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努力构建和谐社会

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努力构建和谐社会

时间:2022-11-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树立和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才能形成维系社会和谐的精神纽带和道德风尚。树立和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增强党的先进性,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的坚实保障。树立和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既是对人民群众在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上的基本要求,更是对居于执政和领导地位的中国共产党在思想道德建设上的基本要求。

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努力构建和谐社会

杨德生 王永智 田明纲

2006年3月4日,胡锦涛总书记在看望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的委员时指出:在我们的社会主义社会里,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和坚持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胡锦涛总书记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论述,集中表达了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心意,在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八荣八耻”迅速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

一、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精神实质和重大意义

“八荣八耻”涵盖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时代要求,反映了社会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明确了当代中国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文化的重要内容;是社会主义价值观的集中体现。落实科学发展观不仅体现在经济发展的物质层面上,也体现在精神文化领域。面对当前经济成分、利益关系、生活方式、社会组织形式的多样化,以及经济全球化和互联网发展带来的各种文化交融激荡的趋势,社会价值判断日益呈现多元倾向。人们应该树立和坚持什么样的道德标准与荣辱观念,不仅成为日益突出的社会问题,也成为事关社会能否积极、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树立和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不但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顺利进行的保障,也是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实现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

树立和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是实现社会的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健康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和谐社会需要全体人民有共同的道德遵循,整个社会有稳定的内在秩序。一个精神贫乏、进退无据的社会不可能构成和谐;一个荣辱颠倒、是非混淆、美丑错位的社会无法实现和谐。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才能形成维系社会和谐的精神纽带和道德风尚。

树立和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增强党的先进性,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的坚实保障。树立和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既是对人民群众在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上的基本要求,更是对居于执政和领导地位的中国共产党在思想道德建设上的基本要求。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人以坚定的革命理想和信念,高尚的革命情操和抱负,铸炼和培育了现代革命道德,提升了传统荣辱观的精神境界,为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形成奠定了坚实基础。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征程中,面对错综复杂的情况,我们党不仅需要不断加强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建设,同时也需要继续坚持、弘扬和丰富、完善社会主义荣辱观,以提高党的向心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带领全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思想内涵和时代特征

“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时代精神,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本质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价值观的鲜明导向,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和鲜明的时代特征。

“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是对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传统美德与民族精神的精确概括。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爱国主义是推动我国社会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是激励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光辉旗帜。社会主义荣辱观所强调的爱国主义既与维护祖国的尊严、荣誉和利益结合在一起,也与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实践联系在一起。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邓小平同志指出:“中国人民有自己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以热爱祖国、贡献全部力量建设社会主义祖国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社会主义祖国利益、尊严和荣誉为最大耻辱。”这是对我国现阶段爱国主义特征最精辟的概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三位一体,有机地统一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之中。

“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是对“为人民服务”的崇高理想和革命宗旨的继承和弘扬。“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在社会主义社会,是否服务于人民,是否一切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始终是判别个人、群体、集团和政党进步与落后的标准。在当代中国,树立和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与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相一致,对于引导广大干部尤其是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体现了我国社会对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的坚持与呼唤。科学进步是社会进步的巨大源泉。一个国家的现代化,首先必然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我们越是向前发展,越要高度重视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协调发展,高度重视在社会传播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科学精神,在广大干部、群众和青少年中培育出“学科学、爱科学、重科学”的良好社会风尚,通过弘扬科学精神,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来带动社会的全面进步。

“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概括了社会主义荣辱观在对待劳动问题上的根本态度。中华民族是勤劳的民族。树立和坚持崇尚劳动的观念,有助于激励和激发广大劳动者与建设者勤奋学习,辛勤劳动,扎实工作,调动一切创造活力,使社会财富充分涌流,使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蒸蒸日上。

“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是对集体主义精神的揭示,也是对社会主义人际关系的概括。崇尚集体主义,注重团结互助,贬斥损人利己,是与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相联系的根本道德要求。要把各种力量凝聚起来、组织起来,同心同德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而奋斗。要提倡急他人所需,帮他人所难的团结互助精神,人人关心和帮助他人,处处尊重和爱护他人,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和各项事业的发展。

“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是对社会主义公民道德和职业道德基本要求的概括。信用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个基本特征,诚实守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要支柱之一,是人们之间相互信任的道德凭借,它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生活中的摩擦,降低社会生活的风险和代价,降低社会运行成本。树立诚实守信的荣辱观,对于弘扬社会正气,整肃失信、弃约的不良道德行为,构筑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现代诚信体系至关重要。

“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是对公民法制观念与守法意识的强调和要求。法治和责任理念是现代社会的基本理念。遵纪守法是公民应尽的社会责任和道德义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要在全社会营造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办事的良好氛围,提高各级干部依法行政的能力,培养和塑造公民的现代法制观念与守法意识,从而保证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和社会的稳定发展。

“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是对中国古代优秀传统和中国革命传统中艰苦奋斗精神的发扬光大。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民族,是难以自立自强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国家,是难以发展进步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政党,是难以兴旺发达的。艰苦奋斗是我们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党的传家宝和政治本色。以艰苦奋斗为荣,有利于在组织上引导广大党员牢记我国的基本国情和我们党的庄严使命,树立为党为人民长期艰苦奋斗的思想;有利于教育和引导人们在当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取得成就的形势下,戒除骄奢之风,秉承艰辛本色,从而奋斗不息,争取更大的胜利。胡总书记今年春节期间到我省延安视察,要求我们在新的历史时期,进一步发扬光大延安精神。艰苦奋斗,正是延安精神的本质特征。我们要以践行“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契机,进一步弘扬延安精神。

