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功能与哲学教学改革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功能与哲学教学改革

时间:2022-11-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解释论证功能,具有科学性和实践性的特点。这一点已被马克思主义哲学诞生以来的历史所证实。发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综合概括功能,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反映和体现时代精神,实现形态更替的重要途径。能力与方法的培养,是体现和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功能的基础和前提,以能力培养模式取代应试教育模式,是全面体现和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功能,进行哲学教学改革的必由之路。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功能与哲学教学改革

赵润琦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教学,必须根据哲学学科自身的特点,结合社会实践对哲学的要求,围绕体现和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功能,以能力培养式取代应试教学模式,进行全方位的改革。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功能,是指它在社会生活和社会实践各个领域中应该发挥的作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功能,从总体上讲,就是它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指导作用,具体而言,笔者以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主要有以下四大功能:

1.解释论证功能

哲学作为世界观理论体系,它必然能够对世界(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进行解释和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解释论证功能,就是以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原则,运用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最一般的规律,对科学文化的发展,人类社会的演进,以及现存的各种事物和现象,做出既符合科学事实而又令人信服的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解释论证功能,具有科学性和实践性的特点。这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科学性和实践性是它的本质特征。正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能够科学地解释世界和说明事物,它才能够指导人们自觉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这一点已被马克思主义哲学诞生以来的历史所证实。

2.反思批判功能

哲学作为社会意识形态诸形式之一,它本身既有历史继承性的特点,又有时代创造性的特点。无论是历史继承性,还是时代创造性,都是通过其反思批判功能来实现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批判功能,既是深沉的历史反思,又是开放的时代反思。发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反思批判功能,要结合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践,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清理、继承和吸取其优秀的思想精华;对外来文化进行分析、研究、选择和吸收,促进中华民族思想文化观念的更新。在传统与现实的撞击中,在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融合中,创造既具有历史继承性,又具有融合开放性的、能体现时代精神和民族特色的现代文化观念和新型哲学形态。

3.综合概括功能

哲学作为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其综合概括功能也就包括于其中了。发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综合概括功能,要求我们必须立足当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发展的现状,吸收科学成果中的思想精华,形成适合于现时代的科学思维方式;立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总结和概括实践得失成败的经验教训,并使之上升到理论的高度,从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社会实践;密切关注当代世界性课题,诸如能源危机,人口危机,环境恶化等问题,概括出当代人与自然的新型关系。发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综合概括功能,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反映和体现时代精神,实现形态更替的重要途径。

4.预见导向功能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这其中就自然包括着它本身具有预见导向的功能。发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预见导向功能,不仅要人们对社会的未来趋势作出科学的预见,而且要求人们所从事的具体实践及其结果作出合规律性的预测,从而在实践中始终保持超前创造性,增强实践的目的性和自觉性。发挥马克思主义的预见导向功能,对于人们树立远大的社会理想,实现切实可行的人生理想,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解释论证功能、反复批判功能、综合概括功能和预见导向功能,从整体上体现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社会现实的结合中,这四个功能是互为前提、互相补充、互相作用、互相结合。解释论证功能是最基本的功能,也是处于最低层次的功能,它仅仅是对世界及其发展变化的说明和解释,然而它却是其他三个功能的基础和前提。综合概括功能和反思批判功能是解释论证功能的延伸和深化,是科学的世界观向科学的方法论转化的重要途径。预见导向功能又是以反思批判功能和综合概括功能为前提的,反思批判功能和综合概括功能又以预见导向功能为目的。它们的互相结合,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人类思想文化,科学技术和社会实践的依赖关系,以及前者对后者的指导作用,从而实现二者在依赖与指导的双向互动中协调发展。

目前,我国高校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的现状是,基本上满足于讲清楚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对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作一些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解释和论证。而这些解释和论证往往是肤浅的,有时甚至是断章取义的。至于哲学的反思批判功能、综合概括功能和预见导向功能,在哲学教学中则很少涉及,因而不能完整地体现出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社会实践的指导作用。这种教学模式基本上属于“就哲学讲哲学、就哲学学哲学”的应试教育模式。

能力与方法的培养,是体现和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功能的基础和前提,以能力培养模式取代应试教育模式,是全面体现和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功能,进行哲学教学改革的必由之路。笔者以为,在哲学教学实践中,有必要对学生加强以下三种能力的训练和培养。

1.理论思维的能力与方法

理论思维的能力与方法,是凭借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进行思维的能力和方法,它是实现反思批判功能的能力基础。理论思维的能力愈高,方法就愈科学,反思批判功能就发挥得愈充分。”一个大学生,如果缺乏理论思维的能力与方法,要对人生和社会进行深刻的反思批判,是不可能的。因此,哲学教学必须对学生进行理论思维的能力与方法的培养和训练。

理论思维的能力与方法的培养和训练,要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往,我们对“辩证思维的方法”一节重视不够,以其是否作为考试重点进行取舍,有时干脆就不讲。笔者认为,这一节不仅要讲,而且要加大内容比例,并结合原理和现实进行严格训练。除此而外,还要通过课堂讲授、作业训练等教学环节,对学生进行理论思维的训练和提高。课堂讲授要采取逻辑分析的方法,先把概念或原理分解为不同的要素,分别予以讲解,然后再总结概括,形成体系,在分析与综合的统一中体现辩证思维的方法。布置一些原理和现实结合的论述题,让学生运用原理分析现实问题及其形成原因和历史演进过程,寻求解决现实问题的思路和途径,在作业训练中,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反思批判功能。这样,通过循序渐进的反复训练和引导,培养学生的理论思维的能力与方法,为他们在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指导下进行反思批判,打下能力基础。

