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列宁斯大林对和平理论在世纪前期的推进

列宁斯大林对和平理论在世纪前期的推进

时间:2022-11-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列宁斯大林必须面临的最棘手的问题就是如何在战争危险极端严峻的形势下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维护本国以及世界的和平。列宁明确指出了帝国主义战争的本质。[95]列宁斯大林对各种虚假和平及其危险性保持了充分的警惕性,并进行了深刻揭露。

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与时俱进的、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马克思恩格斯创建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大厦,但他们从来没有宣称已经穷尽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可能性。当马克思主义发展的轮辐转到20世纪的时候,列宁斯大林通过创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政权,并领导这一政权收拾第一次世界大战留下的烂摊子、击退帝国主义的干涉战争、取得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从而把马克思主义的和平理论成功推向了20世纪。列宁斯大林对马克思主义和平理论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阐释了帝国主义时期革命、战争、和平的基本问题;(二)提出了和平共处的战略思想;(三)揭露了帝国主义的虚假和平及其危险性。

(一)阐释了帝国主义时期革命、战争、和平的基本问题

从19世纪后期开始,资本主义逐渐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马克思主义者很早就注意到帝国主义破坏世界和平,引发世界大战的危险性。恩格斯早就指出,一旦爆发世界大战,“这将是一场闻所未闻的流血和浩劫,归根到底是前所未有的大伤元气”[83],“如果战争一直打到底而没有发生内部动乱,那就会有欧洲二百年未发生过的衰竭”[84]。不幸的是,到了列宁斯大林时期,恩格斯预言的世界大战果然应验了。列宁斯大林必须面临的最棘手的问题就是如何在战争危险极端严峻的形势下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维护本国以及世界的和平。列宁明确指出了帝国主义战争的本质。他说,“帝国主义战争,即争夺世界霸权、争夺银行资本的市场和扼杀各弱小民族的战争是不可避免的”[85],“它是由帝国主义的本质产生的”[86],“抱着在资本主义下可能达到永久和平的幻想……除了欺骗群众以外,没有别的东西”[87]。针对考茨基等人提出“超帝国主义”有可能“出现裁减军备和实现持久和平”的论调,列宁做出严正批驳,指出这种“愚蠢可笑的胡说”“不可避免地只会是前后两次战争中间的‘暂时休战’”。[88]关于帝国主义时代革命、战争、和平的关系问题,列宁斯大林创造性地指出,应该利用帝国主义的战争开展社会主义革命,解放尽量广大的受压迫地区人民,争取更加持久的和平。列宁说:“战争并不是由资本家强盗的恶念造成的,战争是由半世纪来全世界资本的发展及其千丝万缕的联系造成的。不推翻资本的权力,不把国家政权转到另一个阶级即无产阶级手中,就不能跳出帝国主义战争,不能求得民主的非强制的和平。”只有把帝国主义战争变成国内战争,把国家政权转到无产阶级手中,突破全世界资本主义的战线,“无产阶级才能使人类摆脱战争的灾祸,给人类以持久和平的幸福”[89]

