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创业教育与创业学课程

创业教育与创业学课程

时间:2022-08-2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三节 创业教育与创业学课程创业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观念,不但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内涵,而且更突出了教育创新和对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尽管“求职”如此重要,但它仍不能称之为创业教育的主旨和内核,只有“创造新的就业岗位”才是创业教育的精髓所在。

第三节 创业教育与创业学课程

创业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观念,不但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内涵,而且更突出了教育创新和对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创新、创造和创业是培养新时代的创新者、创业者和创造者的新的教育理念,既相互联系、相互支撑,又有所侧重和不同。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不断推进,巨大的市场和无数等待开发的领域蕴藏着无限的机会,为人们进行创业提供了广阔的天地。从发达国家已经取得的经验来看,创业是可教的。本节主要介绍创业教育提出的背景、内容和本书的主要框架。

一、创业教育提出的背景

1989年,在北京召开的“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提出了“事业心和开拓教育”(Enterprise Education)的概念,后被译成“创业教育”。尽管这里的创业教育内容尚不充实,多局限在诸如事业心、进取心、冒险精神等本意上,但它作为一种面向未来的教育思想,却昭示了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即面向未来,把培养学生的事业心、冒险与创新精神作为学校教育目的的新的价值取向。对于这种创造未来的教育观,澳大利亚未来委员会主席埃利雅德博士曾有过独到的见地。他指出:“未来并不是我们要去的地方,而是一个我们创造的地方。通过它的道路不是人找到的,而是人走出来的。走出这条道路的过程既改变着走出路的人,又改变着目的地本身。”

此后不久,完整的创业教育概念就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95年发表的《关于高等教育的变革与发展的政策性文件》(以下简称《文件》)中得到全面阐述。《文件》指出:“在‘学位=工作’这个公式不再成立的时代,人们希望高等教育的毕业生不仅是求职者,而且也是成功的企业家和工作岗位的创造者。”在这里,创业教育包括两个方面内容,即“求职”和“创造新的就业岗位”。为了进一步强化创业教育思想,使之成为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稳固的理念,1998年召开的世界高等教育大会进一步强调指出:“为方便毕业生就业,高等教育应主要培养创业技能与主动精神;毕业生将不再仅仅是求职者,还将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世界高等教育会议宣言》)。

创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史上一种全新的理念,不仅在于提出了“创造新的就业岗位”这一新概念,而且还在于用“求职”来诠释“就业”,为传统意义上的就业赋予了新的内涵。因此,完整地理解创业教育,关键在于“创造新的就业岗位”,但对“求职”的准确把握不可或缺。毋庸讳言,“求职”也是为了就业,但它的表现形式却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填空式”就业,而是一种创造性的就业。这是因为,一方面,学校的培养目标与未来社会需要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即使高等学校把培养目标建立在广泛的社会调查的基础上,也不可能出现毕业生与工作岗位一一对应的现象。早在20世纪初,美国著名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就提到,由于“新发明、新机器、新的运输和交往的方法,正在一年一年改变整个社会的面貌。教育儿童在一生中固定地在任何一个位置上是绝对不可能的”。当今世界,经济社会正处在急剧变化之中,预测现实社会的需要尚有不少困难,要按照未来社会的工作岗位设置来培养人才,其可行性令人怀疑;另一方面,学位、学历不再是工作的代名词,从获得学位到获得工作的过程,一般都要经历一个再创造过程。也就是说,“求职”不是被动地等待分配工作,也不是在某一特定领域里寻找空缺,而是主动地、全方位地探寻可能的岗位以及通过施展才华使其成为自己的工作的过程。

尽管“求职”如此重要,但它仍不能称之为创业教育的主旨和内核,只有“创造新的就业岗位”才是创业教育的精髓所在。因为,我们所处的是一个“知识经济”的时代,仅在某一特定领域受过培训的人是不可能适应新工作的,并且不可能保证哪一个领域可以保持不变,最根本的问题在于:21世纪的大部分就业机会还有待创造。惟一明智的选择,首先应当培养工作岗位的创造者,其次才是求职者。因此,有学者提出,创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新理念,应以此为标志。当然,“求职”与“创造新的就业岗位”作为创业教育的有机构成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的,两者缺一不可。