三、全面推进,努力践行,把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任务落到实处

当前,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跨入了新的关键时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成为广大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总的来看,热爱祖国、积极向上、科学文明、团结友爱,是我们当代社会精神风貌的主流;褒奖“八荣”并身体力行,贬斥“八耻”并自觉抵制是广大人民群众的自觉风尚。但是,我们也要看到,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各种文化的相互激荡,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这些都对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产生着深刻影响。在一些地方,在一些人的意识中,不明是非、不知荣辱、不辨善恶、不分美丑,把腐朽当神奇,把庸俗当高尚,把谬误当真理,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的现象也确实大量存在。这些现象的存在,不仅严重败坏了社会风气,也阻碍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地解决,必然损害正常的经济和社会秩序,损害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

没有健康的社会风气,没有良好的道德水准,一个国家的经济再发展,综合国力也强大不起来,更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是形成良好社会风尚的迫切需要,是培育新时代社会主义“四有”新人的根本要求。我们一定要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的高度,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保持国家长治久安的高度,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把树立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贯穿于思想道德建设的全过程,体现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各个方面,使社会主义荣辱观成为引领社会风尚的一面旗帜。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要注重做到以下四个结合:

首先,将教育和实践相结合。观念成为习惯、规范成为行动的过程,是知与行相统一、教育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任何道德规范只有转化为道德实践,才能成为人们自觉的行为准则。把社会主义荣辱观化为人们的坚定信念,进而外化为高尚行为,教育的作用至关重要。要充分发挥教育的功能,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手段,通过开展多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活动,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和青少年深刻领会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时代背景、重要意义和丰富内涵,切实掌握“八荣八耻”的要求,知道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倡导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同时,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形成良好社会风尚,是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和形成道德自觉的过程。应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实践活动,以丰富多样、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引导广大干部群众自觉地以“八荣八耻”为自身行为规范,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做新时代弘扬社会正气的典范。

其次,将长远规划与近期安排相结合。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确立是一项长期的任务,良好道德风尚的形成是一个逐步积累的过程。落实“八荣八耻”不付诸行动不行,而奢望一蹴而就、立竿见影则不现实,唯有扎扎实实、坚持不懈,才能日积月累,取得实效。这就必须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把长期规划与近期安排结合起来,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的优良作风,把原则要求变成具体措施,推动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促进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和发展。要针对当前道德建设中出现的新情况和人民群众的新要求,抓住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有效载体和良好时机,营造氛围强化公共意识、除陋习提高文明素质、重建设优化社会环境,不断增强针对性实效性。同时,要制定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树立和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长远规划。注重人的素质的全面提高,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真正做到人人知荣而为之、个个知耻而不为,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良好的道德环境和强大的精神动力。

再次,将发挥领导表率作用与担负领导责任当作重大任务抓紧抓好相结合。践行“八荣八耻”,在全社会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关键在于领导干部从自己做起。各级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坚持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相结合,坚定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坚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在社会生活中自觉做“八荣八耻”的积极实践者,为干部群众做出表率和榜样。领导干部不仅要带头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还应当担负起领导责任,把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自己的一项重要工作任务摆上突出位置,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调动各方面的力量,形成强大工作合力,当作大事抓紧抓好。要把党政各部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充分调动起来,形成强大工作合力,在本地区、本部门大力倡导热爱祖国、服务人民、崇尚科学、辛勤劳动、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好风气;对危害祖国、背离人民、愚昧无知、好逸恶劳、损人利己、见利忘义、违法乱纪、骄奢淫逸的不良现象,要采取措施,切实纠正。为官一任,责在一方,守土有责,要先把一方风气搞好。

最后,将在全社会普遍开展与体现本行业本部门特点相结合。倡导和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要把在全社会普遍开展践行“八荣八耻”、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道德实践,渗透到日常生活、社会交往中,让人们在为家庭谋幸福、为他人送温暖、为社会做奉献的过程中感受真情、领悟崇高、体验光荣。同时,各行各业各个单位都要从自己的实际出发,结合业务工作,开展具有行业特色、职业特点的道德实践活动,把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要求贯穿到人们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胡锦涛总书记特别强调要引导广大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学校教育阶段是青少年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把青少年培养成什么样的接班人,树立怎样的价值观、道德观,学校教育尤为重要。各级各类学校要把社会主义荣辱观引入教材、引入课堂,努力使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入耳、入脑、入心;学校教师要为人师表,躬身实践,用优良的思想作风带动学生,用高尚的人格力量感染学生,使青少年学生把树立和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客观要求内化为自觉行动,自觉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努力成为社会需要的有用之才。

总之,我们要不断提高对树立和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极端重要性、现实紧迫性的认识,切实增强坚持“八荣八耻”的自觉性、坚定性,深刻认识形成良好社会风气的艰巨性和长期性,把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思想道德建设的基础性工程和长期任务,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工作,切实抓紧抓好,抓出显著成效。

(陕西省设备科学基金项目 编号:06CO13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