(二)提出了和平共处的战略思想

作为世界上第一个在一个国家实现的无产阶级政权,苏维埃政权成立之初,面临着极其险恶的战争环境,一方面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严重战争创伤使苏俄国内形势极其严峻,另一方面帝国主义不断发动干涉战争,苏俄境内战火不断。这种情况下,如何取得和平、医疗战争创伤是苏维埃俄国面临的首要任务。1917年10月26日(俄历11月8日),苏维埃政权颁布的第一个法令和第一个外交文件,就是代表苏维埃俄国对外政策的纲领性的《和平法令》。《和平法令》明确提出了“和平合作,承认各民族一律平等,尊重它们的民族独立和国家独立,不干涉它们的内政,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等原则,并建议缔结旨在结束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停战协定,以便进行和平谈判。1918年3月7日,列宁在俄共(布)第七次代表大会上作了“关于战争与和平的报告”,进一步阐述了包括立即签订对德和约、争取和平喘息时机等观点在内的和平共处思想,列宁说:“历史告诉我们,和平是战争的喘息时机,战争是获得某种更好一点或者更坏一点的和平的手段……我们不知道,喘息时机会继续多久,我们要设法抓住时机。”[90]但列宁的和平共处思想绝不只是为了赢得和平喘息,列宁还考虑到了国际经济联系不可分割的特点。他指出:“有一种力量胜过任何一个跟我们敌对的政府或阶级的愿望、意志和决定,这种力量就是世界共同的经济关系。”[91]在回答美国记者关于苏俄“同美国保持和平的基础是什么”的提问时,列宁说:“让美国资本家不要触犯我们。我们是不会触犯他们的。我们甚至准备用黄金向他们购买用于运输和生产的机器、工具及其他东西。”[92]值得注意的是,由列宁提出后来得到斯大林继承,并被发展成为苏联国家对外方针的和平共处思想还包含着和平竞赛的内容。如苏联共产党纲领就规定:“和平共处是国际范围内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之间的和平竞赛的基础,也是两者之间阶级斗争的特殊形式。”[93]西方学者也注意到了这一点。美国前国务卿赖斯从政之前曾在学术文章中提出,苏联“在放弃将战争作为一种手段选择的同时,和平共处在其核心部分仍坚持两种天然敌对的制度之间的生死斗争”[94]。应该说,这种和平竞赛的思想具有比较明显的冷战色彩。

(三)揭露了帝国主义的虚假和平及其危险性

马克思主义发展到列宁斯大林时期,正是世界大战的悲剧最深重的时期,同时也是虚假的和平的帽子满天飞的时期。各种虚假的和平思想,有的是出于理想主义者天真的愿望,有的是出于战争贩子别有用心的编造,但这些虚假的思想带有极强的蛊惑性,很容易使人上当受骗。国外也有学者指出,上世纪30年代在英法两国的和平运动大概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一个原因,因为它加强了希特勒的讨价还价地位,给了他一种膨胀了的信心,以为潜在敌人全无打仗胃口。[95]列宁斯大林对各种虚假和平及其危险性保持了充分的警惕性,并进行了深刻揭露。早在1916年,列宁就提出要“彻底地、经常地、勇敢地、毫无保留地揭穿本国政府和本国资产阶级的和平主义和民主的虚伪性”[96]。斯大林更是明确指出,和平主义者、民主主义者,以及帝国主义分子,“他们奉行和平主义只是追求一个目的:为了准备新的战争而用和平这种响亮的词句来欺骗群众”[97]。因此,列宁提醒人们警惕帝国主义战争期间的和平,因为“战争是平时政策的继续,和平是战时政策的继续”。[98]列宁斯大林特别注意战争与和平的辩证关系,强调要用坚强的手段保障和平。列宁说:“我们在采取各种促进和平的步骤的同时,也应当极力从事军事准备,绝对不能解除我们军队的武装。”[99]斯大林也说:“我们主张和平并捍卫和平事业。但是我们不怕威胁,我们准备以打击回答战争挑拨者的打击。”[100]斯大林还指出,当时国际联盟提出的关于和平与裁军的论调只是空谈,“除了欺骗群众,除了使军备竞争更形加剧,除了使日益成熟的冲突更形尖锐之外,并没有什么良好的结果”[101]。在核武器出现以后,斯大林提出:“维护和平的利益需要首先消除(对原子武器)的垄断,然后无条件地禁止原子武器……只有鼓吹原子弹的人看到他们已不再是垄断者的时候,他们才会同意禁止原子武器。”[102]

如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形成了人类思想史上的一次高峰一样,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和平理论也科学地、实事求是地揭示了人类和平的本质、实现和平的路径,并且透过形形色色纷繁复杂的和平现象做到了去伪存真,实现了人类和平思想上的重大进步。相比较而言,马克思恩格斯对和平问题的论述虽然较少,但他们的理论基础性强、原理性强,无论从世界观还是从方法论的角度上都奠定了马克思主义和平理论的基础。而列宁斯大林的和平理论适应了帝国主义时代的新特点新形势,并且创造性地将其运用于真正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和平实践,取得了巨大成功,为马克思主义和平理论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但是,由于列宁、斯大林是在没有前人经验借鉴的基础上探索一个相对落后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和平理论,其理论与实践必然会产生这种那种偏差,面对庞大的帝国主义的压力,也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失误。他们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均对当代中国和平理论的发展起到了不可抹杀的启示作用。

