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全球宏观经济政策回顾

全球宏观经济政策回顾

时间:2022-11-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欧洲主要债务国家由于同时面临经济衰退风险和债务负担压力的困扰,经济政策陷入巨大的矛盾之中。迫于接受救助的压力,欧元区债务国政府纷纷提出了削减赤字的计划。为了控制通胀水平,欧洲央行分别于2011年4月和7月先后两次提高基准利率25个基点。日本经济自年初以来受到一系列灾难的冲击。

第3节 全球宏观经济政策回顾

在欧债危机恶化并蔓延、全球经济面临巨大下行风险的背景下,2011年主要经济体在政策操作上均维系宽松格局,为经济复苏继续创造宽松货币环境。尽管全球通胀高企,多数国家的央行仍宣布下调或维持较低的基准利率,澳大利亚、英国等国的货币当局已经重启了宽松货币政策,以应对经济形势恶化。

3.1 美国

美国政策目标主要在短期刺激经济与中长期财政整顿的需求上进行权衡,政策导向主要围绕着财政减赤和促进就业两大主题展开。

长期以来,美国拥有庞大的债务规模,同时面临高财政赤字问题。截至2011年底,美国联邦债务总额已达到了创纪录的14.76万亿美元,占GDP比重为98.7%;2011年财年联邦财政赤字为1.3万亿美元,赤字占GDP比例为8.7%。滚雪球似的债务规模和持续扩大的财政赤字已成为美国经济的一大负担。美国国会两党由于政治分歧就美国国债发行上限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谈判,一直僵持不下,由于政治决策的不果断打击了市场对美国政府执政能力的信心,最终诱发了评级机构标普史无前例地将美国长期主权债务信用评级下调,长期展望为负面。2011年8月2日,美国国会参众两院通过了《2011年预算控制法案》,在提高债务上限和制定长期减赤计划方面取得了进展,但该法案主要限制政府可自由支配支出,而美国财政支出增幅主要来自于社会保险、医疗保险以及偿还高额公共债务所需支付的利息。由于社会福利存在刚性,美国社会处于人口老龄化进程中,降低医疗费用增速存在难度,因而该法案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美国的高财政赤字问题。2011年11月21日,美国国会减赤超级委员会宣布谈判破裂,意味着2012年如果没有新的措施出台,美国将会于2013年开始启动自动减赤机制,需要削财政赤字1.2万亿美元,这些削减将分摊到国防和非国防项目开支方面。

为了刺激就业,奥巴马政府于2011年9月8日提出了总额达4 470亿美元的“就业促进法案”,旨在通过为企业与工薪阶层减税、扩大基础设施投资等措施来促进就业和提振美国经济。该法案的重点是约2 400亿美元的减税计划:如果美国企业雇佣一个失业时间达半年以上的失业者,将给予其最高4 000美元的减税奖励;美国1.6亿雇员2012年起薪资税减半。该方案还包括,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进行支出、向地方政府提供补助金以避免其裁减教师人数等。同时,奥巴马还计划延长即将到期的失业救济金政策,这部分开支预计达1 400亿美元。

美联储继续维持宽松的货币政策,2011年8月9日宣布将0~0.25%的联邦基金利率维持至2013年年中。由于美元基础货币大量泛滥,国内通胀压力显现,美国第三季度CPI上升到4%以上的高位,致使QE3推出受阻。2011年9月,美联储针对性地出台了4 000亿美元的“扭转操作”,即通过减持剩余期限为3年期及以下的短期债券,并购入相同数量的6~30年期的中长期国债,以达到平滑长期国债收益率曲线的目的。该方案在避免进一步扩大美联储资产负债表的前提下,加大了美元资产和权益类美元资产的中长期吸引力,并促使与长期利率挂钩的房屋按揭贷款和汽车贷款的利率降低,从而鼓励了消费信贷与投资。这一措施的另一优势是避免了对美国国内通胀的刺激,四季度美国通胀压力有所回落,2011年12月份CPI同比上涨3.0%。

3.2 欧盟

欧洲主要债务国家由于同时面临经济衰退风险和债务负担压力的困扰,经济政策陷入巨大的矛盾之中。为了防止财政收支进一步恶化,政府不得不采取增加税收、压缩财政开支、削减社会福利等政策以维持债权人的信心并获得国际社会的救助,但紧缩的政策却可能导致经济增长放缓甚至停滞,政府依靠自身偿还债务的能力愈加减弱,只能通过借新债抵旧债,不得不增加更多的利息支出,形成恶性循环。迫于接受救助的压力,欧元区债务国政府纷纷提出了削减赤字的计划。希腊政府继2010年5月份承诺大规模减赤目标后,又于2011年6月推出新的一揽子财政紧缩计划;爱尔兰政府也于2010年11月份公布了一份四年期的财政紧缩计划,拟削减财政赤字150亿欧元;西班牙计划未来三年内削减财政预算500亿欧元,2013年财政赤字率降至3%;葡萄牙计划将财政赤字率由2009年的9.3%降至2010年的7.3%;意大利计划在两年内削减财政预算260亿欧元,2012年财政赤字率降至3%;法国、德国、荷兰、卢森堡也开始实施财政紧缩计划。法国为了维持AAA级主权评级,宣布未来五年将实施多项加税及削减预算措施,总计规模达650亿欧元的财政紧缩计划,这会减少法国内需,并导致经济增长放缓。对于南欧来说,在沉重的债务负担以及被迫的财政紧缩打击下,经济衰退仍在继续。

