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股市“黑嘴”害惨散户

股市“黑嘴”害惨散户

时间:2022-11-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足球界的“黑哨”,是某些无良的足球裁判;中国股市的“黑嘴”,是某些胡说的“股评家”。2001年6月,山东某中级人民法院对中国第一起不实股评案作出终审判决:因发表严重失实的的股评而导致上诉人张某“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股评家熊某,被判赔偿上诉人损失近8万元。年报披露的实际情况与“湘文”所述相差甚远。一审法院认为张先生要求赔偿的证据不足,驳回了张先生的诉讼请求。张先生又上诉至当地中级人民法院。

中国足球界的“黑哨”,是某些无良的足球裁判;中国股市的“黑嘴”,是某些胡说的“股评家”。前者已为人们所不齿,后者却蒙着一层神秘的面罩,顶着一头耀眼的光环,反而受到广大股民的追捧。但正如“黑哨”能够毁灭一支或几支足球队一样,“黑嘴”则能让许许多多忠实的普通投资者倾家荡产,甚至引发股市的严重动荡。

2001年6月,山东某中级人民法院对中国第一起不实股评案作出终审判决:因发表严重失实的的股评而导致上诉人张某“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股评家熊某,被判赔偿上诉人损失近8万元。此举预示着股评文章不再仅“代表个人观点,供别人参考”,那些喜欢口无遮拦、甚至故意做“托”的股评家今后要为自己所说的话担负法律责任了。

1997年3月,南方某报在头版头条登载了一篇题为《湘中药自信潜力无穷》的署名文章。作者熊某在文章中称,得知湘中药的董事长在前几日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该公司1997年的业绩将增长一倍以上,纯利润将达到3500多万元,按湘中药实际的总股本计算,其每股税后利润接近0.50元。作者由此推断:毫无疑问,湘中药将重复黔轮胎(股价上涨四五倍)的故事……

看了“湘文”这篇极具诱惑力的报道,山东股民张先生于1997 年3月20日起共计16次买入该股27500股,投入资金343590. 37元。不久以后,湘中药公布1996年年度报告。年报披露的实际情况与“湘文”所述相差甚远。湘中药的股价也从13元左右一度跌至7元左右。张先生为避免遭受更大的损失,被迫割肉出局,损失了79577. 66元。

张先生认为,他的损失是受“湘文”这篇虚假股评文章的误导造成的,于是在1999年向自己所在地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该文作者熊某及刊载文章的南方某报赔偿其损失。一审法院认为张先生要求赔偿的证据不足,驳回了张先生的诉讼请求。张先生又上诉至当地中级人民法院。

经审理,二审法院查明“湘文”中有五方面主要事实与实际情况不符:

一是当年的财务指标。根据湘中药1996年年报披露,其1996年度净利润为1562. 80万元,每股税后利润为0.217元,均与“湘文”所称的3500多万元及每股收益0.50元相差甚远。年报所披露总资产额比“湘文”所报道的8亿元少6亿多元;而无形资产则比“湘文”所称的4.2亿元少4亿多。

二是FDA认证问题。湘中药的拳头产品古汉养生精已通过美国FDA认证,为今后外销业务奠定了良好基础,并没有像“湘文”所称的同时通过了美国和韩国两个国家的FDA认证。

三是公司销售防假打假问题。湘中药在1996年年报中披露,假冒伪劣产品严重冲击着公司的销售市场,为保护消费者利益,公司聘请了律师,并在报上刊登打假广告,设立24小时打假值班热线,并没有像“湘文”报道所称,公司制定对策,产品不出厂,通过邮购方式限量购买。

四是生产线的建设问题。湘中药年报披露,公司发行股票募集资金主要投向新建一条古汉养生精片生产线,公司已投入2000万元,不足部分于1997年继续投入,并未如“湘文”报道所称的“已建成了年产6亿元的古汉养生精生产线”。

五是租地扩大生产规模的问题。据年报披露,公司共同联营投资14623554. 20元,其中投资单位有辽宁省衡集人参制品厂563730.49元。并没有“湘文”所称的租地之事。

