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完善保险市场生态环境

完善保险市场生态环境

时间:2022-11-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建设一个完善的保险市场生态环境,对于推动保险市场充分发挥资源配置功能、降低保险交易成本、促进保险业的健康持续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建设保险市场生态环境,必须注意调整和完善保险产业政策,通过实施合理的保险产业政策,来调节保险业发展的节奏。市场中介服务和信用体系是保险市场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和改善保险市场生态环境,需要发展和完善保险市场中介服务和信用体系。

二、完善保险市场生态环境

保险市场生态环境是指影响保险市场主体微观经营的外部环境,包括保险产业政策、法律制度环境、中介服务体系社会信用体系、保险监管状况、公众保险意识等因素或条件。建设一个完善的保险市场生态环境,对于推动保险市场充分发挥资源配置功能、降低保险交易成本、促进保险业的健康持续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国保险业发展历史不长,保险市场生态环境建设十分薄弱,法律制度、中介服务、社会信用等诸多方面还不够完善,甚至存在许多缺失,制约了保险业的快速健康发展。推进保险业与经济的协调发展,迫切需要建设一个较为完善的保险市场生态环境,使保险市场主体不仅能从中获得丰富营养和诸多经营便利,而且能与外部环境之间形成一种良好的双向互动关系。保险市场生态环境建设涉及许多方面,除了保险市场主体的精心呵护外,政府和社会的责任也至关重要。下面,主要从政府和社会这两个角度,对保险市场的生态环境建设进行论述。

(一)对保险业在社会经济保障体系中的作用进行恰当定位

社会经济保障体系包括社会安全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在社会经济保障体系中,政府对保险业(即保障的市场机制)如何定位,直接决定了保险业的发展空间及可能发挥作用的大小。美、英、日等市场经济发达国家都十分重视市场机制的作用,逐步形成了以市场机制为主的社会经济保障体系。从近年全球总的趋势看,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普遍重视发挥保险业的作用,各国对保险业在社会经济保障体系中的定位有趋同的倾向,尤其是在拉丁美洲和东欧等一些发展中国家或地区。我国目前虽已出台相关文件,将商业保险纳入了社会保障体系的范围,但相应配套政策却没能跟上,商业保险难以在社会保障体系中发挥应有的作用。至于社会安全体系,则还仅仅停留在“政府主导、预防为主”的阶段,这不仅使商业保险失去了很多发展的机会,也制约了社会经济保障体系的构建及其保障功能的有效发挥。保险业具有重要的风险保障和养老保障功能,在构建完善的社会经济保障体系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到商业保险机制的灵活性,对商业保险在社会经济保障体系中的作用进行恰当定位,给保险业的未来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和空间。

(二)稳步推进保险业的市场化进程

保险业市场化包括产权改革和放松费率管制两大方面。从发展中国家的情况看,近年来在产权改革方面已经历了一场巨大变革。在过去的十年里,拉丁美洲和东欧的国营保险公司都已失去昔日的重要性。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保险业的产权改革和费率改革也进入了快车道。2003年,中国人寿和中国人保两家公司同时上市,拉开了国有保险公司产权改革的序幕。平安保险和太平洋保险两家股份制保险公司也引入了战略投资者。2003年1月1日,在先行试点的基础上,我国取消了车辆保险的法定费率,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推行车险费率的市场化。目前,除法定险种外,我国保险市场已基本解除了法定费率,航空险法定费率也于2004年3月1日被取消。加快产权改革,实现保险公司产权的分散化和多元化,有助于形成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保险市场。法定费率的取消将使保险企业的经营更加灵活,从而提高保险业运行的效率和风险管理能力,但同时也会引发恶性价格竞争,造成保险公司经营的不稳定,给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带来风险。因此,政府在推进市场化改革的同时,也要注意防范相关风险,建立起新的约束机制,避免由于推进市场化进程而带来一些消极后果。

(三)完善保险监管和法律法规体系

从广义角度看,保险监管体系不仅包括国家保险监管机关依法对保险机构及其活动进行的监督和管理,还包括行业自律组织和社会有关机构对保险机构及其活动所进行的监督和管理。保险业是金融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众多被保险人和社会公众的利益,一旦出现大的震荡,特别是引发偿付能力危机,不仅与经济的协调发展无从谈起,还将对经济社会发展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因此,一个国家保险监管体系完善的程度以及监管能力的高低,对形成一个规模庞大而又健康有序的保险业极为重要。保险法律法规包括约束和规范保险活动的一切法令法规,是调整保险关系的准则,不仅包括专门以保险关系为规范对象的法律法规,而且还包括其他法律法规中涉及保险活动的法律条文。保险法律法规体系的完善程度直接影响着保险业发展的规范化程度,对维护保险关系双方的合法权益和推进保险业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因此,建设保险市场生态环境,必须着力完善保险监管和法律法规体系。

