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相互需求理论

相互需求理论

时间:2022-06-0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一节 相互需求理论相互需求理论不同于比较优势理论,是从需求和交换比率的角度来论述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的理论,是对比较优势理论的发展和补充。穆勒和马歇尔的理论共同构成了相互需求理论,论述了贸易条件,即国际贸易中两国产品交换形成的国际交换比率是如何决定和达到均衡的。下面将分别介绍穆勒和马歇尔的相互需求理论。相互需求理论正好对这两个问题做出了补充。

第一节 相互需求理论

相互需求理论(Theory of Reciprocal Demand)不同于比较优势理论,是从需求和交换比率的角度来论述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的理论,是对比较优势理论的发展和补充。约翰·穆勒和阿里弗里德·马歇尔是相互需求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穆勒首先提出了相互需求理论,马歇尔在穆勒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供应条件(或提供条件)曲线,用几何方法来证明供给和需求如何决定国际交易比率。穆勒和马歇尔的理论共同构成了相互需求理论,论述了贸易条件,即国际贸易中两国产品交换形成的国际交换比率是如何决定和达到均衡的。下面将分别介绍穆勒和马歇尔的相互需求理论。

一、穆勒的相互需求理论

比较优势理论从劳动生产率上的相对差别分析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的可能性,揭示了分工和交换能为分工国带来利益,但是却有两个问题没有解决:一是贸易给各国带来的利益有多大;二是这个范围内双方各占的比例是多少。相互需求理论正好对这两个问题做出了补充。

穆勒认为,商品的国际价值是受国际间需求均衡规律支配的,而国内贸易的商品价值则取决于该商品的生产费用,两者是不相同的。“外国商品的价值,取决于国际交换的条件”[1],也即进口商品的价值取决于为了换取该项进口所需出口的商品的数量。这种“国际交换的条件”,即贸易条件,又取决于贸易双方对对方商品的需求强度和需求弹性。

具体地说,两国商品交换比率恰好是进口国在这种比率下愿意接受的商品数量等于出口国在这种比率下愿意提供的商品数量。如果A国对B国商品的需求强度越大,那么B国商品的国际价格会越高,这样B国相对于A国,从国际贸易中获利就相对地大。反之,B国的获利就会相对地小。下面通过穆勒自己的例子来说明国际交换比率和贸易条件。

(一)国际交换比率

假定以同一劳动量,英国可以生产呢绒10码或亚麻布15码,德国可生产呢绒10码或亚麻布20码。在此情况下,英国可专门生产呢绒,德国可专门生产亚麻布,然后相互进行贸易。表3.1具体列出了英国和德国在呢绒和亚麻布这两种产品上的交换比率。

表3.1      英国和德国的呢绒/亚麻布交换比率

img8

从表3.1中我们可以发现:如果两国各自生产这两种产品,则在英国10码呢绒可以交换15码亚麻布,在德国10码呢绒可以交换20码亚麻布,国内交换比率分别为1∶1.5和1∶2。因此,在英国呢绒相对便宜,在德国亚麻布相对便宜,两国可以通过专业化分工生产进行国际贸易。但在国际贸易中,10码呢绒可以交换多少亚麻布两国才存在贸易的可能性呢?

穆勒用国际交换比率的上下限来说明国际贸易条件的范围。所谓国际交换比率,是以本国出口产品表示的进口外国产品的数量的比值。如在国际贸易中,10码呢绒可以交换17码亚麻布,那么,国际交换比率是1∶1.7。国际交换比率取决于对方对本国产品的需求。其上下限是由贸易国双方的国内交换比率来决定的。这就是说,两国互利性的贸易条件必定处在由两国的国内交换比率所确定的上下限之间。在本例中,英国的国内交换比率是1∶1.5,德国的国内交换比率是1∶2,那么,国际交换比率必须处于这两个比率之间,否则国际贸易则不存在。

(二)贸易条件的决定和贸易利益的分配

1.贸易条件的决定

在国际贸易中,贸易条件[2](Terms of Trade)是用来衡量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出口相对于进口的盈利能力和贸易利益的指标,反映该国的对外贸易状况,一般以贸易条件指数[3]表示,在双边贸易中尤为重要。我们继续用上面的例子来对贸易条件进行说明。

在上述例子中,英国和德国的呢绒(N)/亚麻布(M)的国内交换比率分别是1∶1.5和1∶2。根据这个比率,英国出口呢绒,德国出口亚麻布。这两个国家的国内交换比率决定了两国贸易条件的上下界限。只要贸易条件在这个界限内,两国都能分享贸易利益,超出这一界限,贸易就不会发生。如果两国贸易条件为1∶1.7,则在英国可以用10码呢绒交换17码亚麻布,比在国内多交换2个单位;德国可以用17码的亚麻布交换10码呢绒,节省了3码亚麻布。如果两国贸易条件为1∶1.4,则英国用10码呢绒只能交换14码亚麻布,少于国内可以交换的15码亚麻布,故英国不会参加国际贸易。此时国际贸易不会发生。因此,两个国内交换比率差距越大,国际贸易发生的可能性也越大。

