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结合途径

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结合途径

时间:2022-08-2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课程是教学的核心环节,应当成为实施创业教育目标的主要途径。创业教育的精髓是创新与创造,以专业教育为契机,引导学生先从本专业开始培养创新创业精神、探索精神。创业教育一般不应当脱离专业教育,而需要在专业教育的基础上进行。另一方面,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总体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

第二节 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结合途径

一、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结合的关键点

(一)注重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趋势

将社会经济发展特别是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特点、动态、方向乃至法律政策等制度性环境纳入教学体系中,使教学内容反映社会需求,适应社会需求,搭建起课堂与企业、教学与经济的互动链接,使学生的生存能力、发展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增长。

(二)注重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

以专业教育为根基的创业教育应该是一个帮助学生成长、开发学生主体精神的价值引导过程,“成长”“开发”的核心是健康人格的培养。这种体现着创新创业精神的本科教育所培养的创业型人才或应用型人才绝不仅仅是追求利益的“经济人”,而更应该是具有责任感的“社会人”。因此,培养社会责任感、公德意识、对社会公正和社会正义的认同以及善于协作的能力是教育的落脚点。融入专业教育的创新创业教育,其“创”不是不讲规则或轻视规则,而是应当突出对法律、道德、规律规则的崇尚和遵守,让受教育者形成规则意识。因为没有基本的规则意识,受教育者就无法成为合格的社会公民,更谈不上为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做出贡献了。

(三)注重突破传统学科本位的思维定式

我国高校沿袭了几十年的专业教育模式,其最大的弊端就是过于注重学科体系,知识结构单一,重知识而轻心智。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各高校顺时而变,形成了研究型和应用型的不同办学定位。以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的高校,不仅其专业设置紧跟市场的需要,而且其课程的选择及课程内容的设计都围绕着职业的需求,学科“壁垒”更狭,“灌输”更甚,教学成为了某科知识的叠加和技能操练,让学生在四年的时间里掌握尽可能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成为教学的目标,而轻慢了一般性知识的教育即通识教育。虽然也有承载“通识”的公共基础课,但多是走马观花,“60分万岁”。“教育必须首先是人类的,然后才是专业的。”[4]大学存在的终极理由和根本使命是培养人,培养健全的人,因此,以创新创业教育为理念的本科教育改革必须回归“育人”的根本使命,在为学生奠定专业、学科基础的同时,帮助学生建构知识的有机关联,通过广博的学识使他们学会思考、推理、比较和辨析,进而转识成智,提升他们的洞察、选择、整合和集成创新能力,即生存能力和发展能力。

(四)注重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思维方式的训练

当今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经济社会结构日趋复杂,即使是专门人才,也是建立在综合基础上的专门人才。贡献于社会,需要善于学习,以不断汲取知识,增长才干。因此,以创新创业教育为理念的本科教育,在有限的四年里,不应该完全是知识的灌输,而更应该立足于“授人以渔”,即强调“吾将上下而求索”的精神,注重思考力的训练、学习能力的培养、学习方法的传授。

二、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效结合路径选择

(一)理论知识结合:构建“专业+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设立合理的课程内容、机构及与创业密切相关的课程,为各专业学生提供系统的创业理论、知识、技能和方法。课程是教学的核心环节,应当成为实施创业教育目标的主要途径。学科课程的设置有三种方式:一为学科渗透,即把专业教育和创业教育相结合;二为必修课,即各专业的必修知识;三为选修课,即拓展学生兴趣与特长。这种“专业+创业”的课程模式,为有浓厚创业兴趣和想法的学生开辟了一条新的创业学习的途径。它没有脱离专业教育,而是在专业教育强化的基础上,让学生扎根于所学理论,通过内心对创业的渴求来实践创业之路。这不仅保证了学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也确保了课程的互惠性,即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的相辅相成、共同成长。资料显示,美国最成功的企业家中,曾接受创业教育的高达86%。[5]通过“创业+专业”教育课程的课程设立,例如“创业管理”“中小企业创业实务”等,学生能不同程度地掌握SMART原则、SWORT分析、蒂蒙斯创业三要素等最基本的创业知识。

创业教育的精髓是创新与创造,以专业教育为契机,引导学生先从本专业开始培养创新创业精神、探索精神。例如,有的高校通过在专业课教育(包括课堂教学、实验、实习、毕业论文等所有教学环节)中渗透广义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在与专业相关的课外活动(如网络工程大赛、创新实验室、网络实践与创新俱乐部等)中促进创业实践能力的提升,在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中加强对创业的引导(如一年级了解自我、了解专业、了解创新与创业;二年级锁定感兴趣职业,如网络工程师、网络销售工程师,指引有初步创业意向者选修相关专业或辅修相关课程;三年级支持有创业意向学生的创业实践活动)等途径,培养诸如“销售工程师”“管理工程师”等“专业+创业”的复合型人才。