由于财政政策的调控作用实际上已失效,欧洲央行肩负着防止欧洲经济萎缩的重任,但欧盟国家整体的通胀压力却日益显现,使欧洲央行的货币政策同样左右为难。2011年,欧盟的CPI和PPI均处于高位徘徊,CPI在多数月份均达到3%以上,远超过了2%的目标通胀率;英国的CPI更是全年维持在4%以上,9月份达到全年最高值5.2%。为了控制通胀水平,欧洲央行分别于2011年4月和7月先后两次提高基准利率25个基点。然而,加息则不可避免地提高欧元区国家的债务负担,使本已债台高筑的欧洲国家风险加剧。进入第三季度后,欧债危机持续恶化和经济衰退风险加剧,欧洲央行的货币政策出现了转向,先后于11月和12月两次下调了欧元区的基准利率,降至1%的历史最低水平,物价稳定的目标已让位于防止经济衰退。英国央行于10月通过购买英镑的国债和其他资产,向再次注入750亿英镑资金,这是英国继2009年3月以来实施的新一轮量化宽松政策,目前已累计向市场注资达2 750亿英镑。与此同时,英国央行维持0.5%的历史最低利率不变。

3.3 日本

日本经济自年初以来受到一系列灾难的冲击。3·11大地震及核泄漏事件,导致日本国内产业链中断,经济一度出现衰退;由于灾后大量资金回流,推动了日元持续大幅升值,对日本经济反弹形成了一定压力。为稳定震后金融市场,应对日本国内通货紧缩的压力并刺激内需,日本政府扩大了财政支出力度,日本央行推行一揽子的“全面宽松计划”,以满足金融机构不断上升的资金需求。

一方面,日本央行全年维持自2010年10月起实施的零利率政策,将银行间无担保隔夜拆借利率维持在0-0.1%的区间。同时,政府扩大了资产购买计划,日本央行多次向市场进行大规模注资,以确保经济复苏势头。5月24日,日本政策金融公库宣布下调提供给中小企业的保障性贷款——“交易企业破产应急贷款”的利率,以防止地震引发企业破产的多米诺效应。随后,为巩固日本经济增长基础、激发中小企业经济活力,6月14日,日本央行再次推出总额5 000亿日元的融资支持计划,重点鼓励金融机构向具备技术优势的中小企业提供无需不动产抵押或他人担保的优惠贷款。10月27日,日本中央银行将购买金融资产的资金规模增加5万亿日元至55万亿日元,并将新增5万亿日元将全部用于购入长期国债。

由于灾后重建需要大笔资金,迫使日本政府大量增发国债,国债占GDP的比例屡创历史新高。第三季度末,日本政府债务总额达到954万亿日元,占GDP的比例高达199%。日本庞大的财政赤字,加上政权的频繁更迭阻碍了长期财政政策的实施。作为偿债资金的来源,日本政府临时增税10.3万亿日元,并增加税外收入2千亿日元。目前日本政府正在酝酿针对消费税的增税。在税外收入方面,日本政府加速公务员宿舍等国有资产的出售,央行也增加两次商业票据的公开竞卖和一次企业债券的公开竞卖,金额达到7 500亿日元。同时,日本政府也进一步削减财政支出,例如削减儿童补贴和中止高速公路免费制试点,分别每年减少财政支出5千亿日元和1千亿日元。

为了抑制日元的持续升值对日本出口带来的压力,日本央行采取了强有力的外汇干预措施,于3月17日、8月4日、10月31日前后三次出手干预汇市,主要通过大举抛售日元、买入美元,同时扩大资产购买计划。由于日本政府干预汇率所需的日元资金一般通过发行政府短期证券筹集,导致日本外汇储备猛增,截至11月底,日本外汇储备再创新高,达到13 047.63亿美元。

3.4 新兴经济体

2011年新兴市场呈现了经济增速放缓与通胀高企并存的困境。2011年上半年,受国际资本大规模流入、农产品价格周期等因素影响,新兴市场国家面临严重的通胀压力。金砖四国中,印度和俄罗斯的通胀率均高达9%以上,巴西和中国的通胀率也分别达到了7%和6%以上的水平。各国频频收紧货币政策,以抑制输入型通胀不断上升和本币升值对本国经济的冲击。中国人民银行从年初起连续6次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共计3个百分点,力图收紧市场流动性。上半年的经济紧缩政策效应在下半年逐渐显现,随着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回落,大多数新兴市场国家的通胀率开始呈现从高位回落的趋势。进入9月份以来,由于国际金融形势急剧恶化,大量资本从新兴市场撤离,导致新兴市场国家的货币出现大面积贬值,外需增长面临巨大挑战。为避免经济出现“硬着陆”,各国货币政策也随之转向,从此前的持续紧缩趋于稳健。韩国、菲律宾、秘鲁、马来西亚以及智利在上半年加息后保持基准利率水平不变。2011年8月31日巴西央行意外降息,将基准利率下调0.5个百分点,标志着巴西年初以来执行的紧缩型货币政策开始转向。此后,巴西央行连续两次下调基准利率至11%,以确保巴西经济实现适度增长。印尼央行也于年内两次降息,以防范外部经济恶化对该国经济增长。泰国受严重的洪灾影响以及外部需求不振加剧了经济下行的风险,暂停了加息,仍维持3.5%的基准利率水平不变。中国人民银行2011年12月5日起下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为近三年来首次下调。2011年12月16日,印度央行也宣布将回购利率维持在8.5%的水平不变,结束了长达19个月的加息周期。新兴经济体国家的政策天平已经由“控通胀”向“保增长”倾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