创业教育虽已提出多年,但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受到重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经提出“学习的第三本护照”即创业能力护照,要求把创业能力护照提高到与学术职业性护照同等重要的地位。国际社会之所以重视创业能力培养是由社会经济的发展所决定的。(1)根据预测,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会有相当比例的毕业生不可能获取就业的岗位,并且这个比例会逐年提高,有些国家甚至达到或超过50%,因此,创业教育愈来愈显示出它的价值。(2)第一、第二产业的就业人口比例会逐步缩小,第三产业的就业人口比例将逐步提高,经济形态日益向服务及资讯形态发展,只要少量的人力和办公设备就可以组建公司;与此同时,信息技术的发展,办公自动化程度日益提高,所需设备的成本日益降低,都为小企业和家庭企业的发展提供了适当的环境和条件。在过去三年里,美国每年有100万家新公司诞生,其中九成以上都是雇员不超过20人的小企业,它们是新经济的活力所在。因此,通过创建小企业自我谋职,既符合经济发展的潮流,也是我国知识青年乐意选择的就业道路。毋庸置疑,创业经济将成为新经济的增长点,它既是时代的呼唤,也是时代的产物,我们必须对创业及创业教育做深入的理论分析和研究,为创业教育开拓新的视野。近年来,彼得·德鲁克论创业经济学风靡欧美大陆,约翰·奈斯比特论创业教育对美国经济的重新崛起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戴维·西尔弗的创业资本定律又为无数创业者取得成功奠定了基础。美国硅谷的创业活动,北京中关村及苏州工业园区等地的创业实践与探索,都证实了创业对国家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为丰富创业教育理论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二、创新、创造与创业教育

知识经济是以不断创新的知识为主要基础发展起来的一种知识密集型和智慧型的经济,其核心在于创新。劳动者创新素质是经济发展的主要增长因素。创新、发明、设计以及创造性理念、理论学说等均以创造智慧为特征,并因之带来经济的可持续性和稳定性的发展及巨大的物质财富。因而,在知识经济时代,培养创新人才不能不说是一项重要的人才发展战略目标。然而所有的创新均离不开教育对它的支撑,只有培养出与时代同步的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创新才能落到实处。

创新是时代进步的要求,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人的创造力固然与天赋有一定联系,但主要是后天培养和教育的结果。因此,从小培养和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成为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的重要任务。创新教育由此提出,它要求我们在教育中贯彻创新这一思想,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创新教育就是要把学生从传统教育的束缚和压抑中解放出来,恢复他们的天性,挖掘他们的创造性,使其学会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并具有实际动手能力和创造精神。创新教育是对传统教育进行改革与改良,即在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学制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等方面进行创新,创造一种反映时代精神的新型教育。

创造教育在于营造适宜产生创意的教学情境,探讨实施创造性教学的有效途径,研究创造性人才的特点,总结培养创造性人才的规律。创造教育的任务是:通过开展各种创造教学活动,激励创造精神,培养创造能力,塑造创造性的个性素质,点拨创造、创新、创业的机会,开发人人都具有的潜在创造力,造就大批创造性人才,孕育更多更新的原创性成果。

创业教育是在创造教育和创新教育的基础上着力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创业技能和创业人格的教育。1999年6月,在美国发表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每12个美国人中就有一人期望创办自己的企业。在发达国家中,美国的这一比例最高,有91%的美国人认为,创办自己的企业是“一项令人尊敬的工作”。

创业活动推动了创业教育的发展。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世界有600多所大学至少开设有一门创业学方面的课程。在美国,至少开设一门创业学课程的商学院数目从1985年的210个上升到1995年的351个,上升幅度为67%。目前美国已有369所大学至少开出一门创业学课程。开设创业学课程的不仅有商学院,还有工程学院、护士学院、艺术学院等。有些大学将《创业学》列为辅修课程,有的大学则已将创业学列为主修课程。许多本科生和研究生都受过创业方面的正规教育。

