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三都水族自治县旅游业发展探析

三都水族自治县旅游业发展探析

时间:2022-11-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三都水族自治县境内旅游资源丰富,但是,由于当地教育水平不高,经济落后,旅游业起步晚,投资有限,基础设施建设薄弱,政府主导力不强,体制不完善,相关部门各自为政现象还十分严重,这些问题仍然制约着三都水族自治县旅游业的发展。本文就三都水族自治县旅游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发展对策三方面进行探析。希望为三都水族自治县旅游业及水族自治县经济发展提供参考。

舒子谦1,杨盛望2

(1.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图书馆,贵州 都匀 558000)(2.三都县民族中学,贵州 三都 558000)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蓬勃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精神需求不断提高。工作和休闲、定点生活和移动生活相结合,旅游成为现代人们生活时尚。三都水族自治县境内旅游资源丰富,但是,由于当地教育水平不高,经济落后,旅游业起步晚,投资有限,基础设施建设薄弱,政府主导力不强,体制不完善,相关部门各自为政现象还十分严重,这些问题仍然制约着三都水族自治县旅游业的发展。本文就三都水族自治县旅游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发展对策三方面进行探析。希望为三都水族自治县旅游业及水族自治县经济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三都旅游业;旅游市场;旅游产品;乡村旅游;民族民俗

The tourism development analysis of Sandu shui autonomous county

Shu zhi qian1,Yang Sheng wang2

(1.Library,Qiannan Normal University of Nationalities,Duyun 558100,Guizhou)

(2.Sandu County Ethnic Middle School,SanDu 558100,Guizhou)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social economy.People’s living standard and spiritual demand are improved.It is a modern for people’s lifestyle which Work and leisure,the combination of fixed and mobile life,tourism.There are rich resources of tourism in Sandu shui autonomous county.However,there are many serious seasons hinder the development of Sandu’s tourism economy.For example,the level of local education is very poor and the economy is backward.The tourism industry was started late and the investment is limited.The construction of infrastructure is weak.The government dominant force is not strong.The systems are not perfect.The phenomenon of fragment is so serious for related departments and so on.In this paper,it will analyze the sandu’s development of present situation,exist problem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countermeasure.Hope it can provide references for the increase Sandu’s tourism and economy.

Key word:Sandu tourism;Tourism market;Tourism products;country tourism;national Folk custom

在经济和文化爆炸时代,人们追求更高的精神满足感,旅游成为当前很多人选择的活动方式。旅游业被称为21世纪的“绿色产业”[1]。所谓旅游业是以旅游市场(旅游需求)为对象,为旅游活动的开展创造有利条件,并向旅游者提供所需商品及服务的综合性产业[2]。目前,全国各地大力发展旅游,旅游业逐渐成为支柱产业。三都水族自治县地处西南鲜为人知的一隅,各项基础设施薄弱,发展速度缓慢,境内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应抓住正在蓬勃发展的旅游业,使其成为三都水族自治县的支柱产业。近年来三都人民政府努力在发展旅游业,社会各界也在关心三都旅游业的发展,很多关心三都旅游业发展的学者和专家对三都发展旅游业做了很多相关研究,本文在此基础上再做相关探究,希望能给三都水族自治县旅游业发展提供参考。

一、三都水族自治县旅游业发展概述

(一)三都水族自治县区位优势

三都水族自治县是全国唯一的水族自治县,位于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东南部,距省城贵阳 230 公里,距州府都匀 85 公里,全县总面积2400 平方公里,辖10镇11个乡。国道 321 线横贯县境,贵广高铁、厦蓉高速过境,北通全国优秀旅游城市——都匀市,东通向榕江、从江的 G321 国道,连接旅游业发展比较成熟的黔东南地区,南面接国家级旅游景区的荔波县,境内蜿蜒婀娜多姿的都柳江通向珠江。三都水族自治县是河道运输和陆路交通兼备的县市,是泛珠三角经济圈重要交通要道之一。