【注释】

[1]关于人类进化的起始时间,传统的说法均定位于更新世时代,但近几十年的发现认为时间还应该提前到四五百万年前。虽然存在这些难以定论的观点,但并不影响我们讨论和平的起源问题。

[2]【美】B.M·摩根:《地球上的人们:世界史前史导论》,云南民族学院历史系民族学教研室译,文物出版社1991年版,第402页。

[3]【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前的世界》,吴象婴、梁赤民译,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8年版,第69页。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68页。

[5]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简明中国历史读本》编写组编写的《简明中国历史读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版)说:“夏商西周三代之君‘天下共主’的地位,就是由尧舜禹时期邦国‘盟主’或‘霸主’转化而来的。”(第39页)

[6]【日】猪口邦子著,《战争与和平》,刘岳译,经济日报出版社1991年版,第11页。

[7]【法】勒尼·格鲁塞著:《草原帝国》,魏英邦译,青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页。

[8]李天祜著:《古代希腊史》,兰州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505页。

[9]李天祜著:《古代希腊史》,兰州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512页。

[10]【美】罗伯特·吉尔平著:《世界政治中的战争与变革》,武军、杜建平、松宁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115页。

[11]【英】富勒著:《战争指导》,钮先钟译,解放军出版社1985年版,第3~4页。

[12]【法】夏尔-菲利普·戴维著:《安全与战略》,王忠菊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58页。

[13]【日】猪口邦子著,《战争与和平》,刘岳译,经济日报出版社1991年版,第87页。

[14]维基百科:http://en.wikipedia.org/wiki/Shalom

[15]【挪】约翰·加尔通著:《和平论》,第330页。

[16]维基百科:http://zh.wikipedia.org/wiki/%E4%B8%8D%E5%AE%B3

[17]【意大利】莫米利亚诺著:《古代世界的自由与和平》,王恒、林国华译,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第62~64页。

[18]【意大利】莫米利亚诺著:《古代世界的自由与和平》,第67页。

[19]【挪】约翰·加尔通著:《和平论》,第330页。

[20]【古希腊】阿里安著,《亚历山大远征记》,【英】E。伊利夫·罗布逊英译,李活译,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第67~68页。

[21]【古希腊】修昔底德著,《伯罗奔尼撒战争史》,谢德风译,商务印书馆1960年版,第19页。

[22]【古希腊】修昔底德著,《伯罗奔尼撒战争史》,第303页。

[23]【古希腊】修昔底德著,《伯罗奔尼撒战争史》,第277页。

[24]【英】迈克尔·格兰特著,《罗马史》,夏遇南、石彦陶译,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0年版,第215页。

[25]张楠、张强:《〈奥古斯都功德铭〉译注》,《古代文明》2007年第3期,第10~25页。

[26]【美】大卫·巴拉什,查尔斯·韦伯著:《积极和平——和平与冲突研究》,刘成译,南京出版社2007年版,第416页。

[27]【荷】格劳秀斯著,《战争与和平法》,【美】A.C·坎贝尔英译,何勤华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27页。

[28]【美】理查德·塔克著:《战争与和平的权利:从格劳秀斯到康德的政治思想与国际秩序》,罗炯等译,译林出版社2009年版,第110页。

[29]【日】猪口邦子著:《战争与和平》,刘岳译,经济日报出版社1991版,第168页。

[30]【英】劳特派特修订:《奥本海国际法(上卷第二分册)》,王铁崖、陈体强译,商务印书馆1989年版,第230页。

[31]【日】入江昭著: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李静阁、颜子龙、周永生译,世界知识出版社,2005年版,第11页。

[32]【法】夏尔-菲利普·戴维著:《安全与战略》,王忠菊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183页。

[33]【普鲁士】克劳塞维茨著:《战争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小组译,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43页。

[34]【英】利德尔·哈特著:《战略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译,战士出版社1981年版,第494页。

[35]新约·马太福音5:39。

[36]新约·马太福音5:44。

[37]【意大利】但丁著:《论世界帝国》,朱虹译,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第6页。

