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钢铁产业的市场绩效

钢铁产业的市场绩效

时间:2022-11-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它反映在特定的市场结构和市场行为条件下市场运行的效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在随后3年有所恢复,但是恢复较少。在产品附加值方面,国内钢铁企业生产的产品附加值较低,有待提高。此外,长期以来,中国钢铁产业面临产业分工衔接不协调、生产企业与装备制造企业联系不紧密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十二五”期间,中国钢铁产业将在技术研发、引进、改造等领域设立专项,在生产技术、关键产品、应用等领域开展新的研究。

市场绩效是指在一定市场结构下,通过努力采取一定市场行为而达到的一定市场效果,如价格、利润、成本、产品质量和品种以及技术进步等。它反映在特定的市场结构和市场行为条件下市场运行的效率。

6.3.1 利润率分析

能否有效地配置稀缺的经济资源是反映市场绩效优劣的重要标志,通常把利润率水平作为测量资源配置效率的指标。图6.14显示的是黑色金属冶炼业利润指标情况,2001~2004年,销售利润率逐年上升,2004年达到14%, 2005年利润率大降,主要原因是燃料供应紧张。钢铁主要大宗原燃料市场呈现全面紧张状况是钢铁类上市公司毛利率和主营业务利润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最引人关注的是铁矿石价格暴涨71.5%,据测算,这将使我国吨钢成本上升210元左右。如果按照上年铁矿石的进口量,我国进口铁矿石成本将上升260亿元左右。2005~2007年利润率略升,从2007年开始,除2010年以外,各利润指标呈现下降趋势,各企业饱受外部危机以及内部产能过剩之苦,利润大幅缩水,至2012年底,销售利润率仅为2%。同样,从企业的亏损数量也可以看出,2005年受成本上升影响、2009年受金融危机影响以及近几年受产能过剩影响,企业亏损数均在这些时点攀升,2012年企业亏损数增加到2 000多家。

图6.14 黑色金属冶炼业利润率指标

资料来源:Wind资讯。

图6.15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企业亏损数量

资料来源:Wind资讯。

6.3.2 营运能力分析

营运能力分析主要指的是通过分析行业内企业资金周转速度来判断和评价行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和资源利用效率。根据表6.9中的数据,应收账款周转率反映企业的收账速度,间接反映了企业的坏账损失,2002年应收账款周转率为7.8%,2007年达到峰值17.00%,增长一倍多,2008年略降,也保持了较高的水平,2009年同比下降6.5个百分点,金融危机对钢铁企业的收账速度产生较大影响,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资金链的持续性和安全性。应收账款周转率在随后3年有所恢复,但是恢复较少。

表6.9 我国钢铁企业营运能力指标

续表

资料来源:Wind资讯。

6.3.3 技术进步分析

钢铁产业技术进步一定程度上能够代表该行业所处的技术阶段,同时反映我国在该领域达到的技术水平。一般通过两方面来表现:一是工艺技术进步促使能耗降低,二是产品的附加值提高程度。

图6.16显示的是吨钢能耗:千克标煤和总能耗:二氧化硫排放的指标变化情况。可以看出,我国的钢铁能耗指标逐年下降,这主要得益于企业提高了二次能源利用率,增加了煤气回收量和自发电量;减少煤气放散,提高钢坯热装热送量;降低蒸汽消耗,减少动力煤消耗;提高中水利用率,稳步提高水循环利用率。

图6.16 我国钢铁产业能耗变动情况

资料来源:Wind资讯。

在产品附加值方面,国内钢铁企业生产的产品附加值较低,有待提高。在发达国家,特钢产品占到15%~25%,如美国、日本、欧洲其比例分别为20%、25%和18%左右,我国的特钢占比仅为9%左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另一项指标比例为板管材比例,即板材、管材总产量与钢材总产量比,目前我国该比例只有39%左右,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说明我国钢铁产品档次未达到高级别。在国内高端产品的制造上,市场需求难以得到满足,特别是高技术、高附加值的钢材以及冶金装备还需要依赖于国外进口,其中板材进口更多;另一方面值得肯定的是,有些产品品种如钢筋、线材、棒材无缝钢管和焊管以及中厚板质量已达国际先进水平。随着国家重视并加大投资力度,行业内企业研发投入也快速增加,我国钢铁产业自给能力不断提升,如宝钢通过自主研发技术批量投放高档次硅钢,以替代进口的超高压大型变压器;高强度、超高强度汽车板技术取得新突破,这项由宝钢、鞍钢、武钢等研究开发的技术获得市场好评,目前武钢开发并生产汽车板的品种、质量进步较为明显。

此外,长期以来,中国钢铁产业面临产业分工衔接不协调、生产企业与装备制造企业联系不紧密的问题。一方面,由于长期以来的产业分工划分,中国钢铁生产企业和装备制造企业之间缺少紧密的联系,主要是装备制造企业对于生产企业的需求理解不充分,对装备的实际使用要求不清楚,造成装备设计水平偏低、整体创新能力偏低的问题;另一方面,同样是由于产业分工的遗留问题,导致国内装备制造企业的机电一体化能力较差,特别是一些大型炼钢设备制造商,电气成套能力与机械制造水平不相匹配,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十二五”期间,中国钢铁产业将在技术研发、引进、改造等领域设立专项,在生产技术、关键产品、应用等领域开展新的研究。特别是在消除产业壁垒、整合资源上下更大力气,通过建立跨行业的,集钢铁生产、装备制造、电气控制于一体的,具备较强装备设计制造能力的工程技术公司,在钢铁生产和装备制造企业之间搭建桥梁,实现制造、创新并举的良好发展态势(见表6.10)。

表6.10 “十二五”期间钢铁产业技术创新发展目标

续表

资料来源:中国钢铁工业协会:《2011年钢铁工业年鉴》,中国冶金出版社2011年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