社会化的捷径。他们更习惯于从理论形态中去获得社会化、实现自身价值的途径,而这种内在的自身成长需要自然就表现为理论的需求。这种需求,为理论宣讲积淀了一定的基础。而要提升他们对理论的兴趣,就要关注其社会化需要。满足这种社会化需要,关键在于引导他们如何做人,如何去做一个知识、素质、能力都健全、都符合社会需要的人。

二、青年学生的理论需求以满足自身成长为动力

当代青年学生对理论的需求是与自身成长紧密相关的。这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青年学生在塑造和健全主体人格,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中,需要掌握理论。据有关调查表明,当代青年学生有着强烈的理想、信仰等精神需求,88.3%的学生认为“精神不是万能的,但没有精神是万万不能的”,80.3%的学生同意“人要有信仰”。不少学生认为,没有信仰,人生是虚无的,没有精神就没有前进的动力。青年学生能够从理论中掌握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深厚的理论架构可以使青年学生在发展中不断调整自我,避免为丑恶的社会现象所误导,沿着正确的人生轨迹健康成长。另据调查表明,部分青年学生思想认识上时代感强,但责任意识弱;认同感强,但践行意识弱;参与意识强,但判断能力弱;主体意识强,但集体观念弱;个性特征强,但承受能力弱。而通过理论宣讲,可以内化为思想和行动,形成青年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理论对青年学生主体人格的塑造和健全能够提供内部支持,也能促进个体自由全面协调发展。具体表现在人格健全上,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对于人的认知、情感、意志、需要、动机、兴趣等心理活动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第二,社会竞争激烈,渴望立志成才,促使青年学生重视理论学习,不断通过理论学习来丰富和完善自己,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占领就业制高点,并最终赢得发展上的主动。有调查表明,青年学生的这种成才、成功的愿望更加强烈,表现得更加自觉。他们努力学习,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申请入党、报考研究生以及考取各种证书的比例不断增加。当代大学生已理性地认识到自己掌握的知识和理论同将来自己在社会上的作用和价值是成正比的。因此,他们有一种渴望求知成才、自我实现的需要。而社会大环境也为青年学生营造了重视理论的浓郁氛围,从客观上强化了他们对理论的需求。

三、青年学生的理论需求呈多元化倾向

当代青年学生群体风华正茂,求知欲强,视野开阔,不拘一格。学校教育是他们传承知识、文化、价值观念的第一途径。现代教育体系在向青年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也在植入多种思维方式,由此产生出源源不断的、多样的思想理论需求。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使得青年学生对国际社会、对多元化的思想文化有了更多的了解,在青年学生中影响很大。而全球化和信息化带来的主导价值观与多元价值观的冲突,进一步引发了青年学生,特别是大学生对思想理论的需求。20世纪80年代,全球化是作为一个经济概念提出来的,当今,全球化早已超出了单纯经济范畴而发展到科技、文化、经济和政治各个层面,成为人们展望未来时感受最强烈的一股浪潮。全球化还伴随着一场席卷全球的信息革命,网络化浪潮汹涌而来,势不可挡,正改变着经济、社会、文化的结构和运行方式,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与此同时,社会生活日趋多样化,从客观上对青年学生的思想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在这样复杂的背景下,以马克思主义为主导的价值观念必然和多元化的价值观念在一定程度上产生激烈的冲突。这从青年学生思想的活跃程度上可以感受得到,从他们的一些人生选择上也可以看得出来。据有关方面进行的“榜样在我成长中的作用”的调查显示,20%左右的学生选择了毛泽东等革命领袖和历史人物。人生榜样选择的多样化,体现了青年学生不同的人生价值取向。面对全球化和信息化的不断发展和冲击,青年学生群体一方面在顺应世界潮流,另一方面也在主导价值观和多元价值观的争锋中产生了思想上的困惑和迷惘。而求知的欲望、理性的自觉驱使他们之中的一部分人试图从困惑和迷惘中走出来,进而引发了他们保持清醒自我主体意识的需要和对多种理论的需求。但是,青年学生对于思想理论的探求并不一定集中在对主导价值观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需求上,而是呈现出了多样化的特点。在这样的情况下,加强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去引导青年学生,使他们在积极参与全球化的过程中、在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能够对西方价值观念的渗透保持清醒的头脑,进一步树立社会主义价值观,意义非常重大。

深入研究、全面掌握青年学生在理论需求方面呈现的诸多特点,有助于我们在理论宣讲中有的放矢,提高理论宣讲的针对性、有效性。为增强理论宣讲的感染力,我们应把握以下几点:一是以青年学生心理状况和思想变化及他们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为切入点,在理论宣讲中大量占有资料,有意识地深入挖掘素材,紧密联系现实生活,贴近青年学生思想实际,提高用理论解答现实问题的能力。避免出现只是从概念到概念、从原理到原理、从观点到观点的宣讲,要充分体现宣讲内容的精心设计、巧妙梳理和安排,使宣讲摆脱平淡、空洞的困境,提高宣讲效果,真正触动青年学生的思想和灵魂深处。二是在理论宣讲中要调整以往“培养思维”的模式,大力运用“思维干预”的模式,积极实现青年学生从宣讲受众客体向受众主体转变,真正做到宣讲教师的“主导”地位和青年学生的“主体”地位的结合。对他们在理论学习上的主动性、独立性和独到的见解要给予充分的肯定,进而通过思想争论,提高向学生传递信息的效能。但是在平等的探讨、共同的思索基础上,我们特别要及时、有力地指出他们在对现实问题的理论求解中的偏差,特别是纠正他们对发展中的马克思主义的不当理解,使之获得正确认识问题的观念和思维方法,从而形成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度认同,树立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三是要注重以情感人、以情育人,将理论宣讲的目的和满足青年学生自身全面发展的追求结合起来。列宁指出:“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5]我们要重视从关心人、培养人、发展人的角度出发,特别是从解决青年学生成长中的困惑,疏导来自学业、就业上的心理压力入手,通过加强人性化的思想政治教育,不断提高理论宣讲的实效性。

【注释】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1页。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9页。

[3]毛泽东:《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

[4]引自2010年3月5日《学习导报》。

[5]《列宁全集》第二十五卷,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117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