[38]【荷兰】伊拉斯谟著:《愚人颂》,许崇信译,辽宁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149页。

[39]【荷兰】伊拉斯谟著:《论基督君主的教育》,李康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101页。

[40]【美】理查德·塔克著:《战争与和平的权利:从格劳秀斯到康德的政治思想与国际秩序》,罗炯等译,译林出版社2009版,第233页。

[41]【德】康德著:《永久和平论》,何兆武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9~10页。

[42]【德】康德著:《永久和平论》,何兆武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21~22页。

[43]【英】霍布斯著:《利维坦》,黎思复、黎廷弼译,杨昌裕校,商务印书馆2009年版,第94~95页。

[44]【美】约翰·麦克里兰著:《西方政治思想史》,彭淮栋译,海南出版社2003年版,第234页。

[45]【法】范妮·库仑著:《战争与和平的经济理论》,陈波、阎梁主译,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19页。

[46]【日】入江昭著: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李静阁、颜子龙、周永生译,世界知识出版社2005年版,第33页。

[47]【日】入江昭著: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李静阁、颜子龙、周永生译,世界知识出版社2005年版,第73页。

[48]【日】猪口邦子著:《战争与和平》,刘岳译,经济日报出版社1991版,第96~98页。

[49]【日】猪口邦子著:《战争与和平》,刘岳译,经济日报出版社1991版,第109, 114~115页。

[50]《安全与战略》第251~254页。

[51]张肖雯:《和平学视野下的中国与西方:访和平学之父约翰·加尔通》, 2010年10月28日《中国社会科学报》第5版。

[52]《辞源》,商务印书馆1983年修订版,第502~503页。

[53]【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前的世界》,吴象婴、梁赤民译,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8年版,第310页。

[54]《孙子兵法·谋攻篇》。

[55]《孙子兵法·九地篇》。

[56]《礼记·中庸》。

[57]《礼记·中庸》,孔颖达注疏。

[58]《吕氏春秋·怀宠》。

[59]李际均:《新版军事战略思维》,长征出版社2012年版,第38页。

[60]李际均:《新版军事战略思维》,长征出版社2012年版,第39页。

[61]【挪】约翰·加尔通著:《和平论》,第24~25页。

[6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03页。

[6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15页。

[6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83页。

[6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8页。

[6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7卷,人民出版社1963年版,第316页。

[6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11页。

[6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13页。

[6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1961年版,第249页。

[70]《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86页。

[7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93页。

[7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54页。

[7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58页。

[7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54~755页。

[7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91页。

[7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94页。

[7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7卷,人民出版社1963年版,第8页。

[7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第504页。

[79]《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30页。

[80]《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7卷,人民出版社1963年版,第686页。

[8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8卷,人民出版社1964年版,第179页。

[82]李慎明:《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国际战略》,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193页。这是李慎明担任首席专家的“经典作家关于战争与和平问题的基本观点研究”课题组研究成果之一。

[8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6卷,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第381页。

[8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7卷,人民出版社1971年版,第11页。

[85]《列宁全集》第24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426页。

[86]《列宁全集》第29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168页。

[87]《列宁全集》第22卷,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第287页。

[88]《列宁全集》第22卷,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第265, 289页。

[89]《列宁全集》第24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45~46页。

[90]《列宁全集》第34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20~21页。

[91]《列宁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332页。

[92]《列宁全集》第30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333页。

[93]《苏联军事百科全书中译本(第一卷)》,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编译,战士出版社1982年版,第181页。

[94]【美】保罗·肯尼迪编:《战争与和平的大战略》,时殷弘、李庆四译,世界知识出版社2005年版,第154页。

[95]【澳】杰弗里·布莱内著:《战争的原因》,时殷弘译,商务印书馆2011年版,第254页。

[96]《列宁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第211页。

[97]《斯大林全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248页。

[98]《列宁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第194页。

[99]《列宁全集》第30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414页。

[100]《斯大林全集》第13卷,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第270页。

[101]《斯大林全集》第10卷,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第238页。

[102]斯大林:《关于原子武器间题答〈真理报〉记者》(载1951年10月6日苏联《真理报》),转引自《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战争与和平》,人民出版社1964年版,第163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