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邓小平关于和平的理论

邓小平关于和平的理论

时间:2022-09-2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邓小平关于和平的理论又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关于和平的理论对中国实现伟大的历史转折起到了重要的理论引领作用。邓小平关于和平的理论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的理论,是邓小平关于和平的理论的最著名观点,也是带有基础性特点的观点,在全世界得到了广泛认同。

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是在正确理论的引领下展开的。这个正确理论就是邓小平理论,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奠基部分。邓小平关于和平的理论又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关于和平的理论对中国实现伟大的历史转折起到了重要的理论引领作用。邓小平关于和平的理论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但和平与发展问题一个都没有解决,努力营造有利于发展的和平环境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的理论,是邓小平关于和平的理论的最著名观点,也是带有基础性特点的观点,在全世界得到了广泛认同。邓小平较早提出这个观点是在1984年。当年5月17日,邓小平在会见厄瓜多尔总统乌尔塔多时指出:“世界上最根本的问题有两个:一个是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另一个是南北问题。”[34]5月29日,邓小平在会见巴西总统菲格雷多时指出:“现在世界上问题很多,有两个比较突出。一是和平问题……二是南北问题。”[35]

有学者认为, 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世界就进入了和平与发展时代。但邓小平提出“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的观点,其实有一个重要的预设前提,即“世界大战打不起来”“霸权主义强加给中国的大规模战争打不起来”。从毛泽东时代开始,中国就担心世界大战爆发,并且想方设法争取更多和平时间。刚刚进入新时期的时候,邓小平并没有拂去这方面的忧虑。早在1977年12月28日,在中央军委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中,邓小平就指出:“国际形势也是好的。我们有可能争取多一点时间不打仗……我们要防备别人早打、大打。”[36]当时,邓小平最忧虑的是来自苏联的大规模进攻。1979年,邓小平决心实施对越自卫反击战,一个重要原因也是对苏联在东南亚扩充势力、围堵中国的势头予以打击。邓小平非常担心苏联会利用中国实施对越自卫反击战的时候对中国发起进攻,因此在1979年初邓小平访问美国时两次专门与美国总统卡特谈到苏联的威胁以及中国打击越南的决心[37]。邓小平回国后不久,即决心对越实施自卫反击战。而在对越自卫反击战期间,苏联并没有轻举妄动。此后,中国周边局势渐趋稳定,邓小平也逐渐形成“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的观点。1980年初,邓小平在中央召开的干部会议上说:“我们有信心,如果反霸权主义斗争搞得好,可以延缓战争的爆发,争取更长一点时间的和平。”[38]

邓小平虽然提出“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但他并不认为和平与发展的问题都已经解决了。在1981年6月召开的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上,邓小平当选中央军委主席。当年6月,邓小平检查我军华北联合演习时指出:“必须看到,超级大国的争夺日益加剧,苏联霸权主义加速推进全球战略部署,严重地威胁着世界的和平和我国的安全。对此,我们必须保持高度的警惕。”[39]1982年8月21日,邓小平在会见联合国秘书长德奎利亚尔时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实际上没有什么和平,大战没有打,但小战不断。”[40] 1988年12月21日,邓小平在会见印度总理拉吉夫·甘地时说:“当前世界上主要有两个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发展问题。和平是有希望的,发展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41] 1992年初,邓小平在南方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考察时再次指出:“世界和平与发展这两大问题,至今一个也没有解决。社会主义中国应该用实践向世界表明,中国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永不称霸。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42]

为了实现和平与发展,需要争取尽量长的和平时间,创造更加有利的和平环境。1986年3月28日,邓小平在会见新西兰总理朗伊时说:“我们的现代化建设要取得成功,决定于两个条件。一个是国内条件,就是坚持现行的改革开放政策……还有一个是国际条件,就是持久的和平环境。”[43] 1987年5月12日,邓小平在会见荷兰首相吕贝尔斯时指出:“对于总的国际局势,我的看法是,争取比较长期的和平是可能的,战争是可以避免的。”[44]

(二)中国是一支坚定的和平力量,与世界上一切和平力量合作,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

邓小平继承了毛泽东关于中国要团结世界上和平与民主力量的观点,明确提出,中国是一支和平力量,要同世界上一切和平力量合作。1984年10月10日,邓小平在会见联邦德国总理科尔时指出:“中国是一支和平力量,这一点很重要。中国最不希望发生战争。中国太穷,要发展自己,只有在和平的环境里才有可能。要争取和平的环境,就必须同世界上一切和平力量合作。”[45]

