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创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途径

创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途径

时间:2022-11-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例如,2003年5月29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出通知,规定凡高校毕业生从事个体经营的,除国家限制的行业外,自工商部门批准其经营之日起1年内免交登记类和管理类的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校园文化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把大学生创业教育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导向、规范、凝聚、激励作用的优势,是促进创业教育的重要途径。

第三节 创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途径

一、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教学,贯穿创业教育内容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教学内容广泛,覆盖面广,前瞻性强,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心理教育,涵盖了世界观教育、人生观教育、政治观教育、道德观教育、法制观教育等方面,包含丰富的创业教育资源。因此,进一步强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教学,同时尽可能地挖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教学中的创业教育资源,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教学中贯穿创业教育的内容,是促进创业教育直接、简洁、有效的方法和途径。

(一)把理想信念教育与创业教育结合起来,鼓舞大学生的创业热情

经过30多年改革开放,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各个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效,但要真正成为世界强国,屹立于先进民族之林,还有待建立创新型国家,而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是建立创新型国家的基础工程,它为建立创新型国家提供了巨大的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持。

当代大学生风华正茂,思想活跃,敢于冲破落后的、陈腐的观念的束缚,有较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思维敏捷,最具有创业的潜力,是国家创业人才的重要后备军,是社会主义事业和共产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教学中,把理想信念教育与创业教育结合起来,既要使大学生自觉地树立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以振兴中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己任,又要鼓舞大学生的创业热情,让他们正确认识到自己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肩负的社会责任,把个人的前途和理想同国家民族的命运密切联系起来,主动为国分忧,在就业方面打破“等、靠、要”的被动局面,立志自主创业,以创业来报效祖国,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共产主义理想贡献自己的一分力量。

(二)把职业道德和法制教育与创业教育结合起来,规范大学生的创业行为

在人与人的交往中,中国人历来重视对一个人道德品质的考察,正如“诚信是金”所揭示的深刻道理一样,职业道德是一个人创业成功的必备要素。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职业生活中应当遵循的具有职业特征的道德要求和行为准则。社会主义的职业道德中关于“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奉献社会”等基本要求,对于创业者同样重要,体现着创业者的道德操守和人格力量,是创业者在某一领域立足的基础,缺失了道德的创业者就会失去他人和社会的支持,失去创业成长和发展的机遇。

市场经济本身也是法制经济,创业活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开展必须遵循一定的法律规范。《劳动法》《公司法》《企业登记管理条例》《安全生产法》等,及由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国务院及其主管部门制定的行政法规和规章,对某一特定的行业,对从业人员的资格、职业行为,对用人单位的权利与义务等都有相关的规定。创业者要了解相关的法律规范,做到知法、懂法、守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不仅可以使创业活动健康地发展,减少不必要的权益纠纷,把主要精力放到创业活动中去,同时可以运用法律手段使创业活动中的各项合法权益得到全面的法律保护。

(三)把心理健康教育与创业教育结合起来,调适大学生的创业心态

创业不可能一蹴而就,创业过程风险较大,往往要经历多次挫折和失败,在挫折和失败面前,良好的创业心态成为支撑创业者走向成功的强大精神动力。一个创业心态良好的创业者,既具备敢于竞争创业的勇气,又能学会在忍耐与坚持中善于竞争创业,并且能够承受创业过程中巨大的困难和挫折,最终获得有价值的创业成果。然而,当代大学生较少经历苦难和磨炼,往往会表现出风险意识薄弱、意志力薄弱、投机、侥幸、逃避失败、消极等心理倾向,阻碍创业活动的开展。