创业教育在欧洲也同样呈增长趋势。许多大学开设了创业学课程,许多大学从事创业学研究。还有一些大学的教师和学生加入到创业实践中,并分享新创企业的经营利润。应当说,创业活动在我国也有着悠久的历史,但创业作为一个独立的领域在中国受到重视只是近几年的事情。经过20多年的经济体制改革,在个人自主创业方面,近几年我国已经形成了比较宽松的体制环境、政策环境和法律环境。在我国,创业活动的展开,不仅有利于促进经济的发展,也有利于自主自强和敢于承担风险等创业精神的培养和社会氛围的形成。

三、创业教育的主要内容

创业教育首先是一个面向未来的教育思想和观念,是知识教育、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发展的必然结果,它昭示了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创业教育不是一个独立的教育体系,而是对传统的适应性、守成性、专业性教育的改造、延伸和提升,是知识教育、能力教育和情感教育的整合。高校创业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基本创业素质与能力为主要目标和任务,尤其注重培养学生“白手起家”创办小企业的精神和能力,务求使更多的谋职者变成职业岗位的创造者,特别强调学生的“学习”与“做事”的高度统一。强调贯彻“创新、创造、创业”三创教育理念,培养人的“自学”、“自教”和“自做”等三自精神。更加强调切合现实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需要,适应从自然人到社会人,再到创业者的社会发展需要。创业教育在课程体系建设中更加注重实践活动课程的引入,更加注重培养人的创造价值观,最基本的目的就是要使学生懂得个人创造潜能的发挥,是个人价值实现的最高境界。

创业教育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创业意识、创业知识、创业能力和素质三个方面:

·创业意识。创业意识培养主要是通过各种教育唤醒、启发、诱导、挖掘大学生的创业潜能,鼓励大学生开拓创新,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为社会多做贡献。创业意识包括创业需要、创业动机、创业兴趣、创业理想、创业信心和创业世界观等。创业需要和动机是创业意识的基本层面。创业兴趣是从事创业活动的积极情绪和态度定向。创业理想是对创业活动未来奋斗目标的持久向往和追求。创业信念是对创业活动和实践所形成的认识、看法和见解,并坚信其真实性和有效性的心理倾向。创业世界观则是由一系列创业信念所组成的逻辑系统。

·创业知识。创业是智慧与能力的较量,不仅需要扎实的专业知识,更需要广博的知识积累,创业活动本身因“业”不同会涉及各种各样的知识,同时创业者还要掌握市场运作的一些基本步骤与程序。创业知识包括创业专业知识、经营管理知识和综合性知识。创业专业知识是从事某一专业或职业所必须具备的知识,一般是与专业、职业能力结合在一起发挥作用的。经营管理知识是从事经营管理工作必须具备的知识。综合性知识是发挥社会关系运筹作用的多种专门知识,其中包括政策、法规、工商、税务、金融、保险、人际交往、公共关系等。在创业知识的构成中,经营管理知识、综合性知识与经营管理能力和综合性能力一样,具有内部资源配置和社会关系运筹的特征,并与经营管理能力和综合性能力结合在一起,共同发挥作用。

·创业能力和创业素质。与创业有关的素质和能力主要包括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合适的心理素质和必备的专业素质,敏锐的洞察力、领导激励能力和反省学习能力,创新素质与能力、经营管理能力及社会活动能力;创业教育的基本要求是把创业精神与能力放于中心地位,围绕培养创业精神、能力展开。创业能力是一种人、财、物、时间、空间的合理组合、科学运筹和优化配置的心理能量的显示,是一种较高层次的综合性能力,包括发现机会、把握机会、利用机会、创造机会的能力,收集信息、处理加工信息、综合利用信息的能力,适应变化、利用变化、驾驭变化的能力,非常规性的决策和用人的能力,交往、公关、社会活动能力等,是一种社会环境和社会关系的综合开发和运筹的能力,是一种最高层次的创业能力。