至于世界上和平力量的构成,邓小平认为,第三世界也是和平力量。1985年3月4日,邓小平在会见日本客人时指出:“世界和平的力量在发展,战争的危险还存在……第三世界的力量,特别是第三世界国家中人口最多的中国的力量,是世界和平力量发展的重要因素。”[46]邓小平还认为,欧洲也是和平力量。他指出:“欧洲是决定和平与战争的关键地区……我们根据客观的判断,认为西欧和东欧都是维护和平的力量。东欧、西欧都需要发展,越发展和平力量越大。为什么说欧洲是和平力量呢?因为欧洲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的灾难。要打第三次世界大战,任何一个国家都没有能力。”[47]

1985年6月4日,在军委扩大会议上,邓小平再次详尽地阐述了和平力量的理论:“世界战争的危险还是存在的,但是世界和平力量的增长超过了战争力量的增长。这个和平力量,首先是第三世界,我们中国也属于第三世界。第三世界的人口占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三,是不希望战争的。这个和平力量还应该包括美苏以外的发达国家,真要打仗,他们是不干的呀!美国人民、苏联人民也是不支持战争的。”……“中国的发展是和平力量的发展,是制约战争力量的发展。现在树立我们是一个和平力量、制约战争力量的形象十分重要,我们实际上也要担当这个角色。”[48]

(三)创新思路,用和平方式解决争端,争取和平统一,但绝不承诺放弃武力

邓小平主张用和平方式解决争端,为此,他提出要创新思路,避免爆发战争。“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等理论均来源于这一思想,虽然前者是国际事务,后者是中国内政,但在坚持和平方式上是一致的。

1983年6月26日,邓小平在会见美国新泽西州西东大学教授杨力宇时明确提出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思想。他说,和平统一“不是我吃掉你,也不是你吃掉我”。“制度可以不同,但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祖国统一后,台湾特别行政区可以有自己的独立性,可以实行同大陆不同的制度。司法独立,终审权不须到北京。台湾还可以有自己的军队,只是不能构成对大陆的威胁。”[49]虽然主张和平统一,但邓小平强调绝不承诺放弃武力,因为“这是一种战略考虑”。1984年10月22日,邓小平在中顾委第三次全体会议上讲话指出:“我们坚持谋求用和平的方式解决台湾问题,但是始终没有放弃非和平方式的可能性,我们不能作这样的承诺……不能排除使用武力,我们要记住这一点,我们的下一代要记住这一点。这是一种战略考虑。”[50]

1984年6月,邓小平会见香港客人时再次重申用一国两制的办法解决香港和台湾问题,并提出应该用和平的方法解决争端。他说:“世界上一系列争端都面临着用和平方式来解决还是用非和平方式来解决的问题。总得找出个办法来,新问题就得用新办法来解决。”[51] 1984年2月22日,邓小平在会见美国乔治城大学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代表团时又表示,国际上的领土争端,也可以想办法和平解决。他说:“我还设想,有些国际上的领土争端,可以先不谈主权,先进行共同开发。这样的问题,要从尊重现实出发,找条新的路子来解决。”[52]邓小平还表示,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办法,既可以用于解决钓鱼岛问题,也可以用于解决南沙问题。1984年10月22日,邓小平在中顾委第三次全体会议上讲话指出:“我们中国人是主张和平的,希望用和平方式解决争端。什么样的和平方式?‘一国两制’,‘共同开发’。”关于钓鱼岛的问题,邓小平指出:“这个问题可以把它放一下,也许下一代人比我们更聪明些,会找到实际解决的办法。”关于南沙,邓小平指出:“一个办法是我们用武力统统把这些岛收回来;一个办法是把主权问题搁置起来,共同开发,这就可以消除多年积累下来的问题。这个问题迟早要解决。”[53]

邓小平“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和平理论表现了中国人民争取和平的极大诚意。如果各方均在此诚意基础上,邓小平的理论在现实中也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香港回归、澳门回归的成功实践都证明了这一点。但到目前,无论台湾问题,还是钓鱼岛问题、南沙问题,均没有得到解决。这是单方面的诚意无法解决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