心理健康教育致力于培养个体能够适应发展着的环境,具有完善的个性特征,使其认知、情绪、意志处于积极状态,并能保持正常的调控能力。心理健康教育内涵丰富,覆盖面广,包含许多关于良好的创业心态的内容,是培养和调适大学生良好的创业心态的重要途径。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教学中把心理健康教育与创业教育结合起来,使大学生树立起积极、自信、竞争、合作、坚持、忍耐等良好的心态,做好应对风险、面对挫折、承担失败的心理准备,从而为支撑他们在创业过程中与困难和挫折做斗争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四)把形势与政策教育与创业教育结合起来,引导大学生成功创业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在创业活动中既有自身的优势,又存在意识、资金、项目、经验、心态等方面的特殊局限。从国家层面到各级部门、地方政府,以及高等院校等,相继出台了多项政策、法规,来帮助大学生克服创业的障碍,以保障、支持和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例如,2003年5月29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出通知,规定凡高校毕业生从事个体经营的,除国家限制的行业外,自工商部门批准其经营之日起1年内免交登记类和管理类的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2009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出的《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要求,在当地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登记失业的自主创业高校毕业生,自筹资金不足的,可申请不超过5万元的小额担保贷款。地方政府以重庆市为例,2009年3月23日,重庆市政府下发了《关于促进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意见》,着力构建政策扶持、教育服务、组织保障三大体系,促进大学生自主创业。

在高校“形势与政策”理论教学中,理性地帮助大学生分析当前的就业创业形势,宣传党和国家帮助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相关优惠政策,引导大学生关注并准确解读当前的就业创业政策,鼓励一部分有条件的大学生积极创业,支持他们成功创业,是十分必要的。大学生熟悉了自身所处的创业环境,才能顺应时势的需要,积极利用环境中的优势条件来克服创业所面临的障碍,做到既遵守国家的政策法规,又能借助社会提供的各种创业优惠政策,顺利地走上创业之路。

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创业教育良好环境

校园文化是指一所学校所具有的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气氛,包括学校的历史传统、价值观念、道德规范、行为准则、规章制度等。校园文化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把大学生创业教育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导向、规范、凝聚、激励作用的优势,是促进创业教育的重要途径。

(一)创建“以人为本”的高校校园文化,为创业教育营造良好的氛围

所谓以人为本,是一种对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体作用与地位的肯定,是一种价值取向,强调尊重人、解放人、依靠人和为了人,对于学校教育而言,就是要以培养自由、全面、发展的人为目标,以学生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创业教育是一种主体性的教育,它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能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的兴趣爱好得到保护,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得到开发,敢想前人所未想的问题,敢走前人所未走的路,敢做前人未曾做过的事业。促进创业教育,迫切要求在高校创建起“以人为本”的校园文化,营造一个“以人为本,尊重人的主体性”的良好环境和氛围,为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在创业活动中提升自我价值提供有利条件。高校在创业教育中要充分尊重大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教师和学生之间以一种平等的交往方式,通过交流、谈心、讨论、辩论的互动方式,获取知识,完善自我;尊重大学生的创造性和首创精神,开发并保护大学生个性化的兴趣,鼓励新发明、新发现;尊重大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和特点,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谐的人际关系;以大学生的创业需要为出发点,根植于学生,服务于学生,提供制度、人力、技术、资金等全方位的支持;在传授大学生创业知识的同时,培养大学生独立学习的品质、开拓创新的意识,强化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完善大学生的创业人格,促进大学生创业者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二)以高校校园文化活动为舞台,提高大学生创业所需的基本素质

多年来,我国高校在开展校园文化活动中,积极创新形式,大胆推陈出新,创建起了一大批有巨大影响力的校园文化活动品牌,各高校应该相互借鉴,取长补短,深入发展校园文化活动,搭建起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平台。例如,在重庆市乃至全国都产生了巨大影响的重庆市大学生“校园之春”文化活动,自1982年首次举办以来,至今已连续开展30年,成为一项覆盖全市高等院校、高等职业学校的综合性、精品化的校园文化活动。近年来,该活动紧跟时代的主旋律,围绕服务大学生就业创业这项核心工程,举办了“创业精英进校园”巡回报告会、个人职业生涯设计大赛等项目,切实影响和带动了全市大学生转变就业创业观念,完善就业创业素质,提高就业创业能力,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高素质的创业人才。