2.贸易利益的分配

贸易条件越是接近对方国内交换比例,或贸易条件线越靠近对方国内交换比率线,本国分享的贸易利益比重就越大。为了使图形更为直观,便于分析比较,图3.1假定英国和德国的呢绒亚麻布(M)/呢绒(N)的国内交换比率分别1/2∶1和2∶1。

img9

图3.1 贸易条件的决定和贸易利益的分配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在英国国内交换时,10码呢绒可以交换5码亚麻布。当国际交换比率为1∶1.5时,接近德国的国内交换比率,此时英国可以用10码呢绒交换15码亚麻布,多交换10码亚麻布。当国际交换比率为1∶2/3时,靠近英国的国内交换比率,此时英国可以用10码呢绒交换20/3码亚麻布,多交换5/3码亚麻布。但我们从两个不同的国际交换比率可以明显看出,国际交换比率越接近德国的国内交换比率,英国的贸易利益越大。反之,英国的贸易利益越小。

穆勒不仅说明了贸易条件决定于两国的相互需求状况,而且还进一步说明了相互需求状况对贸易利益的影响。国际贸易利益的大小取决于国际交换比率上下变动范围的大小。两国国内交换比率间的差异越大,可能获得的贸易利益也越大。这种贸易利益在各贸易国间分配的多寡,则决定于具体的交换比率,即均衡贸易条件。均衡贸易条件又取决于贸易国各自对对方产品需求的相对强度。一国对他国产品的需求愈强烈,其贸易条件就会愈对其不利;反之亦然。

二、马歇尔的相互需求理论

马歇尔(A.Marshall)在穆勒的基础上发展了相互需求理论,他把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结合起来探讨,提出提供曲线这一重要分析工具。

(一)提供曲线的推导

提供曲线表示的是一国在不同的相对价格下愿意进口与出口的商品数量。它是在给定生产可能性曲线和社会无差异曲线的情况下,求出不同国际相对价格下一国最优的进口数量和出口数量。例如,在图3.1中,英国的国内交换比率是1/2∶1,当国际交换比率也是1/2∶1时,英国就没有参与国际贸易的必要。这时,英国出口呢绒和进口亚麻布的数量均为0,对应提供曲线上的点就是原点(0,0)。以此类推,可以求出不同国际交换比率下英国出口呢绒和进口亚麻布的数量,把这些点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就构成了英国出口呢绒进口亚麻布的提供曲线(如图3.2)。用同样的方法可以导出德国出口亚麻布进口呢绒的提供曲线。

img10

图3-2 提供曲线的推导

关于提供曲线,要注意以下几点:

(1)连接原点和提供曲线上除原点以外的任一点,斜率等于该点所对应的国际相对价格P。

(2)区分了一般需求与相互需求。一般需求是价格与需求量之间的关系,价格越高,需求量越少。相互需求曲线则是国与国之间进行贸易时,一国在既定贸易条件下愿意实现的出口和进口数量的组合点的轨迹。因此,我们发现,英国和德国的提供曲线在一定范围内没有交点。也就是说,在这个范围内,英国愿意出口呢绒的数量不等于德国愿意进口呢绒的数量,不能达到供求均衡的状态,需要进一步调整国际交换价格以达到贸易均衡。

(3)提供曲线越向左上方弯曲,表示英国能以越少的呢绒进口越多的亚麻布。

(4)两国的提供曲线在两国的国内交换比率围成的区域内,过原点的切线分别为两国的国内交换比率。

(二)国际相对价格的确定

根据提供曲线的导出过程,我们知道提供曲线上除原点以外的点与原点的连线是各国对应的国际相对价格下的进出口数量。因此,只有在两国对应的国际相对价格相等时,即在两国提供曲线的交点(P)(原点处的交点除外),国际贸易才能到达均衡。当国际相对价格低于P时,英国愿意进口亚麻布的数量低于德国愿意出口的数量,在亚麻布市场上出现供过于求的情况,亚麻布的相对价格下降。随着亚麻布的相对价格下降,英国愿意进口的亚麻布数量增加,德国愿意出口的亚麻布数量减少,供过于求的现象缓解,当国际相对价格达到P时,供求平衡,亚麻布的相对价格不变。同理可以分析国际相对价格高于P时的情况。根据分析可知,只有国际相对价格在两国的国内交换比率之间时,两国才有参加国际贸易的动力和意愿。当国际相对价格超过两国的国内交换比率时,两国将会自给自足,国际贸易不存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