2.综合概括能力

综合概括能力就是运用辩证思维的方法,对科学技术发展的最新成就,以及社会实践得失成败的经验教训进行理论概括,形成新理论的能力。它是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综合概括功能的能力基础。

培养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一方面,是由于哲学学科和特点所决定的;另一方面,则是由当代大学生的素质特征和今后所面临的任务所决定的。成人大学生,大多具有丰富的工作实践经验,有的工作实绩比较突出,被评为国家或省(市)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但由于缺乏理论概括能力,不能将丰富的工作经验升华为条理性的、系统化的理论观点,因而不能在较广的领域推广。因此,对成人大学生进行综合概括能力的培养,有助于他们将丰富的工作经验升华为系统化的理论观点,以促进自己的工作,指导别人的工作。对于普通高校的大学生进行综合概括能力的培养,比较直接的作用是利用他们总结学习经验,掌握和运用本学科的专业知识,形成科学研究和技术推广的能力和方法,更为长远的作用则是他们毕业之后,将会面临大量的社会实践问题需要概括和总结,以增长才干,提高他们适应复杂的社会关系,获得进一步发展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在教学中必须抓好两个环节。一是阅读教学。在教师的指导下,先让学生阅读教材中部分章节的内容,概括提炼主要的理论观点,并在课堂上讲解,然后由教师串讲,纠正学生理解上的偏差,引导学生概括提炼。二是结合原理的学习,强化作业训练。由教师布置一些总结学习经验或工作经验的论述题让学生去做,教师认真评改,指出每个学生作业的不足之处,最后统一讲评,指出存在的问题和纠正的方法。这种经过由简单到繁难的反复训练,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

3.洞察预见能力

洞察预见能力,是人们透过事业的纷繁复杂的外部现象,洞见事物的本质和规律,预测事物未来发展趋势的能力。它是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预见导向功能的能力基础。

在哲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洞察预见能力,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世界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是揭示世界本质的科学理论。掌握它的目的,就在于运用它观察世界、认识世界、预测未来,这是人们的社会实践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人们面对瞬息万变的种种信息,若不具有敏锐的洞察预见能力,及时做出灵敏的反应,要在实践中取得成功,是很难想像的。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断完善,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更要求人们具有敏锐的洞察预见能力,方能够驾驭复杂多变的市场之舟,立于不败之地。

培养学生的洞察预见能力,就是要培养他们思维的敏捷性和大跨度,使他们能够在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实践或学习实践中,根据世界发展的一般规律,对瞬息万变的世界能及时作出灵敏的反应和科学的预见,从而保持超前创造性和行动的自觉性。在哲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洞察预见能力,一是要注意反思批判能力和综合概括能力的延伸和深化。反思批判能力和综合概括能力和培养的提高,并在实践中加以熟练的运用,必然导致洞察预见能力的形成。二是在强调理性思维的同时,不要忽视直觉和灵感的作用。理性思维往往表现为由经验上升到理论的归纳和由规律向具体事物的演绎,而直觉和灵感则会成为理性思维的补充,一些偶然所得,一些奇妙的思想火花,可能使长期思索而不得其解的问题豁然开朗,使思维跃迁到一个新的层面。这在科学发展史上是不胜枚举的。然而,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洞察预见能力,还是一个有待于探索和深化的问题。

在哲学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体现和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功能,这就对高校哲学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哲学教师必须自觉学习,提高素质,主动适应哲学教学改革的需要。

1.更新教学观念,重视能力培养

教学观念是实践的向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断完善,中国社会的跨世纪腾飞,呼唤既有较高知识水平,又有开拓创新能力的创造性人才。而这种创造性人才的培养,其中一条重要途径,就是教育和培训。那种只注重知识传播,忽视能力培养的教学观念,远远不能适应这种要求。哲学教学改革的重要前提,就是哲学教学工作者的观念更新。因此,在哲学过程中,既要注重知识传授,更要注重能力培养,在知识传授的基础上加强能力培养,在能力培养的指导下进行知识传播,把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结合起来,尽快实现由应试教育模式向能力培养模式的转变。

2.注重知识更新,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哲学教师必须吸收哲学学科以及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更新知识、开阔视野,在教学中增强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必须进行本学科和相关学科的科学研究,以科研为导向,努力提高自身的哲学素养和哲学能力,以更高的能力,更科学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能力;主动参与社会实践,密切注视当代社会实践的新动向、新特点、新问题和新要求,加强哲学向社会实践的渗透。

3.以能力培养为核心,改革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的的途径。哲学教学改革必然要求教学方法的改革。与能力培养模式相联系的教学方法,则是“精讲多练,以练为主”的方法,这种方法要求增强教学实践环节,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能力。因此,在哲学教学实践中,在课堂讲授的同时,要增加课堂阅读、作业训练、自学讨论、社会调查和撰写小论文等一系列教学实践环节,加强引导,循序渐进,启迪学生的智能,培养学生的哲学素养和哲学能力,体现和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功能。

总之,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改革,涉及到教学模式转换、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教材建设和考试改革等一系列问题,需要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不断总结经验,统筹兼顾,配套进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