高校校园文化活动作为开展创业教育、挖掘大学生创业潜能、提升创业必需素质和能力的一个重要舞台,应尽可能地突出创业教育的主题,通过生动活泼、寓教于乐的形式愉悦身心、开启创业智慧、提升创业人格,对大学生的创业思想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在谋划高校校园文化活动时,要紧密结合创业教育的需要,经常邀请校内外、国内外的创业教育专家来学校做创业学术报告,增强大学生关于时代趋势、科技创新、企业生产管理、产品销售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定期举办大学生科技文化节、大学生创业文化节等文化活动,开展大学生喜欢的FLASH原创大赛、课外科技作品竞赛、创业计划书比赛、职业生涯规划比赛等竞赛活动,锻炼大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举办心理健康、为人处世、文学艺术、文明礼仪、成才与就业等方面的专题讲座,完善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开展创业名人讲座,邀请创业精英来学校与大学生一起做现场交流,陶冶大学生的创业情操,以成功者的风范来感染大学生的创业热情。

三、建立大学生创业教育基地,拓展创业教育渠道

(一)创建大学生就业创业见习基地

现代教育观念普遍认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提高社会生产、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一种有效方法。为适应新形势下服务大学生就业创业的需要,2009年初,共青团中央率先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共青团“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截至2011年8月,全团已建立共青团“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近5万个,提供见习岗位近80万个。把建立共青团“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作为当前服务青年就业创业的重要载体来推进,通过组织青年见习,为青年人实现就业提供了过渡期、适应期,为大学生积累工作经验、提高就业创业能力提供了帮助,有力地促进了大学生成功创业。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培养创业人才过程中,应该主动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广泛动员和争取在各类企事业单位中建立大学生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创造多元化的创业教育环境,让大学生适当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做到创业教育中的知行统一,既强调创业对就业的带动作用,又突出必要的就业经验和技能积累对创业的推动作用。一方面,依托基地的活动,让大学生了解当前的市场经济形势和地区经济特点,认识个人创业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体验创业劳动的光荣,鼓舞大学生的创业热情,激发大学生的创业意识,找准创业的方向;另一方面,依靠基地的实习锻炼机会,让大学生在学校夯实了基础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基础后,到实践中去巩固知识,扩充知识,检测自我创业能力,完善创业所需的各种基本素质,提高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

(二)创建大学生创业网站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大学生接受信息的渠道呈现多样化,其中,网络载体以内容丰富、信息量大、时效性强、传播方式的交互性与平等性赢得了大学生的青睐。在网络蓬勃发展的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创业教育都应该转变传统、封闭的教育方式,以开放的精神,主动占领网络阵地,建立大学生创业网站,积极利用网络载体的优势,有效整合网络资源,既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又能服务创业教育。

大学生创业网站要结合服务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把创业教育的内容巧妙地融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内容中,包括建立大学生就业创业网上指导中心、大学生就业创业在线交流中心、网上心理咨询中心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通过网上指导、在线交流,帮助大学生及时了解国内外的创业教育动态和创业资讯,实现创业教育信息化,提高创业教育的效率。通过网上心理咨询,要帮助大学生排解心中的创业困惑,激发学生主动创业的意识,点燃学生的创业热情。比如,全国有名的德育网站——中国大学生创业网(www.chinadxscy.com),它立足于“创业素质养成和创业精神培养”,定位于“创造平台,教育培养,沟通互动,咨询帮助,参与提高”,以“点燃创业理性,释放创业激情”为宗旨,设有创业教育和创业服务两大板块,涵盖了创业动态、创业政策、创业启示、创业精英、创业故事、创业讲座、创业书籍、企业战略、名企文化、法律法规、办事流程、素质测评、个性测评、兴趣测评等广泛的栏目,积极服务于大学生自主创业、人生规划,成功地推进了大学生创业活动的科学化和规范化。

【案例】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创业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实践