(二)三都水族自治县旅游资源简况

旅游资源是一个地区发展旅游业的基础,凡能够吸引旅游者产生旅游动机,并可能被利用来开展旅游活动的各种自然、人文体或其他因素,都可称为旅游资源[3]。三都水族自治县山水风光、历史文化遗产、民族民俗文化等丰富的旅游资源,尤其是水族的唯一性,具有独特的魅力。

1.山水风光

三都水族自治县自然风光主要以“一山一水”为中心,即尧人山国家森林公园和都柳江省级风景名胜区。

2.历史文化遗产

三都水族自治县历史文化资源丰富,有贵州“新疆六厅”故城遗迹之一的都江古城垣、羊福崖墓、布仰摩崖、九阡镇石板寨抗日旧址、九阡镇梅采寨岜丢山九阡水族起义遗址、引朗石棺墓群、甲找石棺墓群和尧人山太平天国遗址等。

3.民族民俗文化

民俗,是一个民族和地域中广大民众所创、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4]。民族民俗文化主要是指各民族在长期生活中形成的各种民族节日、民族风情、民族生活习性以及形成的特定的文化。水族主要节日有端节、卯节、敬霞节,水族民俗民风活动——婚嫁、丧葬等活动具有浓重民族色彩。同时,水族人民也过汉族传统节日——元旦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在各种节日或民俗活动,水族人民着节日盛装,用美酒佳肴款待客人。此外,水族地区人民特有的饮食文化也吸引海内外客人。

4.民族村寨

民居随着山势的起伏,巧妙地组合于青松翠柏之间,使建筑物与山、水、泉、林、田园有机地结合起来,组成了一幅“入村不见山、进山不见寨”的山野村居图,形成了“天人合一”的优美、宜人、质朴的人居环境。在此繁衍生息300余年的水族同胞,至今仍保留和传承着水族图腾崇拜、宗教信仰、民族习俗、生活习性和文化艺术。

(三)三都水族自治县旅游业发展现状分析

1.旅游业现状

2011年底,荔波深黔山水旅行社有限责任公司三都分公司正式挂牌成立,这是三都县首家注册成立的旅行社,也是目前三都唯一一家旅行社。作为在三都县首家注册成立的旅行社,深黔山水旅行社有限责任公司将把独特的经营理念、先进的管理模式和优秀的企业文化带到三都,为三都县旅游发展注入新鲜血液,同时对推动荔波、三都两地旅游产业共同繁荣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目前,三都水族自治县境内酒店,二星级的有黄金大酒店和怡心宾馆,2010年福丰酒店是唯一一座4星级酒店入驻三都,其他没有评星级的各种大小酒店40 余家。

三都水族自治县位于都柳江畔,四面围着高山。G321 国道通向州府都匀市和连接榕江县通向东南,S206 省道连接旅游业开发较早和发展比较成熟的荔波县,S312 省道是独山至荔波的主要通道。夏蓉高速公路和贵广高速铁路过境,分别设有匝道口和火车站,大大改善了三都外部交通,促进了三都与周边县市及泛珠三角经济圈的交流。截止 2012年底,实现了“乡乡通油路,村村通公路”,进一步完善了内部交通设施,加强了内部交流合作,为三都水族自治县旅游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2.已开发旅游产品

自 2002年以来,投资2000 余万元先后开发建设了板庙民族村寨、板告民族村寨、尧人山国家森林公园、水各卯文化风情园、巴茅水族旅游村寨、怎雷水族村寨、姑鲁产蛋崖景区等景区及民族村寨,接待了众多国内外游客。目前,从荔波世界遗产地经水各卯文化风情园、水族原生态村落·世界之谜——姑鲁产蛋崖景区,形成了以民族风情为主的南线旅游;往东承接黔东南州黎平、从江、榕江、雷山,形成了以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旅游为主的东线;尧人山国家森林公园和都柳江省级风景名胜区,百城林海风光、都柳江漂流、森林度假村、尧人山自然保护区、布仰摩崖石刻、都江古城遗址、清军万人坟、水族苗族歌舞、怎雷民族村寨等,组成了“两线一山”旅游品牌。