创业教育一般不应当脱离专业教育,而需要在专业教育的基础上进行。人的创造需要在各种人文知识和科学知识所包含文化精神的熏陶中潜移默化获得,而不能像具体技能或技巧那样教授。例如,中央财经大学在开设全校性创业教育通识课程基础上,打破学院、专业和年级的局限,组建了创业先锋班、创业管理班等多个“创业教育试点班”,对具备创业潜质的学生进行系统的创业教育,在实践中进一步完善高校创业教育体系。创业教育试点班计划开设创业理论、创业实务和创业实践三大课程模块,教学内容选择上突出学生实际需要,教材选用标准以实战性、操作性类型为主。

(二)实践操作结合:创建“仿真+全真”创业实践平台

创业教育课是一门综合性、开放性、实践性较强的课程,若要将其有效地嵌入目前高校的专业教育课程之中,必须有一个很好的实践操作平台。另一方面,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总体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而在此类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尤为重要的就是让学生很好地与社会接轨,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1.校园“仿真+工作室”创业平台

“模拟公司创业实训平台”是提供一个创办公司与经营公司的仿真环境,对学生进行创业和企业运营管理全过程的技能训练。由指导老师指导,学生创立创业团队,学生自己策划组织、创办模拟公司,自己经营管理,以仿真企业实践为主要内容,设定模拟公司的运营项目和岗位职责,让每一个参与模拟公司创办与经营的学生都有一个学习、锻炼、施展才华的机会。而创业工作室是指大学生个人或者团队利用高校提供或自身租赁的工作室从事创业活动的创业形式。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众多高校在校园内设立创业园,这些场地可以免费或者以优惠价格提供给在校大学生,大学生须提供一份具有说服力的创业策划书,才能获得进驻创业园的机会。工作室在大学生创业中占大多数,有了这个平台,创业者所需启动资金大大减少,同时从事的行业选择广泛,具有灵活性,而且身处高校园区,能及时捕捉大学生需求,沟通便捷,所以具有一定的优势。

2.校园“全真+实战”创业平台

校园全真创业平台是指依托校园环境,为学生创业提供全真的创业实战平台,体验不同于创业园的更具真实创业风险的创业实践机会,接轨商业创业。在生活区,开办“生活区大学生创业示范店”,面向在校生招租生活区店铺,这种带租金(一般为正常租金的30%左右)、有风险的创业形式更能让学生得到创业实战的锻炼机会。这种创业形式深受热爱创业学生的喜欢。原因有两点:一是降低资金风险,在生活园区租金比外面要低廉很多;另外可以降低市场风险,在生活区目标群体明确,客源集中,市场风险小。

(三)创业能力结合:创建“校内+校外”创业实践基地

学校要高度重视学生实践能力锻炼,广泛建立各类创业教育实践基地,构建创业教育新平台。一方面,可以致力于校内创业实战基地的建设。例如采取“企业+专业+客户”的方式,创办供学生创业实习的经营实体;为学生开放高校的科研实验室,帮助学生了解高精尖设备及学科前沿,同时可吸纳有浓厚创业兴趣的优秀学生,借助老师或学院的专利产品进行合作创业;利用校内资源和学生优势,将顾客群由学生发展到社会人士。在实体创业中,体会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两教融合”的重要性,体会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迫切性。除专业教学计划内的实践环节,学校还可以借助创业教育的创新性、创造性、艰苦性来完善专业教育计划外的定向实践。如举办营销大赛、创业大赛、社会调查、短期打工等活动。另一方面,高校科技孵化园的设立是对在校内设立创业实践基地最好的诠释。科技孵化园分三大类创业实践基地,包括见习、实习和孵化基地。根据专业的不同,设立适合本专业的实践岗位。江南大学的“园区助推”创业教育模式就是充分利用科技园的优势,来带动大学生创业。此外,可以采用校企联合的模式,建立校外创业实践基地。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各类社会资源,大力建设校外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多层面拓展大学生商业创业实习活动。创业实习的岗位包括:商会会长助理、企业经理助理、企业主管助理、店长助理等形式。另一方面,可以通过与经济开发区合作,打破学生选择单一企业来学习的机会,可以增加学生学习和实践的广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