融合的核心理念:在思政教育工作中注入创业教育的新内涵。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既有普遍性的要求,也有个性化的做法。我院按照建设创业型大学的要求,以创业为导向,以育人为目标,积极探索创业主题下大学生思政工作的新模式。学生在创业过程中,变无事做到主动找事做,变找饭碗到造饭碗,既增强了学生的职业道德意识,又培养了学生的职业技能。实践表明,效果是明显的。

一、以融合为基础,构建创业教育育人体系

构建完善的创业教育育人体系是推进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核心,是实现创业教育与思政工作有机融合的内在要求,是实现创新思政工作模式的关键所在。

(一)更新观念,建立创业教育目标体系

明确以人为本、追求质量、崇尚创新、强化能力的创业教育目标,坚持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实践、校园文化活动、学生管理相结合的育人理念。创业教育目标体系是建立在观念更新基础之上的。让学生创业,传统的学生观、学业观就要改革。教师的学生观:考试好是好学生,创业好是更好的学生。知识观:显性知识是知识,默会知识是更重要的知识。学业观:课堂教学是学业,实践训练是更重要的学业。质量观:不在于有多少学生专升本,而在于有多少学生能以创业带动就业。在培养模式上,构建了创业导向型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将创业教育全面融入各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和专业教学课程体系。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实战训练,强调做中学、学中做、学做合一,如建筑艺术分院教师接单到课堂,学生作业做得好,厂家有报酬。学院把每年义博会、文博会举办期间设为教学实践周,推学生“下海学泳技”。实践是大学生获得创业能力的基本途径,创业不可或缺的客户关系、商业网络等社会资源也是在亲身创业实践中积累的。

(二)行动跟进,建立创业教育保障体系

学院党政领导高度重视,成立了大学生创业教育领导小组,将创业教育纳入学校培养方案,并建立评估和激励机制,形成制度保障。学院设立了优秀学生创新创业奖,最高奖金10万元,先后有120多个团队、近200个项目、1000多人次受到奖励。学院组织成立多功能型的创业指导教师团队,指导教师除在技术上对创业的学生进行指导,还在学生的思想、心理、生活上给予无微不至的关怀,让学生在无忧的环境下健康快乐地创业。学院推行弹性学制和学分制,出台《学生勤工助学实施办法》《关于鼓励与引导学生创业的若干规定》《创业学生教学管理办法》等制度,创业学生可通过网上交作业、个别辅导、单独考试等形式修完课程,创业实践可抵相关课程的学分。建立“获奖学金的是好学生,被企业认可、重用的更是好学生”“考试好是好学生,创业好更是好学生”的评价机制,设创业奖作为在校学生的最高奖励。将学生的打工率和创业率作为评价优秀班级的重要指标,通过提供勤工助学岗位解决贫困生问题。

(三)构筑载体,建立创业教育实施体系

搭建创业平台,形成“志愿者服务—勤工助学—创业行动”三位一体的递进式创业训练实践载体。主要做法是:第一,积极组织学生参加义乌市各大展会的志愿服务工作,做大“青年志愿者服务市场”项目。让学生在外语翻译、导游导购、咨询导引等服务中锻炼就业创业能力。第二,全面开展大学生勤工助学活动。每年通过兼职招聘会为在校学生提供礼仪翻译、业务员、促销员等岗位数千个,学生创收千万元。第三,举办创业论坛、创业竞赛等,营造浓厚校园创业氛围;建设5000平方米的创业园,建立电子商务产业链和供货平台,引进快递公司,将校内水果店、洗衣房交给学生经营;在全国高校率先成立以“学生老板”为招收对象的“创业学院”,对创业学生专门进行企业家素质培养;开设电子商务创业班,以电子商务创业为突破口,传授学生创业技能。通过三位一体的递进式创业教育实施体系的建立,近五年有2万人次的学生参加了青年志愿者服务,有95%的学生参加了勤工助学或从事创业实践活动。近三年毕业生自主创业率达11%,2002年的首届毕业生已过半拥有自己的公司或企业。