3.客源市场及旅游收入

三都水族自治县旅游业接待能力逐渐提高,特别是2012年增幅比较大,达381.32 万人次,同期增长达到 111.7%。旅游综合收入也随之增长,到 2012年旅游综合收入达 57.56 亿元,同期增长 394.53 %(见表 1)。以此看来,三都水族自治县旅游业发展前景非常乐观。

表1 2007-2013年三都水族自治县旅游接待游客人次和旅游综合收入情况

注:数据来源三都水族自治县旅游局《旅游工作总结》

二、三都水族自治县旅游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基础设施低,接待能力不高

由于基础设施水平低,在建设过程中没有整体规划,零星建设造成混乱现象比较严重。景区建设、酒店宾馆管理体系建设、道路交通建设、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服务队伍建设等水平不高,直接限制接待能力水平。

1.交通因素

三都水族自治县地处喀斯特地貌山区,生态环境脆弱,地形复杂,道路建设困难,投资大。要大力发展旅游业,可进入道路路线有限,与外部旅游业发展比较成熟的地区交流和要吸入八方游客都比较困难。

“乡乡通油路,村村通公路”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内部交通,促进了内部交流合作。但是由于道路级别低,很多乡镇的公路仍然未得到改善,在偏远山村大部分还是那种挖山成路的原始路面,这对交通安全度和通达度造成了很大限制,景区之间的道路状况直接限制了旅游业的发展。

2.水、电、通信因素

一个地区的发展水平,区内输电能力、水资源的供给能力、信息流通程度,直接影响到区内居民正常生活,是影响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三都水族自治县自 2000年实施村村户户“三通”以来,基本实现户户有水电的宏愿。随着通信技术发展,通信公司遍布世界各个角落。目前入驻三都的通讯公司有: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以及老牌企业中国邮政,以移动通信为主,宽带连接还只局限于县城和部分乡镇,要实现全县网络覆盖还需要一定时间。

3.酒店宾馆接待服务能力不高

三都大小酒店宾馆只有 40 余家,其中星级酒店宾馆比较少,2010年福丰酒店是入驻三都的唯一一座4星级酒店,各乡镇几乎没有酒店宾馆服务,只有少量的居民以民房提供旅社住店服务,接待能力可想而知,尤其是主要景区分布的乡镇。而且境内酒店宾馆管理混乱、接待能力低、服务水平有限、服务人员素质普遍不高的现状仍然没有得到改善。

(二)受教育水平低,服务人员素质不高

从事旅游服务工作的人员整体受教育水平不高,服务能力有限。三都的旅游管理人员主要是从各部门抽调的,基层服务人员则是当地就近居民或待业(或失业)在家的应往届中学毕业生,这些人没有经过系统地学习或相关专业学习及技能培训。团队整体受教育条件有限、文化水平不高、服务技能有限,虽然在从业过程中参加了相关技能培训,但还是处于“治标不治本”的应付状态,接待能力和服务水平还是很不乐观。

(三)政府主导能力薄弱,管理体制不完善,经济投入力量不足

发展旅游业应当遵循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多元投资、市场运作的原则,坚持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与有效保护相结合,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突出地方特点和民族特色[5]。地方政府是旅游业发展的核心,一方面,政府要指引产业发展方向,旅游业被称为21 世纪“绿色产业”,更加依赖政府的正确指引,否则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政府要制定产业管理体制和规划标准,使资源得到合理开发、充分利用、科学发展。但目前三都水族自治县的旅游开发缺乏政府领导规划,各自为营现象依然严重,且到目前为止,尚未编制成地方专门旅游管理制度。另外,“投资大,见效低”比较严重,主要是因为投入的资金大多是局部、民间、临时的,总量小,投向分散,又多为短期行为,难以形成主题突出、内容丰富的旅游景观。