对此,二审法院于2000年10月17日信函查询了清华紫光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前身为湘中药)。2000年10月20日,该公司回函称,“湘文”未经申甲球先生本人同意,也未经该公司同意。

在查明了“湘文”股评文章的众多失实之处,二审法院认定“湘文”与湘中药1996年年度报告无一处相符,纯属无中生有,臆造事实,虚假陈述,且多处出现诸如“是不是超级主力再次出山呢?”“时不待我,行情不等人”等多个有明显诱导性的措辞,系严重误导的失实报道,致使投资者张先生在不了解事实真相的情况下做出错误的证券投资决定,造成了经济损失,为此,终审判决“湘文”作者熊某赔偿上诉人张先生的股票损失77506.18元。

“湘文”作者缘何“胡说”?我们不知内情。但类似张先生的遭遇,在股市里却比比皆是,他们远没有张先生那样幸运,还能找股评家索赔回一部分损失,而只能是打落牙齿往肚里吞。

刘小姐是一名外企职员,工作较忙,不能拿出很多的时间来观察股市,分析股市,连每天的行情都不能坚持看。她了解股市动态的主要途径是她入市后专门订的一份证券报和一份证券杂志。1997年10月中旬,深市的“漳泽电力除权后,刘小姐订的这两家证券媒体都发表了该企业的投资价值分析报告文章,两篇文章都预言,此股基本面好,技术面有上升趋势,并信誓旦旦地说,若投资者当年投入该股40万元,两年后,投资者将可获得不低于100万元的投资收益

若是股市里别人说这话,刘小姐肯定不会相信,但这是正式媒体发表的文章,是专家的观点,刘小姐认为这无疑是值得信赖的。而且这两篇文章都“有根有据”地分析说,“漳泽电力”主营电力生产与销售,现有装机容量大,自动化程度高,运行稳定,是山西省内装机容量最大的发电企业,在全国居中上水平。公司是典型的坑口电厂,发电成本非常低,上网电价仅为0.17元/千瓦时,在同行业中竞争力较强。另外,电力行业属于国家支持的基础设施产业,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强、消费市场的回暖、工业生产的稳定增长等均对该行业构成利好,有助于拉动电力需求的明显回升。由此看来,“漳泽电力”堪称蓝筹绩优股板块中的典型品种,同时又在向高科技领域扩张(投资新建北京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受让北京赛迪网信息技术公司,表明公司涉足了互联网、电子商务领域),这有望给公司带来新的利润增长点。该股近日明显走强,主力有拉抬之意,结合公司出色的基本面,投资者可大胆跟进。

刘小姐正愁没有好股投资,看到这两篇文章都如此看好“漳泽电力”,说得有根有据,分析得有条有理,并且文章见报后,该股股价果然大幅上升,成交量也急剧放大,不过两个星期,该股股价便从13元上涨到了21元。刘小姐认为这两位“专家”的分析是非常有道理的,于是将账上剩下的12万元资金以21.2元的价格买下了5500股“漳泽电力”。但几天后一看,该股已经跌到了18元。她想,这也许是所谓洗盘吧,因此也没有在意,坚定地守着这只股票,哪知道这只股票从此后一路下滑,途中一点小反弹都没有,以致刘小姐想出货都没有机会,一直到1998年8月,跌到10.5元的低位才有所企稳。刘小姐好不容易在12元左右出货,一进一出共亏损了近5万元。

对笔者说完她的经历后,刘小姐用一种非常茫然的眼神望着我,说:“你说这专家的文章,怎么看起来头头是道,我们照办起来却吃大亏呢?是专家骗人还是庄家捣鬼?”

