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媒介融合与新闻教育的转型

媒介融合与新闻教育的转型

时间:2022-04-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同样的情况几乎在中国和国际上都存在,一个新闻媒体办它自己熟悉的行业之外的那种媒体形式,成功的几乎可以说是凤毛麟角,基本上都不成功,这是一个定律。这是不是媒介融合背景之下,新闻人要培养的基本方向呢?新闻专业的学生,在媒介数字化条件之下,面临着媒介、专业教育的重大转型。

媒介融合与新闻教育的转型

喻国明(1)

笔者认为,媒介融合其实就是传媒业利用数字化技术对传媒的介质形态的一种超越,它是一种形态、一种业务、一种品牌,可以在不同的介质之间进行分享,但是恰恰在分享的概念上,有了一种误解,即认为这种分享在不同的媒介形式之间是对称的、均衡的、等量的,因此一个报业集团也要去办网站、办杂志、办出版社,如果有条件的话还要办手机报,还要办广播和电视,以为这样便是媒介融合了。其实,主业被超出或扩张出来的传统媒介形式,几乎没有一个是成功的,其中多数都成为了烧钱的机器。

传媒界有所谓“隔行如隔山”的说法。半年前笔者去《人民日报》讲课的时候,副主编说,《人民日报》由于现在格局的限制,改造起来难度很大。他们也想再进行改造。做报纸方面《人民日报》还是有很丰富的经验的,但是不知为什么办杂志就不成功。同样的问题在新华社也存在,新华社在中国做新闻应该说是一流水平的,但它办的报纸,像《新华每日电讯》,就不如它的主体了。同样的情况几乎在中国和国际上都存在,一个新闻媒体办它自己熟悉的行业之外的那种媒体形式,成功的几乎可以说是凤毛麟角,基本上都不成功,这是一个定律。

于是人们要开始反思,媒介融合应该从何着手?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同样,在新闻教育当中也出现了一些误区,比如说,现在一提到媒介融合,就是要培养新媒体记者,因此在很多新闻院系的课程单里面就出现了诸多过去没有的课程。比如说,一些过去以培养报纸记者为主的新闻院系,就增加了网络、电视,甚至手机报这些新的媒体课程。对于现在在校的新闻专业的大学生,这种所谓的“新闻学分”从过去大概平均120~130学分,增加到了150~160学分,增加的课程很大程度上是对丰富的媒介形式的熟悉和了解。

这是不是媒介融合背景之下,新闻人要培养的基本方向呢?

在笔者看来,这是一个误区,是一件南辕北辙的事情。我们可以设想,如果你是这样的学生,到新闻单位去,当媒体新闻主管来问你的时候,你说我会写两篇稿子、我会拍照片、我还能编视频等等,那么别人肯定要问你:你在哪方面最强?你把代表你水平的作品拿出来我们看一下。现在,由于大量的时间分散在对各种介质形式的熟悉上面,反而忽略了培养新闻精神、新闻素质、新闻方法,这是一个特别大的误区。因为编一个网页、搞一个非线编等等这些东西实际上最多是入门的常识性的教育,而这种常识性的教育,即使你不在新闻的专业序列当中去进行培养,在今天也是一项通用型的技术。也就是说,即使你不学新闻学,你是学哲学的、学法学的,其实绝大多数学生,也能编网页、编视频、拍照片,恐怕有些人拍的照片也不比我们上了一学期课的拍的差。

这种思路的本身是错误的,或者说是一种误区,那么应该怎么做呢?

在笔者看来,就是要针对数字化媒体这样一个新环境给我们留下的新空间来寻找相应的答案。比如说,我们未来培养的学生要注意他对各方面技术、介质形式本身某种情况的熟悉,这是必要的。但是更重要的是,要考虑如何战略性地使用媒介的特性,因为对于一个内容、任务,对于品牌等的分享,不同媒介之间需要不同的形式,而不是简单的分享。因此必须要知道每一种媒介的特性。比如说,我们现在在新闻业当中可以看到,有一种现象就是报纸、网络、电视、杂志、网站上有大量的丰富的内容,应该被视为人们精心打造的文化精品、新闻精品,但是这些内容精品由于供给量极其丰富,被人接触的概率相对来说比较低,中央电视台有的节目的收视率仅是零点几,甚至零点零几。并不是这种信息本身没有需要,而是这些媒介的性质决定了虽然有很好的内容、很丰富的内容,但是必须要靠人们的主动选择,它的价值才会实现。

有没有另外一种形式,可以促成这样的供需双方的对接呢?