(四)实施合理的保险产业政策

保险产业政策是政府为了保证保险业的稳定经营和发展对保险产业活动进行干预而制定的各项政策的总和,包括市场进入与退出、保险组织形式、保险经营体制、保险资金运用、保险税收、强制保险、市场开放等方面的政策。保险产业政策对保险市场主体的影响非常大。在保险市场的进入与退出政策方面,较低的市场进入门槛,健全的市场退出机制,有助于增加保险市场主体的数量和资产规模。在保险组织形式方面,实行保险组织形式的多元化,有助于不同类型保险市场主体的共同发展,提高保险业对经济社会的渗透率。在业务经营模式方面,在经营风险难以掌控的情况下,实施分业经营对促进保险业的健康发展作用很大,但在经营风险能够有效掌控的前提下,通过保险(金融)控股公司等形式适度推进综合经营,更有利于保险业的发展与壮大。在保险资金运用方面,在资本市场健全、企业风险管控能力较强的前提下,宽领域的资金运用范围有助于提高保险企业资金运用的效益,增强保险业发展的后劲。在保险税收方面,由于保险是税收敏感性行业,在一些险种和业务方面对保险人或被保险人实行税收优惠,如降低税率、缩小税基、免税等,有助于增强保险企业的市场活力,扩大保险业的业务规模。在强制性保险方面,对一些险种实施强制保险,能够极大地提高保险业对特定领域的参与度。在保险市场开放方面,实行市场开放政策,有利于引进外国资金和先进的保险经营技术与管理经验,促进各种保险创新。因此,建设保险市场生态环境,必须注意调整和完善保险产业政策,通过实施合理的保险产业政策,来调节保险业发展的节奏。

(五)完善保险市场中介服务和信用体系

市场中介服务和信用体系是保险市场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和改善保险市场生态环境,需要发展和完善保险市场中介服务和信用体系。(1)在完善保险市场中介服务体系方面,应充分重视和发挥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信用评级机构等中介服务机构在保险市场运行中的重要作用,一方面通过制定完善统一的相关市场制度规章,对中介服务机构的执业行为进行规范和引导,另一方面应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加大市场对外开放程度,引进外国中介服务机构的先进管理技术与经验,增强市场竞争,提升我国中介服务机构的专业化服务水平。(2)在完善保险市场信用体系方面,由于保险市场是一个信用市场,信用体系的完善与否直接决定着保险市场交易成本的大小和运行效率的高低,因此,应对建立与完善保险市场信用体系统筹考虑,协调安排。为此,一要做好保险市场内部的相关制度安排,包括建立和完善信用评级机制,引导与培育信用评级机构,加强市场参与主体信用记录和数据的积累与管理等;二要加强信用宣传,增强市场参与主体的信用意识,培养市场信用文化

(六)提升大众的风险意识与保险意识

大众的风险与保险意识关系到整个保险业的发展,是保险业赖以生存、发展、壮大的基础。我国大众的风险与保险意识不浓,如何提升消费者的风险与保险意识,始终是加快保险业发展的一项重要课题。大众的风险与保险意识与经济发展水平、体制改革进程、保险业发展状况等密切相关,因此,提高大众的风险与保险意识是一个长期的综合性工程。从近期看,提高大众的风险与保险意识,着重点应放在保险宣传与保险教育上,可采取的策略包括:(1)在中小学课程中加入风险管理与保险的内容。政府可将保险教育纳入正规的学校教育的内容,在中小学开设的有关课程里加入风险管理与保险的内容。(2)在大学商学院开设风险管理与保险课程。这一措施在发达国家已成通行做法,尤其是MBA教育,风险管理与保险已成为必修课,而我国在这方面还是一片空白。有鉴于此,可在先行试点、积累经验的基础上,在各级大学的商学院逐步开设风险管理与保险课程。(3)利用各种媒体进行保险知识的普及。社会舆论特别是新闻媒体是保险业发展的重要环境力量,一个社会大众保险意识的高低、保险企业的形象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新闻媒体的舆论放大效应。报纸、电视、广播等各类新闻媒体应通过新闻报道等多种途径,广泛宣传保险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促进大众对保险业的认知和风险保障意识的提高。(4)发挥社区的作用。目前,我国城镇的社区组织已相当健全,社区居民已都习惯于居委会等社会基层组织的管理,这为保险工作人员深入社区进行展业提供了良好条件。保险公司可适当借助居委会干部的帮助,深入保源较为集中的居民社区进行展业。保险展业深入社区,不仅宣传面广,且宣传接受对象相对固定,容易激发投保需求,培育准保户。另一方面,居民群众在自家门口,就可以与保险公司人员进行大量沟通,也有利于解除思想上存在的顾虑。保险公司展业人员经常深入社区,及时介绍新险种,不仅是保险展业的需要,也是普及保险知识、提高保险信誉度所必需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