(四)旅游市场开拓还局限于附近地区

旅游市场分广义旅游市场和狭义旅游市场。广义旅游市场是指旅游者在与旅游经营者旅游产品交换过程中所反映的各种经济行为和经济关系的总和。狭义旅游市场是指在一定时间、地点和条件下对旅游产品具有支付能力的旅游者群体,也就是一般所说的旅游需求市场或旅游客源市场[6]

客源地是产生旅游者的地域,即游客的来源地。旅游者产生旅游活动的条件包括:产生旅游动机;有可自由支配的收入;有闲暇时间。[7]三都水族自治县旅游业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旅游市场前景广阔,潜在发展空间还很大,但是三都旅游客源主要是附近的贵阳市、都匀市、独山县、丹寨县、榕江县等附近居民和本县居民,此外还有少部分游客来自两广地区。客源不足、市场管理混乱仍然是当前三都水族自治县旅游业发展的瓶颈。

三、三都水族自治县旅游业发展对策

(一)加大基础设施建设

到目前为止,三都水族自治县一直在努力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旅游开发的投入,但是由于地方财政力量薄弱,政府领导分散,缺乏统一管理,没有形成统一规划,所以零星性、阶段性、间断性建设比较严重,致使“虽努力,不见效”的局面。发展旅游业单纯靠旅游局是很难朝前发展,政府要充分体现其职能,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合作,要求各部门积极投入到本县全面发展建设当中去,尤其是主干道交通建设、都柳江河道梳理和保护、酒店宾馆建设和管理、景区基础设施建设、景区之间连通线路建设、娱乐项目建设,加强民族精神文化基础建设,形成具有浓厚民族气息的旅游活动。

(二)培养专业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

行业的发展,靠的是人才、科技和政策,而人才是行业发展的核心力量。三都水族自治县旅游业发展还处于初期阶段,从事旅游工作的人员受教育水平参差不齐,从领导到基层服务工作者经专业系统学习旅游相关知识的较少,职业素养不高。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加强从业人员再教育、在岗培训、深入系统地学习相关知识和服务技能;同时,可以从各大专院校引进专业管理人才和服务人才,提高整体素质和服务水平以及接待旅客的能力。

(三)加强政府管理、政策优惠和加大经济投资力度

行业的发展与政府决策有着莫大关系,政府工作重心的转移,往往给行业造成致命影响。三都水族自治县旅游业的发展几乎全部依赖政府带头开发,政府应加大对旅游业开发领导力度,编制适合本地区旅游业发展的“旅游管理条例”,形成管理机制,发挥政府职能,积极搭建平台,给予政策优惠,吸纳投资者入境投资,加强民间融资,对外招商引资。充分体现政府协调职能,协调居民与旅游景区和谐发展,借助旅游业的发展,给予居民更多优惠政策,以“便民、惠民、利民”为旅游景区发展的宗旨,调动居民参与旅游活动的积极性,为本区旅游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四)旅游市场定位

马晓冬等(2000)将区域旅游开发定位总结为四大类型:产业定位、产品定位、市场定位和形象定位[8]。三都水族自治县应将旅游业产业的定位提升到支柱产业的高度,开发自然风光和民族民俗相结合的乡村旅游,主要吸引贵阳市、都匀市、独山县、丹寨县、榕江县等附近县市的居民和本县居民,以及两广地区的广大游客。随着贵广高速铁路和夏蓉高速公路开通,三都旅游局要抓住机遇,积极打造旅游精品。同时改善三都至荔波机场的线路,完善三都—荔波旅游线,进一步开拓三都水族自治县旅游客源地市场。