如果我们要了解媒介系数的话,就要了解环境媒介。公交移动的视频或者各种各样的户外的LED这样的东西,它们有什么特点?跟我们过去接触的传统媒介相比,它们重要的特性就是强制接触,这种特性是我们传统媒介———广播、电视、报纸所不具备的,这是它的巨大优势。但是,我们在使用环境媒介的时候,经常是低水平的应用:重复播放的广告、毫无价值的信息、跟人们当下的现实完全没有接轨的内容,实际上使人心生厌恶。假定我们可以将强制性的媒介加以利用,将商家的信息、企业的信息,通过一个宣传片或者是一个15秒钟、20秒钟的片花,作为一个橱窗来展示的话,可以把小众化、不为人知、不在人们选择范围之内的信息对接起来。比如说,你登上公交车的时候,你就可以看到公交移动电视告诉你说,你关心买房吗,在北京政府网站首都之窗上面有关于买房政策的理解;想看今天晚上有好看的电视吗,等等。这种强势性的接触给人的丰富感,会打破人们的接触习惯和消费习惯,使其在信息消费方面有更多的可能性。而传统的媒介也可以在这样的交流当中更好地实现自身的价值,对于公交移动电视来说,由于做的是交换,它以后可能除了自己视频的播出之外,还有报纸、政府网站、电视、杂志等的广告,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多媒体经营平台。

所谓的媒介融合,其实就是在资源互换、功能互补的情况之下形成的,所以我们必须要看到不同媒介的媒介特性,善加使用和组合,来实现媒介融合,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媒介融合。新闻专业的学生,在媒介数字化条件之下,面临着媒介、专业教育的重大转型。当人人都可以表达,人人都能生产,人人都是记者,我们看,在这种情况下,媒介的教育应该如何做?我们专业的培养应该往哪个方向?

笔者认为至少有这样几个方向可以考虑:

第一,是我们媒介的专业培养的中心后移。有一个美国的研究机构数字表明,在今天全民新闻运动的情况之下,首发突发新闻的主体70%已经是非专业媒体和非专业记者。因为专业记者再多也不可能分布在社会的每个角落,只有普通的公民、个人,才会是一线的情况掌控者。在这种情况之下,专业媒体人和专业媒体的价值在什么地方?专业媒体在哪?

首先,要具有比较专业的采访技术、调查技术,有些东西并不是普通的公民个人可以获得的,需要组织化、结构化的方式去采访、去调查、去了解。所以在新闻的采集方面,我们要做得更专业。

其次,就是如何利用公民新闻运动所产生的巨大生产力,来形成我们的内部生产力。过去传统意义上的新闻都是有几个记者在采访,那么,在所有人都是记者的情况下,有没有可能把所有的资源集合起来。在这方面有过一些可贵的尝试。比如,河南电视台公共频道有一个节目叫《DV观察》,是民生类的节目,这个节目很成功地创造了一种模式,拿制片人的话来说,广电总局做了很长时间的分离,效果如何我不知道;但是我们很成功地做到了一点分离,就是采编分离。也就是说,所有策划、所有的把关和编辑是由专业的记者编辑来做的,而所有采访、第一手的材料,是分派给老百姓去做的,他们就是分布在郑州市各个角落的将近两万名出租汽车司机。他们对出租汽车司机做了培训,几乎每个司机都有家用摄像机,他们如果能够采访到那些感人的事情、突发的事情、使人为难的事情、跟民生有关的新闻,就通过网络上传到电视台,电视台一旦采用,不但把他们名字放在上面,而且还给他们两百块钱一条的稿费。这对于出租车司机来说,在物质上相当于他们工作一天的工资收入,更重要的是一种巨大的社会声誉,因此积极性很高。在郑州坐出租车的时候,你常常会遇到这种情况,当司机快要把你送到目的地的时候,前面出现了情况,司机会很客气地对你说:“先生,请下车,我还有片子要拍,或者你再打一辆车。”这就是利用社会生产能力。我上星期在中央广播电台的一个会上就说,现在几乎所有的手机都是可以进行高质量的录音的,都是可以进行高质量的通话的,如果我们广播电台用这种方式把我们的采访线分布到普通公民个人比我们记者更多的地方、更在现场、更多的第一时间,我们难道不可以反应吗?关键就是用何种方式。

为此,对于专业的记者,我们新闻教育应该培养的是如何成为信息的结点,而不是一个简单的信息采集器。你能够以什么样的模式、什么样的方法去统和?在你报道领域当中有100个、200个、500个一线工作的有新闻热情的眼线,他们在第一时间把情况告诉你,你有什么样的意图也可以指挥、调动他们;你有100个学者朋友,可以解读你的困惑。这就是巨大的资源。

第二,当整个社会都在发言的时候,就有一个平衡的问题。每个人都在为自己的利益而发言,每个利益集团都在为自己的主张而表达,这就需要维护表达的平衡性,需要有专业的记者、专业的媒体来完成这样一种平衡者的角色。平衡者就需要站在更高的结点上,看到利益表达、主张表达、情绪表达等等,有办法、有路径、有资源去实现平衡。我们经常讲新闻要为弱势群体说话,其实不是“成为”弱势群体的概念。我们要从社会安全的角度来考虑新闻,因为今天的社会已经如此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所以,媒介工作者是高度上的平衡者,我们必须要有调动相关资源的能力。

第三,由于媒介使用习惯的形成,形成了一种非共享的媒介圈子。这种情况也需要专业的媒体人和媒体来形成专业的媒介消费圈,进行信息的共享、议程的设立,这也是我们未来媒体人和未来媒体特别重要的职能。

总而言之,就是在媒介融合的情况之下,我们必须要根据新出现的情况来找到我们的价值所在,站在一个新的高度上突破我们过去一亩三分地的限制,以更加开阔的视野和更新的高度来审时度势,来确认我们的专业价值,来形成我们自己的行为模式,这就是在媒介融合之下我们的新闻教育、我们的媒介应该做的事情。

【注释】

(1)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