从张先生和刘小姐的遭遇里,我们发现一个新的动向,那就是许多咨询机构或者“专家”、“学者”做的所谓“投资价值分析报告”具有相当大的误导性。不可否认其中有的文章也不乏精辟的分析,客观的预测,对股民认清大势、选择个股很有帮助,但也有许多文章纯粹是信口开河,不负责任地乱评乱点,还有的甚至成为上市公司的“吹股手”或者庄家的帮凶,他们或者是为了帮助上市公司推高股价,以利配股,或者是为了配合庄家的炒作,在媒体上别有用心地发布一些似是而非的文章,这些文章有的是上市公司的投资价值分析报告,有的是公司的前景分析,有的则是透露上市公司今后的重组打算,借此误导股民,坑害股民。因此,许多股票本来涨得好好的,只要股评家一推荐就下跌,以致有人说股评家是股市“黑嘴”、“臭嘴”。2001年初,还没有股评家推荐“次新股”时,“次新股”的涨势喜人,而等股评家一推荐,次新股就开始下跌。一位股民居然总结出这样一个规律:只要是股评一说哪只股票好,过不了两天,这只股肯定跌,而在股评不再关注曾经推荐过后来却跌了下来的某只股票时,那只股票又开始上涨。于是,他开始天天看股评,记下他们推荐的股票,然后选出自己认为大方向上看好的股票,等过些天这些股票跌下来,人们也渐渐淡忘了它的时候,他再买进来,一直到两三个月之后,这只股长上来了,又有人开始推荐它了,他就卖了它。一来二去的,他还真多少赚了俩钱儿。这是否值得效仿,还得因股因人因时而异,但这至少说明一点,对于股评家的推荐,绝对不可轻信。大量事实说明,许多股票受推荐之日,往往也是其下跌之时——

“美达股份”,在某媒体刊出其企业的投资价值分析报告后,庄家成功撤庄,股价从1998年1月9日的近13元下跌至1999年3 月1日的5.8元。

“阳光股份”,在企业的投资价值分析报告文章见报后,股价从24.5元一路下跌至10.35元。

“苏常柴A”,在企业的投资价值分析报告文章见报后,股价从19.2元一路下行至8.9元。

“草原兴发”,在企业的投资价值分析报告文章见报后,股价从11.70元盘跌至6.50元。

“一汽轿车”,在上市之初各大证券媒体上都有大量的文章推介其投资价值,该股上市之后,便从首日的最高价16.8元一路下跌至6.6元,套住了上市首日成交的近30亿元的资金。

“东方航空”上市之初,各大证券媒体上也都有大量的文章推介其投资价值,不少知名的股评人士都充当其吹鼓手,大唱其光明的前景,但该股上市之后,便从首日的最高价7.58元反复下跌至1999年2月的2.9元,上市首日成交的近15亿元资金,全部深度套牢。

“基金开元”,上市之后,有不少文章推介其“专家理财“的前景。但该基金经过一波炒作后,便从1998年5月5日的高位2.41元直线下跌至1999年4月16日的1.03元。

“基金金泰”和基金开元一样,上市后有不少投资者听从股评文章的劝告,狂热地介入其中,但该基金经过机构大户的一轮炒作后,也从1998年5月5日的高位2.43元下跌至1999年4月16日的1.07元,令那些盲目相信推介文章的投资者损失惨重。

“苏物贸”,在1997年5月除权后,证券媒体上便出现该企业的投资价值分析文章,谓其有灵活的管理机制,雄厚的资产,公司多元化经营,未来前景广阔,投资价值高。随后,该股的股价却从29元一路下跌至5.13元,创造了1997年以来罕见的股价跌幅。当然,我们不能就此下结论,这些股市研究与企业投资价值分析文章都是骗人的,但至少可以证明一点,那就是对于股评家的分析文章,我们不能不加任何分析地轻信,更不能不分青红皂白地盲从。这一方面是因为股市本来具有复杂性,尤其是运行时间不长的中国股市,无论怎样高明的股评家都不可能像天气预报一样地准确地预测将来的走势;另一方面也因为股评家队伍的复杂性,有的股评家观察能力差,分析水平低,不能客观地把握股市发展的方向,还有一些则出于个人的私利,沦为了上市公司的“吹股手”或庄家的“帮凶”,有意误导股民。对此,我们不能不保持高度的警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