二、以成才为目标,创业教育与思政工作互相渗透

培养学生成长成才是创业教育和思政工作的根本目的。高校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互相影响、互为促进。在创业教育中引入思想政治教育更能体现教育的人文关怀,培养出更加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人才;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高校创业教育之中,对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树立良好的就业观念和职业道德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一)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为创业教育提供精神动力

在创业教育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创业理想和创业目标,有效地激发大学生的创业欲望,催生大学生的创业灵感,为他们的创业活动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要引导大学生从严峻的就业现实出发,从谋求个人更为宽阔的未来发展空间出发,让学生明确“创业是当代大学生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途径”,将远大理想和客观现实、科学的成才观和正确的就业观结合起来,树立起自主创业的信心和勇气,积极彰显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创业的主动服务和支持功能。

(二)在校园文化中融入创业教育,营造学生创业氛围

校园文化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对学生具有重要的导向、激励和同化作用。把创业教育融合于校园文化建设之中,对学生思想行为可以产生持久而深远的影响,并能有效地诱发受教育者的某些创业意识和心理品质。学校以校园文化活动为舞台,通过生动活泼、易于接受的形式,如院报、广播、宣传橱窗、创业大赛、学生社团等,加深学生的创业感受,树立崇尚创业的观念,在校园内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风尚,形成人人尊敬创业者、人人爱护创业者的浓厚氛围。

(三)建立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基地,引导学生积极创业

创造条件,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建立实践基地,将学生的社会实践纳入教学计划,给学生以全方位、多渠道的学习和锻炼。通过建立创业实践基地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实践基地,组织学生广泛深入开展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创业流程、积累创业经验,提高将知识和技能转化为实际运用的能力,而且培养了他们吃苦耐劳、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精神品质和心理素质,树立了坚定的社会责任感,进而实现创业所需的综合能力的全面提高。

三、以创业为导向,学生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一)让学生忙起来,变“无事做”为“找事做”

通过创业教育、创业引导,学生忙起来了,一有时间就忙打工、忙创业,连寒暑假也会主动留在学校从事创业、实践活动。创业实践能够让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让学生生活得更加有尊严、有自信。创业的学生多了,无所事事的学生少了,校园的安全和谐稳定局面也在无形中建立起来了。所以学校要认识到创业教育对学校和学生的深远意义,要主动承担培养学生创业意识的重任,让学生掌握人生的主动权。

(二)让学生学起来,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该校在创业引导中不断推行创业教育和专业学习的无缝对接。创业学生也会在创业过程中发现自身不足,感受到专业知识的重要性,比如主动学习软件操作、合同法、市场营销等专业知识。做,然后知不足;做,然后要学习。创业学生往往比一般学生更懂得学习的重要,到毕业前最后一学期仍饶有兴致地参加创业学院开设课程的学习,理论得以保障。创业教育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推动了教学的良性循环。

(三)让学生火起来,变“找饭碗”为“造饭碗”

创业教育引导充分,创业服务到位,培养了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创业热情,许多同学毕业后都走上了自主创业之路。创业带动了就业,且呈现倍增效应。据统计,平均一个电子商务创业者雇员工3人,学院近3年的创业毕业生解决了近3000人的就业问题。电子商务创业的兴起,还催生了诸如网络麻豆、威客、网络推广等新行业,提供了新的就业平台。

(四)让学生成长起来,变“无责任意识”为“勇于担当”

丰富的创业活动,积极的创业实践,给学生注入成长成熟必不可少的心灵养分,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到创业的艰辛,在成功时体验到创业的乐趣,在失败时抗击受挫的压力。学生在承担责任的过程中培养责任意识,这比任何课堂的讲授更有效果。学生在创业活动中成长成熟起来,这是创业教育的最大价值体现。[5]

【注释】

[1]张广鑫、柳克方:《多样性选择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研究:大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调查报告》,《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3期。

[2]张平:《创业教育:高等教育改革的价值取向》,《中国高教研究》2002年第12期。

[3]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007年10月25日。

[4]吴金秋:《创业教育的目标功能》,《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年第11期。

[5]严金发:《以创业教育为切入点 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第3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