四、本书的主要内容

中国的创业教育还刚刚起步,与美国和欧洲相比,与中国经济发展相比,中国的创业教育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一所大学、一个管理学院开设质量高的创业学课程,对培养创业家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当一个学生在大学学习了许多创业方面的课程之后他选择自主创业道路的可能性就会大大提高。创业是一个综合性很强、极其复杂的过程,但创业并不等同于一般的企业管理,创业过程中有着各种特殊的问题需要解决,这就是创业学可以成为一门独立课程的立足点。创业学就是研究创业活动的科学,从内容上来看主要研究创业的基本理论、创业者的特征、创业实务和创业方法等方面的问题,主要解决如何进行创业这一问题,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创业学要为创业活动提供指导,必然要涉及如何理解创业者、创业机会评价、创业决策、资源筹集、经营管理、技术创新、市场营销、创业的法律保护等一系列的复杂问题。创业活动是人的综合能力的反映,体现了多种多样知识的应用和融合,体现出创业学的交叉学科特征。

本书主要内容就创业过程一般包含的几个阶段而展开。第一章对创业学的基本概念和特征等进行介绍。第二章首先分析了创业者及其特征,然后研究创业者应当具备的素质和能力。

创业与一般的企业管理不同的关键在于创业是机会导向的,而一般的企业管理是资源导向,能否发现好的创业机会是创业的起点,往往也决定着创业能否成功。创业机会来源于好的创意,但创意并不都是创业机会。第三章介绍如何进行创意,如何筛选创意和收集信息以及如何评价创业机会。

发现了一个好的创业机会,就要赶快行动,但这还仅仅是一个机会,为了筹集到资源实现这一机会,就需要描述未来,展示这一创业机会及实现这一机会的前景,而创业计划正是创业者描述未来的重要蓝本。对迫切需要融资的创业者来讲,只能通过创业计划向创业投资者描绘未来的企业;而创业投资者面对大量潜在可行的创意,也只能通过对创业计划的评估做出自己的选择。第四章介绍创业计划的概念、作用和特点,重点是创业计划的编写方法,创业计划的重点是营销计划和财务计划。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创业活动需要创业资金,企业的创立、存在和发展,必须以一定数量的资金来支撑,必须以一次次筹资、投资为前提。对于创业者来说,融资问题的解决,特别是创业启动资金的落实,是关系到创建企业能否成功的最关键因素。没有足够的资金,企业就不能开业,创业机会的实现就是空中楼阁,所以融资问题也是创业企业需要解决的第一个棘手的问题。第五章主要介绍融资的基本知识及常用的融资方式。

当创业者做好了资本、人员、场地、设备及企业名称等各方面的前期准备工作后,就进入了企业的创办阶段。第六章介绍创办企业的具体步骤和程序,包括选择适合自己创业的企业的组织形式,按照有关法律和行政法规要求,到工商行政机关登记注册取得营业执照并到税务登记部门等机关办理其他手续等。

初创企业只是市场经济丛林中刚刚破土而出的一株小苗,随时面临着巨大的风险,初创企业的管理与成熟企业的管理有所不同,初创企业面临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存活下来。第七章主要结合初创企业的特点,对初创企业的创业团队人力资源管理和组织设计进行介绍。

创业者筹措资金、建立创业团队调动人力物力以及其他资源的目的就是为了赚取一定的利润,如果企业缺乏营销能力,则自己的产品就无法被消费者理解和购买,市场营销是创业者实现企业目标的桥梁。第八章对初创企业如何进行市场营销管理进行介绍。

第九章是初创企业的财务管理。初创企业资金一般比较紧张,特别是在市场扩张时,许多企业由于陷入财务危机被债权人申请破产,从而丧失了发展壮大的机会,因此财务管理对于初创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起着关键的作用。

风险和收益是创业者考虑最多的问题,许多创业者只是看到创业项目未来的收益而忽视了风险,从而在风险事件发生的时候由于准备不足,而导致创业失败。创业风险是指给创业企业财产和潜在的获利机会带来损失的可能性。在创业过程中风险是普遍存在的,风险事件的发生将会给企业带来不同程度的损失。如何有效地管理好创业中的风险是第十章创业风险管理的主要内容。