三都水族自治县旅游业应围绕“神秘水族,魅力三都”主题,遵从三都水族自治县旅游局推出的“城建旅游活县、民族文化塑县”这一主线,打造“中国少数民族旅游城市”,发展民族旅游特色。

(五)旅游产品开发

1.挖掘民族原生态,打造民族民俗乡村旅游精品

三都水族自治县民族旅游开发不及黔东南,自然山水风光不及荔波,城市特色风貌不及都匀,但是水族及其民族民俗的唯一性是其旅游资源的优势。因此,可以采取政府引导、企业投资、村民参与、游客体验的方式,开发原生态民族村寨、节事活动、服饰展览、水书展览、地方特产、民族文化等,打造民族民俗乡村旅游精品。

2.包装“两线一山”,打造精品旅游路线

“两线一山”旅游品牌基本形成,但缺乏产品包装,宣传力度不够,很难向市场广泛推广。三都水族自治县应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服务质量,保护“两线一山”的自然环境和民族村寨原生态,凸显民族特色,以悠久的民族文化为底蕴,打造山水风光和民族风情为一体的旅游产品,体现山水秀丽和民族民俗的神秘性。同时要加大宣传力度,采取多种宣传方式,最快捷最有效地将原汁原味的原生态民族村落景象呈现出来,吸引游客眼球。

3.保护民族工艺,开发旅游纪念品

吃、住、行、游、购、娱组成旅游六要素,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购”已成为旅游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开发旅游商品是旅游资源开发的重要内容,而旅游纪念品则是旅游产品中的精品。三都水族自治县拥有独特的民族工艺品和特产产品,适合将其打造成旅游商品。民间刺绣(马尾绣)、金银器皿和金银饰物可以打造成生活实用用品和具有观赏性的纪念品。三都地方特产丰富,但是由于知名度不高、缺乏打造包装和对外宣传,因而很难推向市场,而趁旅游业发展之机,将其开发成地方特色旅游纪念品则是一个很好的契机。同时,受现代社会经济作用,民族同化现象严重,民间艺术受到严重冲击,面临失传的危机,开发旅游纪念品,既可以丰富旅游商品类型,又能达到保护和传承民族工艺和民族文化的目的,从而实现双赢。

四、结束语

总体来说,交通闭塞、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基础设施建设薄弱、教育发展不平衡、旅游接待能力有限等这些因素仍然制约着三都水族自治县旅游业的发展。但三都水族自治县旅游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大,旅游市场空间广阔。三都水族自治县可以采用战略眼光发展旅游业,将自然风光与民族风情相结合、旅游产品与古老民族民俗文化相结合、民族工艺品与现代商品相结合,遵照“神秘水族,魅力三都”的旅游主题,体现水族古老文化的民族性和古老民族的神秘性,打造“两山一线”精品旅游线路,为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做贡献。发展旅游业具有重要意义,三都水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和三都水族自治县旅游局以及相关单位要抓住机遇,发展三都水族自治县旅游业,带动其他产业发展,顺应旅游市场发展和旅游消费者需求,以旅游资源利用为契机,采取民族特色旅游与现代旅游相结合的开发模式,形成“市场——资源——产品——市场”的市场导向思路。我们有理由相信,三都水族自治县的旅游产业发展会越来越辉煌。

参考文献

[1]胡文康等.中国西部·新疆手册[M].乌鲁木齐市:新疆人民出版社,2000.

[2]马耀峰,甘枝茂.旅游资源与开发[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7.

[3]马自祥,马兆熙,等.甘肃少数民族民俗文化概览[M].北京市:民族出版社,2005.

[4]黔南州旅游局.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旅游发展条例[N].都匀市:黔南日报,2011.

[5]罗名义.旅游管理学[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7:351-352

[6]赵蓉,王恩涌,张小林,刘继生.人文地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7]马晓冬,沈正平,梁湖清.区域旅游开发定位研究—以徐州市为例[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2000,16(4):31-36.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