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老年资源与老年需求

老年资源与老年需求

时间:2022-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人口老龄化的成功与否、老年人口生命质量和生活质量的高低取决于老年资源(资本)能在多大程度上满足老年人口的需求状况。老年期是各种疾病的多发期和高发期。许多老年问题特别是老年人的心理病症大多出于这种角色的丧失所带来的负面冲击。老年人的生命生活质量以及老龄化社会的健康运作与知识的获得和学习能力有极大的关联。老龄化与一系列的丧失和丢失事件相伴相随。丧失理论表明,老年人群的确生活在风险之中。
老年资源与老年需求_银发中国: 从全面二孩到成功老龄化

人口老龄化的成功与否、老年人口生命质量和生活质量的高低取决于老年资源(资本)能在多大程度上满足老年人口的需求状况。老年资源(资本)是指个人社会化过程中必须具备的六大老年资源(资本),包括了健康资源(资本)、角色资源(资本)、收入资源(资本)、亲友资源(资本)、知识资源(资本)和道德资源(资本)。

(一)老年的六大类资源

一是健康资源(资本)。身心健康,自立自助,这是第一重要的资本。老年期是各种疾病的多发期和高发期。在老年人的余寿中总是不可避免地带有或长或短的一段带病期,健康预期寿命就是对平均预期寿命的修正。生物学意义上的老化是机体功能不断丧失的过程。“健康丧失”意味着活动能力的受限,意味着生活满意度的下降。“健康丧失”最彻底的表现是死亡的到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深化,高龄阶段病理性的老龄化才是常见的个体老龄化,正常的老龄化只是大多数人的梦想。

健康的概念中包括了心理健康。哀莫大于心死。心理老化是最可怕的,而伴随着生理的老化,很容易出现心理的老化。等吃、等睡、等死的心态就是很典型的“理想丧失”现象。在一定意义上,“理想丧失”也可以理解为“追求的丧失”、“意志的丧失”和“心理健康的丧失”。如果抱着“百无一用是老人、苟延残喘是老年”的心态,那就很难保证生命质量和生活质量。

二是角色资源(资本)。在社会继续扮演积极的社会角色,拥有相应的地位,享受一定程度的社会保障。“角色”是一个人自我认知的基础。许多老年人之所以不能很快地适应离退休以后的生活,就在于角色的中断产生了心理的落差和新生活适应上的困难。许多老年问题特别是老年人的心理病症大多出于这种角色的丧失所带来的负面冲击。

“角色丧失”往往意味着一种生活方式的终结、一种人际资源的断送、一种良好感觉的丧失。因为这种丧失同时也就意味着权力的丧失,社会地位的失落以及与所熟悉环境的告别。“无角色”的景况对老年人的心理一般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角色的丧失会导致老年人对自己的社会性存在产生怀疑和困惑,一种退出历史舞台就是被社会抛弃的不良感觉油然而生。在社会老年学的经典理论——连续性理论(Continuity Theory)看来,如果一个人在老年时仍能保持中年时代的个性和生活方式,那么他便会有一个幸福的晚年。

三是收入资源(资本)。有个人的资产储蓄和收入来源,足以自养而不必依赖别人,甚至自养之余还可以有一定的积蓄来防备未来的不时之需或者对子代有所帮助。

四是关系资源(资本)。可以在紧急时获得来自亲朋(如配偶、儿女、亲属和朋友)和组织(如单位、社区、志愿者团体、政府机构)的各种支持。老年人所需要的关系资源包括了配偶、儿女等血亲关系,单位、同事等组织关系,以及朋友关系和社区关系。

五是知识资源(资本)。可以通过体验、工作和学习来获得。老年人的经验和智慧是非常宝贵的知识资本。老年人的生命生活质量以及老龄化社会的健康运作与知识的获得和学习能力有极大的关联。

六是道德资源(资本)。世纪之交时,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健康的概念有了新的发展,即把道德修养纳入了健康的范畴。健康不仅涉及人的体能方面,也涉及人的精神方面。将道德修养作为精神健康的内涵,其内容包括:健康者不以损害他人的利益来满足自己的需要,具有辨别真与伪、善与恶、美与丑、荣与辱等是非观念,能按照社会行为的规范准则来约束自己及支配自己的思想和行为。