文化是获得经济效益和经济增长的最有效的途径之一,是企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源泉和智慧之源。优秀的企业家和优秀的企业文化往往并存于一个企业之中,企业创立初期,创业者就应该对企业文化建设有所考虑。因为当一个企业的习俗、作风形成之后,创业者再想建立起有利于企业发展的企业文化,或对业已形成的企业文化进行调整,就难免会遇到种种阻碍,第十一章介绍初创企业如何进行企业文化建设。

第十二章是与创业有关的法律知识。作为创业者,如果懂法就可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他人侵害,更为重要的是,现代社会的任何创业行为,都是一种法律行为,必须依照法律程序,得到法律的认可。所以,创业者必须把依法经营管理放在重要位置,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中,守法是必要的竞争手段。

第十三章主要介绍创业企业所面临的产权安排、知识管理、技术创新管理、成长管理及国际创业等一系列创业前沿问题。

这个世界充满成功的机遇,每个人都有平等的机会。你能否成功,关键在于你是否心存梦想,并努力去实现它。通过创业致富,发展自己的事业,是步上成功之路的捷径。

本章小结

创业是指发现和捕捉机会并由此而创办企业提供新的产品或服务从而创造财富的过程,具有创造性、自主性、风险性和功利性的特征。创业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可以从不同角度对创业进行分类。

依照创业对市场和个人的影响程度可以分为复制型创业、模仿型创业、安定型创业和冒险型创业等四种类型。依据创新层次的不同分类,可以分为基于产品创新而创立企业和基于运营模式创新而创业。

创业是促进经济增长、提高人均产出和形成新的社会结构和经济结构的重要动力,也是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出路。创业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观念,不但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内涵,而且更突出了教育创新和对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创业教育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创业意识、创业知识、创业能力和素质等三个方面。创业学主要研究创业原理、创业实务和创业方法三个方面的问题,主要解决如何进行创业这一问题,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交叉型科学。

思考题

1.你是如何理解创业和创业的特征的?

2.创业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3.如何理解创业和就业之间的关系?

4.你是如何看待在校大学生创业这一问题?

5.开展创业教育有何意义?

【案例分析】学生创业:一个硬件网站站长创业经历

在2003年10月30日,赵先生成立了一家网络公司——北京网络技术服务有限公司,走上了创业之路,继而在同年12月办了休学手续,成为北京某大学第一个因为创业而休学的人。其实,早在1999年,赵先生就已经具备了创业的条件,其时,他才十六七岁,年龄成了他创业的最大阻碍。当他再次意识到创业的紧迫感时,已经是北京某大学大二的学生了,此时的中国IT业已日臻成熟,他意识到,如果再不去开创事业,发挥自己的所长,将真的没有时间了。于是在2003年10月30日,他成立一家网络公司,走上了创业之路。赵先生的创业似乎天经地义,尽管他用了近两个月的时间说服校方办完了休学创业的手续,才全身心地投入到他的“非常在线”网站的日常工作中,此网站已经进入正常运营和盈利阶段。而在这之前,几乎所有的老师和同学都反对他的做法。

(根据“非常在线”网站有关内容编写。)讨论与分析

1.赵先生的成功创业说明什么,对你有何启示?

2.大学生休学创业有何利弊?

【注释】

(1)H.H.Stevenson,M.J.Roberts and H.I.Grousbeck,New Business Ventures and the Entrepreneur,Irwin,1999.

(2)J.Timmons,New Venture Creation,Irwin McGraw Hill,1999.

(3)李志能、郁义鸿等,创业学,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1版,第9页。

(4)许玫,创业利益论,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1版,第25页。

(5)根据中国学习网http://www.study263.com/job/有关资料整理。

(6)根据中国读书网http://www.tianyabook.com/renwu2005/js/y/yanxuzhi/sjfh/060.htm有关资料整理。

(7)根据http://finance.sina.com.cn有关资料整理。

(8)根据科报网http://www.stdaily.com/gb/stdailym有关资料整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