把道德健康纳入健康的大范畴,是有其道理及科学根据的。善良的品性、淡泊的心境是健康的保证,与人相处善良正直、心地坦荡,遇事出于公心,凡事想着道德,使心理保持平衡,有利健康。良好的心理状态,能促进人体内分泌更多有益的激素、酶类和乙酰胆碱等,这些物质能把血液的流量、神经细胞的兴奋调节到最佳状态,从而增强机体的抗病力。有悖于社会道德准则的人,其不当行为可能导致紧张、恐惧、内疚等种种心理,甚至寝食不安,惶惶不可终日。这种精神负担,必然引起神经中枢和内分泌系统的功能失调,干扰其各种器官组织的正常生理代谢过程,削弱其免疫系统的防御能力,最终在恶劣心境的重压和各种身心疾病的折磨下,或早衰或早亡。[1]

2002年,笔者提出过“丧失理论”假说,认为老年期的各种丧失是人口老龄化的根本挑战。[2]丧失理论的基本假设是:所谓老化,可以解释为一个丧失和丢失的过程,就是“老来空”现象的出现。老龄化与一系列的丧失和丢失事件相伴相随。个体老龄化的一切挑战都来自“资源或者说资本的丧失”。例如,亲友的丧失在老年期也是常见的,特别是老来丧偶对老年人的打击有致命性。“少年夫妻老来伴”,夫妻感情越好,这种丧失的打击越大。1999年初,百岁老人章克标登出征婚启示,在社会各界反响很大。章老在广告中如是说:“老伴仙逝以来,渐觉孤独单调难耐。为此,征求伴侣,以解孤寂。”另有一种打击也很大,就是老年丧子,特别是独生子女家庭更是如此。这种丧失事件的发生又有不可预料和难以防备的特点,所以一旦发生,对老年人的打击就特别巨大。

丧失理论的提出旨在告诉人们,老年人需要的支持和关爱程度实际上就取决于“丧失事件”所出现的时机和“老来空”的严重程度。一般来说,老年人迟早都会遭遇“丧失事件”和“老来空”问题。譬如,“角色丧失”往往出现在老年生活的起点,而亲友丧失、健康丧失和理想丧失随时都可能出现,这几个丧失也正是老年人群的脆弱点所在。换言之,老年人群是一个脆弱群体的说法在理论上是可以获得支持的。丧失理论表明,老年人群的确生活在风险之中。当然,我们同时也要看到:老年人群存在着极大的差异性,本质上是一个异质性很强的群体。

(二)老年的三大类需求

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是我们耳熟能详的说法,这种说法点出了老年需求的主要方面却不是全部。老年人的需求可以分出三个大类,即生存性需求、发展性需求和价值性需求。

首先是老年人的生存性需求,追求基本需求的满足,健康和安全就属于生存性需求。这样,“老有所养、衣食无忧”和“老有所医、身心健康”就构成了老年人需求最基本的层面。

其次,广义的发展性需求(含感情需求)包括老有所爱、老有所伴、老有所乐、老有所亲、老有所学和老有所美。老年不是人生的终结,而是新人生的开始。在这个意义上,“开创人生第二个春天”的说法是有道理的。毫无疑问,这一段岁月在延长,长寿是挑战和福音并存的事情。老年人有更多的闲暇,同时没有了太多的羁绊,更重要的是,在老年人的基本需求得到较好满足之后,就必然会提出更高层次的需求实现问题。这样,老有所爱、老有所伴、老有所乐、老有所亲、老有所学和老有所美就必然会摆到全体老人和社会成员面前。这种种需求都有利于促进老年人心智的发展和角色的发展,所以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老年期的精神老化是可怕的,新加坡“乐龄”的提法说明了保持老年人精神健康和青春的根本意义。

最后,广义的价值性需求(含归宿需求)包括老有所为、老有所用、老有所成和老有善终。老年发展涉及的就是老年人的高级需求——发展性需求和价值性需求——的实现和满足问题。积极的养老文化要关注老年人的发展性需求和价值性需求。发展性需求包括老有所爱、老有所学、老有所乐和老有所为,价值性需求包括老有